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药用植物黄芪氮磷钾配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初步摸清了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氮磷钾需求规律和合理配比模型,从而为药农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指导药农科学院肥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开发应用黄芪专用肥、促进北京郊区中药材产业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天翔  陈叶 《种子》2016,(6):90-93
为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采用浓硫酸、赤霉素、双氧水、温热水浸种、砂纸摩擦处理黄芪的硬实种子,破除黄芪种子的硬实.结果表明:用浓硫酸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但在后期发芽种子会有死亡,用砂纸摩擦也可以明显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破除黄芪硬实种子可以采用此方法.温水浸种,赤霉素处理,双氧水处理虽然也可以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但效果不明显,以98%浓硫酸处理30min和砂纸摩擦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燕山地区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opilionoideae)4种胡枝子属(Lespedeza mich)饲用植物荚果与种子的识别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据此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这4种胡枝子属饲用植物是:胡枝子(L.bicolor turcz.)、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Laxm.)Schindl.]、多花胡枝子(L.floribunda Bge.)和阴山胡枝子[L.inschanica(Maxim.)Schindl.].  相似文献   

4.
三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吸胀试验、种子形态学特征和浓硫酸处理试验研究种子硬实特性,结果表明,3种牧草种子的硬实率差别较大;种子的硬实率与种子大小和千粒重具有相关性:浓硫酸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有很大影响,西北黄芪、小米黄芪、多花黄芪种子分别经浓硫酸处理10min、30min、40min的破除硬实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8,(10)
[目的]筛选自然萌发率高的蒙古黄芪种质,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及良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材料。[方法]测定了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子大小、硬实特征与萌发特性。[结果]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间种子大小、硬实程度、萌发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差别很大。77份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初始发芽时间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00%~53.61%、0.00%~53.61%、0.00~94.49与2~10d以上;其中2份种质H 63和H 31,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达到53.61%和41.08%、94.49和80.01;种子硬实率的变异范围为24.08%~100.00%;种子的长度、宽度、千粒重变异范围分别为2.93~4.04mm、2.21~3.02mm、3.937~9.987g;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硬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与种子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H 63和H 31,种子自然萌发能力较强,可作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和优良品种选育的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硬实种子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硬实种子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水浸泡5 d的种子吸胀率很低,硬实率很高,用硫酸处理1~1.5 h减少硬实率、提高发芽率的效果最好,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种子发芽率分别可以提高到98%和100%,其次是赤霉素处理,磨损种皮处理效果为第三.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比重的硫酸溶液,对苦豆子、乌拉尔甘草、草决明、黄芪4份种子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比重越大,种子硬实率、发芽率、活力越高,虫蚀率越低。苦豆子、乌拉尔甘草和草决明种子的硬实率与比重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45、0.982。比重大于1.262g/ml的苦豆子种子批的硬实率为95.2%,低于1.241g/ml的种子批其非硬实率达到87.7%,比重大于1.296g/ml的甘草种子硬实率为97.8%,低于1.296g/ml的种子批其非硬实率大于61.6%;液体比重法可在苦豆子和甘草种子上较好地分离硬实种子和非硬实种子。由于硫酸溶液液体比重法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草决明种子的硬实,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适合的液体比重法。黄芪种子的比重与硬实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866,不适宜采用液体比重法分选硬实种子和非硬实种子。  相似文献   

8.
韦中强 《种子科技》2007,25(4):49-50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et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是常用大宗药材,具有散风解表、通窍止通、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白带﹑痈疗肿毒等,在明代已开始用于美容。现在,除药用之外,还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作调味辅料即香料。川白芷是白芷的重要栽培品种,近年来销量逐渐增大。发展白芷生产必须按照GAP要求进行种植管理,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因此,种子是关键。首先要培育良种种源,因为种子的优劣对田间出苗率、产量、品质都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药材种植户、药种经营户的收益。现将川白芷良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槲蕨水提物对3种杂草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为供体植物,分别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为受体,研究不同浓度槲蕨水提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取槲蕨新鲜叶制成0.5 g/mL的水提液,分别用浓度为0、0.1、0.25、0.5 g/mL的水提液来培养3种杂草(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紫云英)种子,统计种子萌发率及测量幼苗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槲蕨水提物对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紫云英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不同浓度水提物对不同杂草的影响存在差异,3种杂草对槲蕨水提物敏感性大小顺序为黑麦草>紫花苜蓿>紫芸英.说明槲蕨可作为一种生物除草剂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中药材浸提液对中药材种子发芽率的效应研究,解决在大田育苗过程中由于发芽率不高导致的质量、产量与投入成本相关问题。采用黄芪、黄芩、半夏3 种中药材的12 种浸提液,对5 种中药材种子进行发芽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板蓝根种子达到最高发芽率的浸提液为四年生黄芪热浸提液,发芽率为75% ;使蒙古黄芪与陇西白条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两年生黄芩浸提液,其发芽率分别为78% 和80% ;使膜荚黄芪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的是两年生黄芩热浸提液,其发芽率为47% ;使二倍体黄芩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半夏热浸提液,发芽率达77%。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归种子贮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ilv.)Diels.)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畅销国内外。近年来,随着引种区域和栽培面积的扩大,在栽培中,常常出现提早抽苔的现象,以致根部木质化,失去药用价值,给生产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防止当归的提早抽苔,有人提出了秋季直播的栽培措施。但是,当归种子经过夏季之后,发芽率急剧下降,严重者几乎全部失去了发芽力。因此,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浸种处理对美丽决明和绒果决明种子萌发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丽决明和绒果决明为研究材料,观察种子外部形态,测定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和硬实率,并研究温水浸种(处理温度为20,40,60℃和80℃)、100℃热水浸种(处理时间为5,10 min和20 min)及98%浓硫酸浸种(处理时间为2,5,10,20 min和30 min)对2种决明属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丽决明种子长度(5.44±0.24)mm,宽度(4.39±0.24)mm,厚度(1.49±0.14)mm,千粒重为(2.66±0.07)g,硬实率85.00%;绒果决明种子长度(8.38±0.54)mm,宽度(5.49±0.46)mm,厚度(1.79±0.65)mm,千粒重(5.54±0.03)g,硬实率82.50%。温水浸种处理和浓硫酸浸种处理对美丽决明和绒果决明2种硬实种子的萌芽都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可采用100℃的热水破除种子硬实。本试验中,采用98%浓硫酸浸种美丽决明种子20 min和采用98%浓硫酸浸种绒果决明种子30 min,是打破种子硬实最佳的方法,发芽率分别达到30.00%和90.00%,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1倍和3.75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破除扁蓿豆种子硬实特性的最佳方法,采用砂纸打磨、切割、液氮处理、热水浸种、酸(98%浓硫酸、20%盐酸溶液)、碱(30%氢氧化钠溶液)等7种处理方法,开展了破除扁蓿豆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切割处理能够完全破除种子硬实,种子发芽率达到99.00%;砂纸打磨后种子的硬实率可下降到7.50%,发芽率达到82.5...  相似文献   

14.
硬实种子高活力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徐本美  孙运涛  孙超  李锐丽  郭琛 《种子》2005,24(8):44-48
本文总结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硬实种子的研究概况.在对27种硬实种子的研究中,对比分析了破除硬实的3种方法,提出了生产中可操作的起始高温浸种法,并探讨了处理种子获得透水性的机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重点展开了对11种硬实种子特性的研究[1~5],测试结果表明,具有硬实的种子批中,硬实种子的活力高于非硬实种子,种子硬实程度存在着差异.对不同程度的硬实种子进行了活力测试,结果证明种子活力随着硬实程度的加深而提高.由此可见,具有高硬实程度的种子才是这批种子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美丽胡枝子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为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果实为荚果。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千粒重为7.85 g,硬实率为83.3%;破除种子硬实的适宜方法是采用80℃热水浸种,赤霉素浸种效果不明显;脱壳种子比不脱壳种子发芽率提高25.7%;种子最适宜发芽温度为15~25℃;最佳基质含水率为15%~20%。因此,建议播种美丽胡枝子的适宜时间为春秋季节,基质含水率控制在15%~20%,脱壳播种,播前80℃热水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16.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合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冻等方法研究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种皮厚度为(65.63±2.26)μm,比对照高出60.4% (p<0.01),可见野生百脉根种子以种皮厚、透水性差为特点.试验还发现,擦破种皮后,种子的发芽率由8.7%提高到85%;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泡5,15,25 min均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其中以15,25 min处理效果最好,相比而言,浓度为40%的NaOH处理效果不明显.GA3、低温湿沉积+GA3及-4℃,-20℃及液氮超低温冷冻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披针叶黄华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披针叶黄华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大小、千粒重和硬实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浓硫酸和热水浸种及机械摩擦处理破除种子硬实,同时,对其发芽的温度和发芽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披针叶黄华种子长4.690mm,宽3.616mm,厚2.328mm,净度为98.9%,千粒重为27.64 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达85.5%;破除硬实方法中,以沙子研磨的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达89.2%,浓硫酸处理5 min也可使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热水处理效果最差;23℃(14 h)/15℃(10 h)的变温条件是披针叶黄华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0℃和25℃亦为较适宜的发芽温度;在滤纸、双层纱布上培养,其种子发芽率高于在河沙和沙质土壤上的.  相似文献   

18.
钼酸铵染色法快速测定几种豆科牧草种子发芽率与硬实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素梅  李慧兰 《种子》1999,(1):51-52
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草木栖在我国北方为重要的栽培牧草,在收获的种子中硬实率高达20% ̄80%,如果对种子发芽率和硬实率不进行测定将会严重影响播种效果。但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急需了解种子的发芽情况,为此,我们摸索出钼酸铵染色法快速为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硬实率,为急需知道种子发芽状况的生产部门提供快速,简便易行的新方法,其准确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5种处理方法对6种野生豆科花卉植物进行种子破除硬实性及萌发条件研究,寻找它们在破除种子硬实方法上的共性及其各自最适宜的方法.结果表明:除红三叶外,5种处理方法对破除供试材料种子硬实性均有效,其中以浓硫酸和机械损伤处理效果最显著.引种初试表明:二色胡枝子和白三叶播种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其余4份材料均完成了生育周期.  相似文献   

20.
新的BADH同源基因:甘菊BADH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DH基因是重要的渗透胁迫抗性基因,在植物的抗性分子育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利用PCR、RT-PCR、PCR-RACE技术,从菊科菊属植物甘菊(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Fisch.)LingetShih)中克隆到2个BADH基因的同源基因——DlBADH1和DlBADH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011151和DQ011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