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雷州半岛蔗区土壤养分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雷州半岛蔗区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等指标,以便进行科学合理地施肥,从而达到提高蔗作土壤的整体肥力,提高甘蔗的产量,确保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应以及旱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没有明显作用,总体上全氮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水平玉米秸秆覆盖处理较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碱解氮的积累作用较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大部分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全钾;不同秸秆对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不同,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果优于玉米秸秆覆盖;速腐剂的使用对有机质、碱解氮积累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无作物的情况下速腐剂可以增加耕层土壤全钾的积累.秸秆覆盖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增加分枝数和花序数;速腐剂的加施对营养生长的效果明显,但对生殖生长的效果未显现出来.秸秆覆盖可以增加油菜产量,同水平秸秆覆盖速腐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土壤资源异质性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一种普遍现象。【目的】探索荒漠灌丛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的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沙漠戈壁地带的优势种盐生假木贼灌丛为对象,测定距离灌丛中心5 cm处、距离灌丛中心10 cm处和距离灌丛外缘20 cm处的土壤有机质量、土壤全磷量、土壤全氮量、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率,研究了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水平方向上,0~50 cm土层,距离灌丛中心5 cm处、距离灌丛中心10 cm处和灌丛外缘20 cm处的土壤有机质量、土壤全氮量、土壤全磷量、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及土壤含水率均无显著差异。垂直方向上,盐生假木贼灌丛周围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磷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土壤全氮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土壤电导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特征;土壤pH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结论】盐生假木贼灌丛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在水平方向没有显著变化,但在垂直方向表现出一定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应用定位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翻耕的土壤容重大于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容重;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不断增大,进行5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比进行2年、3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有明显增加:进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养分除碱解氮外.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及速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免耕无秸秆覆盖和传统翻耕的土壤: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均比传统翻耕高,其中以半量秸秆还田免耕增产幅度最高,分别达小麦14.45%,水稻6.47%。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复垦3、8和20 a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苜蓿地0~10、10~20、20~30、30~40 cm土层深度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与自然恢复土壤和原地貌土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都随复垦年限延长呈递增趋势,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呈递减趋势,有效磷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变化不规律;除复垦3年苜蓿地的有效磷外,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0~20 cm土壤养分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底层。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土壤养分转化的强弱。【结论】多年苜蓿的复垦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对于土壤肥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北方春玉米优势区43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2006—2010年,北方春玉米优势区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稳中略升,有效磷含量上升明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有所下降,pH值较为稳定,耕地总体质量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地区秸秆覆盖耕层土壤养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早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以及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和pH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下油菜株高高于对照,有速腐剂处理的株高最高;秸秆覆盖处理花序数多于对照;速腐剂处理下一级分枝数高于不加速腐剂处理;覆盖处理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略高于对照;加速腐剂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凤城市耕地土壤的肥力现状,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养分含量,并对全市土壤肥力水平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含量呈平稳上升趋势;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上升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略有上升;pH值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9.
在渭北黄土高原坡地建立24个径流小区,对玉米苜蓿间作、玉米单作、苜蓿单作、裸地降雨后侵蚀泥沙各养分含量进行测量和监测,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损失量表现为裸地>玉米单作>玉米苜蓿间作>苜蓿单作;不同带宽间表现出随着玉米带宽的增大,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损失量也增大;不同坡度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的损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间作下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的损失量均小于玉米单作和裸地,但大于苜蓿单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3个控水水平和4个控肥水平正交试验,对2017—2019年泸西县大栗树村三七典型种植区控水控肥条件下微喷灌三七土壤全磷和速效磷运移分布及其储量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全磷以三七植株为中心沿水平方向和土壤深度增大均逐渐减小,水平方向最大值出现范围在0~10 cm,土壤深度最大值出现范围在0~20 cm.速效磷沿水平方向和土壤深度增大均先减小后增大,沿水平方向和土壤深度方向最大值出现范围均在0~20 cm.不同施肥量全磷和速效磷以三七植株为中心沿水平方向和土壤深度增大均先减小后增大,处理W3F2全磷和速效磷水平方向和土壤深度方向最大值出现范围在0~10 cm.不同灌水量全磷和速效磷分布均匀系数均随灌水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处理W3F2全磷和速效磷分布均匀系数最小,分别为46.77%和62.70%,处理CK全磷偏态系数为负值,其余处理全磷和速效磷偏态系数均为正值.不同施肥量全磷和速效磷分布均匀系数均随施肥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处理W2F3全磷分布均匀系数最小,为46.83%;处理W2F4速效磷分布均匀系数最小,为68.68%;处理W2F1速效磷偏态系数为负值,其余处理全磷和速效磷偏态系数均为正值.不同灌水量全磷和速效磷储量在土壤表层0~20 cm最大,全磷和速效磷储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量全磷和速效磷储量均随施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处理W2F3全磷和速效磷储量平均值最大.该研究对三七土壤水肥高效利用和调控提供技术支持,对三七高产优质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台安县不同利用类型耕地189个土壤样品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5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分别从整体和不同利用类型方面评价台安县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以期为台安县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调亏灌溉2年后的土壤碱解氮和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速效钾和全钾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养分年际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区春小麦调亏灌溉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所属的农场中的6个管理区,31个作业站为研究区域,探讨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较为丰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达到了45.046g/kg,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碱解氮占全氮比例达到8.20%、有效磷占全磷比例达到4.30%、速效钾占全钾比例为0.9%,且平均含量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能够有效地为栽培作物提供所需养分。土壤中各类养分的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存在区域性含量突然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且各类养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含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为黑龙江省的土壤养分管理以及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朝阳市龙城区的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16项养分指标的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市龙城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含量较缺,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中量元素含量不缺;有效硼和有效铁含量缺乏,其他元素含量不缺;旱田土壤肥力高于果园土壤。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川盆地中皇陵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现象相当严重的问题,对川中丘陵区红棕紫色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冲沟里水稻土的土壤养分的含量大于丘体上的含量。在丘体上,随着地形位置的升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在冲沟里,冲沟交汇处的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大于其它部位的水稻土,但是全钾和速效磷是所有水稻土中最小的;丘体顶部土壤的质量指数最小。此研究为该区域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叶城县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四种主要养分,基于GIS运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拟合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得出的主要结果有: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1.68 g/kg、52.19 mg/kg、6.59 mg/kg、131.51 mg/kg,相较于第二次土壤普查,除速效钾含量降幅较大外其他三种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各养分整体变异系数的范围在2207%~68.19%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且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均呈现较强空间变异性,其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块基比为0.08、0.06,由结构性因素主导,有机质与碱解氮块基比为0.71、0.61,由随机性因素主导。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综合质量指数为1.73,比1982年提升0.4,整体呈优化态势。综合发现:总体呈现“缺氮、少有机质、少磷、丰钾”的格局,有机质由中部中山地带向东北呈减少趋势;碱解氮呈现出由西南、东北方向内逐渐增加;有效磷高值区表现为斑块状分散嵌入;速效钾在方向上没有较强规律性。根据叶城县的土壤母质特征注意少量多次施肥,在整体加大有机肥、磷肥、氮肥的同时根据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调整区域性施肥结构,伯西克热乡等可适当增加钾肥投入,对依力克其乡等可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17.
土壤速效养分赋存状况直接影响到枣树的生长和水肥的合理利用,研究了滴灌和地面灌下枣树根区土壤速效养分田间尺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性。对滴灌和地面灌应用年限5年不同深度的枣树根区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枣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生育期初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新梢期土壤硝态氮逐渐增加,滴灌和地面灌土壤硝态氮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壤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减少幅度滴灌大于地面灌;生育期初始阶段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碱解氮随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水平方向上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明显,新梢期土壤碱解氮呈现增加的趋势,灌溉方式对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小;枣树生育初期,滴灌和地面灌枣树根区各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进入新梢期后其含量迅速下降。滴灌和地面灌下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效磷枣树生育期开始阶段含量较高,新梢期迅速降低。滴灌和地面灌在水平方向的变异系数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滴灌处理变异性大于地面灌。综上,灌溉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和变异性的影响最大,对碱解氮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江苏省沿海黏土地区稻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江苏省盐城市的典型黏土地稻麦轮作区进行了定位跟踪试验。共设置稻茬旋耕麦茬水整、稻茬旋耕麦茬旱整、稻茬耕翻麦茬水整、稻茬耕翻麦茬旱整4个处理,在2022年小麦收获后检测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pH等养分值,并在每季作物成熟时实收实测作物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稻茬耕翻与稻茬旋耕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 <0.05)。稻茬耕翻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有下降趋势。稻茬耕翻麦茬水整轮作周期稻麦产量最高,达1 124.79 kg/667 m2。总体而言,在整个轮作周期,稻茬耕翻麦茬水整方式下土壤保肥能力最好,水稻、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对浙江省金华市现代农业高新园区地图进行数字化,以500×500网格取得表层土样110份,并在室内测试分析了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同时,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土壤肥力评价因子的权重,对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应的隶属函数,通过计算其隶属度,从而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并依据综合值确定了土壤肥力等级及其面积,从而为农业高新园区的精确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尺度区域土壤属性空间化的方法,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土壤养分(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和地形地貌、微量元素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土壤类型基础上,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作为协因子进行土壤养分的Cokriging插值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与经度、有效铁、锰和速效氮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66、-0.71、-0.70和-0.67;有机质与经度、pH值、有效钙、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8、0.56和0.52;碱解氮与经度、纬度、pH值、有效铁、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7、-0.67、0.56、0.54;速效磷与速效钾、有效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分析发现以相关性较高的微量元素作为协因子进行Cokriging插值精度均优于采用地形变量作为协因子的Cokriging插值。交叉检验和检验站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Kriging相比,基于土壤类型和微量元素的Cokriging插值在增加估值精度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