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9,(4):150-151
3抓住机遇,重振我省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内外贸3.1从战略角度出发,明确茶产业发展的定位 首先要坚持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为宗旨,以实现助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进一步明确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好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举措定位等;其次要明确茶叶产业走什么样的特色之路;第三要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培育出茶叶产业的品牌:第四要引领好茶叶消费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贵州茶叶》2005,33(1):40-40
十一月初冬,在遵义茶叶批发市场——茶叶街即将开业之际,遵义市茶叶学会第六届三次理事代表座谈会于11月23日在遵义市开发区罗庄胜利召开。会议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茶业发展要求,狠抓无公害茶茶园基地建设,提高茶叶产质量,加快市场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和产品营销力度的前提下,共同商讨遵义茶业发展大计为主题,学会统一认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共谋黔北茶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茶叶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产品出口贸易的绿色壁垒日益森严,使茶叶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系统分析我县茶叶产业现状,探讨我县茶叶产业今后发展思路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无公害茶叶面貌落后的矛盾分析,找出贵州无公害茶叶发晨的切入点。提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才是本省茶叶行业逐步走出困境而又可以走持续发展道路的论点。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种植、加工等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调整好企业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才能使贵州无公害茶叶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饶江 《贵州茶叶》2006,34(4):32-32,36
当前湄潭茶叶产品的开发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以针茶和翠片为主。并逐步向新产品开发过渡。而新产品的开发要求严格的工艺标准,规范性的生产,规模化的加工,组织化程度高的适制性茶园。湄潭茶叶要做强做大,应采取有力的工作措施,从培植规模化茶园,规模性茶叶加工企业入手,围绕优势主导产品即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进行开发,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初级形态的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俊 《茶业通报》1999,21(4):35-36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茶叶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茶叶市场形成了由卖方向买方的转移,新型市场行为决定着茶业需以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之相适应。在茶区农村,由于小农经济体制的束缚,种植、加工与销售三环节顾此失彼,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常呈结构性矛盾;品牌经济与分散经营不相协调,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机械化生产的巨大潜力受到严重制约……。因此茶业的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彻底变革传统的生产手段、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源、资金与技…  相似文献   

7.
王剑亮 《茶业通报》2009,(3):134-135
茶叶制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类食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制品的卫生与安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已制定了严格的卫生与安全标准,限制有害物质超标的茶叶制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将茶叶制品列入了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范围,并要求生产企业对其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进行召回。为确保茶叶制品的安全性和对问题产品的有效召回,需要其生产企业能够进行无疏漏的产品溯源。  相似文献   

8.
茶叶包装与生产、流通和消费华铁民(安徽农业大学)茶叶包装在其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中,均有其重要的作用.在生产领域中,茶叶包装为保护茶叶的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在流通和消费领域中,茶叶包装是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保护产品、促进销售和方...  相似文献   

9.
陶德臣 《贵州茶叶》2009,37(4):31-34
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至迟到西汉时期,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茶叶市场。茶叶区域市场的产生,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表现为拓展茶叶产地,增加茶叶产量,改进种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丰富茶叶品种;刺激了茶叶消费需求,这种刺激作用主要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搞活了茶叶流通环节。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继金  叶以青 《贵州茶叶》2006,34(3):32-33,36
初制茶厂是将茶树鲜叶原料转变成茶叶产品的加工场所,其环境条件、厂房设备、加工过程等状况如何,对茶叶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行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头”和关口。在茶叶生产实践中,除了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叶标准,掊育和管理茶园外,把长期处于农副产品粗放加工型的茶叶初制加工,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本文结合全县“两品一标”工作进行现状研究,提出了镇巴茶叶开展“两品一标”的工作目标、思路及措施。一是要强化宣传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两品一标”从业人员的认知和能力;二是要加大“两品一标”扶持力度;三是要逐步实现规模茶企绿色认证全覆盖;四是要有序引导茶企开展有机认证;五是要做靓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镇巴毛尖”,打造镇巴茶产业个性化品牌。最终以茶叶“两品一标”为抓手,实现镇巴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岳静 《茶业通报》1998,20(4):28-29
近几年来传统的茶叶生产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专业化与社会化等方面的矛盾,使我国茶叶产销渐入困境。要解决茶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转变,逐步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是:依靠政策、科技、资金投入、市场发展、提高茶叶质量、选择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1茶业产业化的有效模式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广大茶农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茶农自主决策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13.
程泽志 《贵州茶叶》2004,32(4):34-35
对道真县茶叶生产现状和发展进行认真调查后,认为该县荼业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问题、发展规划,以科技为先导,提高茶叶品质,才能使茶叶生产得以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信成源饲料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各类饲料加工机械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以研究高新技术产品为立业之本,开发适合饲料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以诚信服务用户为经营之本,致力创造用户满意的名牌产品;以产品质量开拓市场、求生存、求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先导,满足社会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5.
贵州发展名优茶全程清洁化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茶叶清洁化生产的技术要求,对贵州发展全程清洁化生产进行了思考:一是发展清洁化茶叶生产基地;二是发展清洁化茶叶加工;三是发展清洁化茶叶包装;四是做好茶叶清洁贮运与营销。全程清洁化生产涵盖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只有在抓住了茶叶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贮运流通等诸多关键环节,优化和营造良好的茶叶加工内外环境,引进先进设备,集成和组装精细的加工技术与包装技术,才能逐步实现名优茶全程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包伟华 《茶业通报》1998,20(2):35-36
我区茶叶第一乡镇--牌楼镇位于贵池市西南50Km处,是我区出口红茶重要的产地,1997年,全镇茶叶产量居全区产茶乡镇之首,总产625t,其中绿茶250t,红茶375t,产值近千万元,茶叶税收可突破100万元。几年来,该镇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围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兴产业、抓龙头、建市场、带基地,实现了农民人均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走上了茶叶产业化发展之路。1依托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牌楼镇是个山、丘并存的乡镇,茶园面积933.3Km2,粮食面积1200Km2,茶粮面积比例1:1.2。茶叶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山区许多农民祖祖辈辈依…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不仅仅对人们的健康饮茶有着重要的保障,对我市的经济发展、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提升也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钱敬智 《茶业通报》2011,(4):189-192
茶产业的发展涉及生产技术应用、生产资料供应、茶叶产品营销三要素。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茶场、茶农户如能应用好生产技术,茶叶质量必然提高;高质量的产品才能畅销、高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效益好即可扩大再生产,促进下一个生产周期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带动生资企业生产更好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如此形成产供销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陈东灵 《贵州茶叶》2009,37(3):32-34
本文首先祥述了茶叶的产品特性,其次从消费者对茶叶知识的匮乏、了解茶叶的渠道、消费者个人偏好、绿色健康消费为主、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选购茶叶地点、消费体验及老龄人消费茶叶八个方面分析了茶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0.
幸育毅 《贵州茶叶》2004,32(3):8-12,19
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通过各级茶叶管理部门、茶叶企业、茶农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改变观念,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和发展名优茶,加大茶园基地建设,加快茶叶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