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指标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对1249例携带不同血清学标志物的乙肝患者进行PreS1-Ag和乙肝五项项指标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阳性组中,PreS1-Ag阳性率为71.1%;在448例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312例,阳性率69.6%;717例HBeAg阴性而HBeAb阳性的标本中,PreS1-Ag阳性195例,阳性率27.2%;在801例HBeAg阴性的标本中,PreS1-Ag阳性233例,阳性率29.1%。结论:PreS1-Ag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与乙型肝炎的活动性有关,对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方法:对42例iNS并发ARF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i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5.87%,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78.6%).起病均在iNS的急性期。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增高。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其中微小病变型16例.轻度系膜增生型肾炎2l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表现为广泛肾间质水肿及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经利尿、强的松等治疗后,36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iINS并发ARF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尽早明确iNS并发ARF,并给予适当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感染情况与AFP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140例PH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AFP水平。结果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124例(88.6%),其中感染模式HBsAg、抗-HBe、抗-HBc 3项阳性(小三阳)为69例(49.3%),HBsAg、HBeAg、抗-HBc 3项阳性(大三阳)32例(22.9%),单纯HBsAg阳性10例(7.1%)。140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原发性狼疮性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及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及肾组织中的ANCA表达。结果原发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ANCA表达的阳性率为36.1%(13/36),肾脏组织ANCA表达阳性率为47.2%(17/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4,P〉0.05),但血浆和肾组织中的ANCA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P〈0.01)。伴有高血压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组织ANCA表达的阳性率(71.4%,15/21)明显高于无高血压者(13.3%,2/15)(P〈0.01),不同年龄、尿蛋白的高低则与ANCA的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熟悉ANCA在狼疮性肾炎表达特点,有利于对原发性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活动状态的判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15例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抗庚型肝炎抗体(抗—HGV)。结果,31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者62例(19.7%),其中以重型肝炎组抗—HGV阳性率较高(23.7%),依次为慢性肝炎(21.0%)、肝炎肝硬化(18.0%)和急性肝炎(9.4%),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肝炎之间抗—HG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848 P>0.05);抗—HGV阳性与抗—HGV阴性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组抗—HG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血制品史组(32.6%vs2.2%,χ^2=44.887,P<0.01)。结论:HGV感染主要经血液及血液制品途径;HGV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轻微,其与HBV混合感染并不加重乙肝患者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65例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方法:采用临床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65例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有39例(60.0%),慢性肾炎12例(18.5%),陈匿性肾炎9例(13.8%),急性肾炎及慢性肾衰型各2例(3.1%),急性肾衰型1例(1.5%);原发及继发性肾炎均以女性为多(各为1.2:1,12:1)。(2)病理诊断:65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8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5例,膜性肾病(MN)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及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各3例;继发性肾炎均为狼疮性肾炎(LN)有13例(20%)。(3)临床及病理关系: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原发性以MsPGN最常见,继发性以LN为主;以慢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主要为MsPGN,LN;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结论:粤北地区肾脏病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以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男性稍多,1.06:1);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继发性肾炎者几乎均为狼疮性肾炎,女性占绝对优势;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血尿及非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高血压者明显增高P<0.01。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大致推测肾脏病理类型。尿NAG、r-GT值不能准确反映肾间质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ELISA法与FQ-PCR对HBV三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与评价联合检测乙型肝炎HBeAg和Pre-S1Ag、HBV-DNA等血清免疫标志物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对619例疑似或确诊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进行乙肝免疫标志物HBeAg、Pre-S1Ag和HBV-DNA的联合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HbeAg检测为阴性时,不能完全表明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终止或病毒血症的消失;血清Pre-S1Ag检测结果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也可以作为乙肝病毒DNA复制的指标之一;而FQ—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则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体血清滴度较低时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粤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病毒标记物(HBVM)不同模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7348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每一HBVM模式进行剖析。结果与结论:HBV感染者血清以HBsAg阳性率最高(92.58%),然后依次为抗-HBc(88.34%)、HBeAg(44.26%)、抗HBe(41.83%)、抗-HBs(3.93%);HBVM模式共有26组,其中以“大、小三阳”模式为主,共占71.39%。  相似文献   

9.
研究肾复康片对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Wistar大鼠7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肾复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膜性肾小球肾炎。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状态。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肾复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量、血中Scr含量(P 0.01)、BUN含量(P 0.05),增加TP含量(P 0.05)、Alb含量(P 0.01);病理结果显示,肾复康片能明显改善大鼠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肾复康片对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对家兔C-BSA肾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茶多酚对家兔C-BSA肾炎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大(306 mg/kg)、中(102 mg/kg)、小(34mg/kg)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C-BSA肾炎模型免的尿蛋白和血清肌酐(P<0.05或P<0.01);减轻肾小球肿胀、细胞增生、血栓形成及白细胞浸润,修复肾小球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P<0.05).茶多酚大剂量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0.1 mg/kg,P<0.05),并且大、小剂量间差异显著,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结果提示:茶多酚对家免C-BSA肾炎模型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与戊型肝炎病毒(HEV)重叠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以血清HBsAg和抗HEV均阳性患者36例作为重叠组,以单纯HBV感染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抗HAV-IgM和抗HCV均为阴性。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的HBV-M。结果:重叠组血清HBe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抗HBe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V与HEV重叠感染后,HBV的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鉴测等方法 ,对不同地区 5群自然发病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 ,同时采集病料感染鸡胚和传代。每代鸡胚尿囊液用血清学检测效价滴度。结果 :共分离出 5件病毒 ,其中 4株感染和盲传鸡胚均能致死鸡胚 ,传代后能引起鸡胚肾单层细胞病变 ,HA价在 1∶ 40以上 ,DN和 EDS-76(A3除外 ) H1试验均为阴性 ,AGP试验阳性 ,证明为 AIV;另 1株则为NDV。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分析了我院近8a肾活检原发性和继发性的1 627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肾活检时平均年龄(30.7±15.1)岁,男女之比1∶1.006。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4.6%,以青壮年男性多见,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由高到低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2.7%)、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15.7%)I、gA肾病(10.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2.7%,狼疮性肾炎居于首位(65.0%);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4.4%);肾病综合征是所有年龄组最为多见的临床类型。结论1627例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比例最大,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理诊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IgA肾病发病率较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居首,女性好发;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4.
Four nucleosides were covalently bound to isogeneic mouse immunoglobulin G (IgG) and injected into New Zealand mice. Mice that received the tetranucleoside isogeneic IgG from birth to 5 months of age failed to make antibody to denatured DNA. In contrast, mice that were similarly treated with tetranucleoside bovine serum albumin or tetranucleoside free of carrier produced the same amount of antibody to denatured DNA as did untreated mice of this strain. Mice that were rendered tolerant to denatured DNA by tetranucleoside isogeneic IgG failed to develop the chronic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that characterizes the renal lesions in animals of this strain.  相似文献   

15.
45例肾结核的外科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研究诊治45例肾结核的经验。结果:45例中尿路刺激症状合并血尿者占7l.1%,无症状者占26.7%:尿抗酸杆菌阳性率为26.7%;IVP、逆行尿路造影和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1.7%、41.2%、64.5%。45例中有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均诊断为肾结核。45例中40例行肾和部分输尿管切除,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先行肾造瘘术后待肾功能改善分次行息肾切除术和结肠膀胱扩大术,l例抗结核治疗半年后随访因息肾功能严重损害而行患肾切除。全部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结核。结论:凡有膀胱刺激征合并血尿和尿常规异常者可认为是诊断肾结核的主要线索;尿抗酸杆菌、IVP、逆行尿路造影和CT是诊断肾结核的主要方法;MRI对肾功能不全的肾结核患者的诊断有帮助。抗结核治疗需严密随访,对肾脏破坏严重或无功能肾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为确诊铜仁地区山羊肺炎病例病原,开展了山羊肺炎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和血清抗体与病原核酸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该病以2~3月龄山羊最为易感,秋冬两季多发;临床症状多为呼吸系统症状,病理变化主要是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69.6%(78/112),病原核酸检出率为64.3%(9/14);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体阳性率为8.0%(9/112),未检出其病原核酸。绵羊肺炎支原体是引起铜仁地区山羊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HB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的状况,为更好的防治乙型肝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95例健康人群血清中HBV抗原抗体系统五项指标阴性者为48.4%,抗-HBs阳性者为44.7%,感染指标阳性者为6.9%,出现10种感染模式:五项指标均阴性;抗-HBs阳性;HBsAg阳性;抗-HBe阳性;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HBsAg、HBeAb两项阳性;HBsAb、HBeAb、HBcAb三项阳性;HBeAb、HBcAb两项阳性和HBsAg、HBcAb两项阳性.结论:健康人群HBV感染近年来明显下降而免疫力明显上升,但尚有近1/2的人缺乏免疫力,并存在少数传染性强的乙型肝炎患者;应提倡健康人群普种乙肝疫苗,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也要注意自身一般性预防,常规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蓝舌病血清抗体监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群特异性的蓝舌病多克隆检测抗体和优化抗原固定技术,建立了蓝舌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150份牛羊已知阴性血清的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40%;对58份已知阳性血清样品同时进行中和实验和C-ELISA检测,检测结果经SPSS软件进行t检测统计分析,Sig.(双侧)=0.651,相关性0.912,相关性显著。对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2份牛BVD阳性血清,2份羊口蹄疫阳性血清,2份羊痘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为阳性,其他血清全部为阴性。对150份已知阴性血清和55份已知阳性血清用中和试验、美国VMRD 公司试剂盒和本方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进口试剂盒符合率为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