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区接卵测产试验表明,荻蛀茎夜蛾(Sesamia sp.)卵块密度与校正损失率之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卵块密度(x)与校正损失率(y)的回归式为(?)=0.2713x~(0.9529) r=0.9955~(**),计算经济阈值为每亩30块卵,以防治收益超过防治费用1倍计,防治标准应定为每亩60块卵,达到这个标准的田块,于卵孵始盛期喷撒25%杀虫双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研究了稻水蝇危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产量(y,kg/hm2)与田间虫口密度(x,头 /m2)、穗损失率 (x5,% )间0.01水平显著时的关系符合方程:y^=9433.965-6.6637x1-402.7469x5;产量损失(Y,kg/hm2)与田间虫口密度(x,头/m2)间关系符合下列方程 :Y^=-13.4989+6.0043x(r=0.9647**)。通径分析显示 ,穗损失率和虫口密度对产量建成直接效应最大 ,分别为-0.9218和-0.1422  相似文献   

3.
早春播娘蒿对小麦的危害损失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了鲁西平原麦区播娘蒿(Deseurainia sophia L.schur)与小麦的竞争关系,通过两年试验,得出了播娘蒿有关生物性状与小麦产量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播娘蒿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为幂函数曲线回归,即:y’=0.5226X0.6635)并求得当地生产水平下经济危害允许损失率(EIL)为2.56%,播娘蒿经济防除阈值(ET)模型:  相似文献   

4.
《植物保护学报》1966,5(1):41-49
在四川东部地区,中期测报以期距法较为实用。短期测报应按稻型、品种、移栽期、生育期以及田间蛾卵密度和卵块孵化进度进行。处于分蘗期的双季晚稻和分蘗末期的一季晚稻,亩卵块在100块以上,即可列为防治对象田,根据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确定防治次数和适期。較为簡化的防治标准是初見“新枯心”时施第一次药,以后根据卵块密度酌情再施一次,可将枯心率压低至1%以下。药剂治螟应掌握时間标准(即卵孵进度)及数量标准(卵块密度或侵入幼虫密度)职确定施药适期和次数。每亩用6%六六六1.5—2斤泼苗或撒毒土均可,但須有1—2寸的水层深度。  相似文献   

5.
麦田混生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2000年于山东农业大学实习农场对小麦田的荠菜、播娘蒿、麦瓶草等主要杂草混合生长的危害及生态经济防除阈值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麦田主要杂草持续生长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杂草密度(x)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即y=0.0077x1.6565。随着杂草密度的提高 ,单位面积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 ,穗粒数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水稻分蘖期三化螟药剂防治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粳稻分蘖期分别接入三化螟卵量100-400块/亩的试验小区,测定结果:为害株率2.26%-9.02%、减产率1.92%—6.55%。平均每个卵块存活幼虫28.75±2.44头、损失稻谷59.11±1.63g。卵块密度、存活虫量与为害丛、株率及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允许密度120-140块卵/亩,防治指标90-110块卵/亩,比原指标明显放宽。  相似文献   

7.
通过3年调查研究,初步明确在浙江温州夏秋季节斜纹夜蛾喜产卵于毛芋上,毛芋上平均卵块量为0.162块/m2,青菜上为0.04块/m2,是青菜上的4.0倍;青菜套种毛芋与青菜田(CK)相比青菜上平均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减少39.13%和52.17%;青菜田套种毛芋控制斜纹夜蛾落卵的有效距离约20 m。青菜田套种毛芋并用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效果更佳,与青菜田(CK)相比,落卵量和幼虫量平均减少73.91%和83.23%,比单用频振式杀虫灯的控害效果提高21.74%。  相似文献   

8.
通过3年调查明确,棉蚜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下的寄主植物有14科51种,棉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棉蚜蚜量()与籽棉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为=12.0854+0.0105=0.966);棉蚜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灌水、作物布局关系极为密切。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每日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25头,其3龄若虫捕食量为500头。棉区推广以调整作物结构、狠抓棉蚜越冬寄主的冬春防治,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累计示范推广2.9万hm,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皮棉222.0kg/hm,增产率为17.0%。  相似文献   

9.
稻瘿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8-1991年在广州,通过田间笼罩及大田调查,研究稻瘿蚊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受害比秧苗期受害产量损失大,分蘖期标葱串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秧苗期不受害,分蘖期受害标葱率(x)与产量损失串(y)的关系式 早熟品种为y=0.2558+0.7691×(r=0.9334**迟熟品种为y=-5.0741+0.8709x(r=0.9792**)秧苗期及分蘖期(迟熟品种)均受害的关系式为Y=-61408+0.6676x (r=0.9741**)。稻瘿蚊主害代的防治指标应以前一代受害稻株(标葱)中的有效虫源为依据,掌握在晚稻分蘖初期阴雨天多、带活虫标葱串达2-3%时为宜。  相似文献   

10.
王继藏 《植物保护》1993,19(6):11-12
随着麦圆叶爪螨数量增加,小麦亩茎数、单株分蘖数、次生根、3叶以上大蘖数、亩穗数,单穗粒数明显减少,不孕小穗数、枯叶率明显提高,小麦产量下降。小麦产量损失率和虫口密度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4=0.0355x-1.3032 y’4=0.9789**,提出亩产350公斤小麦地块的防治指标为104头/33cm单行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稻水蝇危害水稻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研究,得出了y=3.7945+0.0628x1-0.0843x2-0.0783x3+0.9615x5±4.0914产量损失预测模型,式中x1为总虫量头/m2,x2为稻穴损失率,x3为7月上旬茎损失率,x5为穗损失率;证明水稻穗数损失是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6月上旬水稻返青后期为稻水蝇最佳防治期;确定了经济防治指标为6—10头/m2;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化学防治,防治区每公顷可挽回稻谷1924千克。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62—1964年北京地区12块春播玉米地心叶期卵和卵虫(第一代)成活率資料,并参考国内对螟害与玉米产量損失关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春玉米上因玉米螟为害而造成的产量損夫估計方法和药剂防治的参考指标。心叶期卵的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57.4±2.9%,卵块的脫落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幼虫期的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5.64±0.89%。这两个平均成活率的变異系数都比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百株着卵量与成长幼虫数是相关的。故可职利用卵和幼虫的平均成活率由着卵密度来估計成长幼虫密度。心叶期卵和幼虫的合計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3.4±0.51%。在95%可靠性时的置信区間为3.4±1.173%,卵块的平均粒数为31.7粒。若职单株平均一虫所造成的产量損失率为5%計,可用丁式来估計产量損失: 产量損失%=[(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数×31.7)×(0.034±0.012)]×0.05 在經济核算士,作者初步認为职損失率1.5%作为防治标准比較合适。以此推算,欲达到这一損失率,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应为28块(用平均成活率計算)至21块(用成活率上界計算)。一般可定为24块。根据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数与累計着卵株百分率或百株高峯卵块数之間存在的相关,百株累計24块卵,相当于累計着卵株率28%,或百株高峯卵块6块。在实践上就可以用它們作为心叶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小麦条锈病不同病级所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率 ,探讨了损失率以及田间产量损失程度的简便测算方法。小麦条锈病病级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穗重关系密切 ,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62.29-3.11X±1.16(r=-0.9920);Y2=44.79-2.74X±1.98(r=-0.9708);Y3=2.68-0.235X±0.08(r=0.9937)。小麦中后期功能叶受害损失较大 ,最终集中表现在穗重降低上 ,损失率回归方程为:Y3′=9.27X-5.76±3.07(r=0.9937)。上穗危害损失率回归方程为:YY3 ′=3.00X+0.64±0.58(r=0.9958) ,经测验相关系数均为极显著。中后期叶片受害病级 1级时损失率为3.5% ,以后每增加1个级别穗重降低0.235g ,损失率增加9.27% ;上穗危害穗部病级增加 1级穗重降低0.1g ,损失率增加3%  相似文献   

14.
空心莲子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空心莲子草密度下水稻生长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在空心莲子草的竞争干扰下,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其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拟合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穗长(y=18.145e-0.003x,P<0.001)的关系较好,二次曲线拟合其与水稻有效穗数(y=0.001x2-0.105x+11.683,P<0.001)的关系较好,而拟合其与水稻千粒重(y=-0.154lnx+20.261,P<0.001)、产量(y=-582.764lnx+6282.120, P<0.001)及产量损失(y=9.435lnx-1.689, P<0.001)间的关系均以对数模型为佳。稻田使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进行化学除草时,空心莲子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1.40%,经济阈值为1.39株/m2。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与温度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度对小麦白粉病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此病害适宜发生的温度为15~20℃,低于10℃或高于25℃对该病有明显抑制作用。当温度高于26℃时,试验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终止小麦白粉病病程的时间缩短,据此建立了不同温度(x)与相应终止病程的时间(y)的关系模型为y=21 900e-0.303 5x2=1.65<χ20.05,7=14.07)。同时,根据高温区病害的严重度(y)与温度(x)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其关系模型为:y=-3.00x+76.60(r2=0.922 1**),由此计算获得了连续10 d(一个病程时间)温度为25.53℃即可终止此病害的病程。该试验结果将为小麦白粉病的越夏区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主要害虫,受其为害的玉米产量损失在20%以上。国内对该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多,吴维均等(1965)提出春玉米心叶期百株累计卵块为24块或百株高峰卵块6块为心叶期玉米螟的防治指标;陆锡康等(1987)提出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卵高峰期百株卵量2块;顾成玉等(1987)根据卵量与幼虫和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一代区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控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采用浸叶法测定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1237、 Bb201017、 Bb20091317及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anisopliae菌株Ma189和莱氏绿僵菌 M. rileyi菌株Mr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并测定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和对其天敌的致死率。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Bb20091317和莱氏绿僵菌Mr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95.59%和97.06%,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3.42 d和5.72 d, LC50分别为7.05×106个/mL和2.25×105个/mL。2种菌在高浓度1×108个/mL下对草地贪夜蛾天敌夜蛾黑卵蜂 Telenomus remus和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成蜂的致死率也仅介于15%~20%之间。表明球孢白僵菌Bb20091317和莱氏绿僵菌MrCDTLJ1不仅对草地贪夜蛾有高致病力,同时与夜蛾黑卵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沾化冬枣浆烂果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沾化冬枣浆烂果病病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枣浆烂果病病果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且符合负二项分布,k值为1.1905。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应用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沾化冬枣浆烂果病病果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2/D)2(1.1960/m+0.7929)。并利用负二项分布零频率与均数的理论曲线公式建立了估计该病病果平均密度的零频率模型:x=1.1905(P0-0.84-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HYDRUS-2D模型在暗管排水中的模拟精度,提出了虚拟土层(VSL)和实际开孔面积(AHA)两种方法来代替HYDRUS-2D在暗管排水中的暗管原有渗透边界(PSB)。研究表明:VSL和AHA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土壤含盐量平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757、0.966 g·kg-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7和0.964;土壤含水率的RMSE分别为0.007、0.008 cm3·cm-3,R2分别为0.885和0.794。此外,VSL在模拟排水方面(RMSE=9.48L,R2=0.93)和模拟排盐方面(RMSE=0.225 kg,R2=0.922)的模拟精度均高于AHA和PSB,可见,VSL更适用于暗管边界。进一步建立了VSL的环宽(RW)与其饱和导水率(Ks)之间的经验公式(R2=0.99,P<0.01),当模拟区域和暗管布局变化时,该经验公式可用于确定VSL的模型参数,其模拟结果可用于指导相关地区的暗管布局。  相似文献   

20.
一品红花卉上烟粉虱的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立红 《植物保护》2007,33(4):74-76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在花卉一品红上的为害十分猖獗,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烟粉虱在一品红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的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x-回归方程为*m=-9.05+2.26x-,相关性极显著(0.799 1);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下限为T0(n)=7n+2 5.39n,T0(n)=7n-2 5.39n,截止线为T(n)=α+1/(D02-β-1/n),D0=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