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森林城市群是在市域尺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文中通过回顾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从空间尺度、生态系统和建设模式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的现状特点,为森林城市群总体规划的精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归纳梳理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典型城市群在跨区域的生态建设中的规划经验,并提炼出了值得我国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借鉴之处;从全方位构建规划理念、建立系统完善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等3个方面,对森林城市群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是针对城市群发展对林业生态、产业、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需求,以及有效应对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社会期待的顶层设计,是落实森林城市群建设具体实践工作的重要依据。该文旨在引起学术研究同仁和实践领域工作者对不同森林城市群建设在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方面复杂性的高度重视,强调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总体规划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唯有充分注重区域特点,方能做到科学规划和有效引领。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初步成效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近三年来在治沙造林、人居环境、乡村绿化、绿色产业、生态文化5个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结合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要求,提出了榆林市未来森林城市建设的6项对策建议。明确了在建设方向上要持续推进、多级创建、开展城市群建设,在建设措施上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在建设管理上,要提升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及其价值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文中从研究的尺度、内容、方法 3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国内外城市森林价值与效益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 ,对我国城市森林价值与效益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森林城市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是搞好城市群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文中选择我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程度高的珠海市为研究对象,依据珠海市城市地理区域特征、生态格局和发展态势,结合国际宜居之都和浪漫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提出了以"四带、五心、十核、百岛、千廊、万家"为框架的珠海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体系和16项配套支撑工程,以期为我国城市群地区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又一个成功创新实践。广东省率先推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下已取得一定成绩。文章分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概念提出的背景,阐述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必要性与意义,从森林城市群与森林城市各自的特点与差异出发,给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概念与内涵,探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策略与途径。提出构筑健康的森林生态体系,构建大循环绿色生态水网等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以森林为纽带和核心,统筹规划具有相似地理气候特征的城市,以系统的思想构建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森林城市群建设是当前解决区域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迫切需要新思路。文中基于欧洲城市群建设和绿色空间规划经验,如荷兰兰斯塔德的绿心、丹麦哥本哈根的绿楔等,归纳总结欧洲森林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经验,比较分析中欧森林城市群规划管理,在提高城市森林连通性和城市群边缘地带森林斑块完整性、优化森林空间格局以及建立弹性森林生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可为我国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提出了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不仅要遵循生态功能优先原则、维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城市森林建设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系统性建设、均衡性发展、复合性管理三大特殊原则。根据以上建设原则,通过以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现状为例进行分析,进而对促进高密度城市群森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森林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创建森林城市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以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创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构建了以城乡森林组团、绿色生态网络、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质量、森林生态安全和生态文化传播为依托的森林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这对正在开展的浙江省森林城市群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将为国内其他森林城市群的创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纵览     
正国家林业局:到2020年将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据人民日报1月30日消息,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正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全国有20多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据介绍,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在《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将"着力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列为8项主要任务之一,并在珠三角开展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设五大森林生态体系和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致力构建南粤大地新的生态格局,取得良好的成效。全省完成森林碳汇造林1695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05万公里,新建森林公园588个、总数达到1373个,新建湿地公园132个、总数达到203个,绿化美化村庄近1.2万个。截至2016年底,全省森林面积增至1.63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8.98%,森林蓄积量5.73亿立方米。珠三角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广州、惠州、东莞、珠海、肇庆、佛山、江门等市先后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认定“广东省森林小镇”38个。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林业的效益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自给自足”体系,而必须依靠系统外的其它生态系统调节,供应和补充,人为的输入,满足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需要,以森林为中心的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正在改变和加强着城市中人工控制的自然部分的调节作用。本文试图分析林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的效益,揭示发展城市林业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出发,对城市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城郊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城区与郊区结合部作为生态敏感地带,对整个城市地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城郊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功能的高效性,提出要加强该地区以森林植被为主的生态建设,使之成为建设林网化-水网化主体框架的重点地带,发挥森林和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森林珠海是以珠海"城、山、江、田、海、岛"的生态格局为依托,以城市森林工程为手段,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和园林和谐统一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和城市森林绿化网络。文中介绍珠海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城市生态系统学、森林生态学和"近自然"森林群落理论作为森林珠海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森林珠海如何发展提出具体路径:确立五大目标,构建三大体系,划分三大功能区,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文中从城市连片发展、污染跨区域传播、生态系统破碎、休闲空间不足、外来景观入侵、伪生态行为泛滥等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树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乡生态景观一体、城市群环境共同体、地域乡愁生态景观、城市森林百年大计的森林城市建设观念,改正破坏河岸自然植被、全面硬化河道、净化城市林地落叶等伪生态行为。最后,针对城市森林建设的5个方向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5.
贺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把贺州市生态建设推向一个以建设城市森林为主体,建立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的新阶段。文章对贺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理念、空间布局及工程系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分析河南省天然林现状及其在生态体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弨 《绿色科技》2021,(6):130-131,134
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2000~2015年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5年,沈阳市林地、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空间基本格局主要集中在较低和中级水平,生态系统年均植被覆盖度状况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讨了雨雪冰冻灾害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灾后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分析,并提出了雨雪冰冻灾害后竹林生态系统调控及病虫害控制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