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紫外光诱导哈茨木霉产生腐霉利抗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紫外光照射结合使用含药培养基培养得到了 3个哈茨木霉腐霉利抗性突变菌株。抗性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较 ,其抗药性提高 1 0 0倍以上 ,与异菌脲、菌核净和甲基立枯磷存在交互抗性。抗性菌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移培养 8次 ,抗性程度未见下降。在适合度上 ,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有所下降 ,而在产孢能力、活体抑菌能力上有的抗性菌株要高于亲本菌株。 3个抗性菌株均保持了对灰霉病菌的拮抗能力  相似文献   

2.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 h时,深绿木霉生长速率是百合疫霉的3.68倍,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百合疫霉的生长与扩展,深绿木霉寄生在百合疫霉菌丝上生长,导致百合疫霉菌丝降解;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百合疫霉的生长,48 h时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百合疫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5.07%和79.10%;深绿木霉T2菌株的发酵液有较高的β 1,3 葡聚糖酶活性,并在第5天达到峰值,为18.54U;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百合疫霉菌丝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国内12省、自治区、直辖市玉米植株上分离出腐霉菌菌株,依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长抑制温度,以及产生的有性与无性器官,鉴别出6个腐霉种:棘腐霉(Pythium acanthicum Drechsler),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强雄腐霉(P. arrhenomanes Drechsler),禾生腐霉(P.graminicola Subramaniam),肿囊腐霉(P.inflatum Matthews),寡雄腐霉(P.oligandrum Drechsler),其中肿囊腐霉出现频率高,分布广泛。回接玉米表明,腐霉能够侵染玉米并引起病害,肿囊腐霉、禾生腐霉、强雄腐霉、棘腐霉是玉米青枯病的重要致病菌;瓜果腐霉能够引起玉米中部茎节腐烂;寡雄腐霉虽寄生玉米,但对玉米成株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4.
绿色粘帚霉防治柑橘青绿霉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明 《江西植保》2005,28(3):100-101
通过与农药(施保克)对照研究了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 virens)对柑橘贮藏期青霉、绿霉及其它病害的防治。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诱变的绿粘帚霉分生孢子悬液(10^6个孢子/ml)和培养滤液对柑橘绿霉病有一定防效,抑制率分别达到52.95%、58.94%;厚垣孢子悬液(10^6个孢子/ml)基本无防效;施保克的防效最佳,特别是对绿霉病的抑制达100%。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6-1989年从黑龙江、云南、陕西、河南、南京等地采集赤霉病麦粒和玉米穗。用马铃薯琼脂葡萄糖(PDA)培养基分离培养,从中分离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六株.  相似文献   

6.
张金兰 《植物检疫》1991,5(4):290-293
前言大雄疫霉为藻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真菌的一个种。在近代分类史上,真菌学家们虽根据其孢子形态和致病性等对此菌进行了多次分类与修订,在种内又区分出几种形态和致病性不同的类型,而大豆疫病菌仅是其中的一种。伴随着大雄疫霉菌的分类进展,致使大豆疫病菌的命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Phvtophthora megasperma 发展为 P.  相似文献   

7.
宁夏腐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87-1989年分别自宁夏银川、永宁、固原、彭阳、肖铜峡等地采集腐霉标样201个,分离纯化到38个分离物,鉴定了其中的32个,得到Pythium aphanidermaturn、P.disso-tocum、P.spinosum、P.Kunmingense和P.ultimum 5种腐霉。致病性测定表明:5种腐霉对供试几种蔬菜出苗、幼苗生长及离体植物组织均有危害,其中以P.aphanidermatum的危害最大,其次是P.spinosum和P.ultimum。这是宁夏腐霉及其致病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小麦雪霉叶枯病及其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鸿生 《植物保护》1989,15(6):31-32
小麦雪霉叶枯病是我国小麦的一种新病害,据现有的资料,至少在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已有发生。本文详细介绍其诊断依据,供进一步查明该病的分布与危害参考。 一、症状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自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引起芽腐、苗枯、基腐、鞘腐、叶枯和穗腐等一系列症状,但常以叶斑和叶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在我国近年有加重发展趋势。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Phytophthora sojae及大豆抗性研究较多,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生理小种体系,分离了30多个生理小种,最新定名小种为38和39号。RFLP研究表明,P.sojae的多数变异都可在小种1,7,17和19号中表现出来,因而推测其它小种可能是从这4个小种杂交派生而来,澳大利亚的P.sojae由美国传入。抗、耐病筛选方法有田间筛选法、接种体薄层法、斜板法、下胚轴接种法和豆荚接种法等。选出不少抗病材料,通过遗传研究定名了抗性基因Rps1、Rps-b、Rps-c、Rps1-d、Rps1-k、Rps2、Rps3、Rps3-b、Rps3-c、Rps4、Rps5、Rps6和Rps7等。Rps1-k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抗性基因,它能抗20多个生理小种。抗性基因Rps1和Rps1-c从被利用到丧失抗性大约是8~10年的时间,按此推算几年之内Rps1-k基因也将丧失抗性,因此主张抗病基因和耐病基因结合使用,不同抗性基因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雪霉叶枯病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引起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0.8%~32.9%,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9.8%,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6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粒重减少11.7%~51.5%,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11.
对长柄木霉ACCC30150与哈茨木霉ACCC30371产生厚垣孢子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值、氧气等因素对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数量均有影响.在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值不变的培养条件下,装瓶量对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数量的影响大干转速.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最佳条件:长柄木霉ACCC30150为玉米秸秆粉或Gorodkowa培养基,在28℃、初始pH5.0、250r/min、装瓶量75ml/250ml下培养,10d后厚垣孢子数量达4.07×108个/ml;哈茨木霉ACCC30371为玉米秸秆粉培养基,在28℃、初始pH6.0、250r/min、装瓶量75ml/250ml下培养,10d后厚垣孢子数量达5.13×108个/ml.  相似文献   

12.
13.
万霉灵作用特性研究简报司乃国,刘君丽,沈忠佑,刘武成(沈阳化工研究院110021)万霉灵是一种与苯并咪唑有负交互抗性的新型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通过根部吸收在植物体内运转,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长的持效期,对苯并咪唑抗性菌引起的病害有卓著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利用虫草头孢菌发酵废液培养哈茨木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霉(Trichodermaspp.)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培养该菌一般以麦麸为原料。由于麦麸供应较紧张,成本也较高,影响了木霉的推广应用。虫草头孢菌(CephalosporiumsinensisChen)为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产生菌,生...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诱导木霉产生对速克灵抗药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使杀菌剂中生物农药能和化学农药混配使用,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与药物培养基驯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筛选出对化学杀菌剂腐霉利(商品名称速克灵)有显著抗性的突变型木霉菌株UT-4。经菌和药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抗药性木霉菌剂UT-4(浓度为108cfu/g)与50%腐霉利WP配比为8∶2条件下,协同抑菌率达84.3%,明显高于木霉菌和腐霉利单用的抑菌率。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霜霉威原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Nova-PakC18柱,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在195nm处检测,外标法分析霜霉威原药,本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30%,回收率为98.45~100.7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离子对一些水霉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几种重金属离子(Hg++,Cd++,Cu++,Ni++,Zn++,Pb++)对一些水霉生长和繁殖的毒性,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对水霉的产孢比对水霉的生长毒性大,Hg++和Cd++对水霉的生长毒性最小,Ni++和Cu++次之,Zn++和Pb++最小,而对水霉产孢毒性最小的是Cu++,其次是Hg++,Cd++和Ni++,Zn++和Pb++毒性最小。不同菌的生长和繁殖对重金属离子的反应也有所差异,结果还体现了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铜制剂主要是抑制病菌的繁殖。本文对水霉用于检测重金属污染的前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小麦雪霉叶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保通 《植物保护》1992,18(2):33-35
  相似文献   

19.
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种内菌株直接交配产生的卵孢子分别用0.1% KMnO4处理20分钟和0.3% H2O2处理2分钟在S+L培养基上(26℃)培养7天萌发率>70%。H2O2是本研究首次报道的一种刺激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的处理剂,其效果略优于KMnO4。用KMnO4和H2O2处理均可有效地抑制卵孢子悬浮液中菌丝片段及菌丝膨大体的萌发生长。在一定时期内卵孢子萌发率随卵孢子保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保存30天和45天的卵孢子分别用KMnO4和H2O2处理萌发率最高。卵孢子保存期间有无光照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卵孢子荫发时给予光照对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保存30天的卵孢子在光照下萌发率为60-70%,在黑暗中仅0-16%。卵孢子萌发过程中的光照条件以黑光灯8小时,日光灯16小时交替连续照射7天效果最好,其次为黑光灯单独连续光照,以日光灯单独照射效果较差。所测定的6种培养基中以S+L培养基对卵孢子萌发的效果最好,其次为V8+L和WA+L。蜗牛酶、纤维素酶、土壤浸出液和黄瓜果提取液对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无明显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对引致我国棉花、苎麻疫病的重要同宗配合疫霉种-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同宗配合特性、致病力、对甲霜灵抗性以及雄器着生位置等生物学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