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螺旋锥齿轮副的成形法大轮,利用合适的成形铣刀,在通用的立式加工中心上,可以实现热处理后硬齿面的高速铣削。利用局部综合法可进行整个齿轮副的加工参数设计,并由加工参数得到齿轮副的齿面方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轮齿进行图形仿真,并可完成齿轮副的三维造型,为进一步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打下基础。在加工之前,便可对齿轮副的齿形进行检查,防止齿形发生异常;可以测量齿形数据,以确定高速铣削用成形铣刀的尺寸数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弧齿锥齿轮的非零变位原理,以齿轮的弯曲强度几何系数J最大为目标函数,以齿形不发生异常为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对变位系数进行优化。由于优化后齿轮齿形的变化,在同样的载荷条件下轮齿所受的工作弯曲应力减小,可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3.
张华  邓效忠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0):150-153
利用局部综合法对非零正传动弧齿锥齿轮副进行大重合度加工参数设计,克服了非零正传动由于啮合角增大而使得重合度降低的不足。通过实例与常规设计的结果进行仿真与应力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载荷条件下,新设计比常规设计的小轮最大齿根拉伸应力减小27.6%,最大齿根压缩应力减小23.5%,最大齿面接触应力减小6.5%,同时大轮的齿根应力也有所降低,使得齿轮副具有更高的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双压力角非对称渐开线齿条刀具.并推导了刀具齿廓参数的几何关系、非对称齿轮全齿廓坐标方程、轮齿任意圆周上的弧齿厚计算公式,并对齿轮齿顶变尖情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非对称齿轮第2种齿根过渡曲线方程,描述并对比了对称齿轮与非对称齿轮的4种过渡曲线,同时建立了非对称齿轮共轭齿形的坐标变换矩阵以及轮齿在各自局部坐标系旋转矩阵.编写程序求得非对称齿轮与对称齿轮仿真结果.最后通过电火花线切割法加工制造了2种类型的齿轮.  相似文献   

5.
基于MATLAB的非圆齿轮副齿廓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和变位思路设计非圆齿轮齿廓.阐述了精确计算一对外凸节曲线非圆齿轮副齿廓数据的数值算法,并提出依据主动轮节曲线自动优化非圆齿轮副中心距和计算从动轮节曲线的方法.主从动非圆齿轮齿廓的啮合曲线部分分别由同一齿条刀具不同侧包络而成,确保啮合时无间隙.通过齿条刀具沿两齿轮旋转中心连线偏离节曲线改变变位量,消除根切,实现非零变位.采用该方法设计加工出的非圆齿轮已应用于实际样机中,确保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Solidworks2008齿轮插件的实体造型功能,建立1GBF-12A型秸秆条切条耕条播深施肥复合作业机传动箱一级直齿圆锥齿轮副三维模型。将齿轮模型导入ANSYS中,形成相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直齿锥齿轮中出现疲劳破坏几率最高的齿面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了齿轮副在啮合时的齿面接触应力的情况,得出等效应力图与等效位移图,由此为直齿圆锥齿轮的精确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提高了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齿轮设计制造中,主要考虑齿根折断和齿面疲劳两种失效方式。除此之外,人们对传动平稳性及运转噪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和实践表明,非标准齿轮可以改善齿轮的传动性能,减小噪音。二、非标准尺寸的齿轮1.径向变位齿轮为改善齿轮的传动性能,广泛使用径向变位修正。修正后齿轮的齿项高、齿根高、齿厚和齿槽宽均与标准值不同,可按需要设计齿轮副的这些参数,以满足提高性能的要求。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变位齿轮副哨合传动时,重合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明显影响齿轮副的传动性能,直齿圆柱齿轮副的重合度计算式如下:式中…  相似文献   

8.
偏心变位齿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素香  侯书林  赵匀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10):219-223,234
针对偏心齿轮齿隙变化设计一种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由一个偏心齿轮和一个偏心变位齿轮组成以确保齿隙保持在普通齿轮传动所要求的范围内;叙述了偏心变位齿轮的设计原理;利用工具齿条包络出齿轮的齿廓,获得偏心变位齿轮的齿廓数据;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加工出偏心变位齿轮,应用于插秧机的偏心变位齿轮分插机构,通过了田间测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齿轮造型与理论尺寸的误差直接影响对齿轮的有限元分析和齿轮产品的CAM制造精度,目前对工程中常用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的三维造型理论与方法,在齿根过渡曲线处仍采用近似的圆弧代替,变位齿轮的造型仍为空白,势必会直接影响对齿轮的弯曲强度校核的准确性。本文结合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理论和UG的三维造型表达式及扫掠功能,用参数化理论画出齿轮的端面齿形,再通过螺旋线扫掠成齿轮实体。二、齿轮的扫掠成形齿轮的扫掠成形必须有两个已知条件:截面线和引导线。1.截面线的生成1.1表达式的建立斜齿轮的端面齿形为渐开线,因此无论是直齿还是斜…  相似文献   

10.
刘光磊  刘则良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7):223-227,222
针对轮齿啮合分析得到的传动误差曲线与预置的对称抛物线型传动误差曲线的差别,提出了弧齿锥齿轮传动误差曲线的双层优化法。分为外层优化和内层优化,两者交替进行。在内层,基于局部综合法设计小轮机床加工参数,进行轮齿啮合分析,获得传动误差曲线和齿面接触印痕。为了保证实际传动误差曲线与理论传动误差曲线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吻合,建立吻合度目标函数,通过调整加工小轮时的4个高阶变性系数,消除轮齿啮合分析得到的实际传动误差曲线与理论传动误差曲线的差距。在外层,为了保证传动误差曲线对称,建立对称度目标函数,通过调整齿面参考点沿齿高的位置,使传动误差曲线两侧对称。以某弧齿锥齿轮副为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双层优化法能够实现预置的对称抛物线型传动误差曲线。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SYS/LS-DYNA的直齿锥齿轮动力学接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齿锥齿轮疲劳破坏中出现儿率最高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问题,在UG中建立齿轮几何模型,利用ANSYS/LS-DYNA对齿轮进行动力学接触仿真分析,计算了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及两对轮齿同时接触过程中接触压力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调整大、小齿轮齿侧间隙时,为什么不应强调恢复原来配对时的齿侧间隙值? 齿侧间隙指齿轮啮合时,轮齿侧面的最小间隙。齿侧间隙能适应齿形误差,防止轮齿热胀卡阻;储存润滑油,以润滑轮齿表面。新换齿轮在确保正常啮合的情况下,应有0.25~0.50毫米的齿侧间隙。对使用已久的旧齿轮副,应着重检查大齿轮转动一周齿侧间隙的变化量,如变化量过大,即应查明原因加以排除。旧齿轮副由于齿面磨损,齿厚变薄,引起齿侧间隙的增大,这是正常现象,故在调整齿轮的啮合印痕时,不应强调恢复原来配对时的齿侧间隙值,而应优先保证正常的啮合印痕,然后留出适当的间隙,当齿侧间隙超过1.5~2毫米时,即应成对地  相似文献   

13.
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几何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内啮合副几何计算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加工方法(包括滚齿、插齿和线切割等)、顶隙时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几何计算方法和适用性。研究了不同齿顶圆直径对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变位系数、啮合角、重合度和齿廓干涉等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重合度和齿廓干涉限制条件下,使用牛顿迭代法和不同齿顶圆公式,获得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最小啮合角的变位系数和啮合角。计算表明:在满足重合度和齿廓干涉限制条件下取得最小啮合角时,无论采用滚齿还是插齿加工,顶隙混合制时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啮合角和变位系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强力刮齿是一种十分先进、高效的齿轮加工方式,采用滚、插一体的切削方式,具有很高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本文从渐开线展成原理出发,逐步推导了具有连续变位的强力刮齿刀具的齿面方程,在刀具的旋转投影面上对刀具齿面进行了网格划分,使用MATLAB实现了齿面方程的求解,得到了刀具齿面网格图,并将齿面坐标点云导入CATIA中,对刮齿刀具进行了逆向建模,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强力刮齿刀齿面数学模型可行,三维实体模型也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拟定,包括毛坯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加工、齿端加工、齿面热处理、精基准修正及齿形精加工等阶段。  相似文献   

16.
考虑安装误差的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轮齿接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刀头(two-part cutter head)分体式刀盘,采用面滚式切制方法加工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依据其加工展成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考虑安装误差的情况下进行了轮齿接触分析(TCA),得出了安装误差对其啮合性能的影响。在满足传动性能要求的情况下,设计了轮坯参数和机床加工参数。以一对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为例,分析了各个安装误差对其啮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弧齿锥齿轮的三维建模是用ANSYS对齿轮副进行分析的基础。根据弧齿锥齿轮加工原理和齿轮啮合原理得到齿面方程,用Matlab编程计算出齿面点坐标,将坐标导入到Solidworks中,生成空间曲线,将曲线转化为实体模型,完成弧齿锥齿轮的三维建模。  相似文献   

18.
行星齿轮轮齿本体温度场与闪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齿轮啮合、摩擦学、传热学、赫兹接触等理论,研究了啮合过程中行星齿轮轮齿接触面的相对滑动速度及齿面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推导了行星齿轮轮齿齿面接触应力模型。精确计算了轮齿不同啮合位置的摩擦热流密度以及轮齿端面、轮齿齿面等区域的对流换热系数。建立了轮齿本体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得了行星齿轮轮齿稳态温度场。分析了标准齿廓和修形齿廓对接触应力及温度场的影响。在稳态热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瞬态热分析,得到了啮合过程中轮齿齿面瞬时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弧齿锥齿轮的TCA分析及切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弧齿锥齿轮的加工 ,与传统的固定安装法相比 ,利用TCA技术 ,在切齿之前可以模拟接触区在齿面上的形状和位置 ,从而达到预控接触区的目的。切齿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TCA可以有效地控制接触区、切齿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机床误差对螺旋锥齿轮齿形的影响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螺旋锥齿轮齿面分析的数学模型,采用最优化算法和一种新的计算齿形误差的方法,计算了误差齿面与理论齿面在理论齿面法线方向的齿形误差.通过引入机床调整误差和刀具参数误差,分析了各种误差对螺旋锥齿轮齿形的影响规律,以图形的方式表示了误差齿面相对于理论齿面的偏离方向以及误差值的大小,为机床的精度设计、齿形误差的修正以及指导实际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实际的磨齿加工和检测对算法以及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