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成效显著、潜力巨大。根据国际种子联盟及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种业的国际地位、种子出口及对外投资现状,分类解析种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政治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和自然风险,并从政府、行业、企业3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每年几乎有一半的农药产能用于出口,农药出口占据了农药市场销售很大的额度。同时,由于农药配方之间的退税缺口,中国厂商主要在国际市场出口农药产品,这大大制约了技术配方增值的可能性。近两年来,原药出口比重持续递减,制剂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上调制剂出口退税率对于提升中国农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据有关消息透露,今年4月以来,为了促进农药出口业务快速发展,相关管理部门正在  相似文献   

3.
郑思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12-117
摘要:利用福建鳗鱼制品出口贸易数据和FAO渔业统计数据,分析1997-2010年福建鳗鱼制品出口贸易额、出口结构以及出口价格变动。结果表明:福建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出口额在近十年呈现下降趋势,但2010年有较大的提升;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日本市场,但近些年集中度有所下降;福建鳗鱼制品的出口价格和该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该产品国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不存在产品差异性。最后,本文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该类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大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山东省是我国大葱生产出口的重要基地,在国际国内大葱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但是,随着全国大葱生产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大葱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山东省大葱生产出口的优势地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找出问题和不足,明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扬长避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大化农产品贸易收益就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平衡状况、农产品出口区域以及出口主体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竞争力系数(CI)3个指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产品总体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中国应该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效应、积极开发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进一步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种业应积极开辟国际杂交水稻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宪平 《种子》2009,28(11)
从中国种业开辟国际杂交水稻市场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世界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和中国杂交水稻出口的优势及机遇,提出了当前中国杂交水稻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并指出,现在正是中国种业大举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外向型蔬菜产业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蔬菜出口有以下的特点:出口量不断提高,但平均价格有下降的趋势;以保鲜蔬菜出口为主,冷冻蔬菜、蔬菜汁、脱水蔬菜发展较快;出口市场单一,价格偏低。入世后,蔬菜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加上产品卫生质量和包装等问题,出口量将受到一定影响。但国际蔬菜市场需求量仍在增加,应大力提高蔬菜品质,成立行业组织规范出口秩序,积极开展国际认证,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加速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引导罗非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了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的基本情况、出口区域情况、出口目标国情况,并对罗非鱼的贸易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显示,中国罗非鱼产品供应以国际市场为主。2002 年以来,对外贸易基本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罗非鱼出口产品已转为以冻罗非鱼片为主,罗非鱼出口省份有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4 个省份,这4 个省份的出口产品也基本以冻罗非鱼片为主。中国罗非鱼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出口目标国的增加也代表着中国罗非鱼市场正趋于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罗非鱼在未来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贸易竞争国竞争力的提高、贸易竞争品种对有限市场的挤占、严峻的国际环境对罗非鱼产业的考验等。罗非鱼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依靠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营销渠道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9.
出口市场多元化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与茶叶出口市场体系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出口市场分布体系的角度,根据近年来我国茶叶出日市场数据,对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作一探讨。豆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体系的特点出口市场的分布体系即茶叶出口贸易的地区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茶叶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它包括茶叶出口流向、出口贸易伙伴的多寡和出口市场·的集中程度等方面。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市场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通过考察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分布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荞麦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荞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也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通过分析中国荞麦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荞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荞麦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荞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通过品种改良、结构优化、改善品质,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荞麦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建立荞麦出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绿豆的品质特性及加工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绿豆是我国优势杂粮作物,绿豆的营养与加工品质是决定其食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绿豆的物理、化学与营养品质以及加工品质的研究,并对国内绿豆的加工利用及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由此提出了对绿豆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标记分析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8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小豆资源、小豆近缘野生植物及栽培小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SSR引物9.10个,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从0.374到0.865,平均为0.722。野生小豆材料和近缘植物Vigna minima遗传变异丰富。来自不同地域的野生小豆材料具有大量特异等位变异,基于非加权成组配对算术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小豆单独分群,且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4份栽培小豆材料与日本野生小豆遗传距离较近,表明目前国内小豆育种中较多使用了含有日本血缘的小豆材料,以及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工作落后于日本。本研究对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为这些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优异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地理来源分组和利用表型数据构建中国小豆核心种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宁  程须珍  王素华  王丽侠  赵丹 《作物学报》2008,34(8):1366-1373
中国国家种质库里保存着4 877份小豆(Vigna angularis)种质资源,但仅有部分资源在小豆的改良中被利用。构建小豆核心种质, 不但能简化管理, 而且可以提高遗传资源在小豆改良中的利用效率。根据我国小豆的地理来源进行分组, 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表型数据, 以类平均法聚类构建了中国现有小豆核心种质, 共435份资源, 占资源总量的8.92%, 涵盖98.3%的表型变异类型, 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相互适应的遗传复杂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到了适当的保持。不同性状的均值t测验、方差F测验、表型频率分布、χ2测验等分析表明, 所构建的小豆核心种质可以作为整体资源的代表性样本, 在小豆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赤小豆和红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赤小豆和红豆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赤小豆和红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耐盐指数均显著降低,等浓度NaCl处理下,红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耐盐指数均较赤小豆高,且萌发抑制率相对较低。赤小豆与红豆幼苗根长、芽长和鲜重均显著降低,等浓度NaCl处理下,红豆幼苗的根长、芽长和鲜重指标均较赤小豆高。研究表明红豆比赤小豆耐盐性更强,更能在盐胁迫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15.
发展高端大豆产品应对国际大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琳琳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59-362
当前,国际市场对大豆价格的操控及我国大豆生产现状使我国大豆产业陷入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现状,结合国内外大豆消费市场需求,提出通过利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无公害、绿色高端大豆产品来发展我国大豆产业,摆脱产业危机的思路,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The wild Ceratotropis species which occur in Japan consist of Vigna angularis var. nipponensis, V. nakashimae, V. riukiuensis and V. reflexo-pilosa. The main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tect cross-compatibility of adzuki bean and rice bean with these wild relatives. The cross of V. nakasbimae with adzuki bean was successful in both directions and viable seeds were produced, while the cross with rice bean was not successful. V. riukiuensis is cross-compatible with adzuki bean and rice bean only when V. riukiuensis is used as male parent and the hybrid seeds showed normal germination. The cross between V. reflexopilosa and the two cultigens adzuki bean and rice bean did not succeed in either direction.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V. nakashimae and V. riukiuensis could be used as gene sources for the adzuki bean breeding programme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Successful hybrids between adzuki bean and rice bean cannot easily be produced. However, since V. riukiuensis is cross-compatible with both adzuki bean and rice bean, V. riukiuensis could be useful as a bridge species between adzuki bean and rice bean.  相似文献   

17.
小豆遗传差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水平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对小豆SSR标记和31对绿豆SSR标记,用5份日本材料作对照,对249份中国小豆种质进行遗传差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630个等位变异,SSR位点等位变异数在2~17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24~0.898,平均为0.574。15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其中中国云南最高,河北、天津最低。聚类分析将254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和地理生态环境相关。LD分析显示和其他作物相比,小豆LD衰减距离较短,最大衰减距离为5.8 cM (R2>0.1),基因组LD平均衰减距离小于1 cM (R2>0.1,P<0.001)。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重金属(Cu 2+、Zn 2+、Cr 6+)胁迫下小豆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效应,以“晋小豆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5、10、50、100、200、300、400mg/L)重金属(Cu 2+、Zn 2+、Cr 6+)梯度,测定小豆种子的发芽指标变化及幼苗根、茎、叶中各种重金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当Cu 2+浓度为5、300、400mg/L时,小豆种子发芽势高于对照,而在相同浓度的Cr 6+、Zn 2+胁迫下小豆种子发芽势低于对照。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对小豆发芽率整体影响趋势相近,在重金属浓度为50mg/L时小豆幼苗根长最长;当Cu 2+浓度为200~400mg/L时小豆下胚轴长明显短于对照,Zn 2+和Cr 6+浓度为5~400mg/L时,随Zn 2+、Cr 6+浓度升高小豆下胚轴生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浓度为100mg/L时下胚轴最长。小豆幼苗对重金属Cu 2+的累积量较高,对Zn 2+的累积量次之,对Cr 6+的累积量最低,且主要集中在根部,只有少量富集在茎和叶片中。适宜重金属浓度对小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根部对重金属有良好吸收,种植小豆对改善土壤环境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豆品种(系)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主茎开花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进,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OD活性、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缓慢,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籽粒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小豆产量与生育后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和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小豆生育后期,有效控制和延迟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SSR标记对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梁辉  赵丹  徐宁 《作物学报》2009,35(10):1858-1865
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8份栽培小豆及18份野生小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遗传变异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小豆,其中18对引物在栽培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0个,21对引物在野生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2.6个。栽培小豆种质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24,野生小豆间为0.605。基于类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栽培小豆和野生小豆区分开,这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不同来源的栽培小豆群体间也有一定的遗传分化。SSR分析不仅验证了小豆品种间的遗传背景与其系谱来源相吻合,而且揭示了同名种质天津红小豆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小豆种质资源育种及SSR标记在小豆多样性分析、基因标记、品种鉴定等工作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