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尺蠖危害杨、柳、榆、桑、苹果、梨、沙枣等树木,甚至危害棉花等作物。该虫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主要以幼虫取食寄主的嫩芽、幼叶和花蕾危害为主,在幼虫3龄以后,进入暴食阶段,轻者叶片形成大洞或缺刻,重者蚕食殆尽、枝光叶净,致使树木不能发芽,严重影响林木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春尺蠖俗名“吊死鬼”,危害树种有杨、柳、苹果、梨、榆、沙枣等,此虫繁殖快,是我国北方地区阔叶树种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每年3月地表解冻时,春尺蠖成虫开始羽化出土并交尾产卵。3月中下旬见卵,4月上旬开始孵化,幼虫从地表枯叶中爬出上树,此时正是树叶生长期,为春尺蠖幼虫提供充足食物,造成大面积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春尺蠖俗称吊死鬼,危害杨、柳、榆、槐、苹果、海棠等树木,该虫发生期早,树木刚刚发芽幼虫就开始上树危害,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危害严重时短期内能将整片树木的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及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间序列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春尺蠖危害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用于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春尺蠖危害中等尺度遥感监测方法。【方法】基于国产卫星HJ 星 CCD数据时间序列,构建监测模型,以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遥感病虫害监测研究。【结果】2017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胡杨林NDVI均值呈上升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上旬呈明显下降,5月中旬后时,其NDVI再次上升;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春尺蠖幼虫以3龄、4龄、5龄为主时,胡杨林被危害较为严重,其监测精度高达85%,但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春尺蠖幼虫以1龄、2龄为主时,胡杨被危害程度较轻,其监测精度较低为5%;研究区西侧轮台县胡杨林较先受到危害,东侧尉犁县胡杨后受到危害。【结论】我国HJ卫星,通过植被指数可有效评估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受春尺蠖危害情况,当且仅当植被受害较为严重时其精度较高。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春尺蠖幼虫以3龄、4龄、5龄为主时,是春尺蠖严重危害胡杨林的主要时期。由于研究区西侧轮台县春尺蠖发生较早,胡杨林较先受到危害,东侧尉犁县春尺蠖发生相对较晚,胡杨林后受到春尺蠖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春尺蠖在哈尔滨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确认了春尺蠖在哈尔滨的生活史和各个发生期的时间,并通过物候观测确定了春尺蠖各个时期的发生与哈市常见的各种植物物候之间的关系,为春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药剂的实验选取对春尺蠖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春尺蠖在哈尔滨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确认了春尺蠖在哈尔滨的生活史和各个发生期的时间,并通过物候观测确定了春尺蠖各个时期的发生与哈市常见的各种植物物候之间的关系,为春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药剂的实验选取对春尺蠖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春尺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柳尺蠖、沙枣尺蠖等。危害树种有杨、柳、苹果、梨、榆、沙枣等,此害虫繁殖快,严重危害阔叶树种。春尺蠖在我镇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周围10-30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夏和冬,翌年3月中旬地表解冻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并交尾产卵。3月下旬见卵,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先期成熟的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陆续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8.
胡杨幼苗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北京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满足首都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为北京市引进胡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二年生胡杨幼苗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了胡杨幼苗的物候期规律、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移栽技术,总结了胡杨的来源及特性、繁育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研究表明:胡杨幼苗在北京地区4月中旬开始萌芽,4月下旬开始展叶,11月中旬落叶结束,进入休眠,能够完全适应北京地区自然环境,可正常生长发育。与原产地物候期相比,北京地区胡杨幼苗的物侯期变化较迟缓一段时间,生长期和赏秋色叶期均延长近1个月。胡杨二年生幼苗移栽繁育成活率可达88.25%,生长状况良好。移栽当年地径平均生长量为2.6mm,最高生长量为5.3mm;苗高平均生长量为46cm,最高生长量为82cm。在北京昌平地区胡杨幼苗的生长量比原产地额济纳生长量大。胡杨的适应性良好,病虫危害轻。  相似文献   

9.
胡杨、灰杨都属于杨属胡杨派,胡杨是落叶乔木,少成灌木状,树皮淡黄色,基部条裂。叶形多变化,苗期和萌条叶披针形,边全缘或1~2疏齿,成年树上的叶卵圆形,叶面同为灰蓝或灰绿色。灰杨属高大落叶乔木,干形较胡杨直,树皮灰白色,树干圆形或略呈方形,叶形变化不大,在幼苗期为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波状无缺,质厚肉软,先端尖,成年树叶多为心脏形,绿色,叶面具有银色光泽。  相似文献   

10.
以择食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片的食叶昆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为研究对象,在塔里木河上游沙雅地区、中游英巴扎地区、下游阿拉干地区各选取与河道距离不同的5个监测样地(距离河道20、200、400、600、800 m)采集胡杨叶片样本,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探究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及含水率对春尺蠖择食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与春尺蠖择食程度的相关性显著,但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性不显著。春尺蠖取食胡杨叶片时,表现出明显的“雄株叶偏食性”(即喜欢吃雄株叶片),受虫害脱叶的雄性胡杨占胡杨总量的52%,雌性胡杨仅占5%。3个地区未受虫害胡杨的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剩余叶片百分比(PRF)高于受虫害胡杨。中游英巴扎样地的受虫害程度较高、范围较广,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水平为7.60%~15.30%。受虫害胡杨的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及剩余叶片百分比随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即虫害分布呈明显的河流廊道效应。上游沙雅样地的虫害分布与河道距离呈正比,离河道越远,胡杨叶片受虫害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引种南林895杨、95杨和797杨进行连续3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物候期有较大的差异,引种无性系萌芽-幼叶的生长集中在3月~4月,落叶期集中在10月~11月,发芽最早与最迟,前后相差约10d。同时分析了其生长适宜性,为南林895杨、95杨和797杨引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沙枣尺蠖,幼虫发育速度快,食量大,一旦大发生,能将树木刚发芽的嫩叶全部吃光,引发枝干病害甚至导致树木死亡。一、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次年春,当地表解冻时(日平均气温0~5℃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交尾产卵。鲁西北地区3月上旬进入羽化高峰期,4月初进入幼虫孵化盛期,4月中旬至5月初为食叶盛期,5月初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  相似文献   

13.
王翔 《农村科技》2012,(10):42-43
春尺蠖为尺蛾科害虫,危害沙枣、杨、柳、榆、槐、苹果、梨、沙柳等多种林果。春尺蠖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将树叶全部吃光,除危害杨树、榆树、胡杨外,还危害杏、枣、苹果、梨、核桃等经济林。此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轻则影响寄主生长,重则导致枝梢干枯、树势衰弱,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一、防治目的根据天然胡杨林春尺蠖发生危害情况,按照"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保证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以生物制剂为主,辅以其他高效、低残留药剂;运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21团箭杆杨受到春尺蠖蚕食危害,已严重影响到团场生态稳定和经济发展。为遏制虫害发展势头,保护林业资源,2009年我团采用车载式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防治春尺蠖,虫口减退率达到86.2%,叶片保存率达到76%,防治效果显著。一、防前虫情调查1.成虫期调查①灯诱调查3月18日,21团林业站在林缘附  相似文献   

15.
春尺蠖又名沙枣尺蠖、榆尺蠖、杨尺蠖、桑尺蠖、柳尺蠖,属磷翅目尺蠖科.近年来,在棉田四周防护林的胡杨树上连续发生危害,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幼虫咬食胡杨树的叶片.  相似文献   

16.
滇杨优树无性系物候期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41个滇杨优树无性系的物候期数据,以物候期距同一对比标准时间(2008年3月1日)的天数对数据进行转换,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以此将滇杨优树无性系分为5种物候类型,即总体物候出现较晚类型,总体物候出现较早类型,生长期较短类型,生长期较长类型和中间型物候类型。观察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物候变化突出的指标,其中,展叶始期的差异最小,落叶始期的变幅最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75—2013年气象资料,与当地乔木沙枣、二白杨、胡杨、小枣、家杏、桑树6种乔木物候观测资料,通过5年时间段统计物候发生日的偏离程度,统计春季物候年度展叶期、开花期变化趋势,分析物候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39年研究区春季平均气温以0.053℃/a的速度升高,荒漠植物的多种物候期出现同步性的提前;39年春季物候提前了7.6~12.1 d,即气温每提升1.0℃,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早2.1~5.8 d,秋季落叶期平均推迟3.8 d。  相似文献   

18.
<正>春尺蠖又叫沙枣尺蠖、杨尺蠖,属于鳞翅目,尺蛾科。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吃光全部树叶。在魏县主要发生在材树、果树较集中的区域,危害椿、杨、柳和杏、枣、苹果、梨等树,对材林和果树的正常生长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1春尺蠖发生特点及习性春尺蠖在魏县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表层土壤中越夏越冬。每年2月中下旬,当地表4~7 cm处地温达0℃左右时开始羽化出土,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临淄区2017年至2022年间春尺蠖羽化情况和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春尺蠖在该地区的羽化规律。临淄区春尺蠖羽化始见期发生于2月中、下旬,近几年有发生期提前的趋势,平均羽化历期为28天;羽化高峰期集中于3月上旬,且最高单日诱捕量大时,往往最终成虫诱捕量也偏大。临淄区春尺蠖成虫羽化历期与气温、雨天数无显著关系;在羽化历期的各阶段中,始见期至始盛期所需天数和高峰期至盛末期所需天数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气温越低,两个阶段所需天数越长,反之则越短。对春尺蠖幼虫防治的最佳时机在3月底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繁殖物候节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额济纳绿洲分布胡杨种群的繁殖物候节律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胡杨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为胡杨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分布的胡插种群的繁殖物候完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在雌雄不同龄级的个体和群体及种群整体等水平上,形成适应风媒的形态特征和相对稳定独特的"大量、个体相对集中、群体相对分散、雌雄异步开始、近同期结束"的较为独特的开花模式和拥有杨属植物中最长的花果物候期的繁殖物候节律。花期和种子散布期这两个最重要的繁殖物候期在时间位上分别所依托河流的春汛和秋汛相吻合,是胡杨中生起源以及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逐渐形成的环境条件水热变化规律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机制,是其有别于典型荒漠植物和杨属其它植物的重要特征。也揭示了胡杨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对荒漠内流河的深刻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