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腐烂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由黑腐皮克属一些真菌引起的干枝病害,它对杨属和柳,榆等树种危害极大。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当出现干旱、水涝、冻害、日灼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移植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病害就迅速发生,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成片死亡。  相似文献   

2.
1988年春,在江苏境内部分地区引种的秃杉苗木发生了较重的枯萎现象。经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系苗木根颈部分遭受机械损伤或日灼,导致一种弱寄生真菌侵染所致。不良气象因素和栽植环境也会影响秃杉苗的正常生长,减弱了寄主的生活力,从而发生枯萎。  相似文献   

3.
一、兰花的主要病害种类 1.生理性病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植材、肥料、药物等诸多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表现有烂根、叶片焦尖、叶片枯黄脱落、叶面日灼斑、冻害后叶片变黑等。  相似文献   

4.
秃杉引种耐荫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南京市南郊对引种秃杉的耐荫性初步探讨表明,秃杉幼龄阶段具有较强的耐荫性,苗期可以适应200—300勒克司的微弱光照;幼树枝叶在500—1000勒克司弱光照下的树冠内,仍能正常生长。适度遮荫可以提高裸根苗移植成活率,避免或减少日灼造成的生理病害,并促进苗木生长。利用这一重要生物学特性对于在纬度偏北、海拔低、光照强的江苏引种区选择合理的秃杉引种栽培模式,保障引种顺利进行,扩大和保存繁衍秃杉珍稀树种资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秃杉引种耐荫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江苏南京、江宁、句容等地对引种秃杉的耐荫性初步研究表明,秃杉幼龄阶段具有较强的耐荫性。苗期可以适应200~300勒克司的微弱光照,幼树枝叶在500~1000勒克司弱光照下的树冠内,仍能正常生长。适度遮荫可以提高裸根苗移植成活率,避免或减少日灼造成的生理病害,并促进苗木生长。利用这一重要生物学特性对于在纬度偏北、海拔低、光照强的江苏引种区选择合理的秃杉引种栽培模式,保障引种顺利进行,扩大和保存繁衍秃杉珍稀树种资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湖南9个不同地点引种栽培秃杉,经9年观测表明:秃杉在湖南海拔32~1400 m的酸性土壤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具有广泛的适应性:9年生秃杉的生长量,大多接近或超过原产地,并接近或稍微超过相同地类和管理条件下的杉木对照林。说明在湖南引种栽培秃杉具有广阔的前景,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针叶树苗圃病害调查与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针叶树苗期病害的种类和苗期病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树苗期病害有8种,其中侵染性病害有6种,生理性病害有2种。猝倒病是针叶树苗期主要的病害,表现为3种症状类型。日灼型猝倒是气象性病害的主要形式,由丝核菌Rhizoctonia和镰刀菌Fusarium引起的生物猝倒型和立枯型病害是针叶树育苗的主要病害,其发生与育苗地所处的环境、营养土基质有关,同时提出了对针叶树苗期病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育苗日灼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灼害是危害华北落叶松育苗的一种主要病害。本文介绍了苗圃地土壤湿度、温度与日灼害发生的关系,提出了控制水分和温度是降低日灼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第四、必须确实保护好鄂西秃杉基因的纯度。鄂西秃杉林受当地环境条件的影响已产生了独特的遗传特性。在尚未弄清楚它的生态条件要求和遗传特性之前,切不可轻易的使鄂西秃杉与其它地区秃杉遗传基因相互混杂。当前引种试验工作还刚刚开始,秃杉生态要求尚未搞清,在这种情况下,轻率的将其它地区的秃杉幼苗、种子引入鄂西秃杉  相似文献   

10.
桉苗黑杆病是桉树育苗期以危害苗木茎基、杆部位为主要特征引起苗木枯死的主要病害。该病在高温多雨、高温骤雨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季节极易发生和流行,对苗木的危害率在  相似文献   

11.
杨树非侵染性枯萎病,近年来发生比较普遍。该病常会造成树木大量落叶,影响正常生长,是一种无病菌的病害,多发生于速生丰产林。 引发杨树非侵染性枯萎病的原因主要有:干旱、沥涝、风害、日灼、盐碱、机械损伤、土壤截层、漏层等。  相似文献   

12.
赵本忠 《云南林业》2002,23(5):18-19
诊断林木病害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原,再根据病原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防治措施,即所谓“对症下药”。由于不同的病原物可引起相似的症状,而同一种病原物在不同的寄主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引起不同的症状,故必须进一步鉴定病原,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林木病害分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大类,诊断时一般按照症状观察、显微镜检查和人工诱发3个步骤进行,先确定属于哪一类病害,然后再作进一步诊断1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病株在林间发生比较集中,发病面积大而均匀,没有从点到面逐步扩展过程,发病时间比较一致,发病部位大致相同。除日灼或药害…  相似文献   

13.
采取实地调查和划分5个日灼危害等级的方法,对关中地区主要城市常见树种日灼危害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为57种常见树种中有雪松、油松、白皮松、侧柏、火炬、黄栌、银杏、大叶女贞、栾树、国槐、榆树等37种受日灼危害较轻或不受危害,广玉兰、红玉兰、红玉兰、七叶树、金丝柳、马褂木等6种受日灼危害较重;日灼发生的轻重除受树种生物学特征特性制约外,还受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栽植时应尽可能栽植受日灼危害较轻活不受日灼危害的树种,把易受日灼危害的树种栽植在绿地中心位置或片林中部,或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秃杉是我国南方中、高海拔地区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文章在分析秃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地形条件分析了秃杉造林地选择,并从采种、育种、造林、幼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角度阐述了秃杉的丰产栽培技术,从而为秃杉的丰产栽培奠定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要生产优质高档无污染苹果,果实套袋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但在生产中常出现套袋后成果率低的问题。为提高套袋苹果成果率,我们结合近几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提高套袋苹果成果率的技术措施如下。      一、套袋苹果成果率低的原因   1.病害防治不彻底。套袋前没有及时打杀菌剂,使炭疽病、轮纹病、霉心病等病害侵入果内。   2.早害。微体害虫如康氏粉蚧、蚜虫等从袋口及通气孔钻入袋内危害果实。   3.日灼。套袋时间不当或套袋操作技术不规范以及骤然高温均会引起日灼危害果实。   4.生理病害。套袋期影响了果实对钙、硼等元…  相似文献   

16.
一、病害及防治措施 1.松针锈病:该病是白头翁鞘锈菌引起的松针病害,被害率为45%左右。防治措施用50%退菌特、浓度500-800倍的溶液在锈孢子未释放前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或铲除中间寄主白头翁即可。 2.松瘤锈病:该病是田松芍柱锈菌引起的枝干病害,被害率为40%左右。防治措施,用70%的粉锈于1000倍溶液,在锈孢子堆释放前进行防治或用饱和食盐水,喷灌中间寄主芍药根茎效果最佳。 3.松烂皮病:该病是由松薄盘菌引起的樟子松枝干病害,被害率为38.9%。防治措施用50%托布津500-700倍…  相似文献   

17.
红花尔基的樟子松林是我国的重要种籽基地之一,为了使这片森林健康成长,1982~1983年,我们对樟子松林的病害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病害有五种: 樟子松烂皮病:是林区主要的病害之一,在20年生以下密度较大的人工林内危害严重,病原菌多从日灼或虫害的裂缝处侵入。先从树干东部的韧皮部侵入,逐渐向西北蔓延,直至  相似文献   

18.
松苗的立枯病及日灼,给松树育苗造成严重危害。为了及时发现病害,以提高松树育苗的成活率,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观察记载,初步总结了一套鉴别立枯病及日灼的方法,供育苗者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警惕秃杉幼林枯梢病杨思平昌宁县西山林场于1993年12月,在“万亩秃杉基地”中发现一种病害,其症状是:秃杉幼树伎梢顶牙下针叶首先出现黄绿色斑点,几天后小棱凋萎,变为灰绿色至灰褐色,后期小枝向内弯曲,树皮剥落,呈“爪”形,逐渐蔓延全株,最后导致整树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云南秃杉种源区以及为规划秃杉人工栽培提供可靠依据,应用Max Ent模型预测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秃杉的潜在分布区。研究过程中收集了241个秃杉自然分布点和26个环境因子,预测准确性高和结果可信度强。结果表明,秃杉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区面积为232 013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8.6%。其中,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怒江州、保山市及德宏州,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红河州、临沧市、普洱市,低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秃杉现有自然分布区都位于高适生区,中适生区虽然没有自然分布的秃杉林,但适合秃杉生长,是较好的秃杉人工引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