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熙  杨大伟 《核农学报》2021,35(12):2787-2798
为鉴定黄花菜多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并研究漂烫与贮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响应面和正交试验设计,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串联系统,以及三重四极杆液质串联系统,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花菜多酚,HPD-600大孔树脂吸附多酚,乙醇解吸附多酚的最佳条件,对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对新鲜、漂烫与室温贮藏的黄花菜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黄花菜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6%,时间22 min,温度43℃,料液比1∶12 g·mL-1, 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12%;HPD-600大孔树脂吸附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值6,吸附时间3 h,此条件下多酚吸附率为28.76%;无水乙醇解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pH值6,解吸时间3 h,此条件下多酚解吸率为78.94%,纯化的多酚溶液浓度为0.61%;黄花菜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芦丁、绿原酸和槲皮素,高温漂烫和贮藏极易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损失,导致加工后黄花菜的营养品质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黄花菜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漂烫和室温贮藏对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桑葚资源丰富的现状,介绍了桑葚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及保健价值,指出桑葚在生理活性物质提取、保健功能食品加工、医药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黄花菜品种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野生小黄花菜、人工培育小黄花菜、引种黄花菜每667 m~2产量(鲜重)分别为330.54 kg、412.06 kg、499.51 kg;百蕾鲜重,引种黄花菜最高,为235.99 g,野生小黄花菜最低,为190.71 g,人工培育小黄花菜居中,为208.93 g;引种黄花菜的薹蕾数最高,为41.57蕾/薹,花薹高度适中,花序集中紧凑,叶面积最大,从而得出引种黄花菜是各个黄花菜品种中比较好的丰产性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植物带地埂土壤抗侵蚀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坡耕地3种不同地埂植物带上的植物生长状况、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及土壤崩解速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植物带地埂土壤的抗侵蚀效果。结果表明: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能够促进地埂植物带上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增强植物护埂、固埂作用;不同植物带地埂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黄花菜、红小豆及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植物带地埂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裸埂,土壤容重低于裸埂,黄花菜地埂土壤孔隙度最好,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地埂土壤保水保肥性最好;不同植物带地埂土壤崩解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黄花菜与红小豆混种地埂土壤抗崩解、抗侵蚀性能最强,是适合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5.
蚜虫是黄花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减少蚜虫对黄花菜种植户的影响,湖南省祁东县植保部门开展了释放蚜茧蜂防治黄花菜蚜虫的田间示范与推广工作。结果显示,蚜茧蜂对黄花菜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且在蚜茧蜂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分次放蜂的效果要优于一次放蜂。  相似文献   

6.
银耳是我国传统真菌食药,营养价值高。银耳多糖为银耳主要营养成分,生理活性高,有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等多重作用,在医药保健领域应用广泛。但银耳多糖存在于细胞基质中,性质是溶于水,但在高浓度有机溶剂内难溶,为获得较高多糖需进行提取纯化处理。本文主要结合银耳多糖功能性质对银耳多糖提取纯化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银耳多糖在医药保健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栽培对黄花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06年连续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传统种植方式下黄花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比较了保护地栽培黄花菜和大田栽培黄花菜的水热效应和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效应明显,黄花菜发育期提前,长势较好,但产投比较低;而秸秆覆盖可有效抑制春季土壤温度过快回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延长黄花菜采摘期,产投比较高;采取越冬覆盖措施可减少非生长季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增加保墒作用,减轻春旱对黄花菜生长的影响,但地膜覆盖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差,在生产上应该大力推广成本较低的秸杆覆盖种植技术,不但能够预防春旱危害,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陇东塬区适生农作物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当家牧草紫花苜蓿、特色作物黄花菜耗水量、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得出底墒较好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最大,全生长季耗水量481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312mm。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最高,约为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的2.4~2.5倍,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接近;底墒较差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接近紫花苜蓿,全生长季耗水量386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210mm,但基本没有经济效益,而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持续上升,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结论认为陇东塬区紫花苜蓿种植气候风险最小,经济效益较高,黄花菜次之,冬小麦种植气候风险最大,经济效益较差,播种面积应逐步压缩。  相似文献   

9.
祁东县坡改梯项目区发展黄花菜产业模式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菜产业是祁东县西部乡镇的农业支柱产业,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群众意愿,在祁东县步云桥2012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发展了黄花菜产业。总结了黄花菜产业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合理配套、科学建园,优选品种、合理搭配,适时移栽、保证质量,加强培育、科学管理,适时采摘、精细加工,依托龙头、品牌经营等。项目区黄花菜产业的发展将在涵养水源、熟化土壤、美化环境和致富增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梯田轩埂黄花菜生物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地埂黄花菜不同栽培管理技术的试验研究,以及生物量定位测定,得出黄花菜苗枝叶的生长状况与黄花菜的产量存在一定关系,不同管理技术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60)Coγ射线辐照塑料薄膜包装的红枣,黄花菜,吸收剂量为1kGy,可以有效地杀灭危害红枣、黄花菜的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多种仓库害虫。辐照的干果、干菜保存一年后好果率达90%以上。杀虫剂量辐照的红枣、黄花菜的主要营养成份(总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均无显著变化。由于杀虫剂量属于低剂量范围,所以辐照的红枣,黄花菜食用安全无害。辐照红枣、黄花菜杀虫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研黄河流域黄花菜的种植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采摘成本高、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少、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就进一步保护好品牌,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升产业经济效益,推动黄花菜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把黄花菜产业发展成农民稳固脱贫的主导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打造美丽新农村的绿色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健全黄花菜种植、加工、销售"三大体系",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发展规划;打造区域品牌,拓展链条发展;优化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攻关技术瓶颈;规范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宿豫县是黄花菜的传统生产基地 ,近年来 ,黄花菜生产上出现了落蕾增多、病害加重、产量锐减等现象 ,其原因是土壤缺钾 ,1 999年在黄花菜田进行追施钾肥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宿豫县大兴镇农场村 ,供试土壤为黄泛冲积物发育的潮土类两合土 ,有机质含量为1 0 9% ,全氮 0  相似文献   

14.
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湖北省象鼻嘴小流域内,选取马尾松天然林及4种5年生的人工经济林+同等配置地埂植物篱模式,设置退耕5 a的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典型样地植被,土壤调查,结合各植被恢复模式的野外径流场地表水土流失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决定了马尾松天然林模式的蓄水、保土功能最强,与撂荒地(对照)模式相比,它的地表径流削减率约为40%,土壤侵蚀削减率高达80%以上;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蓄水、保土能力大小为:板栗+黄花菜>桃+黄花菜>竹+黄花菜>李+黄花菜,均超过撂荒地(对照)模式;板栗+黄花菜模式的地表径流削减率为30%左右,土壤侵蚀削减率约为67%,以其为代表的经济林+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比起天然林模式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刘金郎 《土壤通报》2007,38(3):531-534
通过对黄花菜盆栽砂培试验、田间正交和氮磷肥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黄花菜配方施肥技术。结果是:黄花菜对N∶P2O5∶K2O三要素的最佳比例为2∶1∶2;对N、P、K三要素的总量以每亩40kg为宜(包括土壤供给量)。对不同肥力的土壤,每亩施用量的计算公式是:土壤中黄花菜可利用速效养分含量-每亩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黄花菜根系实际占用营养面积/栽培面积;在试验土壤条件下,要求施入N素9.5~1 3.5kg,P2O56.6~8.4kg;N、P单独施用,应酌量增加;N、P配合施用应适当减少;最佳的施肥时期是三月下旬一次施入。  相似文献   

16.
西南丘陵山区坡耕地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进展[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植物篱拦截径流、减缓坡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总结了西南丘陵山区不同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坡度和平衡施肥对其的影响。西南丘陵山区植物篱研究以草本类的香根草、黄花菜以及乔木类的新银合欢等居多,其中黄花菜多与果树配合。最后从加强植物篱土壤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篱带间距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西南丘陵山区植物篱水土保持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促进该区域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西南丘陵山区坡耕地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植物篱拦截径流、减缓坡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总结了西南丘陵山区不同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坡度和平衡施肥对其的影响。西南丘陵山区植物篱研究以草本类的香根草、黄花菜以及乔木类的新银合欢等居多,其中黄花菜多与果树配合。最后从加强植物篱土壤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篱带间距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西南丘陵山区植物篱水土保持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促进该区域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甘肃黄花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提质增效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菜是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都很高的食药同源花卉食品,也是甘肃陇东地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发现,种植分散、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加工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黄花菜产业的升级。黄花菜产业应从生产基地化、机械化、集约化着手,实现加工产品和加工技术的新突破,发展冷鲜真空新包装,改变以干菜上市为主的单一格局,实现鲜菜与干菜并重,逐步向以鲜菜为主、干菜为辅的方向发展,充分挖掘黄花菜的潜在经济效益;同时开发观光休闲新途径,有效促进黄花菜产业提质增效,使其真正成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9.
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土石混合梯坎+黄花菜梯埂"梯田技术就是下部毛条石梯坎、上部土质梯坎,梯埂种黄花菜,组成较为稳定的梯田埂坎。该技术比毛条石坎梯田投资少,比土坎梯田稳定性强、埂坎占地少,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提供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花菜是极具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农作物,深受人们喜爱。目前黄花菜采摘大都是人工采摘,采摘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在设计黄花菜自动采摘机器人的过程中,复杂环境下黄花菜的目标识别是实现智能化采摘的核心问题。该研究建立了包含12 000幅黄花菜样本的数据库,比较了YouOnlyLookOnce(YOLOv7)、 Faster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Faster R-CNN)和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三种模型的检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目标检测算法的复杂环境下黄花菜识别的YOLOv7-MOCA模型,使用MobileOne网络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构建了一种轻量化网络模型,并在颈部网络中融合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改善对样本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YOLOv7-MOCA模型检测准确率为96.1%,召回率为96.6%,F1值为0.96,权重为10 MB,帧速率为58帧/s。较YOLOv7检测速度提高了26.1%,权重减少了86.7%,该研究所提出的YOLOv7-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