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生态营养学、微生态营养学的概念,同时论述了新兴学科-医学微生态营养学、动物微生态营养学和植物微生态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1动物微生态营养学发展概况 微生态营养学是以动物微生态学和动物营养学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重点为动物微生态环境与宿主关系、菌群平衡及代谢产物与动物(消化吸收)代谢机能关系和饲料因子与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关系. 动物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数量级为100万亿,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动物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胃肠道微生物按其在肠道内生存定居的特点可分为固定群落和过路群落.前者是指在胃肠道内占有特定区域的微生物,后者则指那些不能在健康动物胃肠道内长期生长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1997年德国Voeker Rusch博士首先提出“微生态学(microecology)”这一术语,并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同动物微生态学一样,蜜蜂微生态学与蜜蜂营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门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蜜蜂微生态营养学。目前国内外对微生态学的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研究和应用最广的当属EM制剂。  相似文献   

4.
我国动物微生态制剂研究、开发和应用动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于2002年10月在成都召开了第三届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该分会抓住西部大开发及中国加入WTO之时机,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本次会议有20多位与会代表就动物微生态学最新研究和应用动态作了报告,特别是围绕我国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存在问题与研发方向等展开了研讨,一些学者提出了动物微生态营养学的概念及加速该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建议。本刊及时刊登部分论文及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动物生态营养学在崛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邢廷铣  黄瑞林 《家畜生态》2000,21(1):1-5,15
传统的动物营养学用静态的思维,机械的方法和孤立割裂的方式来研究复杂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特性,只重视单纯的物理化学特性,忽略家畜整体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动物生态营养学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原则和研究方法,把环境-动物-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动物在多维环境条件下,对各营养要素的动态需求量及其相互关系,在精确数量化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模拟物质,能量流的动态转化,平衡及其  相似文献   

6.
饲料添加剂按其对动物营养作用的不同,分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一般列为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目前,研制开发应用比较新型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主要有: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酸化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它们是当今乃至未来几十年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下面对其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感染微生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动物体内原籍菌群发生易位 ,数量发生改变或易主 ,从而使微生态由平衡状态转变为不平衡状态的过程。微生态防治就是以微生态失调为理论基础 ,通过利用微生态制剂 ,给失调的微生态补充益生菌或通过补充益生元而调整微生态平衡。益生元是指人为的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既不能被畜禽机体吸收和利用 ,又不能被肠道大部分有害菌利用 ,只能唯一的被肠道有益菌选择吸收。促进其增殖的物质 ,多为短链分支的糖类物质 ,如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潘糖、果寡三糖、果寡四糖、果寡五糖、半乳寡糖、大豆寡糖、龙胆寡糖、甘露寡糖、…  相似文献   

8.
<正>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原理制备的制剂。其目的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动物体的健康水平,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1微生态的分类微生态制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活菌制剂,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微生态制剂的不断发展,大量资料证明,死菌体、菌体成分、代谢产物也具有调整微生态失调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张民  刁其玉 《猪业科学》2002,19(9):50-53
从微生态理论的发展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着手,重点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开发和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状况;通过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分析,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的使用效果;通过对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及限制因素探讨,分析了微生态制剂在饲料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态学是联邦德国Vbeker Rusch博士1977年首先提出的概念,何明清教授将其描述为“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内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机制的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生态科学”。微生态制剂则是根据微生态学的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营养和微生态防治等理论,利用正常微生物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能够调整机体微生态平衡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因此又称为益生素或促生素。由于微生态制剂能够在数量或种类上补充肠道内所缺乏的正常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新型活菌制剂,合理运用于动物生产中可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类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作者论述了微生态制剂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是由活体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它能促进动物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建立,提高机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效率和自身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对微生态制剂的菌种选择、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用微生态制剂调整初生犊牛肠道菌群、在哺乳犊牛饮水中第一周补加人工盐,第二周替换补加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熬制液,断牛犊牛日粮中添加清胃散、健胃宝中草药,以体重100kg、日采食精料1.5kg、日龄95天的标准断奶,高寒地区安格斯犊牛从初生到断奶,整个培育期间成活率达到96.77%。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具有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动物免疫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广阔。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对其在动物园中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应激、净化兽舍空气、改善水域水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其在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对仔猪肠道微生态调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安全、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生物类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减少腹泻、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功能,对仔猪肠道微生态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对肠道的作用等阐述国内外有关微生态制剂在仔猪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苇  秦瑶  李爽  周霞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1):217-220
微生态制剂具有绿色、环保、无害等诸多优点,其已在食品、医疗、改善环境、动物疾病防控及健康养殖等方面应用。随着人们对动物产品安全性关注程度的增加、自身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对自身生存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微生态制剂还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现对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态养殖、动物疾病防制、生态环境改善及其他一些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鸡的消化道内定植着大量的正常菌 ,主要有乳酸菌、拟杆菌、梭菌、肠杆菌等 ,他们对于维持机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以及营养、免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 ,正常菌群与鸡机体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 ,当这种平衡被破坏 ,就可导致机体发病。微生态制剂可以最大限度维持这种平衡 ,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文章对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的消化特点、种类和数量、生理作用及机理 ,消化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及危害、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中 ,抗生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长期大量使用造成了动物体免疫功能的下降 ,增加了对某些病原菌的易感性等副作用。而微生态制剂具有促动物生长、防治疾病 ,无副作用等特点 ,成为抗生素理想的替代品之一。大量实验已证明微生态制剂在激活动物体免疫功能、改善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对其研究刚刚起步 ,但必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就微生态制剂的起源、组成及其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了简要综述 ,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Disseminated zygomycosis and concomitant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were diagnosed in breeder layer cockerels. Five- to 9-week-old breeder layer cockerels with a history of an increased mortality rate were presented to a diagnostic laboratory for examination. On necropsy, large, multifocal, firm, tan, nodu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lungs, air sacs, peritoneum, livers, spleens and kidneys. On histopathology, mixed populations of zygomycetes and Aspergillus hyphae were observed in the granulomas in the lungs, and zygomycete hyphae were observed in the granulomas in the air sacs, peritoneum, livers, spleens and kidneys. No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any of the lesions. Aspergillus fumigatus was isolated from the lung lesions only and hyphae tha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 Rhizopus spp.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sions in several organs. Pullets, which were kept together with the cockerels from the day they were hatched, were not affected. The abs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pullets, which were kept together with the cockerels, suggests that the cockerels were either infected during incubation, with the fungi penetrating the egg shell, or that they were infected during hatching before they were mixed with the pullets.  相似文献   

20.
The frequencies of feline blood types in northern Portugal were studied by surveying 185 pedigreed and nonpedigreed cats. Blood typing was performed by the traditional tube method. As a single group, the majority of cats were type A (90.3%), 3.8% were type B, and 5.9% were type AB. Among pedigreed cats, 19 were Siamese and 7 were Persian; all but 1 were type A. Among nonpedigreed cats, 89.3% were type A, 4.4% were type B, and 6.3% were type 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