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区属灌溉农业,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已是当务之急.棉花滴灌已在我师全面铺开,而棉花常压软管滴灌又以它的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对水源要求不高等优势而迅速被广大农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管道输水小畦灌溉技术及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输水小畦灌是一种将地下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移动软管配水、小畦灌溉配套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经济实用、灌水定额与水分分布合理、适合我国现行农业格局等特点,正逐步得到灌溉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农业灌溉过程中,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仅在25%~40%,在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的今天,节水技术特别是喷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为重要。国内外现阶段采用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有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等形式。主要节水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设施园艺中番茄节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施园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节水灌溉也是中国农业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已在设施园艺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设施园艺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番茄是现在设施园艺中大量栽培的作物之一,在此,就设施栽培番茄的节水灌溉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介绍了各种灌溉方法的特点,指出了中国目前设施园艺中番茄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是新疆干旱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工程、农业、行政管理节水措施三个方面论述了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及采取的节水技术措施,提出了新疆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了实现这项技术在我国农业建设工作中的更广泛运用,必须深刻了解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内容入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2001年9月中旬,一项节水灌溉新技术--膜下软管微灌技术,在兵团一三六团棉田投入安装. 近年来,一三六团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节水型农业,投资1 800万元,建成了国家级高新科技示范区.一三六团利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棉花0.26万 hm2,成为全国最大的滴灌示范区.目前投入安装的膜下软管微灌新技术,是在膜下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又一项新技术.这项新技术的工作原 理与膜下滴灌技术所不同的是它可同时利用井水和渠水,通过自然压力把水送入棉田的支管道,再通过连接在支管上的白色细毛管流入棉花行中.通过试验对比,采用膜下软管微灌新技术种植棉花,干播湿出,出苗均匀,一播全苗,管理上省时、省力、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比常规灌溉节水4 0%,而且支管便于回收,可重复利用2年. (任新忠泥前进)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新疆干旱区农业缺水的根本出路。本文作者对目前新疆农田实施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渠道防渗、膜上灌、喷灌、微灌、蓄水保墒、覆盖保墒及抗旱品种选育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目前在推广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中国的用水大户,主要消耗于灌溉,约占总用水量的90%。发展灌区节水农业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状况的必由之路。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灌溉和灌溉水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北方灌区节水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注重农艺节水技术研究;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型种植结构研究;设施条件下的节水理论与技术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地研究确立;开展生物节水技术地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团2002年示范推广了自压软管灌技术34.34hm^2,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3年推广软管灌技术l323.25hm^2,与沟灌相比取得了较好的节本增效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协调、灌溉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采用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措施,不断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阐述了农业节水技术相关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节水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与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安芳  蔺瑛 《种子世界》2007,(4):32-32
推广现代节水新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膜下增压滴灌节水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节水技术,其具有节水、增效、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该技术适应性强,无论何种地型和土壤都可以使用,特别是可把肥料随滴水施入土中。2005年乌苏市进行棉花膜下增压灌溉节水技术的试验示范,2006年开始推广。该新技术应用于玉米品种试验,既方便省力,又节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坚持走“科技兴团、科技兴农”之路,大力推行农业节水技术。2004年该团投入500万元,发展节水农业,在3万亩滴灌的基础上,新增自压软管滴灌2万余亩,单产籽棉创历史新高。种植9.2亩棉花皮棉单产153.36kg,籽棉总产3818万千克,其中十四连李振旗种植了42亩棉花,运用了软管滴灌新技术,皮棉单产217kg,刷新了北疆片区皮棉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4.
张旭  胡宝贵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53-158
为日后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将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目前中国农业发展趋势中的不同类型和应用加以梳理,诠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真实性,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向。借助中国知网数据库,高级检索“主题”=“灌溉技术”、“并含”=“推广应用”、时间为2000—2020年、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法,获得涉及相关信息的文献共679篇。总结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的数量及分布来看,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正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专家学者应将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中国,微灌是节水效果最好的一种灌溉技术。渠道输水在中国地区普遍适用性强,该技术被开发以来,迅速于全国各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璇  胡宝贵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7):181-186
旨在梳理当前应用于中国农业节水中的灌溉技术,为中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奠定理论基础。应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原始文献来源,高级检索“主题”=“节水灌溉技术”、“并含”=“推广”、时间为2006—2015年、分析所获得900篇文献的发表年份与期刊分布。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处于深入发展与不断探索阶段,在推广应用方面迅速发展。微灌、喷灌、膜下滴灌技术的适用性较强,应用较为广泛。最后,归纳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必然走合理开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应用精准技术的现代化之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实施高新节水灌溉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棉花生产采用节水配套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同时,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这对于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八十三团推广棉花膜下软管灌溉技术,到2004年软管灌面积2066.7hm2,占全团棉花播种面积的47%。软管灌有成本低、节水、增产、扩大承包面积等优点。然而,由于软管灌水源取于河水,每逢春夏气温升高或突降暴雨,河水泥沙容易堵塞毛管出水孔,以致影响棉花田间膜下灌溉。为解决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13,(4):58-58
黑龙江省通过建设高标准节水示范区等方式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2013年水稻旱种推广面积将达40万hm^2。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结构尚不合理,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严重。2011年,全省水田灌溉用水量达260亿m^2。占农业用水量的95%,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2%,全省用水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农业节水尤其是水田节水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革命性战略措施。黑龙江省自2004年开始试点研究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该技术的特点为水稻旱种,即“返青地湿润,露泥不汪水;蘖初见水层,汪水不露泥”。  相似文献   

19.
李根 《种子科技》2019,(1):21-21,23
节水灌溉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田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水资源比较紧张的现在,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进行节水灌溉是必须的选择。节水灌溉的合理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阐述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棉花膜下滴灌是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 ,本文作者根据在农六师芳草湖五场进行的常压滴灌和深埋式滴灌两种不同节水方式的对比试验 ,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影响以及成本投入、节水降本、效益等进行评价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地埋式滴灌技术具有发展优势 ,同时指出了地埋式滴灌技术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