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超声耦合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牛大力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牛大力总黄酮提取的料液比、硫酸铵浓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进行探讨,以建立牛大力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影响牛大力总黄酮提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硫酸铵浓度>超声时间;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m∶V)、超声时间50 min、硫酸铵浓度为0.3 g/mL,在此条件下,牛大力总黄酮得率为5.82 mg/g。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原料粉碎细度、煮制时间、醇沉时乙醇含量等因素对牛大力速溶茶原料浸提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大力、千斤拔和五指毛桃等原料粉碎成10目的细粉状,煮制60 min,醇沉时乙醇含量为50%~70%,静置12 h,麦冬用15倍重量的沸水煮制45 min,菊花用20倍用量的软化水在80 ℃的温度下浸提45 min,浓缩,调配,喷雾干燥得成品牛大力速溶茶。通过成品各指标的检测表明,牛大力速溶茶色、香、味俱佳,口感好,味道淳厚,并无重金属、有害物质、微生物超标的现象,说明牛大力速溶茶原料选取安全合理,配比科学,其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熟度,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比例泥土、砂、椰糠、草炭混合作为牛大力栽培基质,并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基质的养分特征及其对牛大力根系生长和膨大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草炭+泥土(体积比2∶1)及草炭+椰糠+砂(体积比1∶2∶1)混合的基质pH值较适中,有机质含量与氮磷钾养分含量均较高,养分状况较理想,牛大力根系发达,但膨大块根较少;而泥土与砂混合基质各项指标均比较低,养分比较贫乏,牛大力根系发达,但块根膨大明显。在本研究条件下,基质养分不是根系膨大的关键因素,泥土含量高的基质可能因为较为理想的通气和热量条件而有利于块根的膨大。  相似文献   

4.
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2’,4,4’-三羟基查耳酮(1),紫檀素(2),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酮(3),高丽槐素(4),豆甾醇(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2)和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广东茶业》2011,(3):42-42
由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和指导,广东省茶叶学会和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所以及各茶叶主产区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各市县茶业协会共同协办的"2011振兴广东茶产业系列活动暨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颁奖大会",经过精心组织,  相似文献   

6.
五优613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五丰A与恢复系粤恢61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广东省审定,2013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和广东省扩区试验,适宜在广东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作早晚稻、中南和西南稻作区作早熟晚稻、湖南省作中熟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4,(6):82-83
五优321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五丰A和恢复系广恢321配组育成的感温型高产、抗稻瘟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适宜广东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晚季种植。该组合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07。  相似文献   

8.
《广东茶业》2004,(6):21-21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发会员代表大会于2004年11月20日在广州珠岛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全省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科研等方面的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兄弟协(学)会和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台作厅、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州海关、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甜玉米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胡建广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07,15(1):150-15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总结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进展与优势,明确了资源基础研究、专用抗逆品种培育、食用品质遗传规律等广东省甜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胡建广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09,17(1):48-15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总结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进展与优势,明确了资源基础研究、专用抗逆品种培育、食用品质遗传规律等广东省甜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和花药颜色进行了观察;同时,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花药外部形态指标与小孢子发育时期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的特征差异明显.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尤其与花蕾的大小关系密切.根据花器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为美丽崖豆藤花药离体培养接种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牛大力藤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牛大力藤叶片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共鉴定了41个化学成分(除豆甾醇外,其余40个化学成分在该植物中属首次报道),其相对含量为81.22%.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维生素E(11.52%)、亚麻酸乙酯(10.26%)、γ-谷甾醇(8.53%)、棕榈酸乙酯(8.23%)、叶绿醇(7.00%)、亚麻酸甲酯(5.04%)、亚油酸乙酯(4.13%)、亚油酸(4.09%)和植二烯(3.89%).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花苞、花朵和果荚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花苞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8.31%,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52.00%)、醇类(17.46%)化合物;从花朵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1.38%,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60.64%)、醇类(17.178%)化合物;从果荚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0.01%,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32.56%)、苯基及其衍生物类(22.46%)、脂肪酸类(12.54%)化合物,其中6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14.
As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 sources of food to alleviate hunger continue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nitrogen and amino acid content, chemical score, 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available lysine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8 lesser known, wild tropical seeds, gathered in Nigeria. Results were contrasted with a tropical soybean variety (Glycine max, TGX 1660-15F). The investigated seeds wereMillettia thonningii, Gliricidia sepium, Lonchocarpus sericeus, Albizia zygia, Daneillia ogea andAfzelia bella from the family of Leguminosae,Diospyros mespiliformis (Ebenaceae) andEntandrophragma angolense (Meliaceae).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based on nitrogen determination, was found to be lower in the wild seeds compared to soybean, which was partly due to the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non-protein nitrogen. With reference to amino acid requirement and digestibility in most seed samples, lysine, followed by sulphur amino acids and threonine, were the limiting amino aci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se less familiar wild seed plants may be used as valuable food or feed complements. Howeve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cessary to elucidate potential toxic an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种群繁殖的特征。2015年每月从儋州市野外采集椰子织蛾,收集当天羽化的成虫,记录成虫的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初孵幼虫数以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1月份的气温最低,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最长,为(3.00±0.21)d;5、6月气温最高,产卵前期次之;其他月份的产卵前期较短。11月份椰子织蛾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31.07±19.55)粒;3、4、7、8、9、10月份的产卵量次之;1、2、5、6、12月份的单雌产卵量最低。1月份(低温)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最低,为(2.70±2.01)%;2—12月份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1月份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为(4.17±2.94)头;5、6月份的较少,分别为(54.04±8.18)、(52.31±10.81)头;3月份的最多,为(87.89±14.94)头。低温使成虫的寿命延长;各月雌成虫的寿命短于雄成虫的寿命;5、6月份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08±0.68)、(7.67±0.84)d,雌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6.50±0.34)、(6.22±0.36)d,低于其他月份雌雄成虫的寿命。5、6月的高温会抑制种群的数量,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该研究为椰子织蛾的防治、预测预报等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单双液相下不同多酚氧化酶源对酶性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比较了单双液相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对酶性合成茶黄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单双液相试验中,以不同的酶源合成茶黄素的试验效果不同,就茶鲜叶酶源而言,双液相明显比单液相的效果要显著,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33.74%,合成率为14.245%,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39.74%,合成率为31.792%;而就梨酶源处理而言,单液相的效果要比双液相稍好,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45.73%,合成率为18.799%;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40.20%,合成率为22.11%;就苹果酶源而言,单液相比双液相的效果要好些,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18.22%,合成率为13.34%;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11.56%,合成率为6.935%。  相似文献   

17.
黄棪原料香气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棪原料游离态香精油含量以茎中最高,达20.95 mg / kg,梢中含量为12.42 mg / kg,叶中为8.15 mg / kg;其中游离态醇类香气化合物也以茎中含量最高,为14.87 mg / kg,分别是梢、叶中醇类香气化合物的3.46和5.65倍。而香气的化学组成以梢中最丰富,测出36个组分;茎中测出24个组分;叶中仅测出19个。中国乌龙茶的特征香气组分在供试原料中大都检出,且绝大多数组分在茎中有较高的含量。糖苷类结合态香气前体的数量分布与游离态香气的数量分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广州地区丙环唑和矮壮素在叶菜的残留以及膳食暴露风险情况,对2016年第2季度广州市9个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芥蓝、菜心和普通白菜样品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应用点评估和基于@Risk评估软件的概率评估方法 ,对这3种蔬菜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芥蓝、菜心、普通白菜中丙环唑残留均值为0.162 8~0.002 8 mg/kg,最高为芥蓝,与菜心和普通白菜差异显著,平均检出率为100%~70.25%,最高为芥蓝,与普通白菜差异显著。矮壮素残留平均值为0.010 9~0.001 0 mg/kg,最高为菜心,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检出率为14.99%~8.46%,最高为芥蓝,三者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膳食摄入3种蔬菜,丙环唑残留暴露急性风险熵为1.81~7.93,99%人群暴露慢性风险熵为1.02~25.03,0.1%人群存在芥蓝丙环唑膳食暴露慢性风险;矮壮素残留暴露急性风险熵为55.14~62.26,100%人群暴露慢性风险熵为3.26~8.11。3种蔬菜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糙米为材料,分别于2014和2015年测定了Ca、Fe、Zn和Se 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利用34个SSR标记对两年矿质元素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在两年间的鉴定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Ca、Se平均含量高于粳稻,Ca(2014)、Se(2014)在籼粳稻间呈显著性差异;粳稻的Fe、Zn平均含量高于籼稻,Fe(2015)、Zn(2014,2015)在籼粳间呈显著性差异。矿质元素含量与稻作区经纬度、海拔等因素相关,Fe平均含量在桂南稻作区最高,Zn平均含量在桂中稻作区最高;Ca、Fe、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中含量最高,Se在红米中含量最高;Ca和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与红米、黑米与白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e无显著差异。4种矿质元素含量在2年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159~0.55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014年4种元素含量间无显著性相关;2015年Se和Fe、Z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Zn和Fe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Zn和Ca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SSR标记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平均4.91个,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74,遗传信息量为0.522。经Pearson相关分析,4种矿质元素共关联到18个相关位点,其中8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