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果业是新疆农业农村的支柱产业,更是南疆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当前,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南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基于此,分析了南疆林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下一步措施建议,为今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和指导意见,三产融合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焦点问题。山东省鱼台县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概述了鱼台县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鱼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品牌效应;开拓电商销售渠道;发展乡村旅游业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延安全市正在快速发展全域旅游,应利用这个契机,对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延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使得乡村旅游成为延安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产业振兴这一强大的物质基础。在当代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就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增长与融合发展的必要途径。可以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快产业振兴;要加快农村产业振兴,就必须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基于此,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和制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首批10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重庆的梁平、潼南、万州、永川等四区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旨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启动了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评选,全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融合具有很强的推动效应,有利于农村地区改善生活环境,发展多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基于此,针对大连市、青岛市和威海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较为推崇的一种旅游方式,能够很好地让人们回归自然、缓解压力和体验乡村生活。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一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发展中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农村的发展改革进程。基于此,重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阐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三大逻辑关系基础上,梳理了甘肃脱贫攻坚取得的七项历史性成就,分析了甘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六个主要问题,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规划衔接、工作衔接,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农民收入增长与分配机制有效统筹、富民产业培育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机结合、生态产业化与乡村生态振兴有机结合、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乡村人才振兴有机结合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并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升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是影响产业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稳步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始终坚持服务民生,增收富民的功能也逐渐突显出来。发展农产品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山区以及民族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乡村发展的新方向。基于此,以贵安新区平寨社区为例,探析农产品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与省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产业延伸、功能拓展、业态丰富、利益联结、城乡融合等5个维度构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省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研究发现:1)2013至2018年间,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波动上升,由0.481增至0.516,且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特征,地理梯度特征明显。2)各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优势维度和潜力维度均表现出较大差异,且5个维度中未见绝对优势维度,不同路径均能有效推动融合。3)从各地区维度间贡献率发展来看,东、西部地带维度分散,中部地带维度收敛,差异化发展趋势已然呈现。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进一步跟踪中国各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改进“三农”统计方式,实现部门数据对接和定期公开;结合该研究提出的评价体系找准比较优势,发展优势维度,培育潜力维度,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选准符合地方实际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农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济源市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农旅深度融合;完善旅游设施,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旺季营销,提升淡季旅游;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宣传力...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立足于乡村的经济产业、生态环境、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而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提高乡村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海婧 《南方农业》2022,(2):123-126,14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阐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分析江苏省泰州市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利益联结机制及多方位农村产业融合支撑4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破解村级运转困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为群众办事能力的必然选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形成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新机制。基于此,阐述禄丰县仁兴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及成效,以此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背景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然而从产业融合的现状来看,环境治理难、人口流动性大、资源约束强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发展。鉴于此,立足于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以期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农业发展势态,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要从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品牌打造、科技驱动、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有效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后,要使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重视乡村地区的发展,重视农产品的销售.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园林水果类的农产品,使农产品销售畅通成为周至县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中之重.分析周至县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优化销售渠道、完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精准化种植及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融合发展,是推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实地调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隆德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总结分析了隆德县加快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引领;突出示范带动,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农文旅融合,开发多种业态;提升本土特色,做靓休闲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等方面提出加快隆德县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绿色食品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绿色食品产业扶贫、品牌扶贫的成功模式,对贫困地区绿色食品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进一步示范绿色食品的产业扶贫作用,推广品牌扶贫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汶川甜樱桃逐步成为四川省汶川县决胜"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重要支撑产业,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促进汶川甜樱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汶川甜樱桃产区奔康致富的保障,也是汶川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基于此,调查分析汶川甜樱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并就汶川甜樱桃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