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粉发育为水稻生殖发育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其育性高低对水稻育种以及经济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水稻花粉发育是严格受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基于此,本文综述与水稻花粉育性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和调控性miRNA的研究现状,总结有关基因在调控水稻花粉育性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展望,从而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育性调控分子机制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人员找到并鉴定了一个调控水稻花药壁绒毡层降解的关键基因、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子API5。这项最新研究有可能在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中,构建一种受人工控制的不育系。这项研究成果4月6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植物细胞》在线发表。第一作者为华中农大生科院硕博连读生李兴旺,通讯作者为吴昌银教授。  相似文献   

3.
水稻(Oryza sativa L.)绒毡层是花药壁的最内层结构,是可育花粉粒形成所需各种酶类和孢粉素等物质的提供者,对调控花粉育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分离出一系列参与水稻绒毡层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它们参与绒毡层早期分化形成及后期退化降解的发育过程。对水稻绒毡层发育相关的MADS、bHLH及PHD-finger等转录因子之间的分子机理及调控网络进行总结,为进一步了解水稻绒毡层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两种水稻OsRhoGDI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OsRacD属于水稻小GTP结合蛋白Rho家族,是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转换相关的关键基因,功能之一是通过控制花粉管的延伸生长影响水稻的育性。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到与OsRacD相互作用的两种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OsRhoGDI1和OsRhoGDI2的基础上,为深入分析OsRhoGDIs的调控机制以及与OsRacD的关系,对其上游调控序列进行克隆和分析。【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OsRhoGDI1和OsRhoGDI2的上游调控序列,并利用网络工具对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两种OsRhoGDIs基因具有与激素应答、光调控及胁迫诱导应答相关元件,且一些元件相同或相似;OsRhoGDIs与OsRacD启动子元件的比较显示,都具有与花粉管萌发相关的多个元件。【结论】OsRhoGDIs的表达调控方式复杂,可能受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调控;同时也提示OsRhoGDIs与OsRacD基因可能通过协同表达控制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  相似文献   

5.
一、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和类型 (一)问题的提出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形成 (三)潜育性水稻土的类型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性质 (一)潜育性水稻土的物理性质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化学性质 (三)潜育性水稻土的养分特性 (四)潜育性水稻土的微生物性状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生殖生长期高温诱导水稻颖花不育的生理机制。高温阻碍水稻授粉、受精过程,导致严重颖花不育,不同生殖生长期高温影响颖花育性的生理机制不同,幼穗分化期高温阻碍雌、雄性花器官生长发育,引起花器结构、形态异常,限制花后授粉受精,增加水稻颖花不育率;抽穗扬花期高温导致花器生理活动紊乱,抑制花药开裂、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直接阻碍授粉受精,增加空粒率。花期高温对水稻颖花育性的影响最严重,针对该时期高温可通过遗传改良、栽培管理、化学调控、辅助授粉等缓解高温对颖花育性的伤害。未来在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对水稻颖花育性影响差异的生理机制、高温与其他环境因子互作对颖花育性的影响及高温下颖花发育的联动性等方面还须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靖泽  杨红春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52-2257
多梳蛋白复合体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通过三甲基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H3K27me3)抑制基因的表达,在表观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稻中,PRC2参与水稻株高、花期、育性和粒重等性状的调控,维持水稻正常发育。本文总结并讨论了近年来PRC2调控水稻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水稻PRC2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茉莉素和油菜素内酯)在调控水稻花药发育和育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激素参与水稻花药发育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水稻花药发育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受光周期和温度的调控,光温之间还存在互作效应,从生理、遗传角度可解释这种现象。遗传背景、育性指标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两用核不育水稻的基本特性导致了遗传研究的复杂性。在育性转换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物质会发生相应变化,并与育性相关。本文还从生态、遗传角度讨论了能否用粳稻中的不育基因转育成典型籼稻光敏不育系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不育系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利用人工辅助法来提高稳定性是目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潜育性水稻土为我国广泛分布的低产水稻土,关于其微生物特性,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1-5〕但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为配合我省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本研究试图查明在不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非潜育性水稻土和旱土微生物区系组成上的差异,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潜育性水稻土有效磷含量比非潜育性者低50~90%;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和植株吸磷量都比非潜育性水稻土低。水稻土中以Fe—P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最大,依次为Al—P、O—P和Ca—P。潜育性水稻土上Fe—P、O—P(酸性土)、Al—P及有机磷量均低于非潜育性水稻土,与有效磷的趋势一致,是其缺磷的主要原因。潜育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强,磷酸吸持容量高,无定形铁含量高。这是潜育性水稻土缺磷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春,一份水稻雌性全不育隐性突变体在海南省陵水县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水稻冬繁基地意外发现。该突变体雄蕊生长发育正常,雌蕊明显退化,无羽毛。从分蘖期开始,植株叶片显现类似小麦旗叶在近叶环处下弯倒挂的麦状叶,而其它正常育性的水稻植株叶片挺举,形成极为明显的连锁标记。对雌性全不育隐性突变体的基本特性进行了观察,期盼今后通过遗传工程进行育性调控,能为作物种子生产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花粉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个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的育性转换及花粉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特殊环境因子作用下,不育与可育可发生相互转化,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均存在两个育性转换期,并且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第二个育性转换期稳定, 不同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期内其花粉发育均呈现连续变化,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虽  相似文献   

14.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CoCl_2处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可在长日照不育条件下出现可育现象,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显著促进可育性表达。HPGMR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长日照下所形成的幼穗比普通农垦58品种高2.5-5倍,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所形成的幼穗则降低至接近普通农垦58的低水平。表明HPGMR中可能存在受光周期调节的乙烯代谢系统,其育性转换受乙烯代谢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方法一般认为,潜育性水稻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还原程度强,含障害物多,对早稻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本试验比较潜育性水稻土和非潜育性水稻土对早稻生长和发育为害的程度,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在潜育性水稻土上,防止早稻受害是否可能。试图通过合理施肥,改善植株的营养状况,来克服潜育性水稻土对早稻生产的为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们对潜育性水稻土肥力特性的研究结果说明:潜育性水稻土还原程度大,土壤释放养分少;结果是水稻产量低。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探讨,潜育性水稻土怎样影响水稻植株吸收养分及其后果,通过合理施肥能否提高潜育性水稻土水稻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正常的代谢作用,从而获得高产,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历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开沟排水为主的工程措施,另一种足以改变耕作制为主的生物措施。但当田间环境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不许可时,如合理施肥可以改良潜育性水稻土,则采用这个措施是合宜的。  相似文献   

17.
湖北海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CoCl2处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可在长日照不育条件下出现可育现象,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显著促进可育性。HPGMR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长日照所形成的幼穗比普通农垦58品种高2.5-5倍,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所形成的幼穗则降低至接近普通农垦58的低水平。表明HPGMR中可能存在受光周期调节的乙烯代谢系统,其育性转换受乙烯代谢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讨论了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与其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表明,它与常规品种花药离体培养一样,培养基、基因型对出愈率,分化率都有影响。参试的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第二光敏期经短日照处理的都比自然日照下显著提高出愈率和分化率,不同光敏核不育材料由于其育性转换期差异,离体花药培养的出愈情况比自然日照下提高的程度显著不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离体技术研究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基因调控遗传机理暗示着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潜育性水稻土是湖南主要低产田,占稻田面积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水稻土每亩减产100-3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我省组织了对潜育性水稻土成因与改良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都是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我们配合研究了潜育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