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安徽省科委同意下达的中国名茶研究课题,于一九八○年七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在安徽农学院召开了课题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技大学八系、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和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等单位的代表。会议期间,到会代表与来自广东、湖北、江西、上海和安徽等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回顾了我国茶叶生产的悠久历史,畅谈了目前茶叶生产的大好形势,会评了全国各地提供的三十多种名茶样品,(附表)并进行了座谈讨论。  相似文献   

2.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一九八二年六月九日至十六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国名茶评选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安徽、浙江、等十三个产茶省自治区和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省等销区代表,还有商业部科技局,科研院校等单位也派人员出席了会议,共53人。会议认为:这是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名茶评选会,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名茶传统采制技术,交流经验,共同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以抓好名茶生产品质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茶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由省农牧渔业厅农业局和省茶业学会共同主持召开的安徽省新名茶和良种茶审评会议,于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合肥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新名茶和良种茶产地的同志;还特地邀请了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和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安农茶业系、屯溪茶校、省茶叶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会议的还有报社、电台的同志,共三十多人。  相似文献   

4.
为了传达贯彻农牧渔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茶叶学会84年11月在宜昌召开的“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协作研讨会精神,省农牧渔业厅于85年3月18J3日至22日在霍山县召开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及名茶生产现场会,出席会议的有产茶地、市、名茶产茶县及科研、院校的代表共35人。会议通过现场参观、座谈讨论、切磋技术取得了  相似文献   

5.
祁门主要气象因子与“祁红”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红”系我国外销茶叶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名茶,其品质之所以优异,是与祁门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其中气象因子在形成茶叶品质过程中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被载入世界科技名人录的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年近八十,老当益壮,除了从事大量闻名中外的专业论著和教研工作以外,还不辞辛劳,经常奔走各地,考察研究。为了中国名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延续,去年老专家完成了全国各主要名茶电视教学录像。今年四月上旬又从江苏碧螺春名茶产区,来到革命根据地皖南山区的泾县,涌溪火青名茶产地进行电视教学录像,亲临现场,实地考证生态环境和精细的采、制、管工艺技术。四月中旬,陈老又深入群山环抱、道路崎岖偏僻的深山区宁国县济川乡  相似文献   

7.
为期三天的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于5月10日在杭州浙江展览馆落下帷幕。 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分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与成千上万的杭州市民一道兴致勃勃地参观名茶展览,观看茶艺表演。 本次博览会由全国农业展览馆、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省茶叶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家茶叶生产单位、300多种名茶参加了展览。浙江省名茶成为博览会主角,西湖龙井、松阳银毫、龙谷丽人、越乡龙井、会稽龙井、天台山云雾茶等名茶荣获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城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繁荣。茶叶生产也不例外,国务院于1984年下达国发《74》号文件以后,茶叶流通和销售实行放开,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叶市场繁荣。首先,我国各地优厚自然条件下的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各地名茶的恢复和新名茶创制,尤如雨后春笋。全国各茶区创制的新名茶不下百余种。安徽宁国黄花云尖这朵名茶鲜花,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下开放的。宁国黄花云尖名茶是由宁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宁国猪耳种的茶树芽叶制成的,猪耳  相似文献   

9.
皖浙闽三省是我国主要产茶省,茶叶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而且茶叶品质色、香、味、形兼优,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茶”也比较多。一种名茶的产生,固然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采制技术有密切关系。但是,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产生名茶的基础。而生态环境中,气候又是主要的因素。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对皖浙闽三省主要名茶的气候生态作了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龚永新 《贵州茶叶》2008,36(1):32-34
三峡是我国著名荼区,不仅是由于产茶历史悠久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它历史名荼资源丰富的缘故。历史上,随着三峡各地各类名茶的形成与发展,人们以不同形式留下了对名茶环境、生产、名茶品饮的描述或赞美,对这些描述与赞美进行拓展性理解,往往给人们以其强烈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这次会议是在安徽省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省科委主持召开的。到会的72位代表来自11个省的名茶产区,其中有教授、付教授、讲师、助理研究员、农艺师、工程师和省、地、县各级专业领导同志等。参加会议的还有:商业部食品卫生检测所、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农牧渔业厅、省高教局、省科委情报所、省茶叶公司、安徽省电台和安徽日报社等单位的同志。他们不顾洪水的困扰,在紧张繁忙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会议,象这样较大规模的“名茶”会议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2.
由我国茶业界知名老前辈,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率领的我国名茶电视教学录相组一行七人,于3月3号至7号专程来到我国江南名城苏州市。在苏之际,老教授进一步论证与调查了碧螺春茶的生产历史,现状和将来,亲自登山录制了碧螺春茶的采摘、加工、包装和名茶产地的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13.
名茶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同水的关系非常密切,好茶必须用好水冲泡,才能显出优异的品质,发挥色香味的独特风格。1祖国多名山,名山产名茶祖国名茶,历史悠久,产地辽阔,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在世界茶叶史上创造了丰功伟绩,写下了不朽篇章,打开茶叶史料,看看名茶名录,就仿佛进...  相似文献   

14.
地方名茶必须具有名茶独特的风格,形质兼美,色、香、味三者俱臻上乘的品质特征。目前我国生产名茶大约四十余种,其中我省正式生产收购的有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石溪毛峰、齐山毛尖、径县火青、休宁松罗、六安茗片、敬亭绿雪、霍山黄芽、祁门礼茶等。属于绿茶类名茶,基本上都具备“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大特点。因此,挖掘和扩大的地方名茶要达到以上四大品质特征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云 《茶业通报》1993,15(2):31-33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优茶日益走俏,需求量呈趋长之势。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名茶开发和生产如雨后春笋。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名茶品种由以前的几个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个,产区由几个县扩大到30多个县,名优茶产量1990年达到4250吨,其中高档名优茶达560吨,比1982年的0.50吨增长数百倍。然而,我国名茶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有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亦有销售、流通方面的问题。为使我国名茶得以进一步发展,增加茶叶经济收入,有必要就这些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6.
詹罗九 《茶业通报》2005,27(4):183-183
由安徽省商业协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等八家单位在合肥市科技馆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国(安徽)首届茶产业博览会,评选出了“安徽十大品牌名茶”,揭晓和颁奖大会于2005年6月24日在安徽省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次活动面向省市县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茶产业协会。参评名茶必须是批量生产的安徽历史名茶和已有多年生产历史的创新名茶。产品必须有茶名、级别、注册商标、条码、产品标准、生产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企业各类认证、获奖、市场销售等资料。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不排名次,…  相似文献   

17.
在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和中国茶叶学会共同召开的南京全国名茶展评会上,我省近几年新创的黄花云尖、天柱剑毫,岳西翠兰评为全国名茶,泾县特尖被评力优质茶。这次会议是近几年来,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茶优质茶市场紧俏的情况下,为了搞好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名优特产品生产的发展,适应市场需要召开的,参加展评的茶样,是十六个省、市经过县、地、省层层筛选的。送全国共七十六个,反复评定出全国部级名茶十一个,安徽占三个,部级优质茶十六个,安徽占一个。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茶叶流通的放开,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各地群众性的名茶生产也欣欣向荣,美不胜收。当前,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增加生产传统名茶和研制试产新名茶,其势是并驾齐驱。笔者仅就当前研制新名茶的几个问题提出抛砖引玉之见。  相似文献   

19.
胡多 《茶业通报》1998,20(2):28-29
近几年,我县的名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今年名茶产量为801t,产值达3756.2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9.3%,与茶叶产销政策改革之初的1994年相比,名茶产量增加292.2t,增产96%,产值增加2353.2万元,增长167.7%。名茶生产的崛起,使我县茶叶经济重现辉煌。这其中,名茶机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1机制名茶现状我县机制名茶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全县只有少量的名茶机制设备,机型以大型成套名茶炒制机为主,一般每套机械包括杀青、理条、整形等若干单机,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价格较贵,难以在全县推…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1993年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三届二次(扩大)会议于1993年4月26日至27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审定通过了农作物新品种23个:春小麦新品种4个:陇核1号、陇核2号和陇春8139均系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会宁16号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