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地区福寿螺繁殖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单对交配的方法对江苏、福建和广东3个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的繁殖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福寿螺的繁殖力变异较大;在个体产卵量方面,福建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在雌螺个体体重的相对产卵量方面,广东螺与福建螺、广东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区、不同交配个体产卵块数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壳色的福寿螺繁殖力差异不明显(P>0.05);交配个体雌雄大小不同其交配产卵量与雌螺个体大小呈正相关,与雄螺个体大小无关;雌螺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大,但相对产卵量反而越小;雌螺产卵量与卵块数呈正相关.福寿螺的繁殖力与环境条件、食物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属中腹足目瓶螺科,是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淡水螺类。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极快。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引进福建永安市饲养。其后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福寿螺在福建永安市迅速扩散蔓延至各乡镇,形成了极难控制的优势种群。近年来福寿螺对该市水稻的  相似文献   

3.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大瓶螺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系大型水生螺类。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20世纪80年代引进后,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惊人的繁殖力和极快的生长速度,现已在中国华南、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福寿螺学名为亚马逊萍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由阿根廷华侨带进台湾养殖。1981年由台湾引入广东、福建等地,拟发展为食用螺,养殖初期是餐桌上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是福建省农科院和福建省农学会主办的技术性农业科技期刊。拓展办刊功能,更好服务"三农",是《福建农业科技》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根据2011年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视频会议的精神,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力度,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与营销服务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应专家及读者的要求,《福建农业科技》拟增设"专家特别推荐:农业‘五新’信息"栏目,打造一个福建农业"五新"成果信息的公益平台。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11,(2):110-110
根据"中国知网"2010年10月编制的《福建农业科技》2009年度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福建农业科技》2009年度机构用户(订购《福建农业科技》的机构)总计3018家,分布在8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福建安溪县长和茶业有限公司,地处素有"茶海明珠"之称的福建安溪大坪凤形山,拥有优质的绿色生态茶园87公顷,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业工贸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传统蛋品加工领域名列全国同行榜首,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世界蛋品协会(IEC)会员"。"光阳"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福建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作用与现状,提出从创新办刊理念、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拓展服务功能、加强推广与宣传、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升办刊水平,促进"三农"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各个领域,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努力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勇攀科技高峰,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自主产权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农业高新园区的建设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福建农业的科技水平,推动了福建现代农业的发展。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化应用成效,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龙眼是大新县特产水果,大新桂圆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龙眼鲜果远销广东、深圳、福建等省市。大新县委、县政府20多年来一直致力发展壮大龙眼产业,把龙眼列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特别是2004~2007年连续4年成功举办"龙眼品种优质评比暨品牌推介会",打出"大新龙眼"品牌,扩大了"大新龙眼"的影响力,全县形成发展壮大龙眼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科技》2006,(11):28-28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淡水螺,是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现简单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2月16日,福建皇家龙茶业有限公司"皇家龙及拼音"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这是华安铁观音继"哈龙峰"之后产生的第二枚中国驰名商标,华安因此成为全市茶业界获中国驰名商标最多的县。华安县仙都镇紧邻著名的"中国茶都"安溪,两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均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
"工会干部就在身边,随时可以找到他们!"记者日前走进福建飞毛腿电子有限公司,看到在公司的大门出入口、职工食堂、工会办公室门口等显要位置,都公示着工会职责和工会干部的手机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起步早,并逐步形成体系相对独立、功能互为补充、并行推动管理的4大认证产品,及其配套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福建则以农业"三品"为重点,并逐步推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比较闽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机构、管理机构和认证体系的发展特点,福建应重视对台湾认证标准的研究、消化和借鉴,规范认证机构管理并提高公信力,推进两岸安全管理机构合作,逐步与国际通用认证方式接轨。  相似文献   

16.
福寿螺对作物的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瓶螺科,原产于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地纷纷引进养殖,并当作美食。但由于福寿螺肉质太松.很快就失去市场,出现滞销局面。因此,大大小小的福寿螺便被抛进水沟、池塘、小溪,不到几年,便酿成螺灾。近几年,全国各地均有饱受其灾的相关报道,尤以水稻种植区受其害最大。从2002年开始。在参考前人研究  相似文献   

17.
福寿螺学名为亚马逊萍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由一位阿根廷华侨带进台湾一养殖场养殖,拟发展食用螺,一段时间曾是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1981年由台湾引入广东、福建等地,经过长期的人工养殖,发现其肉质发生变异,因食味欠佳,失去市场经济价值,并被抛弃野外,繁殖于河、沟、渠系杂草丛间,任其衍生,随着水流到处蔓延扩散,由于繁殖快,逐渐泛滥成灾。经调查观察,福寿螺不但危害水稻、莲藕、茭白,而且能  相似文献   

18.
坦洋工夫的传说 福安境内巍峨的白云山麓下坦洋村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自清代中叶问世迄今已经历过一个半世纪沧桑了。它以高香、味醇、形美之品质风格,饮誉风靡海内外一时,被外邦称为"小武夷"之风。由于它的产区分布最广,茶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被福建列为三大工夫(政和、白琳)红茶之前茅。  相似文献   

19.
农田烟草上野蛞蝓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别名无蜒蚰螺,俗称鼻涕虫、泫达虫、粘腥虫、旱螺等。野蛞蝓是喜阴湿环境的软体动物。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国内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江西、黑龙江及新疆等省(区)。野蛞蝓食性很杂,除为害烟草外,还为害玉米、马铃薯、黄豆、蚕豆、甘蓝、白菜、花椰菜、苋菜、牛皮菜、菠菜、油菜、苦菜、茄子、番茄、辣椒、芋头、莴苣、瓜类、棉、麻、绿肥等作物及杂草。  相似文献   

20.
“翠碧一号”烤烟在赣东地区施氮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江西省黎川县进行"翠碧一号"施氮水平试验,以周边福建烟区"翠碧一号"施氮量105 kg/hm2为对照,设置87.5、112.5 kg/hm2 2个施氮处理。结果表明,在87.5~112.5 kg/hm2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升高,"翠碧一号"长势较好,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烘烤工艺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体上,赣东地区"翠碧一号"以施纯氮112.5 kg/hm2为宜,可以在赣东烟区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