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粉碎还田的增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增产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和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效应。1养分效应首先,提高土壤氮磷钾素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素养分都有增加,其中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其次,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含钾高的各种植物残体都是生物钾肥,其作用是利用作物在其生育过程中吸收的土壤钾,以秸秆还田形式归还土壤,以供再利用,从而保持土壤钾的良性循环,试验证明秸秆还田后提供了大量的有效钾而导致作物增产。最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硅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硅虽然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粉碎还田技术的推进,秸秆腐烂病虫害增加、粮食苗期长势不旺、产量减少现象日渐突出,就秸秆粉碎还田的利弊与对策建议分析如下:一、优势1.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与生物性状。秸秆还田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地内形成,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容重降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另外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能源,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返还土壤养分,节省肥料用量。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而且含有氮、磷、钾等,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正>许多研究报道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缓地力衰竭,增加微生物的含量,增加作物产量。但相对于旱作区秸秆还田的研究来说,稻麦两熟制地区秸秆还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耕作方式、产量及土壤的营养平衡,其中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秸秆还田量、施肥调控方面的研究更少。本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冬小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池栽定位试验表明,连续多年的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土壤含水量增加1.04%-2.11%,其中以40-60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最多;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长,其增产作用也越明显,这表明作物秸秆有助于土壤蓄水保肥力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含量与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4种纯氮施用水平(0 kg/hm~2(N0)、150 kg/hm~2(N1)、300 kg/hm~2(N2)、450 kg/hm~2(N3)),以秸秆还田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纯氮水平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酶活性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有利于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碳氮比降低,其中以N2和N3处理对提高耕层有机碳氮含量效果最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N2处理对微生物量碳含量、N3处理对微生物量氮含量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氧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以N2和N3处理的改善效果较优。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前期生长影响不显著,而N2处理对中后期玉米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年玉米籽粒产量以N2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平均较N0处理提高22.0%。通过2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扬黄灌区实施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措施可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促进玉米生长,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以秸秆还田配施纯氮300 kg/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含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4种纯氮施用水平[0 kg/hm~2(N0)、150 kg/hm~2(N1)、300 kg/hm~2(N2)、450 kg/hm~2(N3)],以秸秆还田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纯氮水平对土壤有机碳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酶活性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有利于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碳氮比降低,其中以N2和N3处理对提高耕层有机碳氮含量效果最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N2处理对微生物量碳含量、N3处理微生物量氮含量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氧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以N2和N3处理的改善效果较优。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前期生长影响不显著,而N2处理对中后期玉米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两年玉米籽粒产量以N2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平均较N0处理提高22.0%。通过两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扬黄灌区实施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措施可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促进玉米的生长,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以秸秆还田配施纯氮300 kg/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直接覆盖,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使秸秆直接还田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也是秸秆还田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作用体现在:1)有利于培肥地力。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严重依赖以及有机肥施用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作物秸杆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纤维物质,以玉米为例,把秸秆还回田里就等于把作物  相似文献   

8.
抚顺地区农家肥的年使用量逐年减少,而大量化肥的施用导致当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氮含量严重超标,磷、钾含量不足,土壤板结,影响作物生长。实践证明,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以增加土地储水量14%~15%,提高水分利用率15%~17%,且1a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4%,还可以把抚顺2/3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减少化肥投入,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保护辽宁水源地水质和减少火灾发生。通过分析表明在抚顺地区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已具备良好的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9.
抚顺地区农家肥的年使用量逐年减少,而大量化肥的施用导致当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氮含量严重超标,磷、钾含量不足,土壤板结,影响作物生长。实践证明,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以增加土地储水量14%~15%,提高水分利用率15%~17%,且1a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4%,还可以把抚顺2/3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减少化肥投入,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保护辽宁水源地水质和减少火灾发生。通过分析表明在抚顺地区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已具备良好的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在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及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土壤在分别施用秸秆生物炭和秸秆后,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土壤pH值及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并比较玉米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提高耕层土壤含水率,相比对照,土壤含水率在三叶期和成熟期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在三叶期、拔节期和抽雄期提高耕层土壤含水率且高于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三叶期土壤含水率增幅最大,0~10和10~20cm土壤深度增幅分别为:12.24%和14.17%,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秸秆还田降低耕层土壤含水率,其中,0~10和10~20cm土壤深度土壤含水率最大降幅分别为:-12.27%和-9.35%;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在三叶期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小,没有明显的规律,在后面的生育期表现为不同的规律,生物炭在拔节期提高土壤温度,其余玉米生育期均表现为降低作用,秸秆还田在以后的生育期均表现为升温作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降低耕层土壤pH值增大耕层土壤电导率,各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pH值从大到小依次为:B0、B15、BJ,电导率从大到小依次为:B15、BJ、B0;两种秸秆还田方式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各处理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三叶期和拔节期,从大到小均为:BJ、B15、B0,在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从大到小均为:B15、BJ、B0;相比对照,生物炭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分别增产:19.27%和8.1%,生物炭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增幅达到10.3%,差异显著。综上所述,生物炭和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培肥土壤,增加作物产量,为秸秆及生物炭广泛推广并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秸秆还田可在玉米生育后期适量追肥灌水,以达到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秸秆禁烧政策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相继采取了很多秸秆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措施,采取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和实施作业补贴等多种形式来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在众多措施当中,秸秆还田技术无疑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6%~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地块深松深耕轮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降低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是一项节本增效、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秸秆还田后农民习惯采用旋耕机作业,旋耕作业深度一般不足15cm,作物秸秆仅在浅层土壤中混合,有些甚至外露于地表。因为长期秸秆还田,累积秸秆量巨大,造成浅层土壤过于疏松,漏气跑墒,而旋耕形成的坚硬旋耕犁底层,又使下层土壤过于坚实,不利于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政策的实施,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玉米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多。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镁、钾、钙等营养元素,实施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推进黑土地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对于还田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还田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耕地环境。本文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从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因地制宜选择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施秸秆还田作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和乱扔乱抛问题己经成为夏秋两季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宝应县近年来积极探索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使之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秸秆禁烧禁抛取得了一定成效。1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推进情况 1.1注重引导,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秸秆还田的认知度(1)培肥地力。稻麦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每公顷节约180kg纯氮、纯钾,折价约900元),提高作物产量(增产5%左右),增加农民收入。(2)改善土壤。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提高地表温度,增加土壤释肥作用;提升土壤蓄水能力,保持耕层蓄水量,有利于提高稻麦的抗旱、抗寒能力。(3)净化环境。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和废弃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山西省阳城县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秸秆现状,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等方面所带来的好处和意义进行分析,建议出台系列措施来帮助农民有效快捷地将作物秸秆进行还田处理,从而杜绝秸秆的焚烧,达到培肥土壤、增加粮食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阳城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建宏 《当代农机》2009,(11):71-72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不仅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极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还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8.
稻麦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稻麦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水平和农作物产量,一般每年亩还田稻麦秸秆500kg,可提高地力一个等级,对下季作物平均亩增产幅度为10%~15%,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棉花-春玉米轮作下,棉花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对土壤性状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4 a大田定位试验,以试验处理前土壤理化性质为参照,研究了翻耕秸秆还田(PT+SR)、旋耕秸秆还田(RT+SR)、翻耕秸秆不还田(PT+NSR)、旋耕秸秆不还田(RT+NSR)、免耕秸秆还田(NT+SR)、免耕秸秆不还田(NT+NSR)对土壤容重、水分、养分、微生物等的影响;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可有效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以PT+SR处理效果最优,与处理前相比,降幅达9.87%和7%。PT+SR处理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应,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 a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了1.29万kg/hm~2和2.42 kg/m~3。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以PT+SR处理效果最优,分别较试验处理前提高了11.9%、40.5%、32.8%、23.1%、24.6%、74.3%、72.1%和41.9%。通过多年试验证实,在棉花-春玉米轮作区,棉花秸秆还田配合翻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进而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秆和叶子就地抛洒在地表,补氮后翻埋入土。还田的秸秆在土壤水分、温度等相关条件下,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增加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调控能力,改善了耕地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持续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