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4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作为指标,研究内生菌XG-1对西瓜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为阐明XG-1的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内生菌XG-1菌悬液处理后,西瓜苗叶片的PAL、POD、PPO及CAT活性均高于清水对照。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 niveum,FON)的叶片,PAL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第10天出现2次高峰,分别比对照增加1.86倍和1.52倍;POD和PPO活性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分别比对照提高52.6%和57.1%;CAT活性在第5天时达到最高峰,比对照提高56.4%。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枯萎病菌FON后,西瓜苗叶片的MDA含量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第4天时达到最低值,比对照下降33.1%。由此可见,诱导抗病性是菌株XG-1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品种鲁白15、M36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大白菜在不同氮素形态下与抗病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鲁白15对氮素形态比较敏感,M36对氮素形态不敏感;且两品种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下较有规律性,酰胺态氮处理中间稍有波动。在铵态氮处理条件下,鲁白15叶柄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硝态氮处理;叶片中MDA含量、POD、PPO活性与叶柄中的趋势一致,而S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则与叶柄中的相反。对于M36而言,硝态氮处理的叶片中SOD、POD、PPO活性以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铵态氮处理,叶柄中SOD、P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与叶片中的趋势一致,而MDA含量、PPO活性则与之相反。综合来看,不论在何种氮素形态下,鲁白15和M36叶片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都高于叶柄中。  相似文献   

3.
 对观赏羽扇豆尖塔和奖品离体培养生根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3种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尖塔和奖品的POD活性均出现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致,在培养后第5天;第2个高峰,奖品出现在第15天,比尖塔早5d。IAAO活性和PPO活性发展趋势相反。培养后,两个品种的IAAO活性呈现“升高〖FY(*2〗〖FY)〗降低”的趋势;PPO活性呈现“降低〖FY(*2〗〖FY)〗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研究还认为观赏羽扇豆离体培养生根过程可分为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表达期和不定根伸长期3个时期。根原基诱导期,POD和IAAO活性升高有利于根原基诱导。不定根表达期和伸长期,POD和IAAO活性下降,PPO活性和可溶蛋白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葫芦防除剂“杀草克乐”对水葫芦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常植株为对照,研究喷施防除剂"杀草克乐"后,水葫芦植株的几个重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喷施适量药剂7d后,水塘中的水葫芦植株的叶片和根系生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生长旺盛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和根部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但生长旺盛叶片中的MDA含量和各生长部位的可溶糖含量皆显著提高,叶片、根系的SOD酶及植株中POD和PPO酶活性都相应地提高,根系PAL酶活性明显地被抑制,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叶片PPO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对烤烟叶片膜脂过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对河南南阳烤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烤烟烟叶成熟度的加深,SOD、POD、PPO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总体上则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在不同的成熟期,各种酶活性出现的峰值不同,中上部叶PPO活性的峰值出现在成熟档次,下部叶PPO活性的峰值出现在尚熟档次;而POD活性和SOD活性的峰值在中上部叶中分别出现在欠熟档次和尚熟档次。(2)PPO、SOD、POD活性从未熟至成熟均表现出中上部叶活性大于下部叶,在尚熟-成熟阶段下部叶SOD、POD和PPO活性急剧下降。综合评价认为,下部叶应在尚熟-成熟阶段采收,中上部叶应在成熟-过熟阶段采收。  相似文献   

6.
姬俊华  孟超敏  杨瑞先  经建颖  王祖华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56-12657,12660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小白菜的毒害机理。[方法]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Hg^2+、Al^3+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小白菜小杂56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小白菜幼苗叶片MDA含量随Hg^2+胁迫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随Al^3+胁迫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复合污染条件下小白菜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各处理小白菜叶片CAT和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Hg^2+、Al^3+单一污染条件下,POD和CAT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复合污染条件下,CAT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Hg^2+、Al^3+等重金属胁迫对小白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且重金属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烤烟品种抗黑胫病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接种黑胫病菌,研究了黑胫病菌对不同抗性烤烟品种生化酶系的影响,经测定抗病性不同烤烟品种在接菌和未接菌处理下叶片SOD、CAT、POD、PAL、PPO等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烤烟抗黑胫病菌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SOD、CAT、POD、PAL、PPO活性水平和MDA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烤烟抗黑胫病性与植物叶片中SOD、POD、MDA、PAL和PPO呈正相关,与CAT活性没有固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病菌侵染后酶活性的变化,为研究水稻细条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 LR19 和 LS19 为材料,用针刺法接种细条病菌(处理),对照则用无菌水模拟接菌。在接菌后 0、24、48、96 h 取水稻分蘖期叶片为样品,分析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接种后,LR19 处理CAT、PAL、POD、PPO、SOD 活性分别为269.36、39.61、31 677.75、106.4、2 035.44 U/g,对照分别为 195.16、33.23、21 449.75、85.67、1 139.38 U/g。LS19处理 CAT、PAL、POD、PPO、SOD 活性分别为 149.13、34.3、26 635.25、87.6、1 354.82 U/g,对照分别为 73.95、30.45、10 506.43、62.3、779.5 U/g。细条病菌侵染后,LR19 和 LS19 的 CAT、PAL、POD、PPO 和 SOD 活性均增加,且都高于 LS19;而细条病菌侵染导致 LR19 和 LS19 的 MDA 含量降低,且 LR19 总体低于 LS19。【结论】CAT、PAL、POD、PPO、SOD 活性的增强有助于提高细条病抗性,而 MDA 含量积累与细条病抗性呈负相关。这些酶活性可作为水稻细条病抗性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入侵植物水葫芦对不同酸度条件的适应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缩微实验,在网室中以pH值为3.5、5.0、7.0、9.0和11.0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水葫芦;通过测定水葫芦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不同酸度下水葫芦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培养6周的时间内,水葫芦能够在pH值3.5-11.0的Hoagland营养液中生长,具有较宽的生存pH值范围.随营养液pH值升高,水葫芦的相对生长率从6.12倍降到3.08倍.pH值在3.5-9.0之间,水葫芦株高,叶柄长度,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根长、茎长和根系活力随pH升高明显下降.生理生化分析表明,随着营养液pH升高,水葫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下降,MDA含量也略有变化,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碱性条件下,水葫芦根系的CAT、POD活性高,MDA含量也高,CAT、POD和SOD活性失衡,表明碱性条件不利于水葫芦根系中活性氧的清除,导致自由基伤害.酸性条件下,水葫芦的根系活力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碱性条件,表明水葫芦更适于酸性环境生长,这是其能够在中国南方各种水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茄子接种褐纹病菌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茄子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茄子褐纹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个不同抗病性的茄子品种接种褐纹病菌,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测定接种叶片和对照叶片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接种后抗病品种的POD、PPO、SOD及PAL活性增加幅度较大,且抗病品种POD、PPO、SOD及PAL活性峰值比感病品种高;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CAT活性在整个侵染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整个发病期内感病品种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值显著大于抗病品种。【结论】POD、PPO、SOD及PAL活性越高,品种的抗褐纹病能力越强,可作为判断茄子品种抗病性的生化指标。抗病品种的抗性物质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减轻了细胞受伤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在甘蔗生产中喷施"旱地龙"的最佳时期及浓度。[方法]采用桶栽试验,设喷施2、46、g/L"旱地龙"(A、B、C)和清水(D)4个处理。[结果]从2007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喷施"旱地龙"+1叶POD活性均高于D处理,其中处理B+1叶POD活性比其他处理高,与D差异极显著;B、C处理的+1叶PPO活性高于D处理,A处理低于D处理;D处理的+3叶PRO含量不断下降,B、C、A处理的PRO含量先升后降,且下降的幅度小于D处理;B处理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D处理。PPO酶活性的提高与PRO含量的提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6 5),MDA含量与POD活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1 3)。[结论]4 g/L"旱地龙"可作为甘蔗伸长初期的抗旱保护剂。  相似文献   

12.
以"湘早籼13号"为对照,对高产杂交早稻"株两优819"生育后期剑叶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株两优819"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慢,POD活性高,MDA含量较少;光合速率高,可溶性糖含量多,说明"株两优819"在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以两种不同抗蚜玉米(Zea mays L.)品种郑单958(抗蚜)、蠡玉16(感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三叶期受到不同密度(0、10、20、40、80头·株-1)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刺吸胁迫后,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叶绿素(Chl)、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蚜虫刺吸胁迫过程中,郑单958和蠡玉16的可溶性糖含量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且郑单958的增长幅度小于蠡玉16;两个品种幼苗Chl含量则是随着蚜虫密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蠡玉16下降变化率明显大于郑单958;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则与MD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且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郑单958的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百分率均低于蠡玉16。因此,叶绿素含量与蚜虫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与蚜虫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变化率可以作为抗蚜性的一个指标,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与玉米抗蚜性呈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蚜虫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酶活性都是增加的;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随蚜虫密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抗感蚜玉米品种苗期的酶活性与蚜虫的密度相关,且PPO、PAL起着主要保护作用;而SOD、POD、CAT只有在蚜虫密度较低的状态下才能发挥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雪松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从自由基的产生及清除探讨雪松低温伤害机理。实验对雪松低温胁迫下的丙二醛(MDA)、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叶SOD的活性明显高于黄叶的SOD活性;MDA的含量明显低于黄叶中的MDA的含量;电导率明显小于失绿叶片的电导率;低温胁迫下SOD是雪松主要的保护酶;雪松失绿叶的细胞膜的受伤害程度比较大,而绿叶的细胞膜的伤害程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15.
李健  杨昌鹏  黄虹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7-13079
[目的]研究蕉类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蕉类果实加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及香蕉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坐果后60、75、90、105、120d取样,测定果实的重量、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结果]威廉斯蕉(Musa cavendishii L.,AAA基因型)、大蕉(M.sapientum L.,ABB基因型)、鸡蕉(M.paradisiaca L.,AAB基因型)和粉蕉(M.paradisiaca L.,ABB基因型)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都相对较高,而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且同一品种中PPO活性均明显高于POD活性。[结论]蕉类生产中疏果时废弃的幼果含有较多的蕉类多酚物质。因此,若要利用蕉类果实的多酚物质,宜选用幼果作为原料。以成熟的蕉类果实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有利于酶促褐变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热激处理对蝴蝶兰组培褐变的抑制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蝴蝶兰品种Phalaenopsis amabilis BL.‘Jude Butterfly’(B3)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热激处理对蝴蝶兰叶片外植体组培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热激处理抑制蝴蝶兰组培褐变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经热激处理的蝴蝶兰叶片外植体组培褐变程度明显减轻,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说明热激处理通过降低组培叶片的PAL及PPO活性,抑制酚类物质合成及氧化,从而减少褐变产物——醌类物质的形成;另一方面,热激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主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进而减少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最终有效抑制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苍山蒜和改良蒜为材料,在蒜瓣背部进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伤害处理,定期测定芽瓣比、分化叶数、呼吸速率、IAA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单宁、还原糖和果糖含量.结果表明,下部切伤在一定时期能加速芽瓣比的增长;对分化叶数作用相似;呼吸速率的变化与芽瓣比呈正相关;IAA氧化酶活性随芽瓣比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处理高于对照,重伤高于轻伤,且与芽瓣比呈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对伤害亦很敏感,但与芽瓣比关系不密切;单宁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还原糖和果糖含量在处理后均有上升,与芽瓣比关系不密切.处理部位和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MCP、壳聚糖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设置1-MCP(2μl/L)、壳聚糖(2%)及1-MCP联合壳聚糖3个处理,以未加处理的鲜切马铃薯为对照,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MCP处理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呼吸作用,维持较高的SOD、POD活性,减少了O2-.和H2O2及MDA在体内的积累,延缓VC含量的下降,抑制PPO活性,表现出很好的贮藏效果;壳聚糖处理与1-MCP处理效果相反,但很好地抑制了鲜切马铃薯PPO活性;与对照相比,1-MCP联合壳聚糖虽有一定保鲜效果,但差异不明显。[结果]1-MCP处理鲜切马铃薯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