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凤冈锌硒茶是贵州省地域独有的产品,从茶叶的种植一直到茶叶出口,凤冈锌硒茶在品质上能做到严格把控,但是凤冈锌硒茶品牌建设没有实现与自身的品质匹配,因此从品牌建设理论分析凤冈锌硒茶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凤冈锌硒茶品牌提升策略,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农业经营形态。通过对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的4个对策:完善茶区功能布局,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标准;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品牌推广与市场培育;做好茶园基础认证工作,加强海南红茶的特色宣传;整合茶旅相关产业资源,加快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俊 《南方农业》2022,(5):147-149,153
云浮市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历史,是广东省重要的茶产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下,云浮市茶产业迎来发展的重要契机.截至2020年,茶叶种植面积约1980 hm2、产量3532 t,以罗定市、新兴县种植为主.云浮茶叶生产注重品牌建设,涌现出一批如象窝茶、天子茶、龙圣茶等知名品牌.新兴县太平镇因茶叶特色产业鲜明、示范...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联结着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茶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品牌建设能够通过提升消费终端的市场价值来提升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价值,茶农因此可在品牌建设中获益。"湄潭翠芽"是贵州省湄潭县的主导茶叶品牌,已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入围目录后,全产业链价值跃升明显,但原产地品牌潜力尚未完全体现,茶农收入增幅显著低于茶产品价格增幅。为了促进"湄潭翠芽"茶产业良性发展及茶农增收,通过实地考察湄潭县"湄潭翠芽"的生产、茶农收入等情况,探究了"湄潭翠芽"品牌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品牌建设促农增收的4个策略:发掘地域特色,实施品牌战略管理;提高茶叶加工技术,重视茶叶深加工;因地制宜制定茶叶营销策略;加强各产业链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品牌建设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5.
富硒茶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保健功能的茶,在茶叶品种中优势凸出,其营养价值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因其在品牌宣传上的不到位,尚未在市场上形成优势地位。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商机,就必须先牢固树立自身的战略品牌,用品牌的力量推动市场销售量的提升,推动富硒茶企业的发展。广西分布着大面积富含硒的土壤,为富硒茶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对广西富硒茶树立战略品牌的一些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富硒茶在广西的品牌树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喜欢上了喝茶并因此喜欢上了中国这个茶的故乡。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中国茶品牌琳琅满目,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却少有中国品牌茶叶的身影。中国有很多品质优良的茶叶,但却不重视茶叶国际品牌的创建营销与推广,只依靠出口大量的茶叶原料来换取外汇。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茶叶产地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茶园建设是引领茶叶转型升级,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推进茶叶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重庆市生态茶园发展现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总结提出茶-林复合型、茶-果复合型、茶-草(肥)复合型、茶-(林)-菌复合型4种主要建设模式,并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茶园建设质量"等促进重庆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武隆区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截至2017年底,武隆区茶园在地面积0.368万公顷。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武隆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了重庆市武隆区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5个发展对策:坚持文化为魂,挖掘千年茶史;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生态品牌;坚持茶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坚持政策整合,优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开山白毛茶是广西四大名茶之一,本文针对当前开山白毛茶规模小、效益低、发展慢,没有形成特色名牌茶产品,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生产及管理现状展开分析,提出培育优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栽培技术、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树立品牌等对策,促进优质开山白毛茶的壮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进入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行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和治理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茶园虽然通过茶林、茶果、茶药等种植模式提高了茶叶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大部分茶园还是普遍存在茶叶品质不高、茶叶农残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不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对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与日俱增,基于此,侧重于生态,从生态茶园的技术服务系统、标准化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理论体系四个方面来谈生态茶园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山优质绿茶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名目繁多,素有:“茶叶卖到老,名目认不了。”之说。我国主要名茶就不下50多种,而绿茶就占30多种,如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茶,蛾眉峨蕊茶等。可见,好茶多产自山区,山区特有的良好小气候条件是形成优质茶的重要因素。自然,不否认品种、土壤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下的重庆市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综合开发依托项目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改善生产条件,扩大产业规模,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为重庆市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直辖以来,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在资金投入、扶持范围、政策"门槛"、项目管理、科技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扩宽扶持范围,推动全面发展;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助推良种推广;加快标准化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推广示范实效;推动市场建设,打造渝茶品牌;降低贴息贷款"门槛",壮大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4.
6月20日,农业部在四川蒲江启动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即以稳定水果、茶叶面积为前提,以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为重点,稳面积,提质量,调结构。保增收,创品牌,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国水果、茶叶优势产区,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00个,打造66,67hm^2精品果(茶)园1000个,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200个。农业部将坚持规划引导,坚持整合资源,坚持企业主体,坚持行政推动。  相似文献   

15.
茶叶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备品,茶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茶叶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源头把控好茶叶的品质,则需要茶企业做好茶园生态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基于此,阐述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国之一。但单产很低,全国平均仅70多斤,几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50斤的一半,与高产的日本、印度等国相比差距更大。目前红细茶是国际市场销量最大的一种成茶,占茶叶市场总销量的90%以上,但我国出口的红细茶仅占其中的7%,而且大部分品质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性,必须尽快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我国,要提高茶叶单产及其品质,从根本上说是改良品种,利用优越的种茶气候资源。当前公认云南大叶种茶树不但产量比中小叶种的高,而且在相同条件下,以它为原料更易制成高质量的红细茶。广西处于纬度较低、气候温暖、夏长冬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联网的茶叶质量溯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作为我国大宗农产品,其产品质量安全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笔者以广西农垦茶叶产品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茶叶质量溯源的九个技术步骤,引入二维码、RFID、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新技术,设计了茶叶质量溯源系统框架、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等,开发了覆盖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全产业链的质量溯源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增强了茶叶溯源的效率及可信度,扩大茶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大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一县一特"品牌、"两品一标"建设、"小而美"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农业品牌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湖南品牌建设成效突出。"湘赣红"品牌首期授权57个农业企业使用,授权产品涵盖茶叶、茶油、蔬菜、水果、粮食、畜牧、中药材、加工制品等8个品类80个单品,其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达到28个;"湖南红茶"市场不断扩大,2020年产量达到7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已授牌66家企业,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安化黑茶"品牌估价32.99亿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铜仁名优茶进入北京市场后,存在茶叶产量低而贵、茶叶品牌多而乱、营销模式落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如政府加大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企业积极打造优势品牌、营造品牌影响力、充分挖掘品牌效应和做大做强茶产业等,以期对铜仁名优茶扩展北方市场乃至全国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市场和品牌已成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黑龙江省通过构筑专营市场网络、会展带动、立体宣传、基础夯实及领导和政策支持,全力推进品牌和市场建设,探索了一条通过市场和品牌建设实现绿色食品优质优价的新途径。下一步要以拓展绿色食品专营市场为重点,以叫响品牌为目标,全力推进品牌和市场建设,促进绿色食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