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红霞 《南方农业》2022,(7):61-63,69
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通过调研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挖掘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立保障机制、创建良好创业环境,依托地区特点、拓展创...  相似文献   

2.
邓辉 《南方农业》2022,(6):133-136
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其关键在于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培育壮大创业群体,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返乡农民工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耦合关系.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期望理论为指导,从效价与期望值2个维度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国家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号召与政策支持,探析农民工返乡养蚕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分析养蚕前景,以及农民工养蚕情势,结合养蚕致富案例进行致富途径分析,希望能为农民工回乡创业理清思路,助推产业扶贫工作,缩短城乡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4.
秦莹  王宁 《南方农业》2012,(6):106-108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这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文章认为,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就业参与城市的建设推进了"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农村的建设带动了"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这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文章认为,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就业参与城市的建设推进了“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农村的建设带动了“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业》2011,(2):67
一是摸底调查,心中有数。从去年12月开始,该区依托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各街镇社保所及时收集企业节后用工需求和全区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二是搭建平台,鼓励本地就业。春节前后,该区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在车站等流动人员密集场所加大宣传等活动、密集举行各类招聘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创意化发展路径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因而当前急需创意人才。但是在农村地区,创意人才相对较少。基于此,分析当前农村地区创意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困境,提出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涉农高校更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激发返乡农民工的创意创业热情、加大舆论宣传与政府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来有效解除创意人才困境。  相似文献   

8.
园艺养老在我国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艺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因其对象广泛、效果显著以及无副作用等优点,正成为全球医疗、保健、养生的新宠。目前把园艺疗法应用到养老服务中的研究还比较少。园艺养老,就是利用园艺活动来养老。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切入点,首先对园艺疗法进行阐述,进而引出园艺养老的内涵和作用,进一步讨论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实施园艺养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我国推广实施园艺养老的几点建议:1)提高国民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加强全民的老龄意识;2)加大园艺疗法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对园艺养老的认识;3)鼓励学科创新,促进学科融合,加快园艺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4)园艺养老的发展要立足本土,体现中国特色;5)政府要加大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促进园艺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民工已经成为了产业工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就业趋势稳定、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居住地稳定,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吉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生力军。但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在政策、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通过促进农民工劳动就业和农民工自主创业、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等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出路。  相似文献   

10.
左孝涛 《南方农业》2012,(10):70-73
农村社会变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围绕土地来进行的,当前各地正在进行的以土地流转作为媒介的资本下乡运动,是对农业、农村变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阐述了传统农村养老保障的困境;以"湖北孝感春晖模式"为范例,论述资本下乡对农村养老保障产生的影响,为探索今后农村社会与养老保障的发展方向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的居民养老是社会养老的重要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养老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界定社区养老工作队伍为研究起点,调研了湖南省娄底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显示存在:社区养老工作队伍结构不科学,服务能力不足;养老队伍人才稀缺,工作者学历水平偏低,不善于服务;专业能力不足且缺乏技能培训,养老服务做不到位;社区待遇较差,养老工作队伍极不稳定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待遇;建立健全社区养老工作发展的公共财政支持体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动物实验评价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评价是转基因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动物实验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解决转基因食品在整体水平上对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将实验动物按照大型禽畜和小型啮齿类进行了初步分类,综述了用不同动物实验来评价第一代、第二代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以广东省沙井村的高龄农民工为例,分析高龄农民工(50岁及以上的农民工)继承旧业的原因及其工作类型、工资收入和家庭支出等基本情况,提出"扶持竹制品手工业,为高龄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倡高龄农民工自主创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高高龄农民工参保率;发展乡村文化,丰富高龄农民工精神生活"等改善高龄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三代组培蔗及其第一年宿根大田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组培甘蔗第一、二代和宿根糖分含量不及供体;第三代较供体略好。茎径比供体小,差异明显。有效茎则明显多于供体。蔗产量、糖产量第二代及宿根组培蔗优于供体。组培蔗植株第一代有6%的形态变异,变异没有遗传性。讨论了甘蔗组培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爪式松土机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第一代样机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松土爪拱土和整机抖动现象,对松土爪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探明了拱土的原因。依据松土爪运动规律的分析,找出影响其作业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对松土机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在ADAMS系统环境下,进行了虚拟建模和运动学仿真试验,优化样机技术参数,完成了第二代样机的试制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二代样机不仅有效地克服了因松土爪拱土而引起的整机抖动,且各项作业指标也达到了松土机具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君 《南方农业》2011,(1):64-67
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农业的稳定、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都具有长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南新农村建设现状和主要难点的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信息服务下乡、教育和农民工问题等方面,浅谈新时期河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业》2012,(9):9
一是宣传创业典型。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外出创业、返乡创业、自主创业等典型事例,营造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二是培养创业精英。实行分片区定位、分行业整合、分群体培育,开展创业培训,激发全社会创业激情,增强和提高返乡创业企业的竞争力和成功率。三是推荐创业项目。开展创业项目征集、筛选、推广和评选工作,为创业者创业提供合适的创业项目储备。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农业》2010,(1):14-14,54
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重庆市不断强化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从关注农民工安全健康,到帮其追讨工资、补签劳动合同,再到保障农民工政治权利等,正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老人缺少子女的日常照料,以代际关系维系的家庭养老模式遭到破坏,社会机构养老还无法承接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互助养老应运而生。互助养老结合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优势,有效整合了多种社会资源,解决了当前农村养老困境。基于此,主要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现状及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老龄化浪潮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现有的城市养老条件已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随着养老观念的转变,田园养老成为老年人健康养生的新选择。通过论述我国养老现状及田园养老兴起的背景和意义,以传统养生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养生文化对养老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田园养老环境景观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