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7年6月2日,我市某养殖小区饲养户饲养的麻鸡由于发生球虫病,造成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免疫失败,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一方面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另一方面导致免疫抑制,使多种有效疫苗对鸡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使鸡对病原易感性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流行季节性明显,每年5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到麦收时节,达到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膜下有胶冻样水肿液。鸡感染后法氏囊受到严重侵害,发生可逆和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并使鸡只对许多疾病抵抗力降低,给养鸡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多发于3-6周龄幼鸡。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可引起其他细菌性疾病,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艳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5):48+50-48,50
鸡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45日龄的鸡群。鸡群感染后可引起免疫抑制,并可诱发许多疾病和造成疫苗免疫失败。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的细菌传染病,有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  相似文献   

6.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免疫失败原因探讨5月中旬,绍兴县某养鸡户从外地引进红宝雏鸡1000余只,10日龄时,采用传染性法氏囊炎活毒疫苗(杭州药厂产)进行饮水免疫。21日龄时,有30余只雏鸡出现羽毛蓬松、减食、不愿走动、啄肛、排白色稀薄鸡粪等症状,有8只很快...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亦称作传染性囊病、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法氏囊一旦受损,将引起鸡的免疫抑制或免疫失败,导致鸡群出现多种病原合并感染,增加了病死淘汰率,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囊病毒(IBDV)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具有"一过性"特点的传染病。其特征:排白色稀粪,法氏囊肿大,浆下有胶冻样水肿液。多发于3~6周龄幼鸭。本病主要侵害鸭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可引起其他细菌性疾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病。病的主要病型和特征是胚胎和幼雏死亡,有败血症、气囊炎、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法氏囊、肾脏的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特征性病理变化。雏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0.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法氏囊、肾脏的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各种疫病或使各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1.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10~30日龄肉鸡的一种发病快、致死率高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出现,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流行毒株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超强型毒株,加上免疫方法和免疫程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仔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拉石灰乳状稀便、颤抖、精神萎靡,及胸肌、腿肌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花斑肾为主要特征。鸡群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病源之一。该病能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造成其他病的继发感染和多种疫苗免疫失败。1流行特点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自然条件下只感染鸡,其易感性与法氏囊发育阶段有关,鸡群中一般2~15周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仔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拉石灰乳状稀便、颤抖、精神萎靡,及胸肌、腿肌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花斑肾为主要特征.鸡群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5.
我市虽引进法氏囊炎疫苗进行预防,但免疫后仍有鸡群发病。为此,我们利用典型病变的法氏囊自制灭活苗进行紧急预防,经检测,免疫效果显著。一、材料与方法 1、法氏囊炎标准抗原、标准阳性血清均来源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供试鸡为14日龄未经疫苗免疫的雏鸡。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患病时间短,死亡率高,常呈现暴发性死亡,然后鸡群迅速康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会严重威胁到鸡的免疫系统,导致出现免疫抑制,使其它疫苗免疫失败,鸡群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诱发多种疫病,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严重。该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胸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笔者于2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 fectious bursa l d isease,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传染病,该病感染后不但造成重大的损失,还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给禽群免疫带来更大的困扰。作者对发生在河南某地区的IBD免疫失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鸡群免疫使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中等毒力苗每瓶标识含量均为500羽份,发生严重免疫失败的A疫苗抽检的6瓶测得的0.1 m l疫苗稀释液的TC ID50分别是1-0 2.2、1-0 2.7、100、10-2.9、1-0 1.9、100,即每瓶实际分别含有3.17、10.04、0、15.9、1.3和0羽份。而当地市场使用效果较好的B疫苗和C疫苗每瓶疫苗分别平均含有485和453羽份。疫苗有效含量不足是该地区IBD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是指虽然对某雏鸡群已经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人工主动免疫,但是在免疫接种后不久或一段时间之后,该群雏鸡仍然发生或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这种现象一直伴随并阻碍着养鸡业的发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致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地区某鸡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后,仍然在33日龄时发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情况,笔对该鸡场的饲养管理、应激因素、母源抗体、疫苗种类、免疫方法、免疫间隔、鸡群生化状况、疾病防治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以寻求传染性法氏囊免疫失败的原因。经调查发现该鸡场免疫失败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该鸡场雏鸡来源于北京某种鸡场,该种鸡场的曾祖代鸡群有传染性法氏囊病史。(2)饲养管理条件、环境因素及免疫时一些细节因素,都影响免疫效果。(3)一些应激因素及鸡群生长发育状况对免疫效果都有影响,有时可能成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