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短尾Ju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短尾Ju(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是四川农田鼠形动物的优势种群之一。通过1993-1996年在四川省彭山县对该Ju的研究,报道了四川短尾Ju的生长发育、年龄结构、生境选择、取食范围,活动规率以及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该Ju个体生长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从幼体到成体平均体重增长37.4%,田间成体Ju所占比例为57.3%、幼体Ju占38.7%。老体Ju仅占4.1%。11月至次年2月,田间无老体Ju出现,这表明老体Ju难于越冬,说明该Ju的寿命最长不超过一年。该Ju喜在潮湿、背光、食物来源丰富的地方营巢,洞系结构简单,通常由洞口、洞道、巢室等组成,其活动高峰期为23时至次晨1时,该Ju食性较杂,主要食物为蝗蚓和昆虫,同时也危害各种种子、谷物类作物,四川短尾Ju生殖能力较强,4-5月其数量增长指数可达1.03-1.13。  相似文献   

2.
黑线姬鼠年龄结构的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线姬鼠的体童体长与个体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各级年龄组(即幼体、亚成体、成体及老体)内的个体与其体重、体长及其比值具有相对独立的界线。黑线姬鼠的年龄判别函数式为:Y=0.506X_1 0.444X_2 0.729X_3。式中X_1为体重,X_2为体长,X_3为X_1/X_2×100。当Y<57.2时为幼体,57.287.2时为老体。  相似文献   

3.
对2013~2018年贵州省息烽县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鼠种种类有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共10种,鼠科占总种数的80%。住宅区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鼠数的56.60%,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7.02%、16.60%,黄胸鼠占比较历年有所上升;农田区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52.67%,占比较历年下降,其次为小家鼠、四川短尾鼩,分别占总鼠数的17.94%、12.21%,为当地农田区常见鼠种,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呈递增状态。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年总平均捕获率为2.12%、2.50%,与历年种群数量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农田区不同季节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全年种群数量2~6月为高峰期。据此提出息烽县现阶段防治的重点是褐家鼠、黑线姬鼠,对常见鼠种小家鼠、黄胸鼠、四川短尾鼩防治也应加强,在鼠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每年在春季3月开展一次集中统一灭鼠,可以控制全年鼠类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息烽县2013年首次发现四川短尾鼩种群。通过对2015~2017年鼠情监测捕获的四川短尾鼩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息烽县四川短尾鼩占总捕获兽类的13. 56%,为常见种小型兽类,平均体重为31. 16±2. 04g,平均体长为93. 83±2. 82mm,平均后足长为15. 63±2. 82mm,种群的月度变化规律为双峰型,后峰高于前峰,季节性变化规律以秋季9~11月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光滑鼠妇(Porcellio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食物、湿度、饲养密度、栖息遮蔽物及护幼行为等因子对鼠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妇喜食白菜叶片且存活率高;湿度为55%时,存活率最高;不同时期鼠妇最佳饲养密度有所差异,初生、幼体鼠妇为2 182只/m2,成体鼠妇为2 424只/m2;鼠妇喜选白色泡沫板为栖息遮蔽物;雌性鼠妇具有护幼行为,有母虫存在时大幅度提高初生鼠妇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省大方县1996 ~2012年采集的134只四川短尾鼩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短尾鼩体重最低为12.20 g,最高达48.00 g,平均体重为(31.12±6.48)g,其雌、雄个体体重分布均呈常态分布,个体体重主要分布在22.1 ~40.0 g之间,占总兽类数的85.07%,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四川短尾鼩达到性成熟的体重界线为22.0 g,怀孕个体最低体重为26.00 g,睾丸下降个体最低体重为23.80 g,随着个体的增长,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强,体重达30.0 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平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和繁殖指数分别为43.75%、80.95%和1.53,说明体重达30.0 g以上个体大部分已达到性成熟,是参与繁殖的主要个体.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至9月,在野外对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是严格的夜行性物种.整个活动时期,吐鲁番沙虎的日活动节律都呈现单峰模式.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风沙天气延缓了吐鲁番沙虎的出洞活动时间;阴雨天气延长了吐鲁番沙虎的活动节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吐鲁番沙虎秋季成幼体活动节律有差异,成体活动高峰持续时间和活动强度均小于幼体.  相似文献   

8.
烟草野蛞蝓是云南省景东县太忠乡烟草苗期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太忠山区烟地1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体、成体和卵堆在田埂裂缝、地块间隙越冬.3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当气温升达25~30℃时,气候干燥,而烟苗地浇水或潮湿,野蛞蝓以幼体、成体入烟苗地取食危害烟草幼苗,造成缺苗、断苗或缺墒少垄.在室内控光条件下人工饲养,其日取食活动除具昼夜时空规律外,同时明显受光照条件的影响.通过综合防治后,连续3年在云南省景东县太忠乡基本控制了该虫的发生危害,烟苗期发生危害面积由原来的10%~15%降为1‰~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半散放条件下引入狗獾(Meles meles)的四季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郊区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结果]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 min,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 min;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0 h,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 h;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 h,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分散,秋、冬季则较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0%和62.0%。[结论]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成为重要的农业害虫,正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调查“常见危害农作物的蛞蝓主要有黄蛞蝓(Limax flavus Linnaeus)、双线嗜粘液蛞蝓(Phiolmycus bilineatus Bonson)和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以野蛞蝓尤为突出。蛞蝓繁殖过程比较复杂。对蛞蝓繁殖习性观察研究论述归纳概括为:蛞蝓一年发生2~6个世代,世代重叠复杂。由越冬成体或幼体发育为成体后,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交尾,交尾后2~3 d 开始产卵,隔1~2 d 产卵1次,卵产在潮湿荫蔽土块缝隙2~4 cm 深处。每处产卵数粒至数十粒,卵聚集一堆。产卵期30~80 d,最长160 d 以上。成体一生产卵数量因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在60~400粒之间。温度在12~20℃、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最适合蛞蝓生长发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sand—duststorm)系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沙尘暴尘源物质的形成及分布是形成沙尘暴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查阅分析了大量关于沙尘暴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从沙尘暴尘源形成因素、尘源种类及分布等方面,对沙尘暴尘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映沙尘暴尘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