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基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精准扶贫脱贫已进入深度攻坚阶段。十九大明确指出,扶贫要同扶志和扶智相结合,作为扶贫的对象和脱贫的主体,贫困农民在脱贫过程中的精神面貌、素质能力对精准扶贫、脱贫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了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民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内涵及价值启示,对提振贫困农民脱贫精神,巩固脱贫成果,激发贫困农民内生动力,促进贫困农民个体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已大幅减少,贫困地区人民增收明显,但是贫困问题根深蒂固,要想真正实现精准脱贫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贫困状况,提出要推进公民参与精准脱贫工作,以及相应的几点建议举措,以期为今后的精准脱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黑龙江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对应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需要构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长效机制,以确保脱贫成效。本文在分析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理论关系的基础上,指明了黑龙江省精准脱贫存在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扶贫、集体经济发展、人才技术支撑、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五个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从坚持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产业模式,增强产业扶贫富民能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宜居生存空间;加强教育引领,消除精神贫困;建强建优脱贫攻坚领路人,夯实组织根基方面探索构建黑龙江省精准脱贫长效机制的路径措施。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达到富裕的重要措施。在以往的帮扶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扶贫效果并不显著。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进行思考,提出结合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农户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扶贫流程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准确帮扶、动态管理等帮扶措施,以帮助他们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关键时期,许多贫困户通过驻村干部、村委会帮助以及自身的辛勤劳动实现了脱贫,行进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但是仍然有极少数农户"懒"病缠身,以"贫"为荣,以"病"为由,扛着"精准扶贫"的旗子向政府要政策、要金钱,以满足自己"不劳而获"的欲望。这一类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已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攻克最后的堡垒,决不能因这一类人的"懒"影响全国精准扶贫的大计。1贫困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懒"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各级供电企业坚持精准扶贫脱贫,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实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光伏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人才扶贫,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西藏作为全国扶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如何确保2020年在我国正在实行的脱贫模式下的偏远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偏远贫困县、乡全部实现贫困摘帽,解决特殊区域的整体贫困,做到长期稳定、持续的脱贫,让群众更好的共享发展成果,是脱贫攻坚阶段重要任务。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贫困指在经济和精神上的频发窘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现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广泛存在。近年来,我国为消除贫困、解决贫困问题做了很大努力。在理论方面,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显有成果;实践方面,国家出台农资补贴、精准扶贫等三农政策。虽有成就,但我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基于此,文章结合我国贫困的现状和特点,立足于精准扶贫的基本定义,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精准脱贫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农机化在扶贫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机系统有责任积极投身扶贫开发。要聚焦深度贫困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氛围中拉开了大幕。铜鼓县农机局带着对贫困农户的关爱,农机局干部走访了部分贫困农户,详细了解各户的生活状况、产业落实情况,向联系户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倾听联系户帮扶需求。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首要战略目标,精准识别和精准扶贫策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和基础,然而目前仍没有一种科学有效的精准识别体系,这大大影响了精准扶贫战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为精准扶贫策略实施提供全新的思维和理念,通过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当前农村贫困家庭的类型,解析贫困家庭的贫困原因和所处境地,便于精准地找出贫困对象,理论上分析出有可能陷入贫困的脆弱家庭,研究探讨精准扶贫战略的措施,对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效、深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民生问题,贯彻国之大计的有力保障,由此研究农户对于精准扶贫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继而进行全面分析,确立"精准下把控,瞄准后扶贫"的准确定位,最终实现深层次、宽领域下的精准扶贫,在当今时代下尤为重要。本文以沧州市三县精准扶贫政策的农户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涵盖影响农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如何提升农户精准扶贫政策满意度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精准扶贫,我曾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中看到过"兰考两年完成九成脱贫总目标"的案例:说是在2014年,河南兰考县承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当年4月全县在册贫困人数7.9万。随后,34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115个驻村工作队,走进贫困村,摸情况,建台账,一对一精准帮扶。起初送小鸡、羊崽让贫困户认养,响应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精准扶贫在我国整个脱贫攻坚战中占据重要地位,采取适宜的措施有效优化与完善当前的精准扶贫教育体系,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具有深远意义。为了使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相关人员深入分析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现状的因素,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弥补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短板。文章就此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不仅阻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更是影响民生、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贫困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的迫切问题。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战略,指导贫困对象脱贫工作既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保证。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出台过一些相应的政策,但其效果不令人乐观,以"贫困"为骄傲现象仍然出现。因此,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套完善的退出机制成为反贫困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紧密相连,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研究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互惠共赢。赣州市为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发展、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人才建设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监管、生态保护、人才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精准脱贫制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赣州市精准脱贫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精准扶贫成效的巩固提升是脱贫攻坚时期贫困人口顺利脱贫,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的有力保障。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实地调查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了解新疆喀什地区X县精准扶贫已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深刻揭示其在精准扶贫成效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隐忧。研究结果表明,X县精准扶贫的成效主要集中在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特色产业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初具成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等方面。但是由于生计环境脆弱,时刻面临风险冲击;不同生计资本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其总量增长缓慢;生计选择空间有效拓展不足,机遇与挑战并存等原因,带来X县精准扶贫成效的隐忧。基于此,紧紧围绕生计环境改善,生计资本内部系统优化,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生计选择空间进一步拓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农村精准扶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西部Z省W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贫困原因及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精准扶贫的保障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我国颁布了很多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对应的扶贫措施。而林业精准扶贫作为脱贫工作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模式,既可以推动林业工作从业者完成脱贫目标,也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相吻合。本文先讲述林业精准扶贫脱贫具有的重要性,然后对推动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保障措施以及管理措施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扶贫工作是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关键性的内容是通过着力科技建设,推动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有效防止脱贫之后再次返贫等现象的发生。在广大贫困地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设备,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是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的农业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围绕着农机推广助力精准扶贫策略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