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天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针对内蒙古自动区大兴安岭地区的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虫在内蒙古绰源地区两年一代代占93%,一年一代占7%。1995年调查发现落叶松毛虫的世代在东北及内蒙古有三种情况: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十八站、呼玛县、新林、松岭等地区的落叶松毛虫为两年一代;2.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伊春、佳木斯等地区以南为一年一代;3.内蒙古的绰源、绰尔及黑龙江省的北安、德都、带岭等地区为一年一代及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明确了玉米象的寄生性天敌米象金小蜂Lariophagusdistinguensis(Ferster)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室内变温条件下,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在26~32℃、相对湿度78%~85%时,完成一代平均17.6d。当每公斤虫粮有玉米象幼虫600头左右时,分别接雌雄成蜂10和20对以上,2个月后的控害效果依次为71.63%和90%以上。由此,提出了益害比为1∶30的该峰保护利用指标。根据连续两代蜂不同密度(x1与x2)分别对玉米象控制后的残虫数量(y1与y2),组建了相关回归式:Y1=98.4829-2.9177x1;Y2=447.8136-8.2405x2。为预测不同蜂量的控害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苎麻赤蛱蝶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较详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VanessaindicaHerbst在南昌郊区(北纬28°46',东经115°50')的年生活史和蛰伏情况。该虫在该地1a发生2代,春季和秋季各1代,以滞育成虫越夏,以休眠状态的成虫越冬,少数年份能以少量幼虫越冬。第二部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在我国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特点:(1)北纬28°~32°之间,该虫具有明显的夏季滞育,但无明显的冬季滞育现象,13发生2代;(2)北纬35°以北,该虫不存在夏季滞育,但可能出现明显的冬季滞育,1a发生2代或2代以上;(3)北纬25°~27°之间,部分个体在夏季进入滞,部分个体则能继续繁殖,1a发生3~5代,除以成虫越冬外,亦能以幼虫越冬;(4)北纬25°以南,夏季滞育消失,1a发生5代以上,除以成虫越冬外,尚能以幼虫和蛹越冬;(6)在高海拔地带该虫亦缺乏夏季滞育现象。因此,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高海拔地该虫年发生的代数反比平地多;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冬季滞育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明确了玉米象的寄生性天敌-米象金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uensis(Foeerster)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室内变温条件下,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在26 ̄32℃、相对湿度78% ̄85%时,完成一代平均17.6d。当每公斤虫粮有玉米象幼虫600头左右时,分别扫雌雄成蜂10和20对以上,2个月后的控害效果依次为71.63%和90%以上。由此,提出了益害比为1: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大面积落叶松毛虫危害,发生面积达100多万公顷,根据生产防治工作的需要,对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搞清高落叶松毛虫在黑龙江在兴安岭林区为2年发生一代,第1年以2-4龄幼虫越冬,第2年以5-7龄幼虫越冬。经室内饲养测定结果幼虫为9龄,并对卵,幼虫,蛹,成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描述,通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杨扇舟蛾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在南充市年发生不完全6代,以蛹越冬。2,3代为害最重,4代以后明显受天敌制约。于第1代幼虫发生期根部施呋喃丹一次,可有效地控制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了柿蒂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柿蒂虫的发生世代、消长规律、生活年史及测报与防治技术。柿蒂虫在河北省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君迁子(Diospelos—lotus)果实、君迁子树、柿树(Diospelos—kaki)皮缝中越冬。平原区和浅山区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出现,盛期在5月20~23日,深山区发生约迟15d,当年一代成虫开始于7月中旬,盛期在7月.底。通过预测其发生期,适时喷药,加以人工防治相配合,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豆黄蓟马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豆黄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第一及最末一代世代平均历期24d。中间各世代平均历期16.7d,雌成虫平均寿命17.6d。该虫主要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叶背面虫量多于叶表面虫量,豆株上部幼嫩叶片多于中下部叶片。植株各器官上的虫量以叶上最多,次为嫩荚,茎及花器上很少。雌成虫可行孤雌生殖也可行两性生殖。每年的危害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防治指标定为2~3片复叶时20头/株。药剂防治以具有内吸作用的乐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两年一代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是个新课题。为更有效的控制其危害,寻找新的杀虫剂势在必行。合力灵是一种新有机磷杀虫剂。经对落叶松毛虫的毒力测定和室内外的药效测定得出:1.5%和3.0%的合力灵制剂对5龄以下落叶志虫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72h杀虫死亡率分别为94.6%和97.3%。1.5%合力灵对4龄叶松毛虫幼虫的致死中量为32.30mg/kg。研究表明合力灵在防治两年一代落叶松毛虫幼虫上大有前途,可以在  相似文献   

10.
禾本科作物新害虫耕葵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葵粉蚧(TrionymusagrestisWang)仅为害禾本科植物。在山东泰安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寄主地下根茎、秸杆及根部周围上中越冬。生活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禾本科作物之间和杂草上转移寄主生活,另一种是终年生活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代主要为害小麦。一代主要为害夏玉米,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一年中有两次转移寄主高峰,分别在4月下旬和6月中旬。若虫共3龄,单雌产卵量430~610粒。农业防治方法是控制该虫为害的有效途径。用5种化学药剂田间地下灌根试验,结果表明:久效磷对成虫、若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甲基1605和辛硫磷对1、2龄若虫防效良好。此外,文中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11.
柑桔木虱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木虱在浙南平阳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寄主叶背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产卵于芽缝间,4月上、中旬出现若虫;第一代成虫始见于5月上旬.世代重叠,7~8月柑桔秋稍期为成虫发生高峰期.卵期2~11天;若虫5龄,若虫期11~36天;世代历或共20~67天.成虫寿命13~246天,产卵前期6~30天.产卵期1~72天,一般连续一个月左右;每雌产卵量3~762粒,每代平均172~277粒.性比为1.06:1.  相似文献   

12.
 室带槌腹叶蜂Tenthredo nubipennis是中国长江流域常见的一种害虫。在浙江省的遂昌、松阳、庆元、龙泉等地的竹林内有分布,取食竹叶,危害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等竹种。它常与长齿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longidentus和(或)纹瓣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reticulates混合发生。1 a发生1代,以幼虫越夏越冬,翌年春天化蛹、羽化、产卵。幼虫取食期为4月中旬到6月中旬。大部分时间以预蛹态在地下土茧内度过。图1表3参8  相似文献   

13.
黄杉实小卷蛾主要危害黄杉球果.调查了该害虫的分布及危害,描述了其形态特征,以云南省禄劝县为基地,观察研究了该害虫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该虫在云南省禄劝县1年发生1代,以蛹在受害球果内越冬,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卵期4月中旬至6月上旬,幼虫期4月下旬至8月上旬,蛹期7月上旬至次年5月下旬.提出了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玫瑰 Rosa rugosa Thunb,妩媚多姿、芳香浓郁,是园艺上的名花佳卉,栽培历史悠久。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的乐游苑中栽培玫瑰树。自古以来,人们总把它视为美好意愿知崇高希望的象征。玫瑰花瓣里含有能分泌芳香物质的油细胞,可以提取高级精油,为现代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上不可缺少的天然香料。中国玫瑰油品味纯正,为世界公认的正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现已高过黄金,故有人又称玫瑰花为金花。  相似文献   

15.
小麦褐瓣潜蝇Agromyza mobilis Meigen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3月中旬至3月下旬为成虫盛发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产卵盛期,4月中旬为幼虫1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剑叶,由叶尖向叶茎潜食危害,最初造成白色线状虫道,5天后道加宽,引起叶片局部或大部枯死,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chulsky)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多危害郁闭度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尤以中龄林受害最重,成虫子5月下旬为羽化始盛期,6月3日左右为羽化盛期,7月13日左右羽化结束。雌雄比为1:1.1。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交尾时间一般在23时以后,卵多产在落叶松枝条上,少数产在针叶及树皮缝里。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8.6粒。雄虫寿命平均3.9d,雌虫平均寿命5.6d。幼虫共6龄,子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化蛹结束。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741杨抗虫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用转基因741杨叶片连续饲养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以探讨转基因741杨对不同世代昆虫的影响及昆虫种群的持续效应.转基因741杨对连续两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抗虫性高于只第一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只第一代幼虫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而下一代取食CK的幼虫,其死亡率高于两代均取食CK的幼虫.另外,连续两代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的幼虫蜕皮指数、排粪量、化蛹率及羽化率都低于仅一代取食转基因741杨的幼虫,且二者均低于取食对照的幼虫.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的抗虫性具有持续性,可以影响到下一代幼虫的生长发育,使下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减慢,降低下一代幼虫虫口密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种群的发生与发展,达到很好的抗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进行蜀刺腿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渝东地区1年发生1代和2年完成1代同时存在;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以及湘、黔、鄂武陵山区海拔300~1 200 m的柏树林、栎林内;其个体大,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期逾200 d;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是抑制该虫成灾的根本措施;在虫口密度较大的虫源地,用20%氰戊菊酯乳油等化学农药防治。在越冬前,喷施从蜀刺腿僵虫上分离生产的白僵菌,防效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梨眼天牛(Bacchisa Fortunei)在宁夏彭阳2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内越冬,以幼虫危害本质部、韧皮部.翌年4月上旬开始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在皮下取食危害.对该虫可采用捕捉成虫、刮除虫卵、用铁丝刺杀幼虫、虫道注药的方法防治.掌握了该害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危害症状,为准确、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林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后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卵孵化,幼虫5龄。雌雄性比19.7:1,5%的个体2年1代。其发生期比山西、辽宁等地早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