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对擎天树田间播种苗采用双层遮荫网、单层遮荫网和不遮荫(CK)3种遮荫处理试验,探讨不同遮荫度对幼年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对幼苗生长与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单层遮荫网处理的幼苗生长最优,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不遮荫处理提高56.16%、73.79%;过度遮荫及完全裸露均不利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银杏树干茎流变化及其对抑制蒸腾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GREENSPAN茎流测定系统监测银杏树干茎流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不同深度和不同方位的茎流速率存在差异.上位的茎流速率高于中位和下位,但通过上中下位截面的累积茎流通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深度上的茎流速率存在差别,10 mm位点的茎流速率最大,20mm位点最小;不同方位的茎流速率是树干南侧最大,西侧次之,北侧最小.使用HOBO气象站同步测定各种气象因子,分析树干茎流日变化、日际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太阳有效辐射、气温和风速是影响茎流的主要气象因子.通过干预处理研究不同的抑制蒸腾措施对树干茎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抗蒸腾剂、摘叶和遮荫处理能有效地降低蒸腾耗水,但摘叶和遮荫处理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遮荫对互花米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8年在珠海市淇澳岛利用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成功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为了探明其控制机理,通过遮荫网模拟植被遮荫,研究遮荫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很大影响,不同遮荫强度下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光合能力及生物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别;在2层遮荫网遮荫条件下,互花米草植株瘦弱,单株幼苗的茎叶干重和总干重显著降低,幼苗的12周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大于1层遮荫网遮荫和无遮荫的处理;3层遮荫网遮荫处理则在遮荫开始1个月后全部死亡。试验证明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无瓣海桑成功控制互花米草主要是林冠的遮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的遮荫(不遮荫处理、30%遮荫处理、50%遮荫处理、80%遮荫处理)对1年生红豆杉成苗保存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经方差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遮荫率达50%的遮荫物,对苗木保存率最好,可达88.5%;对1年生红豆杉苗高、地径、主根长3个生长指标表现最为显著,可在本地区红豆杉育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七叶树种子是温带顽拗性种子、容易失水而影响种子的生命力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育苗方法和遮荫处理对七叶树的播种和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其种子萌发力和苗木生长质量。结果表明:冷层积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到80%,高于温室盆播和秋播种子;温室盆播育苗,可以延长幼苗的生长期,其植株高度比大田育苗提高20%左右;50%遮荫显著提高七叶树的幼苗生长质量,75%遮荫使苗木的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黄花倒水莲的种子育苗技术,探明其苗期覆盖与人工遮荫对生长影响,在福建明溪进行不同覆盖物与不同透光度人工遮荫的种子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苗期覆盖显著影响黄花倒水莲苗木的苗高、地径和鲜质量,苗期覆盖谷壳、稻草较空白对照显著提高苗木高度、地径和鲜质量。不同透光度人工遮荫显著影响黄花倒水莲苗木的苗高、地径和鲜质量,黄花倒水莲的苗木高度、地径和鲜质量大小排序均为30%透光度处理50%透光度处理70%透光度处理全光照(空白对照),苗期适宜的人工光环境为30%全光照。  相似文献   

9.
以反季节移栽绿化树种圆冠榆、少先队杨和钻天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处理(遮荫加液、遮荫不加液、不遮荫加液、不遮荫不加液)条件下对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期提出提高反季节移栽成活率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移栽1个月后,不同树种间遮荫加液处理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并与其他处理相比呈极显著差异;圆冠榆、少先队杨遮荫加液总叶绿素含量最高,而各处理条件下钻天榆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移栽前种植地的树种酶活性相对较低,而移栽后各树种的酶活性相对较高;反季节栽培过程中,遮荫加液处理对园冠榆、少先队杨和钻天榆的生长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遮荫处理(全光照、遮荫30%、遮荫60%和遮荫85%)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日本荚蒾Viburnum japonicum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该植物的引种驯化和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日本荚蒾幼苗叶片比叶重(SLW)逐渐降低,在遮荫30%和60%处理下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较大,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日本荚蒾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日本荚蒾幼苗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逐渐减小;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均降低了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处理60 d和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MDA含量最低;在全光照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处理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遮荫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但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60 d和90 d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遮荫60%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遮荫30%和遮荫85%处理。综上分析,全光照下日本荚蒾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遮荫60%处理较适宜该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直干、弯干材木材结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云南松直干、弯干材木材构造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弯干材在解剖结构上跟直干材基本保持一致。与直干材相比,弯干材的早材比直干材的早材窄,树脂道多;早、晚材管胞的长度、壁厚、弦向直径差幅分别为:0.14、0.63、4.4、13.56、-0.46、0.81;最大交叉场纹孔数和最大单列射线细胞个数比直干材分别多1个和2个;纺锤形射线高度超出直干材的51.73%。弯干材具有右旋扭转纹。另外,两种材料都是较好的造纸原料,且以弯干材为优。  相似文献   

12.
甜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广西甜茶为试材,用溶剂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分析了广西甜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甜茶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嫩叶、中茎皮、老茎皮、果实、嫩茎皮、老叶、中茎、老茎;根部和嫩茎的黄酮含量为零。茎皮的总黄酮含量普遍比茎中木质部高,形成由外向内递减趋势;嫩叶的含量最高,但老叶的含量却较低,叶子总黄酮含量形成了从上到下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华中五味子茎按生长习性分为地走性和缠绕性两种;从萌生部位分有发育地下部、根颈部、主茎基部和成年枝条腋芽等四种,各具不同的生长习性;从抽发时间及生长季节分为春梢、夏梢和秋梢。茎的生长属阶段性生长类型,春梢、夏梢生长规律符合三次曲线,秋梢符合二次曲线,各生长期重叠,生长高峰错开。据此提出了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洪明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86-88,92
描述分枝假槟榔的形态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假槟榔这个侧枝是直接从主干叶腋中由茎花芽逆转后萌发生成,为偶发分枝,其生长方式与花苞类似,但这个叶鞘包被的是叶芽而不是花芽,由于营养生长相对于主干较弱,侧枝比主干略小,侧枝的环痕间距也比主干窄。  相似文献   

15.
修枝和间伐对福建柏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永元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68-70,74
对16年生福建柏人工林开展修枝、修枝+间伐试验,2年后调查结果表明:修枝、间伐对福建柏树高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修枝处理还是修枝+间伐处理,对福建柏胸径生长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修枝处理对于优化福建柏树体干形有着明显的作用,而间伐对树体干形的优化作用不大;修枝+间伐处理对单株材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修枝处理的单株材积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修枝+间伐处理对不同坡位福建柏生长差异明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以中、下坡生长量大,上坡生长量小;树体干形中坡较上坡、下坡好。综合结果表明,福建柏选择中、下坡种植,采取修枝+间伐处理,对提高其产量及干形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坡向和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材用撑绿杂交竹的调查,测定其在不同坡向、海拔条件下的胸径和高度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与坡向、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对高度有极显著影响,阴坡竹子比阳坡竹子平均高0.5m;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的胸径和高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同因子类型组合对撑绿杂交竹胸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57-8.36m之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麻竹开花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N、P、K、Ca、Mg等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麻竹开花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别表现为:N,枝 > 秆 > 叶;P,叶 > 枝 ≥ 秆;K,未开花及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开花盛期为枝 > 叶 > 秆;Ca,未开花及开花盛期为叶 > 秆 > 枝,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Mg,叶 > 枝 > 秆。营养元素在植株同一部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N在枝、秆、叶中的含量均为先降低再升高;P在枝、秆中含量逐渐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K在枝、秆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Ca在枝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秆中含量逐渐减少、在叶中含量逐渐升高;Mg在枝和秆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叶中含量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竹子开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丹江口库区马尾松林、柏木林和栎类阔叶林3种主要森林类型及单木树干茎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树干茎流率为0.58%~7.69%,树干茎流量与降水量成线性相关,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树种间的树干茎流量差异显著,影响树干茎流量的主要因子是冠型结构、胸径、树皮特征和分枝角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95株冷杉天然林解析木(Abies nephrolepis)的胸径、树高及从地面起至树梢的11个高度处的直径数据,利用三次平滑样条函数结合线性预测理论得出冷杉的干曲线。最后分析模型的算术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均值、标准差和均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得出的干曲线能够很好地反映冷杉干形的生长变化,预测材积与实际材积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云杉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云杉为研究对象,对云杉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进行研建。建立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冠、干材、干皮、树枝、树叶独立模型与材积相容模型,采用分级联合控制和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和所有分量相容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根茎比模型对云杉地下生物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建立的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干材生物量二元模型预估精度均达95%以上,干皮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达94%以上,树冠、树叶、树枝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在92%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88%以上;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云杉生物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