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硫对设施水培大蒜光合特性和鳞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设施条件下,采用营养液培养大蒜,研究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特性、鳞茎质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硫水平0 ~ 2.25 mmol · L-1范围内,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和鳞茎质量随施硫量增加而升高,至硫浓度2.25 mmol · L-1时达最高。鳞茎品质指标除可溶性蛋白质外,随植株生长而逐渐升高。在不同硫处理间,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和蒜薹中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以2.25 mmol · L-1硫处理最高,分别比不施硫处理增加48.82%、127.92%、63.58%、10.61%、63.30%、29.07%和74.16%。营养液中硫含量为3.75 mmol · L-1时,鳞茎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大蒜二次生长指数在一定硫浓度范围内,随硫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而后随施硫量的升高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硼对大蒜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供硼水平对苍山蒜光合特性、干鲜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随硼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硼浓度1.0 mg?L-1时达高峰,此时蒜薹和鳞茎的品质和产量指标也达到最高|与不施硼相比,蒜薹和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71.33%和59.20%、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47.91%和131.79%、VC含量分别提高50.02%和68.71%、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62.80%和38.83%、大蒜素含量分别提高57.69%和50.94%|干质量分别增加194.90%和156.20%,鲜质量分别增加130.89%和121.84%。  相似文献   

3.
增施钙对镉胁迫下大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营养液水培方式,探究了镉(Cd2+)对大蒜生长、光合特性、主要矿质元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增施不同浓度钙(Ca2+)对镉胁迫大蒜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镉胁迫处理可明显减小大蒜植株的形态指标(株高、假茎粗、假茎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降低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减少根中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并增加镉积累,降低蒜薹和鳞茎(蒜头)的外观品质(鲜质量、蒜薹直径、抽薹率和鳞茎横径)及营养品质(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增施钙可有效缓解镉对大蒜生长的抑制,随所增施钙浓度的提高,大蒜植株的形态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增幅分别为54.4%、26.0%、45.2%、61.4%和77.3%;同时,增施钙能显著提高镉胁迫大蒜叶片的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Pn、Tr、Gs),其变化趋势与形态指标相似,最大提高量分别为44.6%、36.6%、31.8%和18.4%;另外,增施适量钙增加了镉胁迫大蒜根中矿质元素含量并减少了镉积累,有效提高了蒜薹和鳞茎的外观、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补光时间和方式对设施大蒜鳞茎膨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志勇  王硕硕  刘娜  巩彪  刘世琦  史庆华 《园艺学报》2014,41(12):2411-2418
以‘二水早’大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的补光方法对冬季温室栽培大蒜鳞茎膨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光照达到14 h(9:00-16:00自然光照7 h + 5:30-9:00和16:00-19:30补光7 h)条件下大蒜鳞茎才能显著膨大,非连续光照8 ~ 14 h,即在7 h自然光照条件下,21:00-4:00打破黑暗补光1 ~ 7 h处理均能促进鳞茎膨大,并且鳞茎质量均高于14 h连续光照处理;不同打破黑暗处理之间鳞茎质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打破黑暗补光时间的延长,大蒜叶片色素含量,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打破黑暗补光5 h处理的大蒜叶片色素含量,鳞茎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比连续14 h光照处理提高了30.0%、7.7%、36.2%和25.3%;另外,总酚含量和自由基清除率也是以打破黑暗补光5 h处理最高。因此,从温室大蒜产量考虑,打破黑暗补光1 h处理就能达到较高的鳞茎产量,如果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则以打破黑暗补光5 h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5.
以洋葱品种"红贝特"为试材,设4个施氮水平处理N0、N1、N_2、N3,以CK为对照,测定了膜下滴灌洋葱的植株性状、鳞茎性状、品质和产量等指标,以探讨冀西北坝上地区地膜覆盖洋葱适宜的滴灌氮量,给当地洋葱施肥提供合理施肥依据。结果表明:处理N1的植株性状、鳞茎性状均显著高于CK,产量较CK提高12.26%;处理N1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较CK分别增加27.13%、8.16%、19.15%和60.71%,而硝酸盐含量CK较N1提高85.67%;在该试验条件下,洋葱获得最佳效益时的氮肥施用量和时期分别为苗期追N 31.5kg·hm~(-2),茎叶生长期追N 47.25kg·hm~(-2),鳞茎膨大初期追N 47.25kg·hm~(-2),鳞茎膨大中期追N 31.5kg·hm~(-2),并在整个生长时期配施P_2O_575kg·hm~(-2),配施K_2O 255kg·hm~(-2)。  相似文献   

6.
洋葱型大蒜为大蒜鳞茎异常生理变态所形成的类似洋葱鳞茎结构的大蒜(原称“面包蒜”),该鳞茎主要由肥厚的叶鞘基部及鳞芽的外层鳞片加厚所构成,无肉质鳞片或肉质鳞片极不发达,可形成蒜薹或无薹分化,无任何食用价值。洋葱型大蒜的形成与N、P、K超量施用且配比不当,追N过多且时间过早,土壤过于粘重并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钙对水培大蒜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营养液设6个钙浓度(0、1.0、2.0、3.0、4.0和5.0 mmol · L-1),研究钙对大蒜光合特性、食用器官(蒜薹和鳞茎)钙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蒜薹和鳞茎钙含量随营养液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钙浓度0 ~ 3.0 mmol · L-1范围内,大蒜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及气孔导度(Gs)随钙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后则随钙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蒜薹的鲜质量、直径及抽薹率和鳞茎的鲜质量及横径均随营养液钙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0 mmol · L-1钙浓度下最大;同时,蒜薹和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也是先随钙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后随之下降,在3.0 mmol · L-1钙浓度下达到最高值,比低钙浓度(1.0 mmol · L-1)处理分别增加54.7%和72.1%、33.9%和33.9%、11.5%和5.2%、19.3%和21.5%、32.6%和29.6%。由此可见,水培条件下栽培大蒜的钙浓度以3.0 mmol · L-1为好。  相似文献   

8.
以大蒜(Allium sativum)‘伊宁红皮’和抽薹型分蘖洋葱(Allium cepa var. aggregatum)‘M-4’为试验材料,通过间作,分析分蘖洋葱对大蒜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洋葱与大蒜间作,可以显著提高大蒜植株生长势,平均株高和假茎粗分别为96.3 cm和10.6 mm,比对照分别增高6.1 cm,增粗2.4 mm。间作的分蘖洋葱可促进大蒜的生殖发育,抽薹期比对照提前4 d,功能性大蒜小花数增多,减少气生鳞茎的数和大小,而且上调花分生组织属性基因gaLFY和AsFUL的转录水平。抽薹型分蘖洋葱与大蒜间作具有促进大蒜功能花发育的化感效应,有利于实现大蒜育性恢复。  相似文献   

9.
以洋葱小鳞茎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计5~6、4 mm和3 mm 3种小鳞茎大小,鳞茎根部向下和鳞茎水平放置2种播种方向,研究了不同小鳞茎横径大小及鳞茎根部不同播种方向对洋葱鳞茎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宜的小鳞茎横径标准。结果表明:T1处理的综合评价最高,发芽率95.06%、株高57.90 cm、假茎粗11.47 mm、叶片数7.93片、SPAD值52.07、果形指数0.91、单果质量311.33 g、2.68 m2小区产量18.96 kg、干物质含量6.3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0%、可溶性糖含量1.63%、丙酮酸含量8.71 mg·(100g)-1FW、维生素C含量11.99 mg·(100g)-1FW。将6种处理的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为T1>T2>T3>T4>T5>T6。综上所述,5~6 mm鳞茎根部向下(T1)处理的综合表现良好,排名第一,洋葱的生长、品质及产量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用量氮肥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林  李大霞 《蔬菜》2015,(1):30-33
为寻找大蒜发生“面包蒜”的原因,在大蒜越冬期对赣榆白蒜用不同量的氮肥进行追肥试验,对大蒜鳞茎的鳞瓣数、鳞瓣的鳞片数(鳞叶数)、植株假茎长度及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到了大蒜产生“面包蒜”的直接原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大蒜临界光照时间延长,使鳞瓣的鳞片向上发育叶身成为普通叶而发生二次生长,向外不断分化鳞片而形成“面包蒜”。  相似文献   

11.
通过Hoagland营养液水培大蒜,研究不同供硫水平对大蒜生理特性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硫处理大蒜的株高、叶长、叶面积和茎粗均明显高于不施硫对照。在0~2.25 mmol·L-1硫浓度范围内,叶片光合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营养液中硫浓度升高而增加,至硫浓度为2.25mmol·L-1时达最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硫浓度为1.50 mmol·L-1时最高;大蒜鳞茎和蒜薹全硫和全氮含量均随营养液中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硫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鳞茎和蒜薹对磷和钾的吸收量以硫浓度为2.25 mmol·L-1时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金乡紫皮蒜为材料,采用设施水培研究硫对大蒜生长发育、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O~2.25 mmol/L硫浓度范围内,硫对大蒜的株高、叶长、叶面积和假茎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超过这一范围则产生抑制作用.当营养液硫处理浓度为2.25 mmol/L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营养液硫处理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13.
蒜黄生长到5,10,15,20 cm时,喷施0,50,100,150 mg/L的亚硒酸钠,调查其生长和部分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喷施亚硒酸钠促进了蒜黄芽体生长,鲜质量、干质量分别升高2.6%~3.8%、10.8%~11.0%;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均有增高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最多,增加了6.7%~63.4%;纤维素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比对照低31.0%;钾具有大幅度提高趋势;硒含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最高的比对照高43.62倍。  相似文献   

14.
以无限生长型番茄‘丰收’为试材,以椰糠∶珍珠岩=3∶1为基质,设置EC值为1.5、2.0、2.5、3.0、3.5、4.0 mS·cm^-1的6种营养液浓度,研究了在不同EC值营养液处理下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的生长变化,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产量、干鲜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区液养分离子浓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营养液浓度可以改善番茄品质,但营养液浓度过高盐分累积严重时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EC值为2.5、3.0、3.5 mS·cm^-1的营养液较适合椰糠复合基质栽培,其中EC值为4.0 mS·cm^-1可作为短期内高品质栽培使用,番茄长季节高产栽培则可以选择EC值为2.0 mS·cm^-1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探索不同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蛇龙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黄河淤土、含石的沙壤土和风沙土3种土壤对葡萄糖分卸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土壤栽培条件下葡萄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色素、单宁及葡萄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结果表明,在葡萄开始着色至葡萄完全成熟期间,在含石的沙壤土栽培条件下葡萄可溶性总糖含量(22.4%)比黄河淤土栽培条件下和风沙土栽培条件下分别高7%、9%;葡萄色素(5.14 mg.g-1)和叶片光合速率也最高,黄河淤土栽培条件下葡萄的含酸量(8.28 g.L-1)和单粒质量(2.32 g)较高,然而,风沙土条件下,单宁(籽单宁1.15 mg.g-1,皮单宁0.30 mg.g-1)的含量最高。【结论】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影响较为显著,含石的沙壤土条件下葡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钾素对水培大蒜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采用设施水培试验探讨了钾素对大蒜生理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K+水平,分别为0、3.0、6.0、9.0和12.0 mmol · L-1。结果表明:在营养液K+浓度0 ~ 9.0 mmol · L-1范围内,叶片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蒜薹和鳞茎干、鲜质量随K+浓度升高而增加,至K+ 9.0 mmol · L-1时达最大,当K+浓度达到12.0 mmol · L-1时呈下降趋势。蒜薹和鳞茎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大蒜素含量在营养液K+浓度9.0 mmol · L-1时最高,与不施钾相比,蒜薹中分别增加67.0%、31.22%、79.38%和76.38%,鳞茎中分别增加91.51%、45.61%、91.47%和9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