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观察昆明山海棠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的治疗作用.将预先制备的兔抗鼠肾毒血清注射入正常大鼠体内,诱导产生慢性肾小球肾炎,在该模型上,用昆明山海棠给药4周,观察各疗效指标,并设模型对照组及雷公藤和强的松阳性对照.昆明山海棠能显著降低实验动物24 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改善肾功能及肾小球的病理变化.昆明山海棠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肾复康片对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Wistar大鼠7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肾复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膜性肾小球肾炎。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状态。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肾复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量、血中Scr含量(P 0.01)、BUN含量(P 0.05),增加TP含量(P 0.05)、Alb含量(P 0.01);病理结果显示,肾复康片能明显改善大鼠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肾复康片对大鼠膜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紫花苜蓿提取物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保护作用。采用Heyman'n肾小球肾炎模型,检测大鼠尿蛋白含量改变,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紫花苜蓿提取物明显降低尿蛋白含量,对慢性肾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结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草药提取物MACC5(为广东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提取物代号)对SD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疗效。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再将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试验组分别经腹腔注射MACC51.0mL和3.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1.0mL;每日观察其尿量、尿蛋白定量,并于第11天处死各大鼠,取肾组织切片观察系膜增殖程度,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两试验组24h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试验组尿蛋白定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试验组单位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均少于对照组(P<0.001); MACC53.0mL试验组肾小球系膜区PC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ACC5对大鼠MsPGN实验模型具有利尿、降低尿蛋白和促进肾小球系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活检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即伴有肾组织HBV阳性)的发病率为47.5%;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78.9%);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52.6%)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1.1%),免疫荧光IgG、C3和C1q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较肾组织HBV阴性组严重(P<0.01);血清免疫学检查发现,乙肝病参相关性肾炎患者血清e抗原阳性率较高(84.2%),而e抗体阳性率较低,肾组织HBV阴性组则相反。结论:血清乙肝病参抗原阳性患者肾组织HBV阳性组与肾组织HBV阴性组在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缺乏肾活检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从昆明山海棠根及茎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并对其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微生物纯化方法,从昆明山海棠植物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 根据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选用Bel-7402(人肝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BGC823(人胃癌细胞)、HCT-8(人结肠癌细胞)为指标,采用MTT法对发酵产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昆明山海棠不同器官中分离得到37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2目、4科、8属。其中3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具有显著选择性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为国内首次从昆明山海棠植物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昆明山海棠内生真菌种类多样,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J34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给予PJ34 10m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纯化水.测定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及肾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 水平,并行肾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4周时,模型对照组Ccr、UAE、NO、NOS及肾小球细胞膜PK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T低于正常对照组;8周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膜PK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和NO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T高于正常对照组.8周时模型治疗组大鼠的Ccr、尿白蛋白量和肾小球细胞膜PKC,以及4周时NO、NOS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组的肾功能及肾病变明显改善,肾组织中ET水平、TGF-β1表达减少.结论 PJ34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PKC、肾脏NO合成及降低肾组织ET和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氧自由基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制抗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测量肾组织内MDA含量和SOD活力,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图像测量分析发现共肾小球基底膜平均厚度增高;肾炎时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表明:氧自由基在抗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制SD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凋亡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方法:用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nti-Thy1.1 serum,ATS).再将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每日检测尿蛋白。用HE和PASM染色法观察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系膜区PCNA及Bcl-2的表达。结果:ATS效价可达1:3200;诱导大鼠MsPGN的ATS最适用量为:0.01mL/g体重;大鼠MsPGN的临床特点为大量蛋白尿;病理特点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增生期系膜区PCNA、Bcl-2的表达增高。结论:用ATS可诱导典型的、稳定的大鼠MsPGN实验模型;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受抑制参与了肾小球系膜增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方法]采用乙醚、氯仿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对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植物根茎进行顺序热提取。其提取液经浓缩后对相对应部位进行薄层层析检查、化学成分的预测和熔点的测定来判别2种植物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2种植物含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成分。其薄层层析法的检查结果可作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植物的生药鉴定,以及判断质量的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离、提纯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所含的化学成分及研究各化学成分的结构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27只公羊的后裔122只育成母羊估测了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43、0.555和0.211。这三种血清蛋白含量和育成体重的表型相关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清蛋白含量和育成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350(P<0.01)。这提示血清清蛋白含量可作为一个指示性状,用于预测和选种。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选用初配体重分别为56.8、70.16、84.28kg的雅南小母猪各6头,在怀孕0-80天、81天至分娩分别定量采食1.13、1.61、2.09公斤/头·日和1.57、2.24、2.91公斤/头·日来研究孕期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器官重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期母体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心、脑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肝、肾、脾有显著影响(P<0.05),胎儿肾、脾生长发育对母体营养水平变化最敏感,肝中等,脑、心不过感;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受母体营养水平影响(P<0.05);葡萄糖则不受影响(P>0.05);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与母体蛋白摄入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其方程分别为:Y=-1514.745+2452.477X1-838.663X12(P<0.001)Y=-12889.48+30433.77X2-17590.95X22(P<0.05)(Y为母体蛋白摄入量:克/头·日;X1、X2分别为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mg/100ml);初生仔猪猪血清清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确定孕期母体蛋白需要量的标识;初生长雅仔猪血清葡萄糖、清蛋白、总蛋白含量分别为71.72mg/100?  相似文献   

13.
用8头平均体重18.36±1.783公斤长白×成华杂交一代阉猪,随机分成20个小组,进行10个处理的试验,研究饲粮中甘薯粉不同比例(15、30、45%)及各比例下添L—赖氨酸(0.12、0.24;0.15、0.27;0.18、0.30%)的饲喂效果,并考察了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血清尿素氮、血清总蛋白含量与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饲粮中甘薯粉比例升高,猪生长显著降低(P<0.05),添加L一赖氨酸盐酸可明显促进生长。以含15%甘薯粉添加0.24%L一赖氨酸盐酸组成绩最佳,平均日增重663克,饲料利用率2.34,超过不含甘薯粉的玉米基础饲粮对照组。30%、45%甘薯粉比例下以分别添加0.15、0.18%L—赖氨酸盐酸较好,生产成绩接近玉米对照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为557克、2.57;523克、2.68。血清GOT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与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呈显著性相关(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与日增重呈显著性相关(P<0.05)。综上认为:赖氨酸为甘薯粉中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甘薯粉对生长猪增重的饲用价值仅相当于玉米的58.62%,替代玉米后添加L一赖氨酸盐酸可以达到或超过玉米对照组饲粮的饲喂效果。血清GOT活性、总蛋白含量、尿素氮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反映猪生长强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25头怀孕7—9个月的奶牛及30头后备奶牛的14项血清肝功生化参数进行了比较测定。在六项肝功能试验中,有四项(胆红素定性、麝香草酚浊度、絮状试验及高田-荒二氏试验)为阴性,黄疸指数及硫酸锌浊度试验分别为1—6及5~20单位。三种血清酶除GPT没有测出外,GOT与LDH组间差异不显著,孕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血清总脂质均高于后备牛。但二组牛的白、球蛋白约各占总蛋白的50%,故白/球比值接近于1,差异不显著。文中最后讨论了GOT、LDH及白/球比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北民猪与哈白猪生长发育中的血液生理生化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探讨了成年东北民猪的主要生理生化常值,并指出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数、总蛋白量、非蛋白氮及血清总脂等,以初生为低,随体重(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网织红细胞数与血糖量以初生为高,随体重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血糖含量民猪与哈白猪初生时差异显著。性别与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血样取于肥肝试验的成年白番鸭(Cairina moschata)。试验组23只,对照组8只。测定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填肥二周的血清总蛋白和β-球蛋白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填肥三周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α_1-球蛋白、β-球蛋白的平均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 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表明肝脏形成各类蛋白的机能可能还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血清胆固醇的平均含量,填肥三周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高低受饲料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shapes of noble metal nanocrystals (NCs) are usually defined by polyhedra that are enclosed by {111} and {100} facets, such as cubes, tetrahedra, and octahedra. Platinum NCs of unusual tetrahexahedral (THH) shape were prepared at high yield by an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Pt nanospheres supported on glassy carbon by a square-wave potential. The single-crystal THH NC is enclosed by 24 high-index facets such as {730}, {210}, and/or {520} surfaces that have a large density of atomic steps and dangling bonds. These high-energy surfaces are stable thermally (to 800 degrees C) and chemically and exhibit much enhanced (up to 400%) catalytic activity for equivalent Pt surface areas for electro-oxidation of small organic fuels such as formic acid and ethanol.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对家兔C-BSA肾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茶多酚对家兔C-BSA肾炎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大(306 mg/kg)、中(102 mg/kg)、小(34mg/kg)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C-BSA肾炎模型免的尿蛋白和血清肌酐(P<0.05或P<0.01);减轻肾小球肿胀、细胞增生、血栓形成及白细胞浸润,修复肾小球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P<0.05).茶多酚大剂量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0.1 mg/kg,P<0.05),并且大、小剂量间差异显著,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结果提示:茶多酚对家免C-BSA肾炎模型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将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yis S_(10)株培养于苏通培养基,经低温高速离心,超声波裂解,Sephadex G200柱层析,获得3个峰,制备到3种胞浆蛋白质抗原,经同奶牛结核病分枝杆菌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及各种分枝杆菌高免牛血清的ELISA检测,并与牛PPD,聚合OT等抗原做了比较,以第二峰的胞浆蛋白质抗原的特异性为最好。  相似文献   

20.
红松仁蛋白对实验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实验小鼠模型,然后灌胃不同剂量的红松仁蛋白,4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结果表明,红松仁蛋白能明显降低肥胖小鼠血清中TC、TG、LDL-C的含量,升高HDL-C的含量,红松仁蛋白对肥胖小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