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陕西咸阳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探讨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优质小麦高产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条件;第二部分论述了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第三部分以陕西咸阳杨陵区优质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为例,分析了优质小麦生产现状及其问题,探讨了优质小麦生产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农业部获悉,今年我国将着重推广水稻抛秧、水稻旱肓稀植等10项重要农业生产技术。计划这10项技术的推广面积达到9.16亿亩,比1998年新增1.16亿亩。今年农业技术推广将突出粮食生产,抓好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的重大技术,将推广的10项重大农业技术有“水稻抛秧技术、水稻旱肓稀植技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紧凑型玉米及配套技术、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脱毒薯类配套高产技术、双低优质油菜配套技术以及玉米、小麦、花生三种作物的地膜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3.
国家将重点推广十项农业技术从农业部技术推广总站获悉,为了使农业有长足的发展.让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将重点推广十项农业技术。l粮食作物优化种植模式及高产优质高效新技术①在北方推广以玉米。小麦粮食作物为主与其它作物搭配种植的不同立体种...  相似文献   

4.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今年我国农业将重点推广农作物优质新品种,农作物节本增效栽培,可持续发展农业、防灾、抗灾、减灾等四类技术。在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方面,农业部将组织推广国家最新审定的100个优质高产新品种,并带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300个品种,淘汰南方早籼稻、北方春小麦等劣质品种;农作物节本增效重点推广水稻、玉米、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设施蔬菜多样化高效生产技术等;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施肥技术,无公害茶叶综合生产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防灾、抗灾、减灾技术重点推…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国农业将重点推广农作物优质新品种 ,农作物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 ,防灾、减灾技术 4类技术。这些技术在全国的实施面积将达到 1 43亿公顷次 ,匡算可实现经济效益 90 0多亿元。据介绍 ,在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方面 ,农业部将组织推广国家最新审定的 10 0个优质高产新品种 ,并带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 30 0个品种 ,淘汰南方早籼稻、玉米、北方春小麦等劣质品种 ,农作物节本增效重点推广水稻、玉米、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设施蔬菜多样化高效生产技术等 ;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秸秆还田及综…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山西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综合科、体系科、粮作科、新技术科、蔬菜科、油料科和小杂粮科等8个科(室)。承担着山西省“中南部无公害蔬菜产业区建设”、“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建设”等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示范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无公害蔬菜、优质小杂粮及油料等生产配套技术、优势农产品保优标准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等;承担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场建设和农业综合技术培训及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为全省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张雨峰 《河北农机》2023,(21):166-168
小麦作为山东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的种植质量与产量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对山东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还要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现状,加强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小麦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也要做好防治工作。这样能够为小麦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小麦种植质量与产量造成的影响,为小麦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种植效益,本文就以山东省的小麦种植为研究背景,对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以及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副总经理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指出,农业综合开发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以改造中低水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甚至不开荒,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由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来.农业综合开发要突出4个重点:①建设大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主要是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基地。②建设优质饲料生产基地,推进蓄牧业产业化经营.③发展节水农业。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有…  相似文献   

9.
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如果再与配方施肥技术充分结合,可发挥技术的综合优势,提高技术的节本增效效果。青海省互助县通过在小麦上多年的试验推广,取得了亩增产小麦30公斤以上,增收超过60元的显著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汾阳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广小麦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的节本增效生产技术,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向前推进,大量高性能的农机装备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基层地区得到有效的推行。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应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行免耕播种,能够缩短小麦的播种周期,提高播种效率,确保小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播种作业。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措施,希望对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较全面地研究了小麦秸秆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讨论了枣庄市在推广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技术过程中的主要推广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推广建议。通过调研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技术,使这一技术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工具,正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探讨了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种植中的推广措施,包括技术介绍、市场分析、推广策略、政策与法规、环境影响以及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分析,为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种植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阿勒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后,吉木乃县确定了优质小麦种植基地.该开发区的喷灌覆盖面积达1333.3 hm2,有利于种植优质小麦.近年来,我县通过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小麦,稳步取得了小麦高产的途径.全县种植优质小麦1333.3多hm2,该区种植面积达666.7 hm2,单产达到了400 kg.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应用较多的山东、山西及河北等省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试验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的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行距的适应性问题。为此,结合小麦联合收获机推广经验,指出了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应用速度的关键是实现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则要从小麦的种植规格入手,即实现小麦玉米全过程的机械化;并将系统工程的方法运用于种植收获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优质与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在粮食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就必须重视高产小麦的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运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对农作物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小麦作为我国三大谷物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只有确保小麦生产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其生产产量。为此,应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全面推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小麦产品,这对我国绿色小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广小麦高产栽培组合配套机械化技术尚达声小麦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主要食粮,种植面积占整个粮食播种面积的57%,其生产过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由于耕作较为粗放,小麦单产基本处于中低产水平。开发小麦高产栽培机械化新技术.实现大面积小麦高产已成为新疆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长期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和教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种植技术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绿色小麦种植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且能够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性,关键在于能够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提高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需积极引入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植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进而提出了科学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最后就相关推广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种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高平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平市大力抓了一系列的小麦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推动了小麦生产发展。分析了高平市在小麦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发展优质小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