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目前动物检疫操作以试管凝集反应和平板凝集反应,为诊断牲畜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方法。我们应用虎红平板试验,平板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三种方法,对诺木洪农场的猪进行了检疫工作。其中种公猪47头,生产母猪329头,育肥猪62头。试验结果 1.438份被检血清,用平板凝集反应检出阳性13份,阳性率2.96%,检出可疑7份,可疑率1.59%,用虎红平板试验检出阳性4份,阳性率0.91%,检出可疑3份,可疑率0.68%。三种不同方法对猪布病进行检疫,以平板凝集反应检出率最高,试管  相似文献   

2.
1984年6—7月,我们在海西州莫河畜牧场检疫骆驼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时,以血清试管凝集反应为基本诊断方法,比较血清平板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虎红试验的检出率,并对比了阳性符合率。同时,也测定了双峰驼的布病正常凝集价。现将测定方法和结果叙述如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牲畜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主要应用试管凝集反应法。这种方法操作较复杂,尚须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因此试管凝集反应法不适于在我国农牧区进行大规模的现地检疫用。玻板凝集反应具有许多试管凝集反应所缺少的优点:操作简便,易推广:不需实验室设备,可以在牧场及田间操作;仅用10—1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得出结果(试管凝集反应需28小时以上);敏感性也较试管法高。因此很多文献对(?)种诊断方法给予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前,应用虎红平板试验诊断家畜布氏菌病的报告不少,公认虎红平板试验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和稳定等优点,据称其检出率优于试管凝集反应。但我国现行动物检疫规程,则以试管凝集反应作为牲畜布氏菌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探讨虎红平板试验在诊断绵羊布病的实用意义,我们于八一年九一十一月间,在兴海县唐乃亥公社沙那地区,作了试验。现将试验方法、结果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诊断兔支气管败血性博代氏菌病,主要应用病原微生物分离及血清凝集反应试验。这些方法虽然是准确的,但是比较繁琐,抗原和血清用量比较多,反应需时间较长,检出率较低。我们在第Ⅰ报中曾通过对比实验证明,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的检出率高于平板或试管凝集反应,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为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6.
笔者等在2008年6月~2010年7月期间,对民和县10308头奶牛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出阳性病牛54头,阳性率0.524%;采用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检测奶牛10308头,查处阳性血清23份,阳性率为0.223%;采用虎红平板法和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试验,检测黄牛1267头、绵羊2351只,结果全部为阴性;布病采用细菌学试验检测奶牛流产胎儿20头份、绵羊测流产胎儿20头份,全部为阴性。从监测调查来看民和县奶牛存在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本文就"两病"监测调查、存在的隐患、问题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场自1953年以来,在蒙古羊群中即有布氏杆菌病的流行。以1954年为例,流产数占圣部姙羊的6.95%,对圣部羊支进行试管法布氏杆菌凝集反应试验的结果,检出率为18.7%。在牛方面,亦因布氏杆菌病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泌乳期奶牛布病,多因颈静脉采血时的刺激和惊扰造成奶量下降,畜主不满,影响检疫工作的开展。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两个牧场的11个分场选取850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以全乳环状反应为主,以平板凝集反应(以下简称平板)、试管凝集反应(试管)和补体结合反应(补反)为对照的布病检疫试验,藉以探讨全乳环状反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本厂制成的C·肉毒杀鼠素冻干剂,于1990年进行不同温度的贮存保质期试验。试验结果:贮存在2~8℃室温中,保质期可达30个月,贮存在5~19℃室温中,保质期可达18个月,贮存在25℃温箱中,保质期可达6个月,贮存在30℃温箱中,保质期可达5个月,贮存在37℃温室中,保质期可达4个月,证明此剂可在各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241只患布病的绵羊作了对流免疫电泳与虎红平板及血清试管凝集的比较试验,用一或几种反应的总阳性数为106。三种反应均为阳性者60只,而对流免疫电泳,虎红与试管凝集反应的阳性数分别为87,79与80。如以动物试管凝集试验滴度每毫升40免疫  相似文献   

11.
通过虎红平板凝集反应(RBRT)和试管凝集反应(SAT)方法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对于人血清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结果基本符合,两者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均为有效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可通过两种方式的结合,提高疾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菌一个可能新型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13个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玻片凝集试验中,这些菌株只与8型抗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试管凝集试验中,其代表菌株C882与8型参考菌株之间仅存在单向低度交叉凝集反应,且与1~19型中的其他18个血清型参考菌株无可见的交叉凝集反应;用C882吸收可消除8型抗血清与C882等菌株之间的交叉凝集反应,但不影响8型抗血清的同源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能力。琼扩试验中,C882与1~19型参考菌株之间不产生可见的交叉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模式表明,以C882为代表的13株细菌的热稳定抗原具有同一性。结果表明,13株待检菌株可能属于一个新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3.
试管凝集反应是诊断布氏杆菌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最早是莱特(Wright)和森普尔(Semple)在1897年从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抗布氏杆菌的凝集素,并发展了至今仍有重要诊断意义的试管凝集反应,亦称为莱特氏凝集反应。此仅应列入国家动物检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诊断抗原与日本北里研究所的诊断抗原比较试管凝集反应和平板快速凝集反应的敏感性和相特异性。三种抗原对健康猪血清均呈阴性反应;对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Ⅲ相菌抗血清均呈O不凝集性,具有相特异性;方阵滴定三种抗原的最适使用浓度,试管凝集反应均为50亿/ml,平板快速凝集反应为2500亿/ml,但自制的两种抗原均比“北研”抗原的试管K凝集价高一个滴度,平板凝集反应的敏感性也略高。对AR猪群,自制抗原比“北研”抗原的试管阳性检出率多20~21%,平板阳性检出率多17~18%。试管凝集价≥1:160的检出数多7倍,屠宰肥猪试管阳性反应与鼻甲介骨萎缩病变的符合率高14~15.8%。“北研”抗原检出为阳性而自制抗原检出为阴性的猪血清只发现一例(占阳性例的0.6%)。对Ⅰ相菌人工感染仔猪,三种抗原的试管及平板阳性检出率以及试管阳性反应与鼻甲介骨萎缩病变的符合率均相同,但试管凝集价≥1:160的检出数,自制抗原均比“北研”抗原多3倍多。两种自制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同。  相似文献   

15.
1984年6月,我们在应用血清试管凝集反应和平板凝集反应方法对莫河畜牧场的双峰驼进行布病检疫时,发现部分驼血清对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反应,而对试管凝集试验却呈现明显的前带现象(主要在小于1∶100稀释度时),改用10%盐水作血清稀释液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规程,以试管凝集反应作为牲畜布氏杆菌病(以后简称: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了寻找简便、快速、特异的方法,经过试验研究,一些国家已将虎红平板试验作为诊断牲畜布病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鸡白痢病的血清学检疫方法,通常是使用快速全血平板凝集反应和血清试管凝集反应。前者可用于快速定性,但敏感性较低;后者敏感性高,且可以测定抗体滴度。但此法操作费力费时,反应时间长,试剂和器具用量耗费多。给试验带来十分不便。为了克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和血中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检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给妊娠后期奶牛免疫,使之产生抗这两种病原的抗体,定期采血和乳,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抗体,并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说明:奶牛在未免疫情况下,只在初乳中才能检出抗体;在人工免疫情况下,在初乳和近2个月的常乳中均可检测到抗体,但乳中抗体比血中抗体低2个滴度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管凝集反应对海晏县的牦牛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共检测177份血清样品,结果检出阳性血清9份,阳性率为5.08%。  相似文献   

20.
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鹌鹑的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试管凝集试验,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样品的细菌分离结果对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鹌鹑的可靠性。试验中以1×10 ̄(10)CFV的肠炎沙门氏菌培养物经口接种健康鹌鹑,然后以不同的时间间隔采取泄殖腔拭子、粪便和血清进行细菌分离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鹌鹑呈间歇排菌,而且排菌主要集中在感染的早期阶段,随后排菌率下降。所以,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样品在感染的早期分离率高,随后分离率下降,细菌分离结果不能说明鹌鹑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状态,为提高细菌分离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多次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凝集反应中,鸡白痢沙门氏菌‘O’抗原的凝集反应滴度比肠炎沙门氏菌‘O’和‘H’抗原更一致、敏感、持续时间长,与肠炎沙门氏菌‘H’抗原结合时,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鹌鹑,尤其是过去感染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血清学和细菌学试验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诊断的可靠性。本试验为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鹌鹑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