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大数据"课程是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面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增设的一门学位课程。针对"地理大数据"课程教学内容交叉性强、教学方式不确定等特点,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实施:①基于前沿话题式引导,开展以问题讨论与交流为主的互动式专题教学;②建立"地理大数据"课程资源数据库,鼓励并督促学生丰富该课程数据库内容;③建立多元化的"地理大数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探讨"地理大数据"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出了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社会对水土保持监测人才的需求,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示范校水土保持专业"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特点,对高职院校"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了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采用仿真教学、真实工程项目的形式,实现与工程技术应用的对接;考核机制突出了对学习过程和工作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课内教学和专项训练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式综合实训为切入点,组织实施高职院校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教学,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经济学是资源环境类和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在这2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类和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环境经济学课程,其教学效果存在环境经济学理论"不会用"和"用不好"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大力开展课程案例教学。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要遵循环境知识与经济理论相结合原则和案例本土化原则,应针对不同类型专业对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别设计。环境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案例呈现、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的总结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了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预防因煤化工基地建设规划与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阐述了某煤化工基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依据、评价因子、评价内容等,对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减轻环境影响的防控措施,为煤化工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出台,将环境保护渗透到了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实施的各个层面。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人手,以广东省沿海各个开发区填海造地为例,对填海造地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加强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措施,最后得出结论:开发区进行规模填海造地,应该有专题对工程进行规划和累积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其价值引领功能。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和协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是高校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理科学等专业教育体系的必修课程之一。以生态学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评价等进行了探讨,为实际教学提供有益思路,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工程课程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既有工程设计理论知识,又有施工技法等实践性强的内容,教学范围广、难度大、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园林工程课程组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园林工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目前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框架结构、各自作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总结梳理美国相应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管手段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衔接实施效果,提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衔接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明确定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各自的作用阶段和范围;其次,完善两者相辅相成、有机地衔接形成"一体化";最后,加强社会监督、行政监管、违法追责等制度执行力度,从而形成环保审批、污染源监管、违法行为惩处等多管齐下、协同作用的高效化、精细化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森林培育不仅涉及森林生态系统,还涉及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是一个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系统。"森林培育学"是林学和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需要处理多个系统相互关系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十分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为此,开展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参与式教学,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其次,在分析参与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问题设置和学生的参与途径;再次,对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最后,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围绕森林培育把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进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任务驱动的"素质教育平台化、能力培养项目化、技能训练岗位化"课程体系,选定6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明确了每门课程的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工作、教学设计、职业能力,并提出了每门课程的学习领域教学目标、环境设备及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艺尧  张纯 《绿色科技》2019,(7):275-277
指出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为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打基础的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园林行业中也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以协同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尝试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为解决课程现存问题,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期实现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全方位、立体化对接,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点,提出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当代专业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必须遵循目标性、全员性、系统性和全程性的原则;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建立由校方、教育主管方和用人单位组成的"三方一体化"的组织体系,对教学管理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实施"三元一线"式的全程监控;要分别制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类专业课程、方向类专业课程和综合应用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并规范学生评教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针对现行课程考核存在的考核模式不合理、考核形式单一、考核问题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探讨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课程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浙江农林大学开设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首先应确立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其次应对个人与团队进行综合性考核;第三,建立阶段成果考核的反馈机制;第四,增加学生课程作业综合汇报环节。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课程的的满意度不断增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马喜峰 《绿色科技》2021,(5):234-236
指出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此将高职学子培养成为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在进行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重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继而进行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最后实施了开展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反思。希望通过探索与反思,能够为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宇 《绿色科技》2013,(5):231-232
指出了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和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公民的民主权利,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了实施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出台,将环境保护渗透到了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实施的各个层面.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人手,以广东省沿海各个开发区填海造地为例,对填海造地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加强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措施,最后得出结论:开发区进行规模填海造地,应该有专题对工程进行规划和累积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探究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育人能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步伐。提出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及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通过将课程思政贯穿到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大学非环境专业环境评价类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程时长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矛盾、任课教师缺乏与本科生专业相结合的案例经验等问题,提出大学非环境专业环境评价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包括通过增加多媒体教学内容和以实际的职业考试要求为引导等多种方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加强案例教学,以丰富课程教授环节;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第一课堂的学习向课后延伸;通过改进课程考核环节,促进理论结合实际等。  相似文献   

19.
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不仅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也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径。“森林土壤学”是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森林土壤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等问题,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训、考核评价”4个维度对“森林土壤学”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打造“知识要点、科技前沿、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优质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行同向;其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优化课程实验和实习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实现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的有效贯通;最后,建立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相配套的多元化、过程化、能力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一流课程改革的成效。实践表明,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后,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至今已有10余年。尽管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对于其所产生的政策成效及环境影响评价仍是学术界上一大亟待探讨的领域,尤其是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更是一项重大而又崭新的课题。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对象,分别以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为主线深入探索关于林改环评工作的实施思路和程序,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林业政策环评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