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无菌播种技术,对春兰、豆瓣兰、莲瓣兰和春剑4种兰属植物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率与兰花种类及其果实成熟度、所选培养基等因素有关。春兰、豆瓣兰、莲瓣兰的种子萌发较易,而春剑较难;莲瓣兰种子萌发率较高;培养基A和C可促进豆瓣兰种子萌发,培养基B可促进莲瓣兰种子萌发,培养基A和B可促进春兰种子萌发。观察研究还发现,被1种细菌感染的兰花种子更易萌发。  相似文献   

2.
所谓国兰,是指兰科兰属中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包括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莲瓣兰和春剑7种兰花。中国兰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路史》和《拾遗记》中就有仙人种兰之说。尽管多为传说,然而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兰文化起源很早。起始之初将兰视为仙草,如在《左传》中有“燕姑梦兰生子”的故事,《诗经》中有持兰辟邪之说  相似文献   

3.
香是国兰的灵魂。有"国香"之称的兰花,没有了香味,不能称中国兰。国兰的芳香统称为幽香。不同种类的兰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建兰的芳香较浓,墨兰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兰的香味最纯正,是幽香的典型,不过有些春兰仅有淡淡的清香,有的春兰则无香气。蕙兰数朵齐放,也有香气。  相似文献   

4.
把好选盆关种植名贵春兰最好选择泥盆,因为泥盆透气性能好,利于兰根的生长,而瓷盆、陶盆、塑料盆因盆壁密不透气,不利初栽兰株的成活。一般口径二三十厘米的泥盆,可种植2~3丛春兰。把好基质关春兰对基质的要求是质地疏松、黏性低、不板结、渗水快,同时要有一定的吸水性和保湿性,并含有一定量的腐殖质。春兰栽培常用的基质有多种,如山泥、兰花泥、兰基石等,其中以风化石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兰花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花为“兰、菊、水仙、菖蒲”花草四雅之一,它以朴实无华,花香清远而著称。兰花属兰科,单子叶植物。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分为附生兰、地生兰和腐生兰,根据开花时间不同分为春兰、夏兰、寒兰、报岁兰等。  相似文献   

6.
兰花是中国人对兰科植物的泛称。但在古今的广大兰友中,兰花或兰主要指兰科中的一个属,即兰属(Cymbidium)植物,如春兰、蕙兰、寒兰、建兰(四季兰)墨兰(报岁兰)、春剑、莲瓣兰等。  相似文献   

7.
春兰又称草兰,为兰科兰属植物,是中国名贵的观赏花卉.它色彩淡雅,终年不凋,春日开花吐蕊,花形潇洒,馥郁芬芳,倍受人们珍爱. 通过春兰温室栽培试验对湿度、温度、光照等影响因子的调查,开展春兰栽培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形成完整实用的设施栽培技术,为春兰栽培及其产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森林与人类》2006,26(7):76-87
中国人通常所谓的国兰,指的就是兰属的地生种类,如传统的春兰、蕙兰(九华)、寒兰、墨兰(报岁兰)和建兰(四季兰),和近年比较火爆的春剑和莲瓣兰。全世界约有67种,其中49种见于我国。分属于3个亚属:兰亚属、大花亚属和建兰亚属。1.纹瓣兰Cym b.aloifolium(L.)Sw.产广东、广西、贵  相似文献   

9.
3月24日,容县人民政府在侨乡广场举行广西容县2006“春兰行动”启动仪式。容县兰花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兰花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爱兰、养兰在容县蔚然成风。目前,全县种兰养兰人数达3000多人,兰花种植面积近1000亩,具有一定规模的兰花基地5个,兰花产业已成为容县继沙田柚后的又一品牌,一些下岗工人、农村困难户通过种植兰花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鉴于容县兰花资源优势及兰花产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前景,容县县委、县政府决定组织开展“春兰行动”,通过对城镇下岗工人、农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包括五保户)提供兰花种苗,进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国兰之美     
国兰并不都是中国的特产,春兰和寒兰日本有分布,墨兰和建兰越南也有分布。国兰除在我国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爱好者外,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也很受欢迎。国际上也称之为"东方兰"。  相似文献   

11.
以老山兰为主的麻栗坡兰花群以“花香冠群”而闻名遐迩,誉满中外。麻栗坡县拥有不少亚热带雨林,林中蕴藏的麻栗坡兰花独具特色,花色花叶系列丰富,不同品种花期各异,一年之中均有花开。这里的兰花种类繁多,其中地生兰有墨兰、寒兰、剑兰、建兰、春兰等30余种;附生兰有雪兰、文山红柱、云南虎头兰,黄婵等20余种;蔸兰有班叶杓兰、扇叶杓兰、长缄毛、蔸兰、长掰蔸兰、杏兰蔸兰、麻栗坡蔸兰、美丽蔸兰、虎皮苑兰、硬叶蔸兰等10余种;石槲类有数十种。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兰花热的兴起,麻栗坡兰花因“老山兰”而享誉国内外,成了兰花爱好者争相购买的对象,畅销全国,有的甚至打入港、澳、台、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地  相似文献   

12.
兰花是我国人民十分珍爱的传统花卉之一,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兰花,以其独特的芳香和秀丽的叶姿,被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兰花有中国兰和洋兰两大类,有450属,1700余种,依其生态习性分为三种类型。即附生兰(又称热带兰)、地生兰、腐生兰。其中地生兰又分为两大类,一干一花的称“兰”;一干多花的叫“蕙”。以其花期分,可分以下四类:即春兰(草兰)、夏兰(蕙兰、九节兰)、秋兰(建兰)、冬兰(寒兰)。 种植兰花以泥盆为佳,其次为紫砂  相似文献   

13.
春兰又称草兰,为兰科兰属植物.春兰色彩淡雅,终年不凋,春日开花吐蕊,花形优美,花香馥郁,受到人们的喜爱. 1 调查方法 2018年10月将春兰苗木从组培苗中取出,移栽到育苗盘.经过3个月生长期,于2019年1月移栽至10 cm营养杯,并开始测量其生长量.每月测定1次生长量;每日调查温室的温度、湿度,持续至2020年2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粵北兰花种质資源,其中有春兰9个品种;葸兰5个品种;建兰27个品种;墨兰11个品种;塞兰9个品种以及其它兰花种类的品种资源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走访调查,分大区、以海拔分层设标准地,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安康市共有兰科植物27属45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兰属中的春兰和惠兰及独蒜兰属的独蒜兰,安康野生兰科植物总体资源量大,但近年来盗挖烂采现象较为严重,建议加强保护,建立野生兰科植物基因库,并加强人工栽培进行开发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兰科植物,通称兰花。按生态习性,大体可分为地生兰和附生兰两大类,还有少数腐生兰。据调查表明,我国兰花资源非常丰富,有166属1019种,南北均产,而以云、贵、川、苏、浙、闽、两广、台湾和海南岛等地为最多,分布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有许多名贵的观赏兰花,如四川的多花蕙兰、隆昌素,广东的银边墨兰,云南的红剑兰、大雪素,浙江的春兰银边,湖北的青壳素等。 全世界约有1000属20000多种,杂交品种有  相似文献   

17.
对国兰的春兰、墨兰、建兰、寒兰等22个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内和种间杂交。杂交授粉后果荚的生长发育情况、杂交组合结实率和坐果率、杂交果荚成熟期等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国兰杂交授粉后,子房均有不同程度的膨大,正常发育的果荚在授粉60 d后生长迅速,到180 d后果荚生长减缓或停止,果实进入成熟期,此时采收进行无菌播种即可获得较好的杂交后代。国兰的种内和种间的杂交结果显示,国兰的杂交成功率与杂交亲本之间的亲和力有关,种内杂交的亲和力强,其杂交的结实率和坐果率则高,春兰×春兰、寒兰×寒兰、建兰×建兰、墨兰×墨兰的种内杂交结实率可达70%以上,坐果率可达60%以上;反之,由于种间杂交亲缘关系较远,其杂交的成功率则较低,其中寒兰×建兰的杂交结实率只有20%,建兰×寒兰的杂交坐果率为0。因此,在国兰杂交育种中选择亲缘关系近的品种进行杂交,并根据杂交果荚生长情况进行适时采收播种,可大大提高杂交后代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春兰     
《绿色大世界》2010,(6):58-58
春兰,又名草兰,为我国主要传统名花,是高洁、清雅的象征。其香气居群芳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香”。春兰属半阴性植物,生长好坏全靠养护管理。栽培地点要求通风好、具遮荫设施,掌握光照。常用遮阳网和薄膜防雨遮阴,春夏要求较好的遮阴,秋冬给予充足阳光,有利根叶生长和开花。切忌日光直射或暴晒。  相似文献   

19.
兰花又名草兰、兰。花美,香味清幽,是我国名花之一,多产于南方,那么,在北方尤其是北方严寒地区怎样栽培兰花呢?1.选择抗寒品种。花谚说“北方天气较严寒,选择兰花要抗寒”。在北方养好兰花,首先要选择比较抗寒的春兰、蕙兰为宜。春兰有“宋梅”、“翠荷”、“逸品”、“张荷素”等,蕙兰有“解佩梅”、“温州素”、“大一品”等,尤其蕙兰十分抗寒。2.采用疏松透气的土壤。花谚指出“兰根脆弱无根毛,透气微润土壤好”。由于兰花肉质根上无根毛,吸水力弱,必须在透气性好又不太湿的土壤中才能健康生长。“煤渣灰土元素多,兰花…  相似文献   

20.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Reichb.F.),别称:朵朵香、双飞燕、草兰、草素、山花、兰花,多产于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是中国的特产。以江苏、浙江所产春兰为贵,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安徽、江西、甘肃、台湾等地亦有出产。兰花是中国的名花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多进行盆栽,作为室内观赏用,开花时有特别幽雅的香气,花期2~4月,为室内布置的佳品,其根、叶、花均可入药。治神经衰弱,阴虚;治肺结核咯血;治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