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位于渝西地区的合川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位居渝西地区前三,该区下辖乡镇也多次获评"国家卫生乡镇""重庆市特色小镇"。但笔者调研发现,该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污染形势严峻、建设管理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建议从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管护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推进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构建合川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人居环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赏秘芳 《南方农机》2023,(9):122-124
为了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出整治人居环境的方法措施,笔者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为研究对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思考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宕昌县以“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紧紧围绕“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动”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通过分析探讨,指出了宕昌县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坚持治理和保护并重、坚持因地制宜、完善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宕昌县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3.
徐峰  朱慧琴 《农业工程》2020,10(4):54-56
从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农村环境生态化4个视角分析农机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出当前农机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主要是机具技术供给、公共服务供给和政策管理改革创新等方面“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从5个方面提出加强农机化供给的对策建议,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战略支持,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辽宁农村人居环境目前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规划不合理、运行和管护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姜莹  聂明珠 《农业工程》2022,12(2):153-155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强调农民主体地位,发展乡村菜园经济,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6.
郭婷 《南方农机》2023,(6):193-19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因素,农村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农村发展面临青年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系统不完善、环境治理不充分等问题,对此,笔者建议从优化农村青年创业政策和环境、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扩充培养渠道、提高农村生态水平等方面着手,加强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的分析,从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处理设施及管网维护三个方面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和政策支持提供理论参考,以期促进贵州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本文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发展乡村菜园经济,强调农民主体地位,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须之举.文章综述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历史沿革、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处理现状、处理模式及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了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等几种主要处理技术的特点,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诸因素的混合效应及满意度提高的多元实现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安徽省16市48个村庄为例,在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生产性废弃物污染防治、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的前因因素对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的混合影响效应,得到4个前因组态。研究发现,所有单个条件变量并非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的必要条件,4个前因组态均不包括“农村生产性废弃物污染防治”。研究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提高的4条实现路径,即“环境整治规划型路径”、“政府主导农户协作型路径”、“政府主导型路径”和“政府农户通力合作型路径”。最后,从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环境整治短板、赢得农户信任,争取农户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三方面给出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源。阐述沈阳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从农村人才总量、农村人才结构、人才思想认识、人才培训力度等方面分析沈阳市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存在问题,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升人才示范引领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田质量总体不高、田间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分散、技术体系不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土地权属调整困难、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通过提升原始田块质量、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建后管护、创新传统工程措施等,期望能够在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少走点弯路,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产出最大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活垃圾的高效管理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科学合理、便捷可行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此,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AHP)法,结合现场和文献调研,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量化.其中准则层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人民福祉,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探寻人居环境整治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分析当前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更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更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样板,对新时代、新征程更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是我国农村建设的目标。通过对晋城市6个县(市、区)的专题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坑塘(包括沟渠,下同)是农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是水产养殖的场所,可以是生态润肺的湿地,也可以是村庄美化的风景线,但是,如果污染治理不当,也会使坑塘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瘤子",而且很可能是恶性的。坑塘污染问题量大面广、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难啃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人居水环境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人居水环境的基本内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从总体状况、供水状况、排水状况、水源保护和周边水环境状况五个不同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居水环境的基本现状和切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对今后我国农村人居水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工作,从长远规划、污染防治、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为有关行业和地方制定规划、采取行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对农村水电、电气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政策不落实、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电价太低、衣电管理体制不健全,湖南省从水电政策、电价、管理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多种对策,并提出了“八五”期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冬季采暖作为北方地区农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清洁取暖成为当前北方农村实施节能减排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所在。本文简述了北方农村住宅建筑的主要特征与其当前的采暖概况,对北方农村不同种类采暖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各地农户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特色林果业是新疆南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质量安全是林果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新疆特色林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自21世纪初以来,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经历了由“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向“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转变。然而,新疆特色果品仍然面临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危害隐患不清晰、风险分析与控制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高效实时监测、追溯与预警手段缺乏等问题,造成目前“从果园到餐桌”全链条危害因子全程控制等理论与技术严重不足,特色林果产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实现机制尚未建立。建议:①尽快健全果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与风险评估体系;②构建果品追溯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③扎实推进果品全产业链执法监管体系建设;④加快果品质量安全信用与诚信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