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镇保护建设是当前国内一项重要工程,而多数国内古镇是处于非有效保护状态,尤其是在古镇的空间结构保护上表现出软弱性。正因如此,本文以贵州青岩古镇为调查对象,研究其在文化结构、物质环境结构、功能结构三个空间结构上的保护性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可达性和公共性是步行空间网络在传统聚落空间中的两个重要基本特征。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以步行为主导的湖南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寨市古镇公共空间进行网络抽象建模和量化分析,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寨市古镇公共空间存在集聚发展的公共核并整体呈现"核心-层级"结构,公共空间层次丰富。本研究为寨市古镇公共空间的空间更新及其文旅融合传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姜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20-2821,2917
通过对川南传统古镇罗城镇进行现场调研,对古镇现有资源与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罗城古镇的基本情况和保护价值,分析了古镇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认为古镇风貌与环境破坏严重、古镇建筑毁坏严重、缺乏保护资金,并且关于古镇保护的宣传不到位。针对以上问题,就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重点在于进行合理的保护与规划,调整古镇功能结构,重视保留古镇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加强和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以期促进川南传统古镇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发展影响下的古镇空间经历着“地方传统保护”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冲突与融合。以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广西黄姚古镇文化旅游空间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多元主体对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影响下古镇的文化空间呈现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混合文化嵌套并存的结构类型,同时经历文化空间实践—文化空间表征—再现文化空间等生产历程;旅游主管部门、游客、外来经营者及本地居民等主体对古镇的文化空间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草市古镇典型的山水型山乡古镇风貌,至今保存较好。其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优越,地域文化底蕴丰厚,交通区位条件根本改观。并具有山水洲镇等景观要素浑然一体,古镇、古庙、古林、古井、古码头各具神韵,历史古老、民俗古朴等旅游资源特征。对草市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的地理环境背景、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通过对锦江古镇建成环境的调查研究,对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对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抓手,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载体。栟茶古镇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创新融入古镇4.0理念,打造"古镇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微型度假"四位一体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其"古镇+"特色发展体系,转换现有的古镇资源与产业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为如东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平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18-4720,4743
对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组织形态、构成元素、空间尺度以及构成法则等内容展开调查与分析,解析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整体格局和组织形式;并从外部开放型景观空间、内部围合型景观空间、内外过渡型景观空间3个角度探讨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各构成因素;在分析仙市古镇聚落街巷空间尺度问题时,介绍了影响街巷空间及建筑尺度的因素,计算了仙市古镇主要街道空间尺度及其建筑比例;最后从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仙市古镇聚落街道景观构成法则.由此可知,仙市古镇聚落无论是在整体空间的组织还是局部空间的设计方面,都较为全面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及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旅游爱好者。结合磁器口古镇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对现阶段该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南古镇旅游业深度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南古镇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古镇旅游业的综合效益不高。要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使古镇旅游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实现古镇旅游的深度发展。文章从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出发,分析了江南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深度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江南古镇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南水乡古镇符号景观元素的系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58-18261
从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江南水乡古镇符号景观元素体系的构成类型及其对于形成江南水乡古镇整体旅游形象的作用,并对其在我国当前景观建设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统聚落空间是承载聚落居民各类活动的主要载体,从人的行为活动分析古镇空间形态有利于掌握空间的社会属性与功能属性。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研,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嵩口古镇空间的形成背景。其次,结合嵩口古镇的空间布局,引入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通过软件运算的关系图解和定量描述,从集成度(整体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和可理解度层面,对嵩口古镇整体空间结构、古民居布局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嵩口古镇空间形态的保护性发展策略,即重点保护古镇核心区,发挥文脉源的核心影响力;综合与重点规划相结合,提高古镇辨识度;适度开发古镇周边用地,促进古镇景观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3.
对鲁史古镇传统街巷空间从组织形态、景观结构基本要素2个主要内容展开调查和分析。组织形态从宏观方面解析了鲁史古镇传统街巷景观空间的空间格局和组织形式;从"点、线、面"3个微观景观形态入手,探讨了鲁史古镇景观空间的各构成因素,分析了街、巷、广场等微观因子的空间尺度。通过分析初步提出保护古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春腊  刘沛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58-10361
通过总结低碳博物馆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现状,以湘西王村古镇为例,在分析其传统聚落资源特色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低碳博物馆理念运用到王村古镇的旅游开发及规划当中,并探讨了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的开发思路和重点,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型传统聚落资源保护、旅游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以期为湖南及其他省份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窑湾古镇     
如果徐州是一本书,那么窑湾古镇无疑称得上是书中最精彩的一页。去年六月下旬,第26届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年会暨“杂文作家看徐州、澄蓝杂文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笔者作为与会代表,造访了苏北明珠——窑湾古镇,真叫人叹为观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苏北古镇,竟可与苏南名镇周庄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昭平县东北部。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1995年,黄姚古镇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尚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并以“梦境家园”的“小桂林”而享誉内外。中洞孔明岩、吊岩、风窟和界塘出气岩等一批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方璐  胡希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94-1398
在阐述古镇水文化及古镇水景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靖港古镇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靖港古镇水景营造的主题——“水之兴、水之殇、水之暮”,并从古镇水景的整体布局和细部设计两个层面对靖港古镇水景进行概念设计,以期为靖港古镇的保护与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 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部,距北碚城区46公里、重庆市中心70公里、重庆江北机场57公里。偏岩古镇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2002年被重庆市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9.
汝小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168-170,226
根据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了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了古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吴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从古镇保护、文化旅游、古镇管理体制、多样化发展、营造古镇经济圈等多个角度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吊脚校是重庆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又最具地方特色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丈化特征。笔者以重庆中山古镇吊脚楼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起源、建筑形态、结构体系、材料等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为重庆现代山地建筑的建谴和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