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2,4-D探究其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配置不同浓度不同功能的培养基,利用无菌技术接种康乃馨外植体并定期观察植物组织生长情况。[结果]6-BA与NAA对康乃馨丛生芽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的生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在生产实践中运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以提高康乃馨花卉产率。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杏扁花和幼果遭遇春季低温和晚霜的危害,以杏扁品种一窝蜂和优一为试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ABA和GA3对其花和幼果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窝蜂和优一花芽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的ABA,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其花和幼果中MDA含量,提高SOD、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CK相比,喷施20mg·L-1ABA的效果最佳,其中,一窝蜂花中MDA的含量降低了32.03%,SOD、POD活性分别提高了8.30%和17.41%,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了15.01%;优一幼果中MDA的含量降低了31.23%,SOD、POD活性分别提高了22.98%和16.74%,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6.72%。在一窝蜂花芽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的GA3,可以降低其花和幼果中MDA含量,但与CK相比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未提高其花和幼果中SOD、POD活性,对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喷施ABA可以调节杏扁品种一窝蜂和优一的生理生化反应,提高其花和幼果的抗寒性,而通过喷施GA3来提高一窝蜂花和幼果抗寒性的效果不明显。综上可知,在杏扁花芽膨大期喷施20mg·L-1ABA,可预防其花和幼果遭遇春季低温和晚霜的危害。本研究对杏扁花和幼果期有效防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重楼种子萌发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云南重楼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酶和内源激素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云南重楼种子萌发不同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氧酶(M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以及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水杨酸(SA)、反玉米素(TZ)、茉莉酸(JA)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重楼种子在即将出苗阶段的SOD、POD活性迅速升高,CAT、MDH和G-6-PDH活性降低;IAA、GA_3含量均在即将出苗阶段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种子休眠解除后ABA含量迅速下降。胚根刚突破种皮阶段,其SA、TZ、JA含量均最高,SOD、POD、IAA、GA_3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DH与G-6-PD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BA与GA_3呈显著负相关(P0.05),SA、TZ、JA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AA/ABA、GA_3/ABA、SA/ABA在种子休眠解除和出苗阶段均呈上升趋势。综上,SOD、POD、GA_3是种子出苗阶段的关键物质,TZ、SA和JA对种子休眠解除具有重要的影响,IAA/ABA、GA_3/ABA及SA/ABA增大对种子休眠解除和出苗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云南重楼种子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伸长、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等作用,在沙糖橘种植中还具有保果、促花的作用。为探究多效唑在沙糖橘控梢促花上的应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沙糖橘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沙糖橘树梢数、开花数、着果数和着果率均随着喷施的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树梢长度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沙糖橘种植过程中,喷施700 mg·kg~(-1)的多效唑溶液效果最好,梢数达280.4条,梢长9.2 cm,花的数量为9 821朵,着果数为4 920.1个,着果率为50.1%;与对照相比,树梢数、开花数、着果数以及着果率均增加,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适于在沙糖橘控梢促花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6-苄基腺嘌呤(6-BA)对香云幼苗淹水胁迫下激素平衡的影响,以泥土麸糠混合基质栽培的香云幼苗为材料,研究喷施外源6-BA(1.5 mg·L~(-1))对淹水胁迫下香云幼苗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极显著提高了香云幼苗的脱落酸(ABA)含量,降低了其玉米素(ZT)含量;外源6-BA处理显著提高了淹水胁迫时香云幼苗的吲哚乙酸(IAA)和ZT含量,减缓了ABA的剧增。说明6-BA通过提高淹水胁迫时香云幼苗ZT和IAA含量,以缓解ABA剧增对其生长的抑制,从而提高香云幼苗对淹水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以陇椒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有机复合基质栽培下叶面喷施GA_3对设施蔬菜辣椒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品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00 mg·L~(-1)和250 mg·L~(-1)GA_3均显著增加了辣椒生育期的植株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落花落果率,增加了辣椒长度、直径、果皮厚度、单果重和产量,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喷施200 mg·L~(-1)的GA_3植株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单果(鲜)重和单株平均产量与对照(清水)相比分别提高11.8%,22.5%,16.1%和7.6%。叶面喷施200 mg·L~(-1)和250 mg·L~(-1)的GA_3均显著增加了辣椒果实中维生素(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及可溶性糖含量,改善了辣椒果实的品质。喷施200 mg·L~(-1)的GA_3处理辣椒果实V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在盛果期和拉秧期与对照(清水)相比分别增加了19.7%和22.6%,18.4%和14.8%,15.0%和14.9%。此外,叶面喷施200 mg·L~(-1)和250 mg·L~(-1)的GA_3均显著增加了辣椒果实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平均含量,而对玉米素(ZR)平均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从经济效果考虑,叶面喷施200 mg·L~(-1)GA_3三次是设施蔬菜辣椒栽培中高产优质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促花生长调节剂(Ethrel、PP333)和夏剪成花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IAA、ABA、CTK和C_2H_4等4种内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促花生长调节剂和夏剪处理的成花机理之一是造成枚条茎尖有利于花芽分化的激素环境,即CTK类物质和内源乙烯含量较高,ABA适中,生长物质(IAA—GA_3)含量下降,建立了一种以促花激素占优势的激素平衡系统。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果树花芽分化机理和制定控制花芽分化的技术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IBA和6-BA不同浓度按正交设计方法,搭配处理组合,对降香黄檀种子进行处理,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珍贵用材树种降香黄檀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降香黄檀种子萌发以6-BA的促进效果较好,GA3次之,而IBA对降香黄檀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不明显,以处理组合6-BA50mg/L6h为最优,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化控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鼓粒期至成熟期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调节剂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 ~ 2014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试验基地,进行叶面喷施烯效唑(S3307)和2-N, N-二乙氨基乙醇酯(DTA-6)田间试验。试验于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1次,设3个处理: 1)CK,喷施清水; 2)喷施DTA-6,浓度60 mg/L; 3)喷施S3307,浓度50 mg/L。大豆盛荚期(R4期),用叶绿素仪测定大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值;大豆鼓粒始期(R5期)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 d 取样一次,共取样7次,测定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淀粉酶总活性。大豆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22 d,调节剂极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不同部位,尤其是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3307和DTA-6处理的倒3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9.32%、 7.02%,倒9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11.12%、 10.38%,各处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正相关。DTA-6和S3307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 45和50 d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DTA-6和S3307处理的蔗糖含量分别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50 d和35~50 d达到了最大增加量,S3307对蔗糖积累的作用效果较好;DTA-6和S3307处理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50、55和60 d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均高于CK;不同调节剂处理对淀粉酶总活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第45 d时,调节剂作用的淀粉酶总活性达到最大值,各处理淀粉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S3307、 DTA-6>CK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不同调节剂处理均增加了单株荚数、粒数、粒重,S3307处理的单株荚数和粒数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DTA-6处理的各产量因素与CK相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13年S3307和DTA-6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20.74%和14.96%;2014年S3307和DTA-6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19.33%和14.13%。【结论】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S3307和DTA-6均显著增强了大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尤其在喷施调节剂后50 d,此时恰处于籽粒灌浆期,S3307和DTA-6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CK。两调节剂均显著促进了生育后期大豆叶片的生理活性,延缓了叶片衰老,进而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0.
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生产水平,2010-2011年度以烟农19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花后叶面喷施6-BA均显著提高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活性,对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氮肥后移能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产量;花后叶面喷施6-BA提高千粒重与产量。氮肥后移、花后叶面喷施6-BA均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累积量、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直比、淀粉累积量;且花后叶面喷施6-BA促进氮肥后移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B1N4处理(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3:5:2,结合花后叶面喷施浓度10 mg·L-1的6-BA,施量100mL·m-2)提高冬小麦产量与品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在墨兰抽生花葶有小排铃花蕾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BA)和矮壮素。结果表明,50~300mg/L 6-BA促使墨兰提早开花,平均比对照提早开花3.32 d,500~1500mg/L矮壮素推迟墨兰小花开花,平均比对照推迟开花2.70 d,2种外源激素均可以增大墨兰小花花径,延长小花花期,提高观赏价值,提高结果率,增大果荚纵长,减小果荚横长。  相似文献   

12.
环境梯度如何影响树木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分布格局,以及该内源激素格局变化如何影响树木不同器官的异速生长,目前尚不是十分清楚。选择黄土高原地区不同降雨量梯度神木(440.8 mm/a)、绥德(475.4 mm/a)、安塞(505.3 mm/a)和淳化(606.1 mm/a)地区的刺槐林为材料,比较其叶、枝和不同径级根(最细根(0~1 mm)、细根(1~2 mm)、粗根(2~5 mm))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对器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量增加,3种器官中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_3)含量增加,脱落酸(ABA)含量整体下降;不同径级根系中w(ZR+GA_3+IAA)/w(ABA),w(GA_3)/w(ABA),w(ZR)/w(ABA),w(IAA)/w(ABA)比值增加,但不同器官增幅不一致。淳化地区刺槐叶,枝,最细根,细根和粗根中GA_3含量比神木地区分别高55%,21%,274%,376%和279%。(2)降雨量相对较高的安塞和淳化地区刺槐各器官年均累积量均显著高于降雨量相对较低的绥德和神木地区(p0.05)。(3)根系促生长类激素(ZR,GA_3和IAA)含量主要受降雨量和土壤全氮(TN)影响。(4)根系生物量与ZR和w(ZR)/w(ABA)呈显著正相关,w(GA_3)/w(ABA)和w(ZR)/w(ABA)比值与枝生物量显著负相关。沿着降雨梯度,降雨量和土壤TN通过增加不同径级根系中ZR,GA_3和IAA含量从而促进刺槐根系的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于初花期藜麦植株,结果表现为质量浓度为24 mg/L、36 mg/L的ABA溶液能有效的降低藜麦株高。不同质量浓度的IAA、GA溶液对藜麦植株没有显著的矮化作用,但于生殖生长期喷施对藜麦灌浆前、中期植株株高生长的上扬趋势有一定抑制作用,使上扬趋势变为平缓增高,可辅助促进植株同化营养向藜麦生殖生长分配,从而提高藜麦籽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优良杏品种库车小白杏和树上干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选择最佳采收成熟度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小白杏和树上干杏的3个成熟度果实品质研究,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总糖、果胶、还原糖、总酚、纤维、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2个杏品种3个成熟度总糖、维生素C、总酚、硬度、SSC、纤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诱导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适宜取材的花蕾大小为2.5~4.0mm,瓣药比为2/3 ~7/6,盛花期是取蕾的适宜时期;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和添加适量活性炭均可显著提高胚状体诱导率,但对于难出胚基因型没有起到诱导出胚的作用;胚状体的诱导和萌芽需要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6-BA的参与,适宜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NLN-13+0.2mg· L-1 6-BA+0.1mg·L-1 NAA,胚状体诱导率为38胚/10蕾,适宜的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MS+0.4mg·L-16-BA +0.1mg·L-1 NAA+3%蔗糖+0.7%琼脂,芽诱导率达46.7%.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赤豆(Vigna angularis)鼓粒期叶片光合特性及氮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挖掘调节剂增产的作用机理,于2018和2019年进行田间试验,以龙垦2号赤豆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浓度均为50 mg·L-1的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赤豆鼓粒期植株形态、光合参数、氮代谢相关指标以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DTA-6和S3307增加了赤豆鼓粒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DTA-6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蒸腾速率均优于S3307处理,DTA-6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增加了赤豆株高;而S3307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DTA-6。两调节剂处理的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也显著提高,施用S3307显著提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且对GDH活性的促进效果显著高于DTA-6处理。两调节剂均提高了赤豆叶片硝态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DTA-6和S3307可不同程度地调控赤豆的产量构成因素,S3307主要促进花荚数增多,DTA-6主要提高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综上,DTA-6和S3307通过提高赤豆鼓粒期叶片光合作用水平,可有效调控叶片氮代谢能力,进而促进赤豆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化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调控效应,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多效唑(PP333)、6-苄氨基腺嘌呤(6-BA)、芸苔素内酯(BR)、海藻酸钠寡糖(AOS)和复合营养制剂(NCD)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PP333处理可显著抑制紫云英株高,PP333...  相似文献   

18.
1 植物材料 绿玉菊(Senecio macroglossus)带腋芽茎段. 2 培养条件 腋芽诱导培养基为:①MS+6-BA 0.5 mg/L(单位下同)+NAA0.01;增殖培养基为:②MS+6-BA1~3mg/L+IBA0.01;生根培养基为:⑦MS+NAA0.01,④MS+NAA0.05,⑤MS+NAA0.20.  相似文献   

19.
植物名称: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材料类别:尚未伸长和展开之花序。培养条件:采用的是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则附加:(1)6-BA2.0mg/L和NAA0.2mg/L。诱导组织分化时则附加:(2)6-BA1.0mg/L和NAA0.1mg/L。诱导生根是附加:(3)NAA0.5mg/L。以上培养基中均加入白糖3%,琼脂0.7%~0.8%固化,pH调至5.8~6.2,培养室温度24~28℃,光照强度为人工光照800~10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湿度75%~85%。已生根之小苗,种在盛有蛭石的盆中,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土壤含水量和密度对棉苗花芽分化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学机制,于2019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以‘农大60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主区为水分处理[充分灌溉(CK)和干旱(D)],副区为密度处理(6万株·hm~(–2)、9万株·hm~(–2)和12万株·hm~(–2)),共6个处理,研究土壤含水量和密度对棉花花芽分化起始及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观结构观察发现,干旱会加快棉花茎尖生长点的分化速度;高密度下,茎尖生长点横纵比变小,会减缓分化速度;同一密度处理,干旱下棉花始果枝节位有所降低;而同一水分处理下,增加密度棉花始果枝节位显著提高,两因素互作效应显著。2)干旱和密度处理对棉花茎尖生长点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2叶期时,干旱条件下,低密度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内源激素GA3含量较高, ZR含量较低,随着密度的增加, IAA/ABA、ZR/ABA和(IAA+ZR+GA_3)/ABA比值呈增加趋势;随着花芽分化进行,各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高密度处理IAA/ABA、ZR/ABA和(IAA+ZR+GA3)/ABA比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GA3/ABA比值高于其他处理。3)对调控花芽分化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2~3叶期时,茎尖生长点可溶性糖含量和内源激素ZR含量对花芽分化起始调控效应影响最大。因此,干旱条件下,6万株·hm~(–2)处理棉花茎尖生长点分化速度较快,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GA_3含量较高,ZR含量较低,有利于棉花花芽分化;而12万株·hm~(–2)处理棉花茎尖生长点横纵比小,内源激素GA_3/ABA比值高,减缓了花芽分化。研究结果为棉苗花芽分化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