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当地人称之谓“怪病”.截止到8月20日,这种“怪病”已造成38人死亡.据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处7月25日联合通报: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了以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关专家初步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病死猪.病例呈散状分布,未发现人传人现象.卫生部、农业部8月21日发布四川省猪链球菌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疫情追踪     
《中国动物保健》2005,(8):19-19
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了以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关专家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病死猪。  相似文献   

3.
石敏 《中国动物检疫》2005,22(11):16-17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了以人急性发病、高热、伴有头痛,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小常识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人体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发病初期均出现高热、全身不适、眩晕。临床上主要分为2个类型,即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败血症型常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表现为起病急,多为突起高热,肢体远端出现淤点、淤斑,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査两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了解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方法通过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史、査阅病历等方法进行调査,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名患者均有生猪肉接触史,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伴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C反应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无菌体液标本细菌培养均发现猪链球菌。结论该两例病例为散发病例,相互间不存在流行病学联系。传染源为被猪链球菌感染的猪;传播途径与直接接触猪肉有关。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能够引发人脑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随着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增多,并出现小范围暴发趋势,人们对猪链球菌致病机制的重视度明显增加。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大量毒力因子被检测出来,部分毒力因子已明确被证实参与猪链球菌感染与发病过程。论文主要论述猪链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参与猪链球菌定植、传播、致病过程的毒力因子,并重点讨论了相关毒力因子在对应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尝试将毒力因子与致病机制相结合进行分析。通过总结毒力因子与致病机制的相关性,为猪链球菌具体致病机制的研究及猪链球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5日我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处联合通报,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了以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以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病例呈散状分布。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关专家初步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食用病死猪。人感染该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平均潜伏期为2.3d。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2型仔猪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弱毒与猪链球菌2型协同感染仔猪的方式,建立动物感染模型,结果协同感染组试验仔猪均死亡,PRRS弱毒、猪链球菌攻毒组及空白对照组仔猪均存活.结果表明,PRRS弱毒可增强猪链球菌2型对猪的易感性.将建立的动物感染模型用于猪链球菌灭活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猪链球菌2型)的效力检验,结果灭活苗可以保护PRRSV与链球菌的协同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猪链球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之一,对全球的养猪业及人类健康均具有重大的影响。猪链球菌感染猪和人后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脑膜炎、败血病、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肺炎。在某些人类病例中,由于该细菌感染引起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具有人畜共患的特点.此外,该病发病类型较多,病症较为复杂,诊断难度较大,而误诊则会导致病情延误,引起病情恶化或死亡.我国于1990年在广东首次发现猪链球菌病,之后在江苏、四川等省份都爆发过严重的猪链球菌病.我国多次发生的猪链球菌菌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人员感染,甚至是人员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5):161-162
<正>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主要导致猪的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败血症、流产、多发性浆膜炎和支气管肺炎和人的急性脑膜炎、感染性中毒休克综合征等疾病,对养猪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按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猪链球菌可分成33个血清型,毒力最强的依次为2型、1型、9型和7型,感染人的主要是2型。我国于1990年首次在广东发现猪链球菌2型(SS2);其后,江苏省(1998年)、四川(2005年)等地发生的SS2感染人事件引  相似文献   

12.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人和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发病.由于链球菌的血清群繁多,其感染宿主和致病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也多种多样,其中引起猪链球菌病的有A、B、C、D、E、F、G、H、K、L、M、N、O、P、Q、R、S、T、U等19个血型群,C群链球菌引起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危害大,D、E、L、M、S、S及T群猪链球菌均对猪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近年来,由D群的2型猪链球菌引起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比较常见,成为新的疫情来源.由于该群猪链球菌感染人的情况很少出现,广大群众对其危害和防控知识了解不够,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以至宰杀和食用病死猪,引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尤其是6月24日以来,四川省资阳市、内江等地连续发生人-猪链球菌感染病例,成为有文献记载以来由猪链球菌感染人发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或什么途径导致猪链球菌感染人?为什么疫情这么严重?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提出作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猪链球菌病种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且多为混合感染,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曾多次发现猪链球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例,现报告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胜  韦国安 《兽医导刊》2016,(4):143-144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给养猪业和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国内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同时也威胁到人群的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猪链球菌病的症状和解剖变化,猪链球菌病的诊断方法,并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对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治疗和控制猪链球菌病,本文通过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及溶血试验等筛选针对猪链球菌溶血素(Suilysin,SLY)的抑制剂,研究发现较低浓度的黄芩提取物对猪链球菌几乎没有抗菌活性,但可以显著抑制猪链球菌SLY所诱导的溶血活性;并且黄芩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猪链球菌感染所引发的细胞损伤;此外,体内研究发现,黄芩提取物可降低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SLY的生物活性而在猪链球菌感染中发挥治疗作用,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先导复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猪场链球菌感染的风险,降低猪链球菌发病率。我们对猪链球菌感染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引入HACCP理念,绘制了猪场猪链球菌感染的流程图,识别出猪场猪链球菌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关键控制点(CCP-like),即隐性带菌猪、混群饲养、精液、蓝耳病、伪狂犬及PCV-2型感染等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疫苗免疫、药物预防。针对各关键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为猪链球菌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下旬以来在四川省资阳市、内江市发生的夺命"怪病"元凶已经锁定: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关专家初步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与猪副嗜血杆菌临床症状都表现出关节炎、 跛行,两种疫病混合感染病例少见,但混合感染后往往发病率、 死亡率提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因此对这两种疫病混合感染的诊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洞口县首例猪链球菌与猪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了诊疗,其猪场存栏459头,发病率24.6%,死亡率21.2%;用大量抗菌素治疗97头,治愈87头,治愈率89.7%;疫情损失8万元以上.笔者对猪链球菌病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于海莉 《兽医导刊》2016,(24):158-159
猪链球菌病是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能引起猪只发病的主要是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同时还可引起相关人员的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中越边境地区防控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有效模式,试验选取3个猪场作为猪链球菌病免疫场和非免疫场,运用PCR和ELISA方法评估猪场免疫防控猪链球菌2型的效果,即选择边境地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作为猪链球菌2型免疫示范区,对猪群接种猪链球菌2型疫苗后监测屠宰场和免疫场的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以及通过培训等方式对普通群众和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普及猪链球菌病防控知识,并调查了免疫示范区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情况。结果表明:免疫场猪群在免疫猪链球菌2型疫苗2次后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能极显著降低猪链球菌的感染率(P<0.01)。2016—2020年免疫示范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平均密度达到73.24%,免疫场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合格率为93.37%。3个县(市)实行免疫后,连续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数为0。说明在猪场进行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能有效阻止猪群感染猪链球菌;在中越边境建设猪链球菌免疫示范区,通过加强疫苗免疫、抗体监测及防控培训切断了猪链球菌传人的途径,实现了人员零感染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