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据统计 ,福建省古田县有李 35 33hm2 ,年产近5 30 0 0t。从 1993年以来吸果夜蛾为害日趋严重 ,一般果受害率 5 7%~ 2 1 6 % ,严重者达 30 8%。1 种类 近 3年来在园捕捉到的吸果夜蛾有 15种 :鸟嘴壶夜蛾、嘴壶夜蛾、枯叶夜蛾、落叶夜蛾、青安纽夜蛾、桥夜蛾、蚪目夜蛾、无肾巾夜蛾、赘巾夜蛾、霉巾夜蛾、旋目夜蛾、中带三角夜蛾、安纽夜蛾、梨剑纹夜蛾和斜纹夜蛾 ,其中 ,鸟嘴壶夜蛾最多。2 为害习性 吸果夜蛾成虫于 6月中旬开始为害果 ,直至采收结束 ,成熟期 (7月中下旬 )为害最重。特别是四周有林地的园更甚。成虫白天…  相似文献   

2.
吸果夜蛾是三华李、芙蓉李成熟期的主要害虫,吸取成熟果实汁液,导致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产量,造成很大损失。据笔者多年来调查统计,贺州市三华李、芙蓉李由于吸果夜蛾为害损失一般达到20%~30%,严重者可达70%以上。在贺州为害三华李、芙蓉李果实的吸果夜蛾主要是鸟嘴壶夜蛾,为害期从6月中旬开始一直到7月下旬。该虫夜出为害,天亮前飞离果园,潜伏在果园附近杂草中,夜间再飞到果园为害。果实受该虫刺吸后症状为,伤口如针头大小,附近呈水渍状腐烂,两天之后果实脱落。防治方法如下: (1)清除木防己、汉防己等寄主植物,压低虫口密度,减少幼虫藏匿场所。  相似文献   

3.
连城县地处闽西,是我国宽皮柑桔栽培的优势区域,所生产的特早熟温州蜜柑与其他产区相比具有成熟早、着色好、外观美、可溶性固形物高等特点。近年来,我县把特早熟温州蜜柑作为发展的主导品种,现已初具生产规模,产品主销广东、闽南,供不应求。但是由于特早熟温州蜜柑皮薄,味香甜,易受吸果夜蛾的危害,造成大量的采前落果和品质下降,导致重大损失。1危害种群通过初步调查,发现危害我县柑桔的吸果夜蛾有60种以上,其优势种群是鸟嘴壶夜蛾、嘴壶夜蛾和旋目夜蛾。5月开始出现成虫,9—10月大量出现,危害普通温州蜜柑,鸟嘴壶、嘴壶夜蛾先对好果进行吸…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有吸果夜蛾 61种 ,按取食习性和口器结构分为两大类 :一为嗜食好果类 (偶尔也吸食烂果 ) ,包括鸟嘴壶夜蛾、嘴壶夜蛾、枯叶夜蛾等 9种 ,占吸果夜蛾总量的 50 %左右 ,危害甚大。二为仅食坏果类 ,包括桥夜蛾、蓝条夜蛾、旋目夜蛾、安纽夜蛾等52种 ,因其吸食坏果 ,对经济影响甚微。湖北地区吸果夜蛾的优势种为鸟嘴壶夜蛾和嘴壶夜蛾。鸟嘴壶夜蛾主要为害落叶果树 ;嘴壶夜蛾主要为害柑桔。从地理分布划分 ,以宜昌地区、咸宁地区为代表的柑桔产区 ,优势种为嘴壶夜蛾 ;以鄂北、鄂西、鄂东北为代表的落叶果树产区 ,优势种为鸟嘴壶夜蛾 ;以黄石…  相似文献   

5.
栗洽夜蛾 (CharacamaruficrraHmps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板栗果实主要害虫 ,近年来在浙江中部地区危害严重。据设在武义县的省级板栗病虫害测报点调查 ,近 3年坚果被害率平均达 38 3% ,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 6 1 2 % ,每年造成的损失达百万余元。为了寻找有效防治途径 ,我们于 1997~ 1999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1 为害状为害栗蓬的幼虫多从蓬刺缝隙和基部蛀进蓬内 ,被害栗蓬上有幼虫吐丝结成的丝网 ,在蛀孔处的丝网上有粪便。被害蓬基本被吃空 ,蓬刺变黄、干枯 ,顶端呈放射状开裂 ,露出坚果。2 形态特征2 1 成虫 体…  相似文献   

6.
吸果夜蛾种类较多,为害严重的有嘴壶夜蛾和鸟嘴壶夜蛾。这两种夜蛾的寄主植物有柑橘、桃、梨、李、杏、葡萄、枇杷等多种果树及蔬菜。幼虫为害植物叶、芽及幼苗,还为害木防己、悬钩子、蜀葵等野生植物,使叶呈缺刻或残留叶面表皮或最后只剩叶脉的网状型。成虫以虹吸式口器刺入果  相似文献   

7.
吸果夜蛾是南方柑桔成熟期的主要害虫,以吸取果实汁液方式为害,致使果实腐烂脱落,对产量影响大,损失一般在10%-30%,严重的可达60%-75%。吸果夜蛾在我国有40多种,南方诸省主要是嘴壶夜蛾、鸟嘴夜蛾、枯叶夜娥等。每年发生5-6代,5月份开始出现,先为害批杷、杨梅、桃、李、果、黄皮等多种果实,8-11月底为害柑桔的早熟品种和薄皮品种,如温州蜜柑、甜橙等易受为害,迟熟蕉柑受害少,不为害皮厚的抽类。吸果夜蛾于8-11月的闷热天风傍晚飞出活动,到柑桔园刺吸果实,刺吸伤口附近呈水渍状腐烂,几天后脱落。受害轻的绿色果实,只…  相似文献   

8.
梨圆蚧又称梨枝圆盾蚧 ,俗称红眼圈。近两年来 ,在山东省德州市的苹果、梨等果树上大发生。一般果园虫果率 30 %~ 4 0 % ,重者可达 70 %~ 80 % ,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梨圆蚧以雌成虫及若虫寄生于枝干、叶片及果实表面吸取养分。苹果受害后 ,在果实表面围绕虫体有紫红色晕圈 ,果面虫口密度大时 ,紫红色晕圈连成一片。梨果受害后 ,产生黑褐色斑点 ,严重时果面龟裂。枝条受害易衰弱枯死。1 发生规律 山东一年发生 3代。以第 3代的 2龄若虫在原寄生处越冬。越冬若虫第 2年树液流动时开始为害 ,4月上旬可以分辨雌雄介壳 ,4月中旬雄虫…  相似文献   

9.
1997年在江西省南城县严和乡进行试验,供试树1992年定植,树体长势良好.试验园管理水平较高。5月上旬对试验树疏果,10cm留1果,去病虫幼小果,留健康大果,5月10日套袋。对照树不套袋。对照树于6月10、20日,7月2日喷敌百虫600倍液防治吸果夜蛾,套袋树未喷。7月20日调查统计结果:套袋果受吸果夜蛾为害率1.4%,对照见.4%;套袋果裂果率5.2%,对照14.4%;套袋的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套袋的商品果率93.4%,对照73.0%.表明栋李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治吸果夜蛾,减少裂果,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还可减少喷药,降低生产成本。柰李果实套袋试验@熊兵才  相似文献   

10.
1 虫害1 1 荔枝椿象。成虫和若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的汁液 ,被害部出现褐色斑点 ,引起落花落果。此虫在我区一年发生 1代 ,越冬成虫 3月中下旬开始在小枝分杈处或花穗上取食 ,交尾产卵 ,4月上旬卵开始孵化 ,4~ 5月若虫大量出现 ,5月上旬以前 ,大部分若虫处于 3龄以下阶段 ,抗药力下降。 4龄以上若虫抗药力增强。1 2 荔枝蛀蒂虫。幼虫蛀食荔枝花穗、果实和新梢 ,造成荔枝花穗干枯和落果。此虫 6~ 7月间为害荔枝最严重。成虫羽化、产卵等活动均在夜间 ,卵散产于幼果中下部、成熟前果实的果皮凹陷处或嫩叶的叶腋间。孵化后侵入果实…  相似文献   

11.
果横线尾夜蛾俗名蛀梢夜蛾、钻心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台湾等省 (区 ) ,国外果产区多有分布。幼虫蛀食果的嫩梢和花穗 ,引起枯萎 ,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在云南元江 ,嫩梢的受害率为 35 % ,花穗受害率为 2 0 %。笔者于 1998~ 2 0 0 0年在元江县果木林场和种苗站对此虫进行了系统观察 ,并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方法。1 生活习性 果横线尾夜蛾在元江一年发生 5~ 6代 ,世代重叠 ,以蛹在枯枝或树皮缝隙中越冬。幼虫主要为害嫩梢和花穗。每年 1~ 2月越冬成虫陆续羽化。成虫寿命 10~ 19天 ,白天躲…  相似文献   

12.
柑桔小实蝇是一种危害 2 50多种果树、果菜类果实的检疫性害虫。 2 0 0 0年 7月 ,广东部分地区相继发现柑桔小实蝇严重为害果树果实 ,受害较重的为番石榴 ,其次为果、杨桃等 ,冬春采收的部分台湾青枣、枇杷也遭受为害。柑桔小实蝇成虫产卵于果肉内 ,幼虫为害果实 ,被害果易早期脱落并引起腐烂 ,直接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防治不及时常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这一虫害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视 ,在一些地区已展开防治。一方面采取农业防治 ,捡拾落地果 ,摘除树上虫果 ,集中烧毁等 ,结合化学防治 ,使用杀虫剂进行土壤处理及树冠喷杀。另一…  相似文献   

13.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 4~ 5代 ,越冬后第一代成虫发生在 5月上旬 (暖冬年份在 4月下旬 ) ,第二代成虫发生在 6月上旬。这两代幼虫主要为害桃形李果实。以后几代为害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以老熟幼虫在这些作物上越冬。成虫白天静息 ,夜间交尾产卵。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光性 ,一般每果实产卵 1~ 3粒 ,多者达 2 0粒左右。一般一果一虫 ,多者一果数虫。2 防治方法冬季及时处理玉米、高粱等作物残株 ,消灭越冬幼虫。果园忌种以上转株寄生作物 ,合理修剪与疏果 ,及时疏去密生枝与密生果 ,使枝间、枝果间及果间互不交接 ,减少产卵场所。…  相似文献   

14.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之一,对热带和亚热带的250余种水果和蔬菜造成危害。该虫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4代,主要发生于大兴、房山、丰台、昌平等区县。危害程度属中度危害,主要危害黄油桃、绿化九号桃、乔纳金苹果、黄元帅苹果、葫芦枣、冬枣等10余个品种。疫情成虫发生高峰期8月底9月初,各虫态均不能安全越冬。施用1%甲维盐微乳剂2500倍液,虫果率为2%,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虫果率为4%。套袋的水果虫果率为0。  相似文献   

15.
茶翅蝽 (HalyomorphapicusFabricius)又名臭木椿象。原是梨树的次要害虫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 ,近年已上升为梨树的主要害虫。据调查 ,菏泽地区梨园受害果率一般 10 %~2 5 % ,高的达 35 %以上 ,严重影响梨园经济效益。1 为害 茶翅蝽在山东菏泽地区 9县 (市 )梨园均有分布 ,为害均较重。该虫食性较杂 ,可为害梨、苹果、桃、杏、山楂、石榴、柿等果树和榆、桑、泡桐等林木 ,还为害大豆等作物 ,但以梨园发生为重。该虫以成虫、若虫吸吮叶片、嫩梢和果实的汁液。正在生长的果实被害后 ,呈凹…  相似文献   

16.
绿盲蝽已成为我区苹果、桃树的主要害虫。叶片、幼果均可受害,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质量。在我区主要为害苹果、桃、梨、山植等。以成虫、若虫口器刺吸为害。刺吸过程中分泌毒汁,吸收营养汁液。主要为害果树生长点和果实。一头绿盲蝽一生中能为害多个新梢和果实。在多个被害梢上只能找到1头绿盲蝽。被害新梢、叶片呈网状,果实受害部位木栓化,果面凹凸不平,出现畸形果。被害桃果面凹陷、流胶。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卵在短枝、顶芽鳞片间越冬,在芽萌动时,随鳞片落到树下。4月20日左右(花期)在地面孵化,然后上树为害。5…  相似文献   

17.
梨实蜂 ,俗称花钻子。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梨实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98年郓城县梨实蜂大发生 ,全县 14 0 0hm2 梨树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 ,发生严重梨园 5月中下旬落果率达 36 % ,轻的落果率也在 15 %左右 ,严重影响梨产量及经济效益。1 为害特点 梨实蜂仅为害梨 ,成虫在花蕾上产卵 ,被害花蕾出现一稍为鼓起的小黑点 ,内有长椭圆形的白色卵 1粒。幼虫孵化后 ,先为害花蕾基部 ,出现小黑点。落花后 ,花萼上有一黑色虫道 ,幼虫随后蛀入果心为害。幼果受害后 ,萼筒处变黑 ,并有一黑色虫孔 ,最后被害果变黑脱落。2 …  相似文献   

18.
临海蚕种场地处丘陵山区,叶虫危害桑园较普遍,其中以黄叶虫最为严重.黄叶虫主要以成虫咀食成长新梢嫩叶,时间在4月底至5月中旬,危害严重的田块有70%的新梢嫩叶被害.轻者将叶食成缺刻,重者将梢叶食光仅留主脉,同时由于该虫在梢端爬行飞舞和取食时,排出大量粪便,污染了梢芽及下部成熟叶,严重影响春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黄粉蚜虫体呈鲜黄色 ,略有光泽。在安徽省砀山县一年发生 8~ 10代 ,以卵在粗糙树皮缝隙 ,潜皮蛾为害的翘皮下或断枝处越冬。春天梨树开花时开始孵化 ,若虫在翘皮下的嫩皮处刺吸汁液。成虫羽化后在粗皮缝里繁殖。 6月中旬开始向果实转移 ,7月份多集中于萼洼处为害。随着虫量增加 ,逐渐蔓延至整个果面繁殖为害。 8月中旬果实成熟期为害更为严重。 8月底至 9月出现有性蚜 ,雌雄交配后 ,陆续转入越冬场所产卵越冬。黄粉蚜喜荫蔽环境。梨果套袋时 ,为黄粉蚜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场所。黄粉蚜可以在套袋的袋口折叠缝及纸袋内大量繁殖为害 ,为药剂防…  相似文献   

20.
1 为害性 栗实象甲 ,又名板栗象鼻虫 ,是为害板栗果实最严重的害虫。一般两年发生 1代。老熟幼虫在土中筑长椭圆形土室越冬 ,成虫于 7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土 ,白天活动 ,以嫩枝和幼果的幼嫩组织补充营养 ,随后咬破栗苞并向果实钻孔产卵。一头雌成虫可在 10~ 2 0个栗苞上产卵 ,卵孵化后在果实内为害长达 1~ 3个月。早期被害果实易引起脱落 ,后期被害果不脱落。在果内为害 ,致使果实失去发芽力和食用价值 ,并易引起发霉腐烂。幼虫老熟后 ,咬破果皮钻入土中 4~ 12cm深处 ,作土室越冬 ,第 2年继续滞育于土中 ,直到第 3年 6月化蛹、繁殖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