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正> 水貂胚胎的发育具有典型的滞育性,卵细胞受精后,并不立即植入子宫壁,而是游离于子宫内。由于胚泡游离期的长短不一,导致母貂妊娠期的变化幅度很大,从35天至82天(Hansson,1947)。胚胎滞育的结束与黄体所分泌的孕酮有关。在血浆中孕酮的浓度开始增加后7—10天,胚胎开始着床(Mφller,1973)。母貂血浆中孕酮的含量与光照率的关系密切,无论结束配种日期如何,处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母貂血浆中孕酮的浓度,都在3月25—30日开始升高。辅加光照可  相似文献   

2.
水貂在配种后进入妊娠期,妊娠期的长短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水貂在交配后的2、3周左右的时间里,血浆中的孕酮含量低,受精卵进入囊胚期,2周左右才由囊胚期进入胚泡滞育期,而卵巢黄体处于休眠期不具有分泌孕酮的功能,子宫未发生妊娠反应使胚泡不能着床。不能着床的胚泡游离在子宫中可以从一角游离到另一角。交配三周后孕酮才开始增加.增高3-4天后胚泡开始植入,因此早期配种的妊娠期长而死亡率也较高,用药须慎重,用什么药怎样用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 水貂的生殖与光周期的变化密切相关。每年2月底到3月底是水貂的配种季节,交配结束后,3月21日(春分)之后光照逐日延长,在此期间,内分泌生理变化最明显的是血液中孕酮水平逐渐上升,直至分娩前才下降到基础水平。血液中孕  相似文献   

4.
水貂妊娠期,胚胎延缓着床是受光照的影响。对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 Turton)紫貂(Martes zibellina Linnaeus)、水貂(Mustela vison Schreber)等鼬科动物补充光照时间,可缩短胚胎着床的延缓期。当水貂生活在黑暗中,或使鼬科动物瞎眼,则延缓期增长。白鼬(Mustela erminea Linnaeus)经长期光照后可加速发情,但这种反应在切除松果体和颈上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后消失。  相似文献   

5.
在发情周期中 (配种前或配种后 ) ,血浆孕酮含量低的乳用牛怀孕率亦较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一种具有高度类似促黄体生成激素 (LH)活性的激素 ,它可以与卵巢上小黄体细胞中的LH受体结合 ,激发孕酮的产生。在乳用牛发情周期的第 5天注射一定量的HCG ,会诱使第一卵泡发育波的优势卵泡排卵并形成一个功能性副黄体。从而提高黄体中期血浆孕酮的浓度 ,并改变卵泡波的模式。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Santos等人将40 6头处于泌乳期 5 0— 1 5 0天的荷斯坦乳用牛 ,按照泌乳天数及胎次 (初产和经产 )这 2个因素 ,将乳用牛平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已可对牛奶中的孕酮进行精确的测定。牛奶孕酮与血浆孕酮密切相关,而后者因与黄体功能直接相关故被认为是奶牛生殖状态的一个有用指标。Laing(1971)、Heap(1976)等人曾用全奶孕酮浓度作为指标对配种后21—25天的奶牛进行妊娠诊断,都认为这种早期测定可作为未孕的一种指标而不能作为怀孕指标,因为测定后  相似文献   

7.
<正>1饲喂方法母猪配种后,72小时内实行较低水平饲喂有利于受精卵着床,从而提高产仔数。高水平饲喂会增加肝脏血液流动,加速孕酮的代谢过程,致使血浆中孕酮水平降低,造成胚胎着床不稳,胚胎成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探讨延长光照对母貂体内孕酮(progesterone,P4)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120只母貂,随机平均分为控光组和对照组,控光组从母貂配种结束开始至约1/2母貂产仔结束期间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对照组母貂只接受自然光照;试验自准备配种后期、配种期、妊娠期每隔1 d和产仔后连续3 d分别收集2组母貂的鲜粪,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粪中P4含量并统计母貂的妊娠时间、胎平均产仔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延长光照前19 d 2组P4在738.2 pmol/L水平波动(P0.05);施加光照后,控光组P4水平逐渐上升并于第6 d升至峰值1 213.65 pmol/L,较对照组提前2 d(P0.05);然后P4缓慢下降,至第38 d波动于825.48 pmol/L水平(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49 d两组P4在729.47 pmol/L水平波动(P0.05)。控光组母貂平均妊娠期47.76 d,胎平均产仔数为5.75只,仔貂3日龄成活率82.91%。由此说明,从配种落点开始,对母貂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可使P4提前2 d达到峰值,有利于胚泡早着床;母貂妊娠期缩短1.84 d(P0.05),胎平均产仔数增加1.28只(P0.05),仔貂3日龄成活率提高12.03%(P0.05),75.0%母貂于6日内集中产仔。  相似文献   

9.
水貂配种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貂发情时间相对短而集中,因此配种方式对水貂生产效果有明显影响。试验选取140只2009年所产未满1岁标准母水貂按照7种不同方式(A、B、C、D、E、F、G)进行配种,以传统方式为基础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发现,7种方式胎产仔数无显著性差异;A与F、C与G方式妊娠期差异极显著(P=0.0009;P=0.0004);A与E、C与G产仔日期差异显著(P=0.0119;P=0.0253)。各繁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A、B和C方式可代替传统方式并不影响繁殖效果;连续配种刺激、刺激频率及间隔一个周期进行配种等因素可能有助于胚泡着床从而缩短妊娠期。  相似文献   

10.
水貂的妊娠期有较大的变动范围,据初步调查统计,最长达87天,最短仅37天。母貂妊娠期的长短与受精卵(即合子,一旦开始发育又称胚胎)在子宫内具有延迟植入(着床)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受精卵延迟植入的时间(称为潜伏期或囊胚期)越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0头黑白花母牛性周期内乳汁孕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母牛配种当天(0天)乳汁不含孕酮,配种后第3天含量仍是低值(范围0—4ng/ml,平均0.71±1.338)。以后逐渐上升,配种后第13天,70%个体出现峰值(范围14.8~36.5ng/ml,平均24.9±6.73);其余个体于配种后第16天出现峰值(范围15—31ng/ml,平均24.83±8.6)。此后显示分化现象,其波动曲线与同类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2014年藁城华泽牧业咖啡貂、白貂和黑貂1295只母貂的产仔生产记录,分析不同配种方案、不同品种水貂的产仔数以及母貂的妊娠期,发现咖啡貂产仔性能最高(6.95~7.46只),其次为白貂(5.70~6.16只),黑貂产仔性能最差(5.23~5.76只);配种次数增加,水貂产仔数增加(配种1、2和3次产仔数依次为5.22~5.91,5.86~6.16和6.67~7.35只);水貂妊娠期依次为咖啡貂(50d)白貂(48d)黑貂(46~47d);49%的水貂集中在4月26~29日产仔,95%的水貂在5月4日前完成产仔。水貂配种期内,把握发情旺期,采取连续复配多次的配种方案可以提高母貂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3.
湖羊、三北羊妊娠期外周血液中孕酮含量与产羔数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对湖羊妊娠期外周血清中的孕酮含量与产羔数的关系作了研究,并与三北羊进行了比较。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湖羊不同产羔数的各组之间,在妊娠的前50天湖羊怀单胎和双胎,双胎和三胎以及三胎和四胎之间孕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每间隔一羔,组间呈现出显著差异(P<0.01)。10—50天各组孕酮的累积总含量与产羔数呈正相关(r=0.92、P<0.01);妊娠的第50天后孕酮含量逐渐上升,到第80天双羔组的孕酮平均含量高出单羔组的近1倍(4.OO±0.73比2.12±0.05ng/ml)。各组妊娠期孕酮的最高含量相当于初期含量的5—11倍。妊娠的第60—100天、110—150天的孕酮含量都与产羔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和 r=0.89,(P<0.01)。湖羊、三北羊产单羔者,妊娠期的孕酮含量无品种间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10只成年 Ethioplan Highland绵羊血浆中孕酮的平均浓度(屠宰后立即测得)是10.56±3.98ng/ml,随后,将血浆及枸橼酸盐化的全血置4℃、室温(19—22℃)和26℃下孵育。如果在采血后不立即分离出血浆,则2—72小时内孵育在室温或26℃的样品中孕酮的含量会受到影响;孵育温度也能影响18小时和24小时时血浆中孕酮的浓度。虽然,及时分离的血浆中孕酮值一般较高,但从培养后的抗凝全血中分离的血浆中孕酮值与其差异不大(r=0.76-0.98),从采血后开始,孕酮浓度便呈无规律性地降低,但有时也超过其最初水平,这使得采血后立即分离的血浆中孕酮平均浓度维持相对的稳定,前48小时的变动幅度不超过初始值的15%.  相似文献   

15.
<正> 水貂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配种期一般在2月末到3月下旬,历时仅20—25天。在此期间,尤其是复配阶段,公貂因交配次数较多,体力消耗很大,往往配种效果不佳。过去,曾有用淫羊藿水煎剂提高公貂交配能力的报道,但由于没有生理指标可考,缺乏说服力。 为了进一步探求中草药对公貂性机能的作用,我们于今年水貂配种期,选用淫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水貂繁殖力,试验研究了中国式和美国式两种配种方式对美国短毛黑水貂繁殖力的影响及中国不同配种形式对母貂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式配种方式母貂受配率(99.8%)高于美国式(93.5%),但美国式配种方式母貂的其他繁殖性能(产仔率95.4%、胎平均产仔数5.71只、仔貂成活率93.9%和群平均育成数4.78只)优于中国式(产仔率81.4%、胎平均产仔数5.57只、仔貂成活率88.0%和群平均育成数3.98只);连续复配为中国式配种方式中主要的配种形式,在该形式下水貂繁殖力较高;美国短毛黑水貂配种期的体重指数在29~34 g/cm内,母貂产仔率最高达82.9%; 多数母貂妊娠期为41~50 d,其中妊娠期为41~45 d的母貂胎产仔数最高,为6.21只.  相似文献   

17.
水貂是一种反射排卵动物。在正常情况下,水貂的配种时间平均持续1小时左右。在配种季节里,首次配种的母貂,即便是很短暂的交配(5分钟或不到5分钟)都会诱发排卵。但是如果存在黄体,当第7天或第8天复配时,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刺激(15分钟或不足15分钟)。有关排卵时间,据报道是从交配后36—37小时到42—45小时。  相似文献   

18.
该项研究是测定配种后22—33天母猪血浆中硫酸雌酮的水平与窝仔数之间的相关性。用1948头L×W二元杂种母猪进行了试验,发现配种后22—29天母猪的血浆内硫酸雌酮水平与母猪的胚胎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用最小二乘方法统计处理。差异显著(P<0.0001)。测定23头未配种母猪,其血浆中硫酸雌酮最高水平为1.9nM(毫微克分子)。以此作为临界值。检测出其血浆中硫酸雌酮水平低于1.9nM的母猪114头,其中仅有5头(占3.5%)后来产了仔,其准确率在95%以上。该研究结果表明,测定配种后22—29天母猪血浆中硫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西农莎能奶山羊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6只奶山羊发情同期和153只奶山羊妊娠早期下午末乳的孕酮水平。6只母羊发情0~1天(发情为0天)的孕酮水平最低,均值为0.83±0.28毫微克/毫升,发情第五天后逐渐上升,于第十一至十七天达峰值分别为32.2、23.4、15.9、12.6和34.2毫微克/毫升,此后又陡然下降,恢复到下一发情周期前的基础水平。配种后第十五至二十九天的孕酮值波动在0.30~42.2毫微克/毫升的范围。根据配种后返情及产羔情况观察,产羔羊配种后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天的孕酮均维持较高水平,均值≥8.3毫微克/毫升,而返情和未产羔羊这四天的孕酮水平则较低(P<0.01),均值<8.3毫微克/毫升。故以8.3毫微克/毫升的孕酮值为判定界限,即:≥8.3毫微克/毫升为妊娠,<8.3毫微克/毫升为未妊娠,准确率是96.5%(109/113),未妊羊是90%(9/10)。据此,作者认为:根据乳汁孕酮水平能够进行西农莎能奶山羊的早期妊娠诊断。采样时间在配种后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天,采样次数为隔日2次。此外,对判定界限及诊断的准确率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交感神经对小鼠妊娠早期血清中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交感神经阻断剂6-OHDA(1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昆明系小鼠,研究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外周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交感神经损毁后,妊娠早期外周血清中雌二醇浓度着床前(E3)升高明显,着床期下降;血清中孕酮浓度着床前升高,着床后降低.结论:交感神经通过调控妊娠早期外周血性激素的生理水平,从而维持妊娠的发生,促进妊娠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