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12种热带植物乙醇粗提物对胡椒瘟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 mg/mL时,鹰爪和马缨丹粗提物对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分别为91.95%和94.32%。可见这两种植物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组织测定法,测定锡兰肉桂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胡椒瘟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芒果炭疽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20%锡兰肉桂微乳剂对胡椒瘟病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锡兰肉桂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胡椒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浓度1.5 mg/mL时抑菌率为91.94%,EC50为0.687 5 mg/mL;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率为63.75%,但对芒果蒂腐病菌无抑菌活性。20%锡兰肉桂微乳剂对胡椒瘟病表现出较好的保护效果,当稀释100倍和50倍时抑制率分别为72.79%和78.91%。  相似文献   

3.
从液体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方式、培养天数、萃取溶剂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Fries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5d、极性溶剂提取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生物活性最好,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抗氧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揭国良  何普明  丁仁凤 《茶叶》2005,31(3):162-165
本研究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的水提物,得到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取后剩余物。采用Fe^2-H2O2-鲁米诺的化学发光法和有机自由基二苯基苦基偕腙肼(DPPH)的分光光度法,比较各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提示普洱茶水提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层组分和正丁醇萃取层组分对DPPH和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猪屎豆是否具有化感作用。[方法]采用种子萌发法(培养皿滤纸法),评价猪屎豆提取物对玉米、萝卜、莴苣和鬼针草的化感作用。[结果]猪屎豆乙醇提取物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幼苗根长、苗高和萝卜根长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对玉米、莴苣种子萌发、幼苗根长、苗高和萝卜种子萌发、苗高及莴苣幼苗根长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猪屎豆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正丁醇萃取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具有化感抑制作用;而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萃取物对玉米幼苗根长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乙酸乙酯和水相萃取物对玉米幼苗苗高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猪屎豆提取物对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胡椒瘟菌种P2接种不同胡椒种质的叶片,根据胡椒瘟发生情况评价各种质叶片的抗瘟性。结果表明,班尼约尔1号、兴热1胡椒叶片表现感病;73-F-5叶片表现中等感病;云选1号叶片表现中等抗病。  相似文献   

7.
采用丙酮、水、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普洱茶,旋转蒸发后冷冻干燥得到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以及剩余水层4个主要分离组分,利用不同的组分灌胃经过肥胖造模处理的ICR小鼠,与普洱茶总水提取物和减肥药左旋肉碱进行比较,研究普洱茶不同组分对ICR肥胖小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总水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剩余水层组分均对肥胖ICR小鼠具有很好的降脂减肥作用。其中乙酸乙酯层和剩余水层抑制脂肪累积(抑制率分别是24.7%和22.5%)的效果略差于减肥药物左旋肉碱(抑制率38.8%),但在改善血清指标尤其是提高HDL-C水平方面(提高率为61.7%和73.4%)显著优于左旋肉碱(9.4%),肝脏指标检测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揭示普洱茶降脂减肥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存在于乙酸乙酯层和(或)剩余水层中。  相似文献   

8.
东方  揭国良  陈飞  何普明 《茶叶》2006,32(4):202-205
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及红茶水提物。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两类茶水提物及萃取组分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普洱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能力无论在总体或单个组分上均略低于红茶;两类茶水提物对某些油脂具有较好抗氧化性;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两类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性起主导作用,且红茶略高于普洱茶,在油相中均无表现明显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9.
茯砖茶不同萃取物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茯砖茶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后制备样品,测定各部分样品对α-淀粉酶及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茯砖茶各部分样品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三氯甲烷层稍有抑制作用,活性只有对照的0.82倍,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正丁醇萃取层有显著的激活作用,正丁醇萃取层部分激活作用最明显,达2.54倍。茯砖茶各部分样品对α-淀粉酶活性均有激活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萃取层部位的激活作用最强,激活倍数为4.09,其次是水提物,其激活倍数为2.99,水层的激活作用不显著。三氯甲烷萃取层抑制作用不显著,活性只有对照的0.88倍。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正丁醇萃取层部分经过HP-20树脂再分离后,各部分仍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茶鲜叶中的挥发物组分及其与茶树主要病原菌之间的关系,利用HS-SPME-GC-MS法萃取分析茶鲜叶挥发物组分,并以茶褐枯病菌、茶云纹叶枯病菌、茶炭疽病菌、茶轮斑病菌为目标菌,测定茶鲜叶主要挥发物单体组分对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从茶鲜叶挥发物中分离到28个组分,鉴定出其中19个组分,占挥发物总量的94.405%,其主要组分为(Z)-己酸-3-己烯酯(18.395%)、乙酸叶醇酯(16.935%)、罗勒烯(12.615%)和顺-3-己烯基丁酯(11.210%),其中顺-3-己烯基丁酯对4种病原菌均具有熏蒸抑制作用,EC50均低于61.29 μL·L-1。结果表明,顺-3-己烯基丁酯有作为熏蒸型杀菌剂应用于茶树病害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测定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FOC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粗提物中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造成病菌菌丝的畸形,抗菌物质浓度为1.67 mg/mL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2.99%和82.96%。GC/MS分析从粗提物中鉴定到18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油酸(14.98%)、油酸乙酯(11.38%)、亚麻油酸乙酯(14.86%)、亚油酸(13.20%)、棕榈酸(11.36%)和棕榈酸乙酯(11.26%),及一个未知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诱变结合离体选择选育胡椒抗瘟病无性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胡椒(PipernigrumLinn.)茎尖丛生芽增殖技术的基础上,以印尼大叶种“LampongType”无菌实生苗作外植体源,采用EMS(ethylmethanesulphonate)对胡椒茎尖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培养滤液对胡椒茎尖及其增殖形成的丛生芽进行离体选择。结果表明,利用EMS在胡椒茎尖接种前进行化学诱变可提高抗瘟病变异体的产生频率。利用EMS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胡椒实生苗茎尖处理后接种,不经离体选择,直接在再生植株上进行抗病检测,抗性植株频率在4.3% ̄26.67%之间,而不施用化学诱变的处理则未获得抗性植株。利用不同浓度EMS和不同诱变处理时间结合不同浓度的辣椒疫霉培养滤液离体选择,各种组合所获得的抗性植株比率在33.33% ̄100%范围,但各种组合均较EMS和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单独处理的要高,其中以1.0%EMS处理60min结合25%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处理的最好。  相似文献   

13.
桔小实蝇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可为害200多种水果,目前其防治方法或毒性大,对环境不友好,或成本高昂。本研究拟采用廉价易得的水黄皮荚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单因素试验比较乙醇浓度,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醇的料液比对水黄皮荚果中水黄皮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溶剂及其料液比;再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叶碟法测定其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活性和对1龄幼虫的胃毒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最佳提取浓度为60%,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与60%乙醇的最佳料液比分别为1∶30、1∶20、1∶30和1∶25,提取率分别为0.48%、0.31%、0.37%和0.44%,即1∶30乙酸乙酯的提取效果最好。杀虫活性研究表明,2%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作用最强,校正孵化抑制率为58.53%,6%提取物对卵孵化抑制作用次之,校正孵化抑制率为46.46%;4%提取物对桔小实蝇1龄幼虫胃毒活性最好,24 h校正死亡率为54.05%,48 h校正死亡率为95.94%。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料液比1∶30时,水黄皮中水黄皮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提取率是0.48%。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1龄幼虫有胃毒活性,因此有望开发为针对桔小实蝇的植物源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硫藤黄链霉菌St-7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本研究获得一株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放线菌菌株,探索其对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为生防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梯度稀释涂布法、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拮抗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的放线菌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利用共培养法分析目标菌株的抗菌谱;通过96孔板微量稀释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微生物粘附碳氢化合物法等探究目标菌株的抑菌作用;通过发酵滤液浸种与菌液喷洒土壤的方法探究其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利用盆栽试验探索目标菌株发酵滤液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不同生境土壤中分离出140株放线菌菌株,最终筛选得到一株对Xoo具有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St-79,其发酵滤液抑菌圈直径为64 mm,并鉴定其为硫藤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thioluteus)。菌株St-79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glycines)、油菜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均有拮抗作用。其乙酸乙酯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抑制Xoo生长的效果,粗提物对Xoo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 μg/mL,最低杀灭浓度为32 μg/mL;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粗提物对Xoo细胞有很强的损伤作用;粗提物还能改变Xoo细胞内膜通透性,降低Xoo细胞的疏水性。促生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t-79发酵滤液能够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t-79发酵滤液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日本晴、甬优15、甬优1540上的相对防效为65.95%~87.23%,病斑抑制率为69.85%~95.8%,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放线菌,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促进水稻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k-b纸片法研究了茜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浓度为50mg/ml时,抑菌率为25.03%;乙酸乙酯层提取物浓度为50mg/mL时抑制率最高,为48.64%;丙酮层提取物浓度为50mg/mL时抑制率最高,为61.59%;甲醇层提取物浓度为50mg/mL时抑制率最高,为46.09%。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海南岛热带野生植物的保健功能及其活性成分,用CCK-8法检测山地五月茶(Antidesma montanum)果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山地五月茶果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作用72 h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83 μg/mL和306 μg/mL。叶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比较各有机溶剂萃取相及剩余水相对乳腺癌细胞抑制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其处理细胞72 h的IC50为150.5 μg/mL。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具有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提取物能够使MDA-MB-231细胞周期S期显著延长。U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含有穗花杉双黄酮活性成分。穗花杉双黄酮处理MDA-MB-231细胞72 h的抑制增殖IC50为192.6 μg/mL,表明其是山地五月茶抑癌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丁茶超声辅助不同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不同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羟基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GC-MS结果显示,苦丁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有5类物质,共有49种化学成分,7种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