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齿茎长蠹1年1代,以成虫在虫道内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成虫危害期,主要危害栾树和国槐的幼树主干及大树枝条,危害直径0.4-2.0cm,危害株率达80%以上,株虫口密度37头/株,成虫平均爬行能力为每公钟87.8cm,平均每头成虫日排出木屑量0.0618g。  相似文献   

2.
松墨天牛对南岳华山松的危害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风景区的华山松受到松墨天牛的严重危害,有虫株率达39.9%,致死株率达26.7%,平均虫口密度为21.2头/株,最高达60头/株,该虫在感虫木上主要分布在树干中上部及枝条内,枝条内虫中点总口数的15.7%-68.2%;在枯立木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枝条内虫口仍占总虫数的3.6-32.4%,该天牛化蛹初期蛹的自然死亡率为43.7%,木质部内幼虫的自然死亡率为5.7%,及时清除活立木及感虫木上的枯枝弱枝是防治该虫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树苗期棉铃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市林业的发展,杨树育苗面积逐年增大,近几年在杨树苗圃地棉铃虫发生严重,造成幼苗断头、多头,严重影响了苗木质量和产量。6月上旬在前茬作物为玉米的杨树苗圃地调查显示:苗木密度为3700株/667m2,虫口密度为每0 1头/株,苗木受害率为15%,蛀头苗为3 5%。为了防治该虫,提高防治效果,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壮苗,我们对杨树苗期棉铃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1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1 1 生物学特性 棉铃虫在我市每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第1代5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期,5月下旬至6月…  相似文献   

4.
1995~2000年,对杨干象对杨树生长的影响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不同虫口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明显,通过建立虫口密度与杨树生长(树高、胸径、材积)损失率回归预测模型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胸径、材积生长明显下降,其关系呈直线、对数回归关系;高生长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呈多项式回归关系;杨干象防治指标确定为:5年生以下杨树为2头/株,6~8年生杨树为3头/株,9年生以上杨树为4头/株。  相似文献   

5.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本掌握黄斑星天牛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吸收、消化省内外杨树天牛综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在48207HM2的天牛危害区,推广应用清除严重虫害木、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木灭虫处理、营林等综防措施,使综防区杨树有虫株率由50%下降到3%,单株平均虫口数由12.52头下降到0.16头,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8283.83万元。  相似文献   

6.
杨干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杨树主要害虫,又是国内检疫对象之一。 1988年8月在朝阳林场苗圃地发现6年生杨树大苗被杨干象为害,有虫株率达60%,平均虫口密度为5头/株,使杨树生长受到影响。为此,于1989年4~9月对杨干象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湖南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3年生新造林、成熟林、老龄林与采穗园。以老龄林受害最为严重,株平均密度在40头以上,每枝叶片孔洞数达250个以上,受害株率90%以上;其次为1年生新造林,株平均密度在23头以上,叶片孔洞数平均达到150个/株,受害株率达到75%以上。对新造林危害时间集中在5月17—19日,可致使新造林油茶大量新梢叶片枯黄、掉落。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防治效果最佳,不但触杀效果明显,而且持效性较好,1,3,7,10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27%,96.55%,100%,100%。  相似文献   

8.
分月扇舟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月扇舟蛾越冬代、一代幼虫在幼龄林中的测报技术及防治指标。研究认为,该蛾当杨树花芽长1cm,鳞片稍裂,平均温度达5℃时,越冬幼虫即上树啃食芽苞。3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每株平均有1.5块卵;5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株均卵块4块以上时需要防治。当年一代幼虫实施防治指标,3年生以下树及5年生以上树由公式:实施防治指标=防治指标/(1-寄生率)计算。  相似文献   

9.
应用烟雾机防治杨扇舟蛾的药剂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us是杨树主要食叶害虫,在河北昌黎地区1 a发生4代,若在第1,2代发生期不加以控制,第3,4代极易暴发成灾,严重影响新植杨树的正常生长。为了控制杨扇舟蛾的发生与危害,解决树高林密、喷雾防治难等问题,2004年9月在杨扇舟蛾第4代发生期,进行了应用烟雾机喷烟防治片林害虫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的药剂与浓度。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昌黎县刘台镇大葛庄村,为3 a生杨树速生林,树高6~10 m,株行距2 m×3 m,幼虫2~3龄,有虫株率100%,虫口密度100~900头/株,面积为20 hm2。2材料与方法2·1材料6HYB-25型弯管烟雾机(南通…  相似文献   

10.
白杨叶甲是杨树的重要叶部害虫,自2001~2003年该虫对牙克石地区的苗圃及行道树危害严重,有虫株率达100%,杨苗虫口密度平均每株30~40头。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饲养,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草履蚧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履蚧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通过调查草履蚧不同虫口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测定杨树枝容量,核算缠胶带涂拦虫虎药膏防治成本为0.22~0.85元/株,拟定防治指标为6头/30cm延长枝。  相似文献   

12.
杨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多指标综合排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网室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胸径、天牛产卵、幼虫数(死亡、成活)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孵化率和田间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平均生长量、刻槽株率、平均刻槽数、排粪孔株率等变量指标,应用多指标的数学方法进行抗性综合评价并排序,为宁夏引黄灌区杨树造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袋蛾生物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是林业的一大害虫。在1998-1999年试验的基础上,2000-2002年在刺槐小片林和林网内对综合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实践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t制剂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寄生蝇的寄生率在片林中达到25%,在林网中达21%;而大山雀的招引率也很高,平均达70%。3种生物防治方法综合使用后,刺槐片林大袋蛾老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47.4头/株下降到防治后的0.39头/株,林网内由46.9头/株下降到0.78头/株,而相似的对照区大袋蛾平均虫口密度刺槐片林为34.8头/株,林网37.6头/株。  相似文献   

14.
田丰  毕湘虹 《林业科技》1992,17(6):26-27,31
红松叶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zhanget Fang)是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zucc)幼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伊春地区、牡丹江地区、哈尔滨等地有时成灾。1981年在五营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内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有虫株率达90%以上;1987年江山娇林场苗圃,3年生的红松换床苗有虫株率达95%左右;1989年哈尔滨市森林植物园内十余亩15年生的红松幼林有虫株率达100%,每束针叶的虫口密度达10头以上,春天嫩梢  相似文献   

15.
采用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喷药防治,通过防治前和防治后开展了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75.4%,翌年同期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防治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松文象甲(Involvulu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象甲虫口密度的增大与思茅松生长量受损失的角度出发,用人工摘除松梢模拟象甲不同程度危害,测定思茅松生长量下降的临界值,经两年试验分析得出,影响松树生长量的虫梢数是占全株总枝梢数的40%。18~21年生的松林,林木胸径为2.5~5.0cm时,防治指标为5头/株,胸径5.1~15cm时,防治指标为14头/株。  相似文献   

17.
林间摘茧挂袋养困法防治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由34.1 头/株降至4 头/株,虫株率由100% 降至65% 。室内养茧发现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两类天敌,平均寄生率20% 。试验结果表明,虫茧养困法防治落叶松毛虫是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与气象因子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预报因子数为8个时,2组预留有虫面积的2a平均预测误差为3.15%,虫口密度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8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5.91%,虫株率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4个,预报因子数为5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0.65%。  相似文献   

19.
弧纹虎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弧纹虎天牛Chlorophorus miwai Gressitt危害柏树、栎类等树木。1992年河南首次在南阳市博物馆院内古柏林中发现。在南阳市1年发生1代,以2 ̄3龄幼虫在木质南部表面虫道内越冬。采用涂药环、虫孔注药、涂白、营木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虫株率由3.1%下降到0.3%,虫口密度由11 ̄16头/株下降到0.04 ̄0.7头/株。  相似文献   

20.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tapathi Linne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检疫害虫之一。1980年牡丹林区迎春林业局开始营造杨树丰产林,到1988年杨干象已扩展蔓延到四个林场,危害面积达413公顷,平均虫口密度为28.5头/株;有虫株率达37%。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曾做了多种化学农药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