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用妊娠后期母猪作为试验动物,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常用油脂:胡麻油、葵花籽油和猪油。比较不同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油脂的日粮配方中的比例为5%,结果表明:最好是胡油组,其次是猪油组,最差的是葵油组。  相似文献   

2.
选用妊娠后期母猪作为试验动物,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常用油脂:胡麻油、葵花籽油和猪油,比较不同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油脂在日粮配方中的比例为5%,结果表明:最好的是胡油组,其次是猪油组,最差的是葵油组。  相似文献   

3.
曹进  戎青  张峥 《饲料与养殖》2005,(11):29-30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脂肪粉代夫油脂在肉猪生产上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脂肪粉可以替代油脂作为动物日粮能量的来源,能起到液体油脂的所有作用。同时,脂肪粉用于无奶的哺乳母猪还有一定的催奶效果;用于乳猪可以减少仔猪因油脂消化不良而造成的下痢,并能提高采食量。  相似文献   

4.
王成 《饲料广角》2012,(20):30-33
本试验在母猪妊娠后2个月(妊娠早期)或分娩前2个月(妊娠后期)的日粮中添加橄榄油或鱼油,研究妊娠母猪日粮中的脂肪酸组成对猪乳和血液以及仔猪血液中脂肪酸的组成的影响。乳液及血浆中的脂肪酸组成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试验表明,当妊娠后2个月阶段添加试验油脂时,在母猪妊娠56d时橄榄油组母猪血浆中油酸(OA)和花生四烯酸(AA)的比例高于鱼油组,而鱼油组母猪血浆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比例高于橄榄油处理组。在哺乳第7d,两处理组母猪血浆中DHA的含量不同,且两组母猪的初乳以及第3d、第21d的乳汁中血浆中的DHA含量较高,AA含量相对较低。当妊娠后2个月阶段添加试验油脂时,鱼油组母猪在妊娠第105d和哺乳第7d血浆中DHA含量较橄榄油处理组低;鱼油处理组母猪的初乳和第3、21d乳液及其3日龄仔猪的血浆中DHA的含量高于橄榄油处理组。因此,在母猪妊娠后2个月阶段,母猪脂肪组织在贮存日粮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因分娩而被动员到乳液中,并且,日粮中多余的n-3LCPUFA会降低哺乳仔猪对AA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张浩 《饲料广角》2011,(10):29-33,50
选取48头羔羊用来评估在13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添加时间(断奶前或断奶后)对其生产性能和背最长肌(LM)以及皮下脂肪(SQ)特性的影响.断奶前通过对羔羊进行补饲从而实现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植物油脂(大豆油和亚麻籽油)为主.其中大豆油和亚麻籽油以2:1的比例添加在羔羊日粮中。将断奶前羔羊随机分成2个日粮组.其中补饲的日粮中含有70%精饲料和30%粗饲料,所有的羔羊自由采食。羔羊在58.7+2.5d时全部断奶.大约48头羔羊随机分成2个13粮组.分别饲养在16个羊舍中。断奶日粮含有80%精饲料和20%粗饲料,所有的羔羊自由采食。羔羊在体重为60.3±4.2kg时屠宰,屠宰1h,取SQ样本;屠宰24h,取其第12肋骨处LM样本用以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羔羊的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O.26);同时对照组和试验组的LM和S0的共轭亚油酸(CIJ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8);但断奶后日粮中添加植物油脂组的SQ样本的反-lO.顺-12CLA含量明显要高(P=O.02);断奶前或者断奶后在羔羊日粮中添加植物油脂的LM总的PUFA含量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2),但LM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有所下降(P=0.04);同时只有断奶后添加植物油脂组的羔羊的SO的PUFA含量有所增加(P=-0.001)。各处理组日粮没有明显增加羔羊LM中CLA的含量.只是在断奶后添加植物油脂组的羔羊的SO中的CLA含量稍有增加。总体来看.在羔羊断奶前后添加以大豆油、亚麻籽油等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明显增加羔羊SQLM组织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而对羔羊的生产性能或其他胴体品质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婷  钟伟  罗婧  徐超  黄健  周宁  李光玉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2):141-14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脂肪酸组成对生长期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周龄左右、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豆油(豆油组)和10%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混合油脂组)的试验日粮.试验期151 d,分为育成期(90~145日龄)和冬毛期(146~240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日粮脂肪酸组成对育成期和冬毛期银狐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育成期银狐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豆油组显著高于混合油脂组(P<0.05);日粮脂肪酸组成对育成期和冬毛期银狐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育成期银狐脂肪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豆油组显著高于混合油脂组(P<0.05);日粮脂肪酸组成对育成期银狐的氮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冬毛期银狐的蛋白质生物学效价和氮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混合油脂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P<0.01).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建议育成期银狐以豆油作为日粮脂肪主要来源生产性能较好,而冬毛期以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作为日粮脂肪主要来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油脂作为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其能值高且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母猪营养及其饲粮中发挥重要作用.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油脂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本文围绕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油脂对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产仔性能、泌乳性能、体重和背膘损失、乳脂含量及其能量输出量、乳中脂肪酸组成、下一个繁殖周期产仔性能、后代仔猪体组成的影响对近2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述油脂对母猪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及了油脂的生理功能,养猪生产者在母猪日粮中添加油脂前应考虑的问题:添加油脂的必要性、油脂的最佳添加时间、添加方式、添加量、可行性,养猪生产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是否添加油脂,为油脂在母猪生产中的添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生长速度和乳腺发育加快,母猪机体代谢强度逐渐增加,机体糖脂代谢失衡,出现代谢紊乱。能量占整个日粮成分的70%以上,选择适当的日粮能量来源以调节糖脂代谢的平衡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有效方法。淀粉与油脂作为母猪日粮主要能量来源,均可显著影响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启动或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但以母猪本身的糖脂代谢特征为出发点,评述不同来源与水平的淀粉或油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鲜有总结报道。文章首先综述了母猪妊娠期糖脂代谢特点和代谢机制,简述了妊娠期代谢紊乱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不良影响,介绍了淀粉与油脂在母体的吸收及代谢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平与来源的淀粉和油脂对母猪产仔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最后,为最大化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根据实际生产目的,总结了选择合适能量来源的依据。该综述旨在选择日粮适宜水平和来源的淀粉和油脂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外源性注射雌激素、高能低蛋白日粮及不同油脂来源的高能日粮人工诱发蛋鸡FLHS。90只40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常规笼养,随机分为9组(10×9):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注射玉米油组、基础日粮注射β-雌二醇组;高能低蛋白日粮组、高能低蛋白注射玉米油组、高能低蛋白日粮注射伊雌二醇组;牛油高能日粮组、鸡油高能目粮组、豆油高能日...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初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头纯种大白妊娠母猪(3~5胎),根据母猪预产期相近,胎次、体况、历史繁殖成绩均衡分布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3.17%豆油),油剂组以0.6%纯油剂MCT替换基础饲粮中0.6%的豆油(含2.57%豆油),粉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微胶囊粉剂MCT。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5天开始至仔猪断奶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油剂组和粉剂组母猪产程分别提高了17.58%(P0.05)和9.21%(P0.05),母猪泌乳期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5.92%和10.07%(P0.05),母猪断奶后7日发情率分别提高了6.52%和4.25%(P0.05);饲粮中添加MCT对母猪其他繁殖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MCT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油剂组和粉剂组母猪初乳乳脂含量分别提高了18.09%和19.09%(P0.05),饲粮中添加MCT对母猪初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10)。由此可见,在母猪妊娠后期及泌乳期饲粮中添加MCT未能改善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初乳成分,但添加油剂型MCT可显著缩短母猪产程。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优化的脂肪酯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36头3~6胎次、妊娠105天健康的"长×大"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共12头,单栏饲养,仔猪21d断奶。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豆油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2%豆油,脂肪酸酯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3%脂肪酸酯产品。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豆油组和脂肪酸酯组中的母猪在哺乳期的背膘损失均有所减少,而发情率均有所提高,其中脂肪酸酯组的添加效果优于豆油组;2)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豆油和脂肪酸酯均可改善母猪在哺乳期的繁殖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豆油组和脂肪酸酯组中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断奶窝增重及断奶头重均有所增加,且脂肪酸酯组的添加效果更显著。综上所述,哺乳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豆油和脂肪酸酯均可减少母猪在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提高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率,其中添加经脂肪酸编辑、优化的脂肪酸酯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苏晓健 《饲料广角》2010,(23):18-21
用2个试验来评估母猪饲料中追加脂肪酸对母猪子宫脂肪酸构成的影响。在试验1中,组1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2为亚麻组(基础日粮添加3.75%的亚麻),组3为保护性脂肪酸组(PFA)含有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当母猪170日龄时,对其进行配种使其怀孕。在妊娠40~43d将组1的7头、组2的5头和组3的8头妊娠母猪屠宰。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组2有增加胎儿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的趋势(P=0.055);组3中胎儿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含量显著增加;组2和组3中胎儿的绒毛尿囊膜中的DHA含量有显著增加趋势;在组2中的母猪子宫内膜中,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含量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P0.05),组3的DHA含量也显著增加(P0.001)。总体来看,亚麻组(组2)和保护脂肪酸组(组3)都选择性地使得母猪子宫内膜和绒毛尿囊膜中的EPA和DHA含量有所增加。在试验2中,将含有PFA(1.5%)的170日龄的母猪日粮作为试验组(n=13/每组)日粮,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30d后采集其血液样本,当母猪205日龄时对其进行人工配种。妊娠11~19d采集其胎儿和母体子宫样本。血液样本数据显示,PFA日粮组的血浆中EPA和DHA含量都有所增加,且试验组的子宫内膜的EPA含量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5);另外试验组胚胎外其他组织的EPA和DHA含量也成倍增加;PFA日粮组的19d胎儿的DHA含量较对照组也有所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4.
<正>1哺乳母猪的日粮中添加油脂在妊娠后期给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增加泌乳量和乳中脂肪含量,通过乳腺将能量转移给仔猪,提高仔猪成活率。泌乳时的母猪日粮中应含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感官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及纤维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皮特兰×长白阉割公猪及母猪各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采用大麦、小麦、玉米及豆粕型基础日粮,亚麻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亚麻油,橄榄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橄榄油,试验共进行80 d。结果显示:不同猪只性别间瘦肉率,背膘厚度和肌肉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阉割公猪背膘厚度、肌间脂肪均高于饲喂同种日粮的母猪,而瘦肉率低于母猪;亚麻油组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显著低于橄榄油组(P0.05)。不同油脂日粮对各感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肌肉脂肪中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橄榄油组(P0.05);亚麻油组显著增加了C18: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含量(P0.05);橄榄油和亚麻油组中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白肌纤维均显著高于阉割公猪(P0.05),橄榄油组各纤维直径较亚麻油组有所提高。不同油脂日粮及猪只性别对肌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亚麻油提高肌肉n-3脂肪酸的含量或亚麻酸含量。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高于去势公猪。日粮添加橄榄油可以提高去势公猪肌肉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和数量。  相似文献   

16.
<正>油脂能够提高日粮中能量水平及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在养猪生产中必不可少,但液体油脂容易氧化酸败,不易贮存,若添加比例过高会增加饲料混合和制粒的难度,相对于固体油粉来说,使用起来不方便。本试验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均衡固体油粉,并与液体油脂(植物油)为对照,观察其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其在生产中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1.1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时间为2015年2月1日—3月7日,共  相似文献   

17.
在CP18%水平下,在不添加油脂和添加3%棉油的日粮中各自分别添加0.15%和0.5%赖AA,形式4种日粮,进行饲养试验,探讨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30d饲养试验表明,不添加棉油日粮日增重明显高于棉油日粮,组间差异极显著;添加0.15%和0.30%赖AA日粮,组内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各组腹泻次数不多,说明此阶段CP18%水平下,以不添加加棉油且赖AA为1.15%更适宜  相似文献   

18.
王战国 《饲料工业》1997,18(10):29-29
本试验用生大豆代替部分或全部大豆粕,作妊娠母猪日粮主要蛋白源,以研究用生大豆直接饲喂妊娠母猪的可行性。试验分3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Ⅰ组日粮中用50%生大豆替代等量大豆粕。试验Ⅱ组饲喂玉米-生大豆型日粮。试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水平相同(CP为12.5%)的前提下,3组妊娠母猪的产仔数、仔猪成活率、仔猪初生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母猪在营养分配上遵循"繁殖优先"规律,母猪体组织在保证繁殖所需能量的动态平衡中能起到缓冲作用,若以能量为首的养分供应不足,对母猪维持持续的高产繁殖性能而言,这很不利。因此,现代的高产品种母猪日粮必须使用高效能的饲用油脂。但现有的饲料条件和饲养手段下,很容易能满足高产母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微量养分的需要,唯有能量例外。根据理论值计算,瘦肉型母猪维持高泌乳能力需要消化能90兆焦/日以上,实践中必须配制出3.58千卡/千克的日粮,并让母猪日采食6.0千克,实际生产中,这很难达到。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在母猪日粮和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亚麻油酸对断奶仔猪组织器官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选择妊娠110 d的母猪100头,随机分为2组,母猪分娩后对照组饲喂母猪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亚油酸。母猪分娩后,选择体重为(6.03±0.45)kg的25 d断奶仔猪60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猪。对照组饲喂断奶仔猪基础日粮(饲喂对照组日粮母猪分娩的仔猪)、处理1组(饲喂对照组日粮母猪分娩的仔猪)和处理2组(饲喂亚麻油酸日粮母猪分娩的仔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亚麻油酸。试验期62 d。结果显示:母猪和仔猪日粮都添加亚麻酸油及仅仔猪日粮添加亚麻酸油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62 d仔猪皮下脂肪苹果酸脱氢酶的活力(P 0.05)。母猪和仔猪日粮中添加亚麻油酸显著影响了断奶仔猪25 d和62 d肝脏和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P 0.05),其中母猪日粮添加亚麻油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62 d仔猪皮下脂肪C18:1n-9、C18:2n-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肝脏中C16:1n-7、C18:2n-6、C18:3n-3、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的含量(P 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母猪日粮添加亚麻油酸可以改变乳和断奶仔猪肝脏中脂肪酸的组成,25 d断奶仔猪肝脏和皮下脂肪脂肪酸的组成取决于仔猪日粮中亚麻油酸的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