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弧型往复双动式采茶切割器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往复双动式采茶切割器碎茶率高的问题,该研究对切割器进行了优化。首先,分析了切割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切割图分析得到影响采摘质量的主因子为机速、刀机速比、刀齿高度、往复运动行程。并基于设计的轨道式采茶试验台,进行了采摘质量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以芽叶完整率、漏采率、割茬不平度为评价指标的参数优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解得最佳参数分别约为机速0.4 m/s,刀机速比1.2,行程23 mm,齿高25 mm,芽叶完整率模型的估计值为86.895%。根据优化结果设计刀具,试验验证得:芽叶完整率82.6%,漏采率0.24%,割茬不平度2.8 mm,与优化结果相符合。优化后采摘芽叶完整率提高了20%以上,提升了茶叶采摘质量,为“机采+分级”的名、优质茶叶高效采收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机采鲜叶品质等级参差不齐的问题,实现优质茶叶的机采机制,该文以新型鲜叶分级机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筛孔筛板组合、振动频率等对机采鲜叶的分级效果,系统分析了分级鲜叶分类加工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和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鲜叶分级机的多块筛板组合采用椭圆孔筛板(a=1.8 cm,b=2.2 cm)+圆孔筛板(D=2.0 cm)+圆孔筛板(D=2.6cm)的方式较佳,能够较好分离出碎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等不同嫩度级别的鲜叶;振动频率采用50 HZ较为适宜,可获得较佳的作业流畅性和分级效果,且筛板共振现象较小;分级叶所制产品的感官品质与手采叶较为接近,较未分级样有较大提升,综合效益较机采叶直接加工每kg鲜叶可提高1.22元。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是个茶叶生产基地县,有山地茶园面积8 010 hm~2,鲜叶的采摘是困扰当前茶叶生产最突出的问题,而单人采茶机的推广能解决广大农户的茶叶采摘问题。基于此,经调查分析,总结单人采茶机在山地茶园的使用情况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茶叶采摘,不但耗工多,且季节性强,在当前是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一个因素,必须从手工采摘发展到机械采摘。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机械采摘茶园园地设计、品种选择、树形确定等基础工程技术。同时,以机采茶树的生育性状为依据,提出修剪周期,采摘适期,留蓄秋梢、施肥水平等几种关键栽培技术。试验证明,这些配套技术是必不可少,而又行之有效的。此外,在大量测试各种采茶,修剪机械作业性能的基础上,依据我国茶园现状,提出了采茶,修剪机械的选型原则和配套方案,可以用来指导采茶机生产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5.
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改善机采绿茶理化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茶树机采鲜叶为原料,选配、改装和组建了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并跟踪加工工序中茶坯理化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同一原料所制的传统炒青工艺为对照,比较新设备和新工艺对机采卷曲形绿茶色泽和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的生产线在杀青、二青、做形和提香等关键工序中,集成应用了电磁加热耦合热风、热管余热回收和流化床干燥技术,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2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该生产线可日均生产绿茶1 750 kg,产能提高了37.5%,能耗成本为4.6~4.8元/kg干茶;热效率提高100%,用工成本减少50%。机采卷曲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扩大了茶叶加工产能,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卷曲形绿茶品质,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业》2013,(3):78
3月9日,定心.巴南银针第三届中国(重庆)采茶节在巴南白象山茶叶基地开幕。本届采茶节将持续1周。期间市民可以上茶山采茶、炒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畅游茶山茶海的乐趣。此次采茶节,重庆茶业集团将邀请华岩寺高僧为茶客祈福,市民可以与僧人一起参与新茶采摘、炒制过程,一起体验茶与道的和谐自然。同时,市民还可以亲身体验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南茶叶生产技艺"过程,由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国之一。但单产很低,全国平均仅70多斤,几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50斤的一半,与高产的日本、印度等国相比差距更大。目前红细茶是国际市场销量最大的一种成茶,占茶叶市场总销量的90%以上,但我国出口的红细茶仅占其中的7%,而且大部分品质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性,必须尽快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我国,要提高茶叶单产及其品质,从根本上说是改良品种,利用优越的种茶气候资源。当前公认云南大叶种茶树不但产量比中小叶种的高,而且在相同条件下,以它为原料更易制成高质量的红细茶。广西处于纬度较低、气候温暖、夏长冬  相似文献   

8.
模拟手枸杞采摘机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兵  何晶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3):13-17
为解决现有采摘机对果实损失较大以及采摘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根据枸杞果实成熟自然特性,设计模拟手枸杞采摘机。手持采摘头内两旋转体的表面相对称凸出设有若干胶环。两旋转体通过直流电机的传动进行相对运动,实现了模拟人手采摘动作采摘果实。整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手持采摘头质量约300 g,直流电机转速在120 r/min,运行平稳可靠,采摘枸杞果时对树叶和不成熟果实没有损伤,不影响采后产量和生长。每小时可采摘成熟枸杞果15~20 kg,而每小时手工采摘成熟枸杞果只有2~3 kg。该机具可以满足大面积枸杞采摘的需要,采摘速度是人工的7~8倍。  相似文献   

9.
根据金萱品种在广西的生长发育特点,从其茶青原料的采摘到茶叶产品的形成,摸索出适合广西垦区生产实际的金萱品种制茶技术体系,即:"鸿渐牌乌龙茶"技术体系、"鸿渐牌黄金龙"技术体系及"鸿渐牌一叶香"技术体系,极大地提高了金萱品种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振动式蓝莓采摘的机理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改变中国蓝莓人工采摘状况,实现高丛蓝莓的机械化采摘,该文研究了高丛蓝莓的采摘机理,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分析蓝莓振动采摘机理,建立蓝莓植株采摘物理模型,推导得出动力学方程,采用数学物理微分方程求解得到蓝莓树枝稳态受迫振动输出解及采摘惯性力。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蓝莓树枝稳态受迫振动时域仿真曲线及采摘力幅频特性仿真曲线,并进行了蓝莓采摘试验,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一致:仿真结果满足蓝莓采摘条件的采摘频率为14~16rad/s,较优的采摘频率为15rad/s,该频率下的采摘效率为913颗/min,采摘生果率为2.99%,采摘果实损坏率为2.86%,未采净率为3.17%,机采人采效率比为10.14。研究结果可为高丛蓝莓采摘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条形名优绿茶依赖人工采摘、无专用采摘器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适用于名优茶采摘的捏切组合式采摘器。首先分析人工采摘嫩梢的运动过程及茶叶嫩梢物理特性,设计了基于盘形凸轮的捏切、送、甩、抛循环式采摘机构和柔性捏切一体采摘爪。通过算法控制采摘臂旋转速度,采摘器实现了低振动、准确采摘。样机试验表明:采摘器单次作业最大时间小于0.6 s,实际采摘成功率稳定在100%,说明捏切组合式采摘器符合茶园嫩梢采摘连续、快速的需求。喂入深度和采摘高度越大采摘成功率越高,根据茶叶生长环境和农艺要求确定较优采摘高度和喂入深度均为10 mm、采摘角度为0°。试验结果表明采摘器采摘的茶叶嫩梢与人工采摘品质相同。该研究可为茶叶嫩梢低损、快速采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枸杞机械化采摘,该文研究了枸杞振动采摘机理,并建立振动采摘力学模型,分析求解得到枸杞挂果枝条受迫振动时各节点处枸杞和花朵所受惯性力的通解。运用MATLAB对振动式枸杞采摘机工作参数进行优化和仿真试验,优化得到合理的迫振载荷和驱动轮转速组合,仿真试验得到受迫振动枸杞挂果枝条各节点处枸杞与花朵所受采摘惯性力随转速变化规律仿真曲线,对转速取值进行调整。最后进行了枸杞采摘试验,试验得到合理的驱动轮转速为2 870 r/min,该转速水平在仿真得到的合理的转速区间为2 868.84~2 871.21 r/min。试验转速为2870 r/min时,成熟枸杞采摘效率为815颗/min,成熟枸杞采净率为86.70%,未成熟枸杞采摘率为7.36%,花朵采摘率为7.43%,成熟枸杞损伤率为8.62%,机采人采效率比为5.43,试验结果与仿真结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枸杞振动采摘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深受病虫害的影响。茶尺蠖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害虫,精确检测茶尺蠖对茶叶病虫害防治有重要意义。由于茶尺蠖和茶树枝、枯死茶叶的颜色、纹理相近,茶尺蠖的体积小、形态多变、被遮挡等问题,现有方法检测茶尺蠖的精度不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背景图像中茶尺蠖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YOLOv5为基线网络,利用卷积核组增强对茶尺蠖的特征提取,在不增加计算量的条件下减少复杂背景对茶尺蠖检测结果的干扰;使用注意力模块关注茶尺蠖整体,根据茶尺蠖的大小和形状自适应调节感受野,降低因目标大小形状不一导致的漏检;使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减少前景和背景的类不平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用于复杂背景图像中茶尺蠖的检测,可以达到0.94的召回率,0.96的精确度和92.89%的平均精度均值。与基线网络相比,该方法的平均精度均值提高了6.44个百分点。使用相同的数据集和预处理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优于SSD、Faster RCNN和YOLOv4等其他经典深度学习方法,平均精度均值比SSD、Faster RCNN、YOLOv4分别高17.18个百分点、6.52个百分点和4.78个百分点。该方法可实现对茶尺蠖的智能检测,减少人力成本,有助于实现精准施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北方茶区较适宜生产绿茶,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产量高、品质优良、芽叶粗壮、经济效益高、适宜做绿茶的优良品种,并要求多品种配搭.多品种配搭十分重要,不同品种发芽时间不同,这样可错开采摘高峰期,有利于茶叶加工,有利于多样产品的开发,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胶棒滚筒棉花采摘头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确定胶棒滚筒棉花采摘头运动参数对新疆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棉花采摘质量的影响,该文阐述了胶棒滚筒棉花采摘头的工作原理及其关键部件、总体结构。基于运动学分析,建立了采摘速比K值与采棉工艺速度、采摘工作角、滚筒转速之间的相应的函数关系,分析了其对棉花采摘性能影响规律。田间试验表明,当采棉机作业速度0.83 m/s,滚筒转速在450 r/min时,棉花采净率达95%以上,含杂率小于15%,落地棉小于2%,达到了棉花收获机械作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天气类型对碧螺春茶的采摘、品质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苏州市吴中区1999-2008年的2-4月气候资料和相应时段内的洞庭碧螺春茶生产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碧螺春茶开采日期、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降水,并对影响碧螺春茶开采期及品质的天气类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利的天气类型概括为温度先低后高型和温度偏高、倒春寒严重型;有利天气类型概括为春温平稳晴雨相间型。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茶叶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便携式茶鲜叶品质光谱检测装置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品质监测对茶鲜叶适时采摘和茶叶加工品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了便携式茶鲜叶品质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分为主机和手柄2部分,主机大小约240 mm×250 mm×240 mm,包括光谱仪、光源、可充电锂电池、稳压板和散热风扇;手柄大小约130 mm×100 mm×30 mm,包括光纤探头、金属灯杯、白参考板和外触发按钮。基于该设备,采集了茶鲜叶500~900 nm范围内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比了归一化(Normalize,NOR)、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和概率商归一化(Probabilistic Quotient Normalization,PQNOR)等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茶叶光谱的处理结果,建立了茶鲜叶干物质含量、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PQNOR预处理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精度最好,干物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预测模型在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96和0.74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6%、0.559%和0.549%。在茶园对装置的精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单片茶鲜叶检测时间约为1 s,干物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预测值与测量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03%、0.634%和0.551%。该装置可以实现茶鲜叶光谱原位采集和干物质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的定量分析,对及时掌握茶树生长情况、辅助决策采茶方案和保障茶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宜昭通市彝良县当地生态条件的上部烟叶采烤方式,采用示范对比试验,以K326上部叶常规分次采烤为对照,对两种采烤工艺进行了比较试验,对比不同采烤工艺条件下上部烟叶的质量及经济效益。试验表明:上部叶一次性采烤和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烤在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均表现出了较好的优越性。其中,上部叶一次性采烤的经济效益增加2.46元/kg,效果最明显;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烤的烘烤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增加不如上部叶一次性采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喷施硅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硅在茶树中的累积和分布,为优质安全茶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硅肥为硅酸钠(Na2SiO3·9H2O)。室内盆栽试验设置7个硅喷施浓度:0、50、150、300、500、750、1500 mg/L,每7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通过测定茶苗生物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特性、植保素含量及气孔特性,以确定最佳喷施硅肥浓度。然后,以该最佳喷施浓度进行室内茶苗盆栽和田间试验,在室内试验中测定了茶苗不同部位和组织的硅含量,在田间试验中测定了茶园春、夏、秋季茶叶产量及新梢品质成分。【结果】喷施硅300、500 mg/L处理的茶苗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P)、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植保素含量也高于Si0和其他处理,综合茶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选用500 mg/L作为最佳硅喷施浓度。第一次喷施硅肥7天后,硅主要积累在叶部,从顶芽往下数的不同叶位硅含量分布为第3叶>第5叶>第1叶;第三次喷施7天后,第5叶硅含量显著高于第...  相似文献   

20.
低温液氮粉碎对绿茶粉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茶叶粉碎过程中热敏性物质损失,提出茶叶低温液氮粉碎的新方法。该论文以绿茶为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添加液氮,比较常规粉碎与低温液氮粉碎方法处理对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粉碎法相比,液氮粉碎法的出粉率高,所得的茶粉泡制成的茶汤在色泽、滋味和品质评分上明显占优,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功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高出25.12%、10.12%、9.50%、6.75%、12.63%、9.05%;2种茶粉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液氮粉碎法所得茶的茶粉中法呢烯、橙花叔醇、1H-吲哚、己酸-3-己烯酯、五甲基庚烷、苦杏仁苷、3-甲基丁酸2-甲基丙酯质量分数分别高出10.88%、13.70%、14.06%、5.61%、2.08%、24.39%、5.68%。表明液氮粉碎能较好的保留茶粉的品质,为液氮粉碎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