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详细地分析了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揭示了该区具有发展优质高产茶叶的气候环境,阐明了茶树品种的气候适应性及优化布局,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武陵黔东北,境内山峦叠嶂,溪水飞瀑流泉,气候温和,土地资源丰富,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自然气候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茶叶发展,特别是2007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意见》的文件精神,把茶叶发展列入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  相似文献   

3.
四川位于北纬26-34°、东经97~110°,幅员辽阔,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酸性土,许多地方适宜茶树生长。全省各地、市、州有120多个县生产茶叶,茶叶产业发展相当快,茶园面积达173333hm2,产值21亿元,茶叶已成为四川宜茶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省委、省政府也将茶叶产业列为四川优势特色产业之首。近年来,四川茶区缺水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冬旱和春旱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健 《耕作与栽培》1999,(5):13-13,3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面,平均海拔1000m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酸性黄壤分布面积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香高味浓,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政府也十分重视,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全省继烤烟、油菜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作物支柱产业。70年代我省茶叶是大发展时期,面积达3.62万hm2,80年代下降为2.83万hm2,90年代以来又开始大发展,目前达4.24万hm2,比80年增加1.4万hm2,年产量1.65万t,比80年代仅上升0.59万t,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落较大,效益不够…  相似文献   

5.
安徽茶树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茶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茶树生长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发展茶叶生产。作者在原六十年代初期,研究安徽茶区气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安徽地区茶树气候区划,用以揭示安徽各地种植茶树的有利、不利条件,并对茶叶产量、质量影响的程度等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北方无公害大棚茶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北气候的差异,使北方茶叶生长期短,产量低,经济效益也较低。但是根据北方茶区气候的特点,充分利用北方日照长,生产绿茶品质优的优势。通过采用冬暖式大棚生产技术,提早茶叶开采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北方茶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贵州发展名优茶全程清洁化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茶叶清洁化生产的技术要求,对贵州发展全程清洁化生产进行了思考:一是发展清洁化茶叶生产基地;二是发展清洁化茶叶加工;三是发展清洁化茶叶包装;四是做好茶叶清洁贮运与营销。全程清洁化生产涵盖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只有在抓住了茶叶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贮运流通等诸多关键环节,优化和营造良好的茶叶加工内外环境,引进先进设备,集成和组装精细的加工技术与包装技术,才能逐步实现名优茶全程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霍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秦汉时期开始茶叶的种植。“霍山黄芽”起源于唐朝,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笔者针对霍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强基地生产提升质量安全,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加强茶叶品牌宣传,发展茶业新业态等思路,以期促进霍山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场地处闽西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足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但雨量多集中在2~5月份,秋季往往干旱少雨,严重影响茶叶生长。缺少灌溉条件与喷灌设备的地方,如何能克服不利因素,夺取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作者在1998年8月气温持续28℃~35...  相似文献   

10.
李燕 《茶业通报》1998,20(3):43-44
农业产业化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和增加农民收人为目的,是把农业建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和农科教紧密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效农业。茶叶产业化也不例外,就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直接进人市场,使其成为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商品,是茶叶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的客观要求。霍山地处皖西,大别山北坡,是典型山区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云雾大,具有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霍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最老的北方茶区。茶叶历来是全县主要…  相似文献   

11.
舒茶镇茶叶优势与发展对策夏熙华(舒城县舒茶镇农技站231300)一、茶叶优势舒茶镇位于舒城县东南,东临庐江,南接桐城,地处沿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茶树生长,自古以来素有“茶乡”之称誉。交通便捷。也曾是毛主席亲临视察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张顺福 《贵州茶叶》2005,33(4):28-32
茶叶生产在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茶叶生产一直处在零星种植的半自然状态,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县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在茶叶名优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我县各级领导和广大茶农,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开发本地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叶生产的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茶产业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西藏茶产业的发展对调整边疆地区产业结构、改善藏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林芝市墨脱县作为西藏自治区茶叶生产的新发展地区,对藏区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如今,茶叶生产已成为墨脱的主导产业。文章通过介绍墨脱县地理气候条件、茶叶生产概况,结合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总结墨脱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发展中出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茶园管理欠缺、加工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品牌宣传、茶旅融合、引进科技人才、加快茶叶加工工艺探索以及提高科技贡献率等建议,以期推动墨脱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卫兵 《茶业通报》2002,24(4):26-27
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植被好,污染少,土壤酸性。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合茶树生长,所产茶叶品质十分优异,是发展名优茶生产的好地方。据考证,早在唐代中期岳西就开始了茶树人工栽培,其历史可追溯到十六世纪以前,但大面积栽培是在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后,全国名茶“岳西翠兰”、“岳西翠尖”的创制及制做技术的普及推广,极大促进了岳西茶叶生产的发展。据统计全县茶园面积4266.7hm2,年产干茶1400t,产值3000万元,平均亩产值468元。采摘面积占64.6%,达273…  相似文献   

15.
黄山市发展有机茶的优势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忠 《茶业通报》2002,24(2):10-10
面临世界茶叶消费新趋势,黄山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为此笔者就我市生产有机茶问题谈几点认识。1我市发展有机茶优势1.1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有机茶的生态环境我市地处皖南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约有70%左右茶园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且气候湿润,降雨量达1700多mm,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茶园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这些分布于山区的茶树,基本上不受工业和人为污染,属于无公害自然茶。只要在茶园管理上实行无污染科学管理,无须进行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均可能成为有机茶,这样就为我市大规模…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总结了山东省临沂市引种茶树的过程、成果、成功经验与关键技术.5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地处北方地区的临沂市及同类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科学建园、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区田栽培、果茶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7.
程泽志 《贵州茶叶》2004,32(4):34-35
对道真县茶叶生产现状和发展进行认真调查后,认为该县荼业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问题、发展规划,以科技为先导,提高茶叶品质,才能使茶叶生产得以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析了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和加工生产潜力,提出了贵州茶叶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主要措施,通过确立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优势区域原料生产基地和地方特色茶产业,以达到加快发展贵州茶叶加工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茶树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全区各县均有种植,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茶叶品质较好,尤其是石阡县坪山公社的毛尖茶,相传是“贡茶”,久负盛名,驰名中外。然而本区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兼之茶叶品种繁多,各品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因而给茶叶生产带来一些复杂问题。因此,研究茶树及其品种的合理分布,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茶叶产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处鄂西山区的宣恩县龙洞水库区,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人民,他们祖祖辈辈生产茶叶。这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山上林木葱郁,山下碧波环绕,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茶树都生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丛山峻岭之中,又是我国著名的富硒土带,所以茶叶品质十分优异。这里多年来虽然过去有过“贡茶”,但是至今没有名茶生产。为了提高茶叶生产水平,使库区群众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县政府决定以发展茶叶生产为龙头,聘请安徽农业大学段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