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作为一种喜温的豆科作物,也被称为长生果、落花生,气候对于花生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其质量和产量。这就要求要种植花生时,根本前提是确保一个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结合先进种植技术,以保障花生的高产高效,优质的调整其产业结构。基于此,阐述该地区栽培花生的经验及其确保花生高效高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近些年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花生的种植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优质花生良种的选择以及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是花生高产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结合优质花生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实施应用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花生的产品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是山东省花生主产区。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花生产区优势,花生种植面积从"十五"初期的4.3万hm2,发展到近几年的5.5万hm2,总产连续10年超过20万t大关,2011年最高达到25.1万t,促进了日照市花生加工出口,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花生多年的传统种植栽培一般采用每穴双粒播种,用种量大,存在个体发育受影响,整齐度较差,大苗欺小苗问题,难以充分挖掘单株和群体的增产潜力。实行花生单粒精播,不仅节种、省肥,大幅度提高工效,且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全苗、匀苗,有效克服花生高产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提高花生群体质量.对进一步提高花生高产栽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户种植的传统花生品种不仅产量较低,而且品质相对较差,严重影响农户种植收益。花生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为花生产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提高农民收益,探索更加高产、高效的花生种植方法,对双季地膜花生综合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双季地膜花生种植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地区花生种植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多年来,各地区都在研究其高产种植技术,并希望实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推广与实践,有效促进各地区花生的大面积持续丰产、稳产。基于此,以我国南方花生高产无公害种植栽培技术为背景,探讨了花生各方面技术实践细节,并阐释其技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强化花生栽培技术,以培育出更多的优质、高产花生,推动花生产业的更好发展,切实提升花生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基于此,总结优质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掌握花生高产栽培的播种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高河南省花生的产量,增加河南省的农业经济效益。基于此,提出了花生种植过程中的合理密植以及合适的播种时间,分析了前期种子处理和田间管理技术,提出要在合适的时间收获花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花生产量和价格的不断提高,花生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且适宜我省丘陵半丘陵地区的土壤类型以及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沙土地,许多人选择花生这种较耐干旱又易管理而且高产的经济作物,作为主要的生产作物普遍种植,椐化验测定这些土壤不只是大量元素P、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实施了花生灰膜双料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项目。通过项目区的技术示范,使大面积增产达12%以上或节本增收达18%以上;辐射带动示范村及周边村花生种植面积达300 hm2。从品种选择、播种及田间管理方面简述了花生灰膜双料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花生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花生的需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使得花生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简单分析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简析中国花生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一种高产作物,价格也高于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效益好。加入WTO后,其它作物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却更加明显。发展花生种植及加工。提高花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黑花生富含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花生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利用地膜覆盖生产技术,可以提前鲜花生的上市时间,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基于此,主要阐述了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流程、技术特点及要点。同时,对技术特点中的十大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介绍,旨在通过该项栽培技术提高黑花生的产量。技术关键是土壤选择、播种时间、种子处理、精细整地、种植密度及规格、地膜覆盖和适时破膜出苗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双株高产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类型,将其运用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不仅确保了玉米种植的质量,达到了既定的玉米种植产量目标,而且也增加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大对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运用力度至关重要。基于此,阐述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相关情况,同时提出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策略,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种植中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总体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自花生初花期, 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 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超高产与高产花生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明显高于一般产量花生; 不同产量水平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结荚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在生育中后期活性下降速度慢; 功能叶片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 但超高产花生明显高于高产和一般产量的花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研究认为, 超高产花生叶片氨的同化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能力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衰老缓慢, 功能期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白绢病是花生生长期间的常见病害,在我国各个花生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花生减产,对花生产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基于此,采用4种不同防治方式对花生白绢病发生区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花生出苗后40天进行灌根处理时,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死苗率仅有25.1%,每667 m2产量为300.8 kg,病株率为6.5%,百果质量为166.8 g,与对照组相比,花生的成活率、产量以及花生果实平均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给嵩 《南方农业》2015,(1):14-15,2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玉米双株高产种植作为一种新型玉米种植技术,通过双株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降低资源损失,提升玉米种植质量,可大大提高玉米的产量。分析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注意事项,阐述重庆市永川区应用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玉米种植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出现很多新型玉米种植技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玉米种植质量提升,最终提升玉米产量。基于此,详细分析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分析注意事项,确保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方式夏花生开花物候与结果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成传统两年3作区麦套花生向夏播花生种植制度的改革,全面研究夏直播花生生育规律,本试验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麦套夏花生、夏播起垄覆膜、夏播起垄露地3种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进程和生殖特征,并对变化动态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可加速花生前期生育进程,出苗至始花期缩短8 d左右,提高开花同步指数,使得花期更为集中。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较麦套处理花生单株最大开花量提高4.9%,果针数增加20.0%,下针盛期延长7 d,单株结果数增加20.0%,单株饱果数增加15.8%,荚果体积提高12.2%。试验说明夏播花生同样具有高产潜力,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荚果和籽仁产量均为3处理中最高,分别为5 196.3 kg?hm?2、3 439.95 kg?hm?2,比麦套处理高7.7%、7.7%,比夏播起垄露地处理高20.0%、31.1%;出仁率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和麦套处理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通过地膜覆盖等措施,能克服花生生育期短、荚果饱满度不够等限制因素,有利于提早结果和结果集中,保证了荚果数量和荚果的充实,为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富含大量的营养元素。近年来,随着花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其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容忽视,首先需要对花生的生长习性有全面的认识,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基于此,分析了花生的生长习性,并提出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策略,以提高花生的种植效率。  相似文献   

20.
索炎炎  张翔  司贤宗  余琼  李亮  余辉 《核农学报》2021,35(4):933-941
为明确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前和成熟期土壤肥力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技术,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河南省正阳县砂姜黑土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种植前相比,花生成熟期土壤有效硫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幅较大,分别增加10.17%和16.37%,但有机质和有效锌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花生种植前和成熟期土壤pH值变异系数分别为6.18%和6.36%,属弱变异,其余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介于12.58%~44.94%之间,属中等变异。不同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的贡献存在差异,其中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最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植前IFI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变异函数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花生成熟期IFI的空间相关性中等,变异函数以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空间分布特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正阳县IFI多集中在0.58~0.72之间,表明土壤肥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另外,花生种植前IFI低于花生成熟期,且IFI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特征。综合分析,在正阳县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上,应适当减少氮磷用量,增加有机肥和锌肥的施用,尤其是其南部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区花生优质高产的合理施肥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