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R245fa为工质的余热回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车用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设计了一套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试验系统,用于回收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排气余热能量。通过筛选多种有机工质,选定R245fa作为系统循环工质。构建了由有机朗肯循环回路、能量转换及消耗装置、参数测量及数据采集装置和热源供给部件构成的余热回收试验平台。通过系统试验验证了利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回收重型车用柴油机余热的可行性,目前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490 W。试验结果显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与发电机及膨胀器的匹配是制约系统功率输出的关键因素,系统循环效率随着蒸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木材干燥的振荡流热管换热器设计与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自激振荡流热管换热器余热回收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考察了湿空气和操作参数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激振荡流热管换热器能够满足高湿废气余热回收的要求,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系统的热回收效率高于18%.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在各类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柴油机热力系统组成,对柴油机热力系统进行了热平衡和?平衡分析,从能量的品质方面反映出什么地方产生损失和损失多少,哪些余热可回收以及可用怎样的方式回收,为余热利用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在各类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柴油机热力系统组成,对柴油机热力系统进行了热平衡和(佣)平衡分析,从能量的品质方面反映出什么地方产生损失和损失多少,哪些余热可回收以及可用怎样的方式回收,为余热利用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拖拉机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顶牌BD102T2-Q多功能拖拉机为工程应用实例,根据该车配套脱粒机同步气流半干燥系统的要求,在对发动机余热来源和热量进行分析与估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动机余热的利用方案,设计了发动机余热利用的主要装置—换热器,完成了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设计和余热气流半干燥系统的布置,并对换热器和余热半干燥系统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余热利用系统起到了利用发动机余热对谷物进行半干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余热利用及其热交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燃料燃烧的大部分热能,通过排气、冷却介质释放到大气中,造成能量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本文以能量转换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内燃机余热利用的两种方式——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通过4135AD-8型柴油机热交换器系统的试验和测量,较详细地讨论了利用热交换器回收余热的方法、紧凑式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等。 实际应用表明,装有热交换器系统的电热并供柴油发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7.
余热回收换热设备在余热回收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余热回收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是提高余热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点阵式气液热交换器的制造过程,强调了点阵式气液热交换器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便于其更好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4115T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平  任宪忠 《农机化研究》2001,(3):100-102,111
目前,常规内燃机的热效率一般为20%-40%(汽油机为20%-30%,柴油机为30%-40%)。燃料燃烧的大部分热量通过尾气、冷却介质和机体的热辐射,以余热的形式散失在大气中,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耐用成为内燃机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内燃机废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苦能合理的回收利用这些余热,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尾气热量排放规律是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利用的前提。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按国标要求,对4115T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指出了4115T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且对尾气热量随各因素变化而变化的程度、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燃烧废气能量是发动机热量损失的一个主要来源,约占燃烧总热量的40%左右,排气余热利用是汽车节能的有效途径。围绕越野汽车的排气余热利用,设计了热水淋浴装置,采用热水交换器回收发动机的排气余热,通过智能水温装置控制热水温度,通过水箱的减振和保温设计,提高了水箱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0.
萍乡钢铁公司301#高炉,容积为307m3。为使高炉鼓风温度突破1100℃大关,萍钢公司均采用热管换热器将热风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实践表明,由于采用了热管换热器技术回收烟气余热,无论是空气单预热,还是空气、煤气双预热,都使高炉鼓风温度由1000℃提高到了110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设计参数以及运行参数出发,分析高炉热风炉上应用热管换热器预热助燃的空气或煤气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变工况柴油机余热回收系统中混合工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柴油机变工况下的排气特点,设计了一套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共沸混合工质和非共沸混合工质在不同蒸发压力下对车用柴油机不同运行工况的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变工况下,非共沸混合工质R415B的ORC系统(火用)损率平均值比共沸混合工质R508A低38%.通过对比分析,非共沸混合工质R415B最适用于变工况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最大净输出功率约为27.60 kW.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石冷却过程中余热回收用的集热装置,介绍了其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关键,通过现场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并总结经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这种集热装置,电石的冷却时间缩短了1/3,热回收量占废热排放量的54%;既为改进我们换热器提供了参考,又为电石余热回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1]。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在客车采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燃机的有效率热效率为25%-40%,约有相同的热量由尾气带到大气中,不仅浪费了能量且污染了环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客车的采暖装置普遍存在运行费用或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若能从尾气余热中提取出足够的热量用于客车冬季采暖,既节省了能源,又使客车在冬季的运行费用大为降低。通过内燃机台架试验,对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热管换热器进行尾气热量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联合收割机燃油总能转换效率,设计一种基于气-气式热管换热器的联合收割机尾气余热回收谷物干燥系统,建立以换热器换热量最高和排气系统背压增量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模型,运用带精英策略的无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程序(NSGA-II)对热管换热器的无缝钢管选型、翅片厚度以及翅片间距则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取该换热器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前后的换热性能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热管换热器在系统整体压力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遗传算法优化结果换热器总换热量提升约1.5%,仿真试验也表明换热量提升1%。  相似文献   

15.
分析发动机能量回收的意义及能量回收方式的要求,介绍几种能量回收方式及相关研究,并对余热发电技术及发电方式进行阐述。结合相关研究现状,总结得出涡轮发电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是最为高效的能量回收方式。  相似文献   

16.
燃气机热泵余热利用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燃气机热泵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能量平衡角度分析了除霜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除霜热量占余热回收总量的比值为6.5%~9.5%;在不同的除霜周内,制冷剂气化热量占回收余热总量的比值变化较大,最大不超过45%,从能量角度利用余热除霜是可行的;燃气机热泵的Cop可以提高30%,一次能源利用率在1.3~1.8,可见利用余热供热对提高燃气机热泵的性能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江苏某畜禽粪污沼气发电项目为例,分析了畜禽粪污沼气发电工程的中温厌氧消化系统加热能量供给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项目中,总加热能量需求为213.39 GJ·d~(-1),主要为厌氧消化罐的增温保温(75%)和有机肥烘干(25%),其中厌氧消化罐增温保温的热量需求主要是物料增温(85.41%~86.45%)、罐体散热(12.63%~12.9%)和输热管散热(0.68%~1.78%)。因此,当发电余热回收效率为47.4%,回收热量为254.54 GJ·d~(-1)时,沼气发电余热能够满足整个工程的加热能量需求。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对影响沼气工程加热能量平衡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要保证发电余热至少满足中温厌氧消化增温保温能量需求,则进料TS含量不应低于6.17%,余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29.74%,沼气产量达产比例不应低于设计产量的62.74%,原料量不应低于设计原料的18.63%,保温系统保温性能不应低于设计的27.36%。  相似文献   

18.
不同工况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试验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设计了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建立了ORC热力学仿真模型预测系统回收性能,并对某款柴油发动机在有、无ORC作用下分别进行试验,对比了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模型应用于不同工况下,观察不同工质流量对ORC净功率及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RC净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工况下最大热效率均为12.1%,且对应的工质流量选择区间随着转速的提高而扩大,此区间的确定可为ORC试验时工质流量范围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管换热器回收锅炉烟道余热加热干技术,是一项干燥粮食及其初产品的节能降耗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及其配套设备烘干大豆,不仅品质好,无污染,而且节能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中坦  欧红 《中国沼气》1991,9(3):30-32
沼气用作气体发动机燃料时,因发动机效率一般较低,损失了大部分热能,使沼气燃烧的热值降低。因此,我国近几年开展了回收利用发动机余热进行沼气中温发酵的研究。以往的作法是,用泵使换热水在发动机夹套、烟气余热换热器与发酵池内换热器间循环换热,把机器冷却水和高温烟气的热量传给发酵料液。由于是两次间壁换热,效率不高,外加泵还额外耗动力,故效果一般不好,有的甚至达不到中温(35℃)发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