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5kg甘肃棘豆用 2 0mL/L稀乙酸和氯仿的混合溶液 (5∶4)浸提 48h,过滤 ,分层。取酸水层用氯仿萃取 ,弃去氯仿层以除杂质 ,然后酸水层用氢氧化钠调pH为 9~1 1 ,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部分经硅胶柱层析 ,氯仿∶甲醇∶氨水∶水 (70∶2 6∶1 0∶1 0 )液洗脱分离、纯化得到一白色针状结晶体 ,TLC鉴定分析初步确定为苦马豆素 ,提取率为3 .2 0 μg/g。正丁醇部分苦马豆素含量气相色谱测定为 1 3 .1 4 8%± 0 .852 % ,折算全草苦马豆素含量为 0 .0 69%。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灰兜巴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灰兜巴粗多糖,主要通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以灰兜巴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化粗多糖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10时灰兜巴多糖提取率最高。表明温度对灰兜巴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其次是时间。验证试验证实该工艺稳定可行,多糖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3.
以大鼠为靶动物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探究马兜铃酸A的肾毒性作用机理。将5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马兜铃酸A高剂量组(40 mg/kg BW)、马兜铃酸A中剂量组(8 mg/kg BW)、马兜铃酸A低剂量组(4 mg/kg BW)和空白组4组,试验持续28 d,后进行14 d恢复性试验。通过监测体质量,计算肾脏指数,检测血尿素氮(BUN)、尿酸(UA)和肌酐(SCr)的含量,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观察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来综合评价马兜铃酸A的肾毒性作用。结果分析显示,从第16天开始马兜铃酸A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肾脏指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第28天,高剂量组BUN、UA、CA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BUN、UA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U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第42天,高剂量组的BUN、UA、CA含量仍然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C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第28天,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SOD、GSH-Px活性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GSH-Px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试验第42天,高剂量组MDA含量仍然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SOD、GSH-Px活性和T-AOC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SOD、GSH-Px活性和T-AOC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GSH-Px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发与组织和细胞层面的损伤程度大体呈剂量相关性;试验第28天和第42天,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GF-β1、smad3、collagen1、collagen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TGF-β1、smad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说明马兜铃酸A对大鼠肾脏有毒性作用,肾功能被损害,引起一定程度的肾纤维化,这种损害作用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自行恢复。马兜铃酸A的毒性作用可能与氧化应激与TGF-β1/smad通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乔燕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257-257
马兜铃,别名兜铃、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铛、蛇参果等。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成熟果实,其根称青木香,藤称天仙藤。多生于向阳的砂质黄壤中。前者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后者多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搓碎,晒干备用。味苦,性寒。入肺经。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大肠湿热等症。  相似文献   

5.
马鹿茸不同部位IGF-1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溶液和乙醇提取了6支马鹿茸的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的多肽,进行了IGF-1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采用RIA法测定了马鹿茸酸粗提物及醇提多肽的IGF-1含量。结果表明,酸粗提物中IGF-1存在游离和与结合蛋白结合两种形式,醇提物中只存在分子量为7.5 ku的游离IGF-1。马鹿茸不同部位酸粗提物和醇提物之间IGF-1含量经RIA法检测表明,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3.10%(P<0.01)、284.83%(P<0.01),中部比根部高168.93%(P<0.01);经醇提后,各部位之间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2.33%(P<0.05)、164.04%(P<0.01),中部比根部高85.51%(P<0.05)。该试验为马鹿茸的分段利用提供了内在质量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分离提取菜籽粕中的芥子碱,为进一步研究芥子碱的功能提供试验材料。将市售菜籽粕样品混合均匀后采用石油醚脱脂处理,脱脂样品按照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85.5℃、甲醇乙醇体积比35、料液比126进行粗提,粗提浸膏用20%KSCN溶液盐析,再用40倍量(质量/体积)的95%热乙醇重结晶数次。根据颜色反应和显微镜检验结果判断结晶物的主要成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和结晶物中芥子碱含量。结果表明:1菜籽粕残油含量为7.6%。2结晶物主要成分为芥子碱。3菜籽粕浸膏和结晶物的提取率分别为10.01%和2.54%,浸膏和结晶物中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计)纯度分别为68.22%和91.49%,菜籽粕样品中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计)的含量为2.32%。利用本研究的工艺,能够有效提取菜籽粕中的芥子碱。该技术提取工艺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成本低廉,能够满足普通试验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酵母培养物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12只年龄相同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4组,其中A1、A3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B1、B2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2∶8的基础日粮。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YC)。各处理YC添加量A1为2.0%;A3为3.0%;B1为2.0%;B2为2.5%。结果表明:添加YC极显著(P<0.01)降低A3和B1处理瘤胃NH3-N浓度,极显著(P<0.01)提高A1处理的瘤胃NH3-N浓度。添加YC能显著(P<0.05)提高绒山羊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总VFA浓度得到极显著(P<0.01)提高;对乙酸/丙酸比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提高B1和B2处理菌体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总化学成分(浸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提高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芪、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机理研究,为复方剂型改革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单因素考察,对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以水提后的浸膏重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浸泡时间、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4个因素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浸膏中的甘草酸含量作为醇沉优化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醇沉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得到复方水提最佳工艺:浸泡1 h、12倍加水量、煎煮4次、煎煮时间1.5 h;浸膏醇沉最佳工艺:80%乙醇浓度、4倍乙醇量、醇沉16 h。结合实际生产和成本因素,确定中药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为:浸泡0.5 h、12倍加水量、煎煮3次、煎煮时间1 h,65%乙醇浓度、3倍乙醇量、醇沉16 h,水提浸膏收率为57.2%,醇沉浸膏甘草酸含量为0.42%,均接近正交方案中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为评定发酵对玉米芯及玉米芯全混合饲料的营养成分、霉菌指数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以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作为发酵添加剂对玉米芯进行发酵处理,对比发酵玉米芯与未处理玉米芯的营养价值;然后以玉米芯为主要粗饲料配制精粗比分别为 20∶80、30∶70、40∶60 的 3 组全混合饲料,对 3 组全混合饲料进行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发酵处理,研究不同精粗比玉米芯发酵全混合饲料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玉米芯与未处理玉米芯的各类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但发酵玉米芯的粗蛋白质含量较未处理玉米芯有所上升(P>0.05),纤维含量较未处理玉米芯有所降低(P>0.05);经发酵后的 3组全混合饲料粗蛋白质、钙、磷含量均高于发酵前(P>0.05),精粗比为 20∶80 的全混合饲料发酵后磷含量上升 40%,而精粗比为 30∶70时粗蛋白质、钙含量分别上升 6.09%、32.53%。综上,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饲料发酵后营养成分提高效果不一致,但 3 组精粗比饲料均能提高玉米芯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纯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经消毒,水洗处理后放入玛瑙乳钵内研磨。研磨后的卵下混入适量消化液,在40℃恒温水浴消化30分钟即成为球虫子孢子粗提液。此粗提液经DE52纤维素层析柱过滤,用甘氨酸洗脱液冲洗,收集滤液经离心沉淀即得纯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对扬州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 16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 21日龄扬州鹅,随机分成 4组,分别饲喂 n-6/n-3PUFA比例为 12∶1、9∶1、6∶1及 3∶1的饲粮,于 70日龄时取胸肌和腿肌,进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1)在胸肌中,亚油酸的含量 9∶1组显著高于 3∶1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α-亚麻酸的含量 3∶1组显著高于 6∶1和 9∶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组(P<0.01)。2)在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 12∶1和 6∶1组均显著高于 3∶1组(P<0.05),而与9∶1组无显著差异(P>0.05);α-亚麻酸的含量 3∶1组显著高于 6∶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和 9∶1组(P<0.01)。综上所述,鹅肌肉中 n-6/n-3PUFA比例随饲粮中该比例的下降而下降,并以 3∶1组最低,但除 12∶1组的腿肌 n-6/n-3PUFA比例较高外,其他各组比例均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于人体健康的(6∶1)~(10∶1)的比例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添加有机酸对苜蓿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添加有机酸对苜蓿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设六个处理,分别添加甲酸3 mL/kg、6 mL/kg,甲酸、乙酸(1∶1)3 mL/kg、6 mL/kg,甲酸、乙酸(3∶7)3 mL/kg、6 mL/kg,采用塑料袋青贮.[结果]表明各组添加有机酸苜蓿青贮感观评定均能达到优质青贮品质标准;各处理组与贮前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水分及菌酶协同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不同水分处理组,料水比分别为1∶0.4、1∶0.5、1∶0.6、1∶0.7、1∶0.8,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使用复合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粪肠球菌=1∶1∶1)发酵豆粕,通过测定分析发酵豆粕表观特征、营养指标及活菌含量,确定最适料水比。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不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处理组,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800 IU/g,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进一步测定发酵豆粕表观特征、营养指标、活菌含量及蛋白质亚基分布,确定最佳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结果]①不同料水比条件下,各处理组发酵豆粕粗蛋白水平无显著(P=0.074)差异,料水比为1∶0.6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较发酵前提高了9.39%;随着初始发酵水分的提高,发酵豆粕pH值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含量及3种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升高,1∶0.6组发酵后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1∶0.4组和1∶0.5组;复合菌的存活量在料水比为1∶0.8时最高,总量达到1.43×109 CFU/g。结合上述试验结果并考虑工业化生产条件,选择料水比为1∶0.6作为最适发酵水分开展后续试验。②在料水比为1∶0.6条件下,不同蛋白酶添加水平对各组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小分子蛋白水平线性提升,在蛋白酶添加量为800 IU/g的处理组中,<30 kDa范围内的蛋白质水平高达65.56%,较未添加组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提高2.61倍;发酵豆粕中3种菌的存活量随着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00 IU/g处理组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高于200、400、800 IU/g处理组,酵母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高于400、800 IU/g处理组。[结论]选择料水比为1∶0.6并在底物中添加100 IU/g的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可有效改善豆粕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苜蓿与玉米混贮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林  孙启忠  张慧杰 《草业学报》2011,20(4):202-209
以玉米与苜蓿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找出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 1)各混贮处理发酵品质较苜蓿单贮均得到改善,达到优质青贮的目的; 2)玉米与苜蓿3∶7混贮处理CP和Ash含量高于玉米单贮,低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而NDF和ADF含量低于玉米单贮,高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3)玉米与苜蓿5∶5、7∶3混贮处理pH值较苜蓿单贮显著降低(P<0.05);各混贮处理乳酸占总酸百分比均达到60%以上,乙酸、丙酸占总酸百分比较苜蓿单贮降低,丁酸产生较少; 4)苜蓿青贮后乳酸菌数达到108 cfu/g FM,玉米青贮前后乳酸菌数差异不明显,青贮后各处理大肠杆菌数明显下降。7∶3混贮处理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采用氨氯化铵浸出法浸取次氧化锌,制备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锌(ZnCl2·4Zn(OH)2·H2O)。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条件为氨与铵根摩尔比为1∶1、总氮与锌摩尔比为10∶1、温度为313 K、时间为60 min时,Zn的浸出率达90%以上。同时,对合成产品进行了主含量、XRD、SEM分析,结果显示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GB/T 22546-2008要求。试验还表明该工艺具有方法新颖、流程简单、成本低、安全、高效、环保等特点,从根本上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利用,同时还可以生产出质量合格、稳定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锌。  相似文献   

16.
盐酸四环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合成盐酸四环素人工抗原,为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试验基础。将盐酸四环素(TCH)发生霍夫曼降解和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蛋白质载体(BSA,OVA)偶联生成免疫原和包被原,对偶联产物采用三氯化铁及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成功,且免疫原和包被原的摩尔结合比分别约为3.4∶1和4.2∶1。用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采用竞争ELISA法测IC50,获得了效价为1∶51200I、C50为16.91 ng/mL的多克隆抗体,最终证明人工抗原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17.
半胱胺对宁乡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宁乡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约43kg的宁乡阉公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半胱胺,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屠宰率提高了3.04%(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降低了21.83%(0.05≤P0.1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中硬脂酸含量下降了6.71%(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反油酸含量降低了62.57%(P0.01),二十碳烯酸含量降低了28.02%(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了7.14%(P0.05),其中亚油酸含量升高了7.89%(P0.05),二十碳三烯酸含量升高了34.10%(0.05≤P0.10),α-亚麻酸含量下降了15.87%(P0.01)。由此可知,在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提高了宁乡猪屠宰率,通过降低硬脂酸和提高亚油酸的含量改善了肉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盐碱胁迫冬油菜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种盐分为A因素(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的依次盐分组成摩尔比为A1(1∶9∶9∶1)、A2(1∶1∶1∶1)、A3(9∶1∶1∶9)和A4(1∶1∶9∶9)与5种盐浓度为B因素(盐浓度B1、B2、B3、B4和B5 分别为10、20、30、40和50 mmol·L-1)的双因素试验,模拟20种不同盐度和pH的盐碱条件处理冬油菜“陇油6号”(Brassica campestris cv.Longyou No.6)的种子和幼苗7 d后,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盐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加;降低和增加程度由A1~A4大体增强,不同盐组成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用盐度(Na+)、pH值、CO32-和Cl-代表盐碱混合条件所有胁迫因素,胁迫因素与胁变指标间均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pH值、盐度(Na+)和CO32-是盐碱混合条件对冬油菜胁迫的主导因素,而Cl-的胁迫作用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615 kg±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6 kg/d±1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5头水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5、30和45 g/d半胱胺。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添加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P<0.05)。③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P<0.05)。④添加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添加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细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了原虫数量(P<0.05),而半胱胺添加剂量为30 g/d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⑤添加半胱胺能显著降低乳中C14:1n5、C18:3n6含量,显著增加乳中C18:1n9t、C19:0、C20:3n6含量(P<0.05)。添加30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20:4n6(AR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P<0.05)。⑥添加半胱胺组水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15和30 g/d半胱胺组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0和45 g/d半胱胺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蛋白、球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15和45 g/d半胱胺组皮质醇(Cor)显著降低(P<0.05);30 g/d半胱胺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增加(P<0.05)。综合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能够提高泌乳中期水牛泌乳性能与抗氧化能力,影响水牛瘤胃发酵、乳脂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原虫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半胱胺在水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 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