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浩 《南方农机》2016,(Z1):105-106
冷补沥青混合料因自身的特点,现已被广泛使用在高速公路及其他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在养护过程中,冷补沥青混合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路面养护质量。本文通过对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各种试验比较分析,全面梳理了影响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的各类因素,以便供同业人员参考,有利于提高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水工ECC材料具有韧性高、延性好、抗裂能力强、裂后自愈合等特点。本文制备了水胶比分别为0.35和0.25的水工ECC材料,研究了人工砂粒级对水工ECC材料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抗压强度比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水工ECC材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工砂粒级对水工ECC材料的工作性有显著影响,但与抗压强度、自愈合性能之间缺少明确的相关关系,劈拉强度随人工粒级的降低而小幅增加。水工ECC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增长特性和自愈合能力,90 d龄期抗压强度较28 d龄期可增加30%~40%;水胶比、养护龄期和胶凝材料用量是影响水工ECC材料自愈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水化早期情况下,水工ECC材料愈合后的强度可超过受损前强度。  相似文献   

3.
矿粉填料是沥青混合料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温度状态对混合料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提高矿粉的加热质量和加热效率,笔者在对目前沥青混合料用矿粉加热技术分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加热方式的原理与特点,并结合矿粉特性,探讨了加热的关键技术以及适用的合理加热方式与方案,为沥青混合料用矿粉加热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试验,分析研究了链条的联结牢固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得出了二者相互关系曲线,结果表明提高联结牢固度能够提高疲劳强度。同时验证了内、外链节联结牢固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整架模型,考虑影响支架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支架关键部件疲劳性能策略。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是一种将沥青混合料铺设在路面并形成具有一定平整度路面的施工设备,是沥青路面修筑过程中专用的机械之一。本文叙述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结构与分类,分析了摊铺机的工作过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尚筠 《湖南农机》2008,(1):132-134
本文通过对SMA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及抗疲劳试验研究,并于传统的AK-13A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MA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8.
植物磨料对环模制粒机关键部件的磨损是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热喷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被喷涂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绝缘性等性能,是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提高环模材料抗植物磨料磨损的表面强化工艺,利用火焰喷涂技术对40Cr钢进行表面强化处理,通过磨料磨损试验,探讨不同涂层厚度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利用XRD分析了涂层的相结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涂层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厚度是影响火焰喷涂的涂层性能的重要因素,当40Cr基体的Ni60A自熔性合金重熔时间为10min,保温时间为8h时,0.25mm为较合理涂层厚度。热喷涂工艺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抗植物磨料磨损性能,试件两侧堆积的材料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呈层状剥落。  相似文献   

9.
强力喷丸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渗碳件用钢,经渗碳与强力喷丸复合强化处理后,对其强力喷丸所引入的冷作感化、残余应力场、表面损伤以及它们在接触应力作用下的动态行为、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接触疲劳寿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强力喷丸对渗碳件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受到循环载荷时,表面粗糙度作为基础参数之一对疲劳性能有着关键影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疲劳拉伸试验以及裂纹的断口分析,开展了材料表面粗糙度与疲劳寿命关系的研究。首先,通过打磨机对铝合金材料采用不同的打磨方式和打磨时间进行打磨,得到不同粗糙程度的试件;然后对这些试件进行疲劳拉伸试验,得到了各粗糙度参数与铝合金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曲线;之后,通过金相显微镜对裂纹位置进行断口分析,并采用结构细节疲劳额定值(DFR)对粗糙试件的疲劳寿命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结果证明,铝合金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对其疲劳寿命具有直接影响,同时表面粗糙度对铝合金试件的DFR值也有较大影响,即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越低,其DFR值就会越高,且疲劳寿命就相对越长。  相似文献   

11.
自升式平台是海洋石油开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钻井平台。自升式平台作为典型的海洋工程装备,因其长期遭受波流等随机环境载荷的作用,平台涉水部位会产生巨大的应力,极易导致平台桩腿部位产生疲劳破坏。因此,对自升式平台的结构强度分析和疲劳评估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针对某自升式平台,基于SESAM软件建立模型,依据船级社规范对自升式平台的结构强度分析以及桩腿的疲劳寿命评估进行了研究方案设计,为在服务期间的平台强度和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了技术路线,并为其他典型海洋平台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沥青混凝土自愈合现状做了回顾,阐述了不同学者对沥青混凝土自愈合机制的观点及相应理论,通过对目前沥青混凝土自愈合研究进展的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两种不同布置的横向稳定杆进行了强度疲劳性能仿真及台架耐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稳定杆中间段走向与连接端端头方向一致时,刚度降低,有利于稳定杆的疲劳性能;稳定杆中间段走向与连接端端头方向相反时,刚度增加,降低了稳定杆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4.
零件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设计零件时需要考虑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表面状态。本文从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磨性、配合性质、疲劳性能、耐腐蚀性以及接触刚度五方面分析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模具加工成型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约材料、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 ,应用范围及其广泛。热作模具是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的 ,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其组织将发生变化 ,性能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热作模具的强韧性、冷热疲劳性能及高温热稳定性对其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与其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其合金强化机制紧密相关。目前热作模具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高温磨损局部堆塌和冷热疲劳失效。如何从热作模具钢中的合金元素、碳化物等途径来提高其综合性能将是研究热作模具材料工作者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热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碳化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各种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对起重机械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起重机械的工作强度大,并且大多数为随机机械,因此,在长时间的工作之下,起重机也会产生疲劳,一旦疲劳发生,起重机的构件就会出现断裂,构件的断裂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会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基于起重机的动态分析以及疲劳分析,通过对起重机的疲劳性能以及疲劳寿命的计算,来不断加强对起重机设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路面对车辆动载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结构为沥青混合料面层、粒料基层和土基层的3层柔性路面体系,建立了路面在车辆动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层状路面在动载作用下路面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路面的疲劳破坏是动载引起的水平应力、横向应力和垂直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平应力的交变变化是使路面产生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最大水平拉应力和最大横向拉应力在沥青层底部与粒料基层的结合处产生,最大水平拉应变与最大横向拉应变在粒料基层底部与土基的结合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大尺寸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在服役状态下疲劳寿命研究较少,是其广泛应用于重载车型的原因之一。因此,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重载车用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径向疲劳模型,在轮辋胎圈座上施加等效径向载荷,并考虑充气压力对轮毂的影响,对轮毂进行有限元分析,以确定轮毂的应力应变分布。在应力分析基础上,考虑轮毂在成型过程中不同部位力学性能差异造成其疲劳性能不同,运用应力疲劳理论对轮毂径向疲劳过程进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在径向疲劳过程中,内轮缘变形量相对较大,这与相关文献结果符合;与小尺寸铝合金轮毂、大尺寸钢制轮毂相比,轮辋外侧连接内轮缘圆角处应力值相对较高,轮毂通风口之间没有出现应力集中;轮辋外侧圆角处寿命最低,预测结果符合轮毂实际使用情况,为轮毂结构设计与后期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滚子链疲劳性能抽样检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表征链条质量的疲劳性能三级分等指标进行了论证,并制订出相应的抽样检验方案。通过大量试验,论证了滚子链疲劳性能三级分等指标符合国内链条行业的实际水平。应用概率论证明了滚子链疲劳强度的检验可转化为疲劳寿命的检验,根据合格质量水平制订出疲劳强度的抽样检验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刘宁 《湖南农机》2008,(1):126-127
沥青路面的主要原材料是沥青和石料,国内可提供的资源有限,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对降低成本,处理废料,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研究沥青热再生原理、特点、发展应用情况及其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