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外源有机物料对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在云南采集典型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选择土壤调理剂、生物炭、商品有机肥、猪粪4种有机物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能有效改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结构,降低容重,提高总孔隙度。(2)外源有机物料对改良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显著作用,不仅降低了土壤全盐和电导率,还提高了作物产量。(3)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主导阳离子为Ca2+、阴离子为NO-3、SO2-4,商品有机肥、生物炭和猪粪3类外源有机物料对降低Ca2+、NO-3、SO2-4的效果较好。(4)生物炭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效果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2.
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6,自引:7,他引:8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的现状,以及盐渍化条件下蔬菜的危害程度,生理生化反应,特别是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与土壤和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关系,并就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夏季填闲的方式来解决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但相关研究在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方面还没有开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填闲作物(毛苕子、苏丹草、甜玉米和苋菜)对天津地区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土壤相比,4种填闲作物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分和N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P〈0.05);毛苕子、甜玉米和苋菜能显著增大土壤K^+/Na^+的比值;高种植密度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为突出;4种填闲作物相比,毛苕子对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果最佳。既为改良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实践参考,也为延长设施土壤使用年限,促进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余海英  李廷轩  周健民 《土壤》2005,37(6):581-586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阐述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化土壤的性质及其发生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化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该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主要为硫酸盐氯化物和氯化物硫酸盐型 ,水溶性钠离子在阳离子中占绝对优势 .土壤通体碳酸钙含量很高 ,并有少量的石膏 .钠离子饱和度很高 ,具有钠质特性或钠质化现象 ,盐化与钠质化同时进行 .在此基础上对次生盐渍化的机理和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种中心试验场四连栋大棚中进行了四处理四重复定位试验,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土样,对土样八大离子、全盐量、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增加显著相关,其中,钙离子浓度增加1.59~4.36倍,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2~3.44倍.分析研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离子的关系,阴离子以硝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和钾离子为主.通过对试验各处理前期和后期土样全盐含量进行比较得出,地下埋设隔层,特别是地下埋设煤炉渣层有利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减轻,与对照相比,全盐量降低了12.99%~44.86%;而结合打水洗盐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降幅最高可达43.53%.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埋设隔层与洗盐相结合应用是减轻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金锦  段增强  李汛 《土壤学报》2012,49(4):673-680
在江苏省泰州市基于黄瓜种植(种植的黄瓜品种为东方明珠)的设施菜地中进行了硝酸盐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分级研究。供试土壤经过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处理对应形成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用土壤电导率(EC)标示次生盐渍化的等级,经测定,对照及处理的EC分别为:对照(CK)0.89 dS m-1,处理1(T1)2.78 dS m-1,处理2(T2)3.65 dS m-1,处理3(T3)4.66 dS m-1,处理4(T4)6.15 dS m-1。统计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 cm)硝酸盐含量与土壤E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由硝酸盐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即硝酸盐型次生盐渍化的分级可以通过土壤电导率来标示。实验表明,不同程度的硝酸盐型次生盐渍化显著影响黄瓜的株高和产量(p<0.05)。根据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对黄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基于黄瓜种植的设施菜地土壤硝酸盐型次生盐渍化进行了初步分级,即等级Ⅰ:EC<2.03 dS m-1,等级Ⅱ:2.03 dS m-16.15 dS m-1。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金门及永清灌区,由于灌溉不当,加重了盐渍程度,发生次生盐渍化。研究这些灌区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引黄灌区土地退化问题.研究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哩化性状的影响,在景泰县红跃村用分层取样测土的方法,对种植苜蓿后次生盐渍化土地土壤容重、电导率和pH值;土壤C、N含量的变化和土壤C、N含量与土壤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后,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取样层次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和氮的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提高,而土壤容重、K++Na+有下降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在p=0.02的水平上具有负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层次土壤电导率及pH值与样地种植年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提出在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进行人工种植苜蓿并使之产业化生产,是实现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恢复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4,(4):769-776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将熊毅在黄淮海治理土壤盐渍化的研究分成三个时期,第一是在黄淮海平原出现大规模土壤次生盐渍化之前,熊毅通过华北平原(土壤)调查,已经明确指出灌溉与排水要同时考虑,在低平地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没有排水设施不能漫灌;第二是引黄灌溉后,黄淮海平原出现大面积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时,熊毅建议停止引黄灌溉,控制了土壤盐渍化的扩大,同时应用"井灌井排"和"沟排"技术,降低地下水位,防止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第三是用生态学观点系统研究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与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水土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充分,是新疆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水土资源开发不当,导致本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且其农业排水直接导致博斯腾湖的水质劣化。本文在分析区域土壤盐分分布的空间特征和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并着重分析在该盆地细土平原带通过竖井灌排开发地下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推动该区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盐平衡的绿洲灌区次生盐碱化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以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渭干河灌区为例,在简要分析灌区水盐运移的控制因素基础上,以水盐均衡原理为指导,深入剖析了灌区-田块-作物根系3个尺度的土地盐分均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重点估算了淋洗需水量,简要讨论了次生盐碱化的驱动因子,最后从政策、技术与经济方面给出了控制次生盐碱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暗管排水对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为探讨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于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大棚土壤内埋设埋深40cm,间距6m及埋深70cm,间距8m的塑料暗管,研究土壤电导率(EC)、饱和导水率、体积质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暗管排水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埋设暗管可以明显降低次生盐渍化土壤的EC值,尤其是暗管上方的EC值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体积质量降低而总孔隙度升高;番茄平均单果质量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均表现为埋深70cm,间距8m暗管的处理优于埋深40cm,间距6m的处理。埋深70cm,间距8m暗管的处理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中的效果优于埋深40cm,间距6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玛纳斯灌区进行盐碱地空间分布格局,清楚认识当地盐碱地类型和时空变化规律,找出因地制宜的盐碱地改良措施。[方法]以1985年玛纳斯灌区土壤普查数据,1998年 Landsat TM ,2006和2014年 CBERS(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 satellite)影像为数据源,运用 RS 和 GIS 技术提取研究区4个时期土壤盐渍化信息,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盐渍化动态度模型分析30 a 来玛纳斯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并探讨灌区盐渍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1985—2014年,盐渍化土地总面积增加,从1985年的4.27×104 hm2增加到2014年的7.90×104 hm2。(2)灌区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在灌区内部,呈块状分布。[结论]自然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形成与变化的内因,人为影响则是促进土壤盐渍化尤其是绿洲次生盐渍化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微润管埋深与间距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求微润灌溉对于日光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影响,设置3种毛管埋深(10、20和30 cm)和3种毛管间距不同的布置(1管2行、2管2行、3管2行,2行指番茄行),以膜下滴灌(CK)为对照,分析日光温室土壤水盐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0~20 cm)平均含盐量达2.745 g/kg,接近阻碍作物生长的临界点(2.75 g/kg),发生了轻度次生盐渍化.与CK比较,微润灌溉具有较高的脱盐效果,0~60 cm土层平均相对脱盐率较CK提高了32.49%,0~30 cm主根区较CK提高了76.30%(P<0.05).可用幂函数较好地描述微润灌溉日光温室番茄主根区土壤盐分随定植后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微润管埋深是影响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微润管埋深处土壤形成一个高水低盐区,毛管浅埋有利于主根区土壤(0~30 cm)盐分的淋洗,深埋有利于次根区土壤(>30~60 cm)盐分的淋洗,埋深30 cm,1管2行组合番茄生育末期土壤含盐量有升高趋势,可能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结合日光温室盐分累积及番茄根系分布特征,埋深10 cm,3管2行为轻度次生盐渍化土壤适宜的应用模式(该组合综合脱盐效果最好,0~60 cm土层平均相对脱盐率为22.27%,主根区相对脱盐率为29.86%,比CK提高1倍以上).该研究为微润灌溉在日光温室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以来,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极大推动了绿洲农业的发展。然而,滴灌带入盐分无法排出导致的农田土壤积盐问题,使得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防治农田次生盐渍化和利用西北干旱区广泛分布的盐碱地资源,是我国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北干旱区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运移的特点,主要从盐生植物耐盐机制及其生长发育对盐分的响应、盐生植物排盐与盐碱土改良的互馈效应以及种植盐生植物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等方面对生物排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同时指出了目前西北干旱区在农田生物排盐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旱区农业制定合理高效的综合排盐制度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实现农田盐分平衡、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危机和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指示Kriging法的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埋深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渍化是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壤盐渍化是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例,运用指示Kriging法绘制并比较了不同阈值下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表层含盐量的概率分布图,从概率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这方面的研究从通常的农田尺度扩大到灌域尺度。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和地下水位埋深空间变异强度均为中等,且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球状模型拟合变异函数的效果较好;2)在灌域尺度上,解放闸灌域4月底土壤表层发生中度、轻度盐渍化时地下水位临界埋深分别为2.0、2.5m,西南及中东部地下水位埋深小于临界埋深的概率较大,是土壤返盐的高风险区;3)3月底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返盐的影响比4月底更大一些,这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返盐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只有地下水位埋深小于临界深度的状态维持一段时间,才会造成土壤中度或轻度盐渍化。  相似文献   

18.
张为政 《土壤学报》1993,30(2):182-190
  相似文献   

19.
南疆膜下滴灌棉花花铃期土壤盐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明  杨劲松  刘梅先  余世鹏 《土壤》2011,43(2):289-292
膜下滴灌在节水灌溉同时,会增加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风险,不利于农业生产。本文选取南疆棉花花铃期典型膜下滴灌地,分别在滴头下,棉花窄行间,背行3个位置分层取样,测定土壤盐分含量,分析其盐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发现膜下滴灌的土壤盐分分布规律会因不同的滴灌模式等差异而与一般性规律有所不同。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条件,分析盐分分布对于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郇恒福 《土壤》2008,40(4):586-59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油菜菜籽饼肥处理后,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水溶性盐分含量及盐分离子组成的变化,以评价施用饼肥改良次生盐浈化温室土壤的可行性以及在温室土壤上大量施用油菜籽饼肥可能出现的后果.结果表明:在次生盐浈化温室土壤上施用饼肥会显著增加0~20 cm土壤中的绝大多数有效养分特别是大量元素有效养分的含量和全盐含量.同时,施用饼肥也使得20~30 cm土壤中的部分养分和盐分离子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进一步加重.因此,施用饼肥并不能作为一种改良次生盐溃化温室土壤的有效措施,为避免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形成和发展,应减少设施农业中饼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